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胃微生态特征分析
1
作者 牛占岳 石岩岩 +1 位作者 李司柱 薛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菌群特征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24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6)。测定2组的胃黏膜菌群特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菌群特征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24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6)。测定2组的胃黏膜菌群特征,并进行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及物种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胃菌群均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2组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OSIM分析,P=0.04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梭杆菌属(P=0.023)、纤毛菌属(P=0.047)、普雷沃菌属(P=0.016)、月形单胞菌属(P=0.042)和密螺旋体属(P=0.006)显著富集,H.pylori呈下降趋势(P=0.218)。胃黏膜菌群的部分菌属与H.pylori呈负相关性,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菌群中与H.pylori负相关的菌属种类明显减少。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中梭杆菌属、纤毛菌属、普雷沃菌属、月形单胞菌属和密螺旋体属显著富集,与慢性胃炎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菌群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差异分析
下载PDF
青年医师循证医学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牛占岳 李星 +2 位作者 刘娟 潘维伟 刘爱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1,F0003,共5页
通过调查青年医师循证医学的培训和应用情况,以专家医师为对照,探讨青年医师循证医学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青年医师主动阅读文献和针对临床问题阅读文献的比例均低于专家医师,且青年医师对循证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显著低于专家医师。影响... 通过调查青年医师循证医学的培训和应用情况,以专家医师为对照,探讨青年医师循证医学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青年医师主动阅读文献和针对临床问题阅读文献的比例均低于专家医师,且青年医师对循证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显著低于专家医师。影响文献阅读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各类数据库的了解。青年医师直接应用指南或评价后应用指南的比例略低于专家医师,主要影响因素是不确定能否独立正确应用。青年医师是否接受循证医学培训在文献阅读和应用的差异无显著性。青年医师的循证医学培训覆盖率低,培训质量有待提升,且要重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医师 循证医学培训 循证医学应用
下载PDF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卡波西肉瘤1例并文献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军 牛占岳 +3 位作者 薛艳 石雪迎 张波 王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377,共5页
卡波西肉瘤是与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相关的血管增生性疾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患者发生卡波西肉瘤的原因之一。本文报告1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卡波西肉瘤是与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相关的血管增生性疾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患者发生卡波西肉瘤的原因之一。本文报告1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的皮肤卡波西肉瘤,并进行文献综述。患者男性,64岁,诊断溃疡性结肠炎1年,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接受激素治疗,4个多月后患者躯干、四肢出现多发暗紫色丘疹、结节,质地坚硬,下肢为著,经皮肤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皮肤卡波西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人类疱疹病毒-8染色阳性,经停用糖皮质激素、并行化疗后病情缓解。分别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以“卡波西肉瘤”和“炎症性肠病”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在PubMed上以(“ulcerative colitis”OR“Crohn’s disease”OR“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ND(Kaposi sarcoma)为检索词检索,共检索到38篇英文文献,另从相关文献中补充,共检索到25例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连同本例的26例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80.8%,21/26)。平均年龄(51.1±16.4)岁,溃疡性结肠炎20例,克罗恩病6例。22例患者报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使用过至少一种免疫功能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氨甲喋呤、环孢菌素、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14例报告人疱疹病毒-8结果的患者中,13例阳性,1例阴性。病变单纯累及肠道者18例,单纯累及皮肤者3例,5例患者同时累及皮肤和肠道。25例报告了治疗方案,其中3例患者仅停用免疫调节剂,1例患者停药后接受放疗,1例患者停药后接受化疗,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总体而言预后良好。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往往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有关。鉴别卡波西肉瘤、炎症性肠病相关和药物相关的皮肤表现至关重要。此外,在诊疗过程中重视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用,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对少见病例做出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炎症性肠病 人类疱疹病毒-8 免疫调节治疗
下载PDF
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占岳 薛艳 +2 位作者 张静 张贺军 丁士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20%,平均年龄为(66.7±12.3)岁,≥65岁的患者占64.80%,<45岁者仅占5.60%。腺瘤性息肉多分布在胃体和胃窦,分别占40.80%和32.80%,以单发(90.40%)、无蒂(76.81%)为主。65.94%的腺瘤性息肉直径≤1.0 cm。23.20%(29/125)的患者合并增生性息肉和/或胃底腺息肉,其中,合并多发息肉者占58.62%(17/29),1.60%(2/125)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息肉,1.60%(2/125)的患者伴发G1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3.60%(17/125)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伴发胃癌,以进展期(70.59%)、未分化型(66.67%)癌为主。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为18.40%(23/125)。52.80%的背景胃黏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1.2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21.60%。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20.80%(26/125),癌变以分化型为主,但有的癌变为印戒细胞癌。直径>1.0 cm(OR=5.092,95%CI:1.447~17.923,P=0.011)、表面形态不平伴有糜烂(OR=13.749,95%CI:1.072~176.339,P=0.044)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伴发胃癌的比例高、癌变率高,直径和表面形态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时应重视内镜下息肉病理类型的鉴别,并重视全胃黏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肿瘤 多原发性 内镜检查 胃肠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辅助识别模型在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占岳 于红刚 +7 位作者 张静 朱益洁 慕刚刚 薛艳 李红艳 吴练练 王晔 丁士刚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743,共6页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诊断对于胃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卷积神经网络在消化内镜领域的潜力已得到证实。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的辅助识别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诊断对于胃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卷积神经网络在消化内镜领域的潜力已得到证实。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的辅助识别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慢性胃炎白光内镜图片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辅助识别模型由Unet++和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包括两层结构。采用ROC曲线评估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辅助识别模型和3名内镜医师的诊断结果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结果:训练集含5200张慢性胃炎白光内镜图片,测试集含668张慢性胃炎白光内镜图片。Unet++对慢性胃炎病变的总体命中率为97.2%。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0.3%和89.6%。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结果与标准答案具有高度一致性(κ=0.763),与内镜专家(κ=0.712,κ=0.698)水平相近,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医师(κ=0.58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辅助识别模型能为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胃炎提供有效帮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辅助识别模型 白光内镜 慢性胃炎
下载PDF
