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与文化的互动
1
作者 牛光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03,共1页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纵观百年中国电影史,既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也有对苏联等国家电影的借鉴;既有照搬国外电影而无视中国实际的无奈,也有对本国电影文化自主性的探索与追求。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从文化研...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纵观百年中国电影史,既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也有对苏联等国家电影的借鉴;既有照搬国外电影而无视中国实际的无奈,也有对本国电影文化自主性的探索与追求。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从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结构主义与“葛兰西”转向,我们看到电影与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密切关联。艺术来源于现实,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文化传承演变同步。本期专题通过对电影与文化的再审视,意在阐明电影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文化自主性 伯明翰学派 国家文化软实力 好莱坞电影 结构主义 国外电影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中国纪录电影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
2
作者 牛光夏 张尚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文明中包容性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自觉讲述向内凝聚的民族故事,不断挖掘中华文明高度统一性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中华文明 精神标识
下载PDF
从《亲爱的敌人》看纪录片的圈层突破
3
作者 牛光夏 于楠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当今传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媒介生态之下,如何平衡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是各艺术门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相对小众的纪录片来讲,挣脱固化的思维桎梏,走向大众市场是关乎生存的重要问题。我国首档婚姻家事律师题材纪录... 在当今传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媒介生态之下,如何平衡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是各艺术门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相对小众的纪录片来讲,挣脱固化的思维桎梏,走向大众市场是关乎生存的重要问题。我国首档婚姻家事律师题材纪录片《亲爱的敌人》通过“纪实+综艺”的跨界融合、“专业+典例”的高效协作和“法律+真情”的融汇阐释,实现了自身创作的突破,为纪录片在泛娱乐化语境下实现圈层突破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综艺 圈层突破
原文传递
民俗纪录片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像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光夏 毛蕾 皮永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民俗纪录片有两大内容构成和价值体现:一是文化自觉意识下的历史认知。用民俗纪录片来整理和发掘传统民俗的积极内涵和时代精神,更加客观、真实地展现来自于真正民间和乡土的民俗文化,这类民俗纪录片的诞生某种意义上昭示着一种本土文... 民俗纪录片有两大内容构成和价值体现:一是文化自觉意识下的历史认知。用民俗纪录片来整理和发掘传统民俗的积极内涵和时代精神,更加客观、真实地展现来自于真正民间和乡土的民俗文化,这类民俗纪录片的诞生某种意义上昭示着一种本土文化的觉醒,也彰显了一种民族精神的重振。二是文化认同视野下的现实关怀。反映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民俗纪录片,它们的关注对象从古老中国转移到现代中国,用影视纪实语言重构行进中的影像中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表现出深切的现实关怀,与观众的生活体验更接近,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从民俗纪录片的发展进路来看,其创作要根据当前民俗学的发展趋势,在尊重影视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从民俗事项到现时语境中的民俗的转换,注重和拓宽民俗主体,关注当代新民俗,真实反映当下社会发展阶段中民众的生活现状,对中国民间文化进行影像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纪录片 历史认知 现实关怀 中国民间文化 影像重构
下载PDF
纪实影像对乡土中国的书写与观照 被引量:14
5
作者 牛光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禀持纪实理念和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纪实影像对社会转型期乡土中国的书写,真实记录了乡土中国亦喜亦忧的现实状况,生动而直观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现实图景,记录了比人们刻板成见中更为丰富立体的农民形象,为中国... 禀持纪实理念和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纪实影像对社会转型期乡土中国的书写,真实记录了乡土中国亦喜亦忧的现实状况,生动而直观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现实图景,记录了比人们刻板成见中更为丰富立体的农民形象,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变迁留下了鲜活的影像注脚。从民族文化主题统摄下乡土人情初露端倪、平民意识和纪实主义大旗下展示多姿乡村、于时间积淀中呈现剧烈变迁成为纪实影像观照乡土中国的三个人文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影像 乡土中国 人文视角
下载PDF
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 被引量:5
6
作者 牛光夏 谷瑞丽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网络语言是人类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主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变异,而网络本身则是促成这种变异的催生剂,是这种变异了的语言存在的空间。网络语境是促成语言发生变异的客观因素,它具有时空的任意性、非语... 网络语言是人类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主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变异,而网络本身则是促成这种变异的催生剂,是这种变异了的语言存在的空间。网络语境是促成语言发生变异的客观因素,它具有时空的任意性、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缺少、中语境的虚拟性三个重要特征。网络语言变异的方法和形式,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归纳总结,一是词汇,二是语法。网络语言的变异对语言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规范的呼声相当高。不过,由于规范网络语言的工作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符号 变异 规范
下载PDF
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图景 被引量:4
7