消化科住院患者的消化内镜操作情况分析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牛占岳 薛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69-70,73,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消化内镜的重要性及培训内容。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住院医师管理患者的常见内镜诊治信息。结果: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253人,患者7491例。检查中,胃镜和肠镜的占比较高。治疗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消化内镜的重要性及培训内容。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住院医师管理患者的常见内镜诊治信息。结果: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253人,患者7491例。检查中,胃镜和肠镜的占比较高。治疗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肠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占比较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呈上升趋势。结论:消化内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的内容,不同消化内镜技术应区分培训内容,并作差异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差异化要求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牛占岳 李松霏 +2 位作者 申宇婷 商伟芳 顾芳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6,共6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目的:分析UC患者的肠道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目的:分析UC患者的肠道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UC病例,采集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内镜、病理和用药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75例UC患者纳入研究,肠道机会性感染检出率为26.2%,其中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真菌、艰难梭菌、阿米巴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3.5%、14.5%、5.1%、1.5%、1.1%和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重度活动(OR=6.517,95%CI:1.487~28.552,P=0.013)、白蛋白<30 g/L(OR=3.895,95%CI:1.590~9.544,P=0.003)是合并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疾病重度活动(OR=11.260,95%CI:2.249~56.382,P=0.003)、白蛋白<30 g/L(OR=2.548,95%CI:1.096~5.927,P=0.030)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OR=1.046,95%CI:1.007~1.086,P=0.019)。对于UC合并真菌感染,慢性复发型患者发生风险较低(OR=0.278,95%CI:0.087~0.886,P=0.030)。肠道多重感染主要由病毒感染构成,独立危险因素与肠道CMV、EBV感染相似。结论:UC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疾病活动度、炎症反应程度和白蛋白降低是UC合并肠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真菌感染风险仅与临床分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机会致病菌感染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商伟芳 王启飞 +2 位作者 李松霏 牛占岳 顾芳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0-563,共4页
目前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IBD的病因尚未明确,通过肠-脑轴进行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IBD患者患抑郁风险增加,超过20%的... 目前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IBD的病因尚未明确,通过肠-脑轴进行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IBD患者患抑郁风险增加,超过20%的IBD患者出现抑郁,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2~4倍。抗抑郁治疗在部分IBD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肠-脑轴、抑制炎症、改善情绪等。但相关研究尚少,抗抑郁治疗在IBD治疗中的价值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就抗抑郁治疗在IB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抑郁 治疗
下载PDF
胃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同时性早期胃癌1例报告
9
作者 关馨 黄永辉 +4 位作者 张贺军 牛占岳 王晔 宁静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胃腺癌和胃淋巴瘤是2种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有关,但胃淋巴瘤合并胃腺癌非常罕见[1]。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 胃腺癌和胃淋巴瘤是2种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有关,但胃淋巴瘤合并胃腺癌非常罕见[1]。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IE A期(Ann Arbor分期)合并同时性早期胃癌且H.pylori阳性的诊治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早期胃癌 胃淋巴瘤 胃恶性肿瘤 胃腺癌 H.PYLORI 同时性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周丽雅 郝建宇 +9 位作者 李兆申 陈旻湖 姜泊 李瑜元 侯晓华 唐承薇 王邦茂 牛占岳 薛艳 林三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导下完整填写GerdQ问卷。选取GerdQ≥8分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和PPI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GerdQ≥8分的患者共5 349例。在1 584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65例(29.4%),消化性溃疡75例(4.7%),上消化道恶性肿瘤9例(0.6%)。在328例接受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的患者中,监测结果阳性130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例(36.9%);监测结果阴性198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35例(17.7%);前者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1)。未行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组与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组的PPI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5.4%(549/643)和89.6%(12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204)。PPI试验阳性患者的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率为61.2%(120/196),高于PPI试验阴性的41.2%(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9,P=0.038)。 结论 GerdQ评分对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我国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前均应行胃镜检查,此后可直接应用PPI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问卷调查 胃镜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成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及变迁 被引量:24
11
作者 牛占岳 宋志强 周丽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4-736,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在世界范围感染率约为50%,有些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80% ~ 90%.我国有调查显示Hp感染率为56.22%[1].目前认为,Hp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根除Hp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Hp根除失败是临床中必须面... 幽门螺杆菌(Hp)在世界范围感染率约为50%,有些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80% ~ 90%.我国有调查显示Hp感染率为56.22%[1].目前认为,Hp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根除Hp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Hp根除失败是临床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耐药是根除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本综述拟通过系统检索并分析国内外已发表的我国大陆地区成人H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报道,更好地指导临床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幽门螺杆菌 中国大陆地区 耐药情况 非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意义 变迁 HP感染 根除HP
原文传递
全球耐药趋势下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占岳 周丽雅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1-714,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病,也是目前胃癌预防中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我国H.pylori感染率高,耐药形势复杂,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我国主要的H.pylori根除方案。近年来,经改良的二联高剂量...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病,也是目前胃癌预防中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我国H.pylori感染率高,耐药形势复杂,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我国主要的H.pylori根除方案。近年来,经改良的二联高剂量方案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普及性。现对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关键问题和近年来国内外常用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中的疗效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H.pylori根除治疗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耐药 根除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