作者 牛光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0,126,共6页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都可能催生出新的纪录片形态。文章从早期纪实影片中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最初探索、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片对浪漫主义传统的确立、前苏联和欧洲不同的现代主义诗意传统、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为时...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都可能催生出新的纪录片形态。文章从早期纪实影片中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最初探索、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片对浪漫主义传统的确立、前苏联和欧洲不同的现代主义诗意传统、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为时代鼓与呼的现实主义潮流、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两大不同创作理念和美学风格下的新写实主义、西方新纪录电影及其后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多元与开放等几个历史时期,检视一个世纪以来纪录片发展与嬗变中类型与风格的历史演进和兴衰更迭,在此基础上描述其多元共生的现实图景和新的数字技术条件下纪录片推陈出新的不同风貌,以全球化视野梳理和构建纪录片类型学的谱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电影创作 艺术形态 纪录片 类型与风格 演进
下载PDF
中国医疗现实的影像重构与传受机制——以《中国医生》等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牛光夏 夏侯姿维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2期85-92,共8页
纪录片的"真实"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写,作为媒介传播的内容,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参与着国家政治话语的诉说,其呈现的"现实"必定是经过了考量和建构的。《中国医生》等医疗题材纪录片... 纪录片的"真实"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写,作为媒介传播的内容,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参与着国家政治话语的诉说,其呈现的"现实"必定是经过了考量和建构的。《中国医生》等医疗题材纪录片经过选择与重塑的主观处理,借由纪录影像为社会大众构建出当下中国医疗的现实图景,引导观众对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价值产生共情与认同,以实现促进医患和解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创作和传播中,理想化的医者形象与"牺牲者"话语,虽有传播医疗常识、助益缓和医患矛盾之用,但要改变观众的固有认知并非易事,医疗题材纪录片仍有进一步言说与表达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医疗题材 医患关系 影像重构 《中国医生》 影视评论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院线纪录片的发展趋向(2011—2021年) 被引量:4
9
作者 牛光夏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中国纪录电影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了它重返院线的曙光,整体上呈回暖向好的趋势,作品数量和质量较之从前都有了突破,创作主体和客体及接受主体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十年来,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的纪录电影涉及现实、历史等多种题材,... 中国纪录电影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了它重返院线的曙光,整体上呈回暖向好的趋势,作品数量和质量较之从前都有了突破,创作主体和客体及接受主体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十年来,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的纪录电影涉及现实、历史等多种题材,其创作趋向总体呈现为主流美学、工业美学和新平民美学的共生并进。主流美学和工业美学主潮下的产业化制作与作者式创作的互补,以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新平民叙事,内容创作、拍摄资金、放映场次等方面的众筹和互动的积极参与,是这个十年中国院线纪录片在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和接受主体三个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主要表征和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工业美学 小人物 互动的观众
下载PDF
方言广播电视节目兴起原因及存在状态探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牛光夏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4,60,共4页
方言广播电视节目近年来的兴起与受众需求及媒介传播的小众化、窄播化有关,也顺应了中国进入娱乐化时代的要求,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特定的受众群体,是普通话主流节目的一个调剂和补充,但应注意量和质的把握。
关键词 方言广播电视节目 兴起原因 娱乐化 文化内涵 存在状态 传播方式
下载PDF
“解困新闻”的精神实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光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9-81,共3页
近年来美国自由作者大卫·伯恩斯坦(David Bornstein)大力推介他提出的"解困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缩写为So Jo)理念,"解困新闻"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理念,值得我国业界和学界给予更多关注。
关键词 伯恩斯坦 纽约时报 大卫 江苏电视台 议程设置理论 南京零距离 斯坦利 社会改革 商业电台 节目宗旨
下载PDF
2019年度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光夏 李政 《艺术探索》 2020年第3期103-110,共8页
2019年度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其突出特点是院线纪录电影题材类型更为多元、公映数量平稳增长,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齐发力,题材更为缤纷。同时在制作、发行、传播的产业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平台媒体之间纪录片的合作与融合也呈... 2019年度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其突出特点是院线纪录电影题材类型更为多元、公映数量平稳增长,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齐发力,题材更为缤纷。同时在制作、发行、传播的产业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平台媒体之间纪录片的合作与融合也呈日渐深化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生产 传播
下载PDF
时代报告剧纪实底色下的记忆书写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光夏 张尚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在一起》《石头开花》等以单元剧形式呈现的时代报告剧,以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为根基进行艺术化处理。表面上看,时代报告剧及时反映新时代重大事件,通过具有纪实底色的视听艺术直面时代问题,记录一系列富有浓郁时代色彩的场... 《在一起》《石头开花》等以单元剧形式呈现的时代报告剧,以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为根基进行艺术化处理。表面上看,时代报告剧及时反映新时代重大事件,通过具有纪实底色的视听艺术直面时代问题,记录一系列富有浓郁时代色彩的场景和细节,对现实有着更为直接的指涉。但表象之下,潜藏着创作者们对某些舆论争议问题进行积极回应、对时代精神进行独特表达的尝试。文章认为,时代报告剧以影像媒介的纪实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为根基,试图建构关于新时代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塑造活跃于事件中的英雄和人物形象,缝合现实与表达之间的裂隙、书写具有仪式性的集体记忆、弘扬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报告剧 纪实电视剧 抗疫影视
下载PDF
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取向与价值诉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光夏 徐晨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8-70,共3页
弗拉哈迪将纪录片用作观照自然的镜子,格里尔逊则将纪录片用作打造社会的锤子,这两位纪录片大师不同的创作取向其实表明了他们对纪录片创作中功能与类型的不同认识。纪录片创作不仅仅是展示真实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参与行... 弗拉哈迪将纪录片用作观照自然的镜子,格里尔逊则将纪录片用作打造社会的锤子,这两位纪录片大师不同的创作取向其实表明了他们对纪录片创作中功能与类型的不同认识。纪录片创作不仅仅是展示真实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参与行为,承载着一定的功能与效用。作为宣传报道类纪录片中的一种子类型,形象宣传片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要讲究传播策略,以真实而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影像语言,塑造良好的主体形象,在给受传者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宣传片 价值诉求 传播取向 纪录片创作 艺术创造力 格里尔逊 创作取向 真实存在
下载PDF
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创新性培养 被引量:7
15
作者 牛光夏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作为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桥梁和纽带的播音员、主持人 ,日益受到关注 ,成为大众评论的焦点。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 ,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注意加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加强知识储... 作为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桥梁和纽带的播音员、主持人 ,日益受到关注 ,成为大众评论的焦点。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 ,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注意加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加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使他们做到德才兼备、声形俱佳 ,不仅要“上手快” ,而且要“后劲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事业 播音员 主持人 学生 基本素质 创新性 风格 专业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修养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光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Z期56-59,共4页
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传播现象。它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收视终端。不论是对纪录片的制作者来说,还是对观看者来说,这种浸润和渗透已日益凸显,也日益引起关注。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传播渠道 传播现象 电视纪录片 独立制片人 上海电视台 栏目化 军事题材 优酷网 观看者
下载PDF
媒体天职与媒体失范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光夏 《青年记者》 2009年第2期46-48,共3页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媒体要如“船头的嘹望者”一...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媒体要如“船头的嘹望者”一样,担负起预警和守望功能,帮助社会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告,所以在新闻界才会如此看重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才会不断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社会责任感 天职 新闻记者 新闻工作者 新闻敏感 普利策 约瑟夫
下载PDF
不喧哗,自有声——评电视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光夏 吕雪童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2期86-90,共5页
大众传媒作为"拟态环境"的塑造者,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也应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文化读书类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回归纯粹的文学朗读形式,实现了传递优秀文化、彰显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格调的媒介功能。笔者以... 大众传媒作为"拟态环境"的塑造者,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也应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文化读书类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回归纯粹的文学朗读形式,实现了传递优秀文化、彰显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格调的媒介功能。笔者以这两个节目为例,从媒介本体、文化情怀和创作表达方面分析其做"减法"的策略,探讨此类节目如何在"众声喧哗"中以"不喧哗"的姿态突出重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电视读书 媒介功能 减法
下载PDF
2017年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光夏 刘思源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0,共3页
前几年,虽然有《喜马拉雅天梯》《我们诞生在中国》《生门》《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若干纪录电影进入院线,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也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专家仍评判纪录片是一个被中国市场严重低估的产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传播 纪录电影 中国市场 新媒体 文物
下载PDF
论纪录剧情片对“虚实”的跨界与坚守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光夏 成亚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6期39-46,共8页
纪录剧情片是纪录片与剧情片虚实相生、跨界融合的产物,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来自真实生活的原始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采用故事片的手法进行情景再现和叙事建构,以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贴近性的精神面貌面向更多层次的观众群体。本... 纪录剧情片是纪录片与剧情片虚实相生、跨界融合的产物,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来自真实生活的原始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采用故事片的手法进行情景再现和叙事建构,以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贴近性的精神面貌面向更多层次的观众群体。本文追溯纪录剧情片的历史渊源,对这一影视艺术形态的本体属性、建构框架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纪录剧情片如何平衡纪实性内核与故事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剧情片 纪实性 故事化 纪录片 影视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