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的腔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杨心志 牛国晨 +4 位作者 李鹏宇 姚子平 张碧辉 闫子光 杨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的有效性和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8例行腔内治疗的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症状缓解率和随访通畅率。结果技术...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的有效性和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8例行腔内治疗的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症状缓解率和随访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2.1%(35/38),其中顺行及逆行再通的成功率分别为78.9%(30/38)和62.5%(5/8)。病变近端残端形态分型平钝型开通成功率比鸟嘴型更低(66.6%比94.1%,P=0.039)。症状缓解率为93.5%(29/31),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6~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6例患者出现再狭窄,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5年通畅率为77.4%,未发现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远期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安全有效,远期通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 腔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输尿管-髂总动脉瘘2例
2
作者 杜鲲 牛国晨 +4 位作者 闫子光 杨敏 邹英华 李骏 尹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9-721,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6岁,以“双侧输尿管支架更换术后间断血尿4个月,腰部胀痛1个月余,加重6 h”为主诉来信阳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就诊。8年前因“宫颈癌”行“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6年前因“双肾积水”行“双侧输尿...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6岁,以“双侧输尿管支架更换术后间断血尿4个月,腰部胀痛1个月余,加重6 h”为主诉来信阳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就诊。8年前因“宫颈癌”行“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6年前因“双肾积水”行“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术后每半年规律更换内支架,同年因“膀胱阴道瘘”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因腰部胀痛考虑右肾特发性积水,行右肾造瘘术后间断反复血尿,行两次肾动脉造影排除肾脏出血,增强CT重建显示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后状态(图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髂总动脉瘘 血尿 输尿管支架
下载PDF
于ARAS患者中筛选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适应证
3
作者 杨心志 李鹏宇 +3 位作者 张碧辉 闫子光 牛国晨 杨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诱发继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的重要因素,应否采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加以治疗目前尚存争议;如何于ARAS患者中筛选PTRA适应证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文针对最可能受益于PTRA的ARAS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诱发继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的重要因素,应否采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加以治疗目前尚存争议;如何于ARAS患者中筛选PTRA适应证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文针对最可能受益于PTRA的ARAS患者的特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梗阻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活检出血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牛国晨 闫子光 +1 位作者 张碧辉 杨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2-504,共3页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可分为靶目标活检和非靶目标活检,一般情况下前者用于肾脏局灶性病变如肾占位,后者用于肾脏内科疾病等无特定穿刺目标时,如慢性肾脏疾病。出血是经皮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5%~7%,多...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可分为靶目标活检和非靶目标活检,一般情况下前者用于肾脏局灶性病变如肾占位,后者用于肾脏内科疾病等无特定穿刺目标时,如慢性肾脏疾病。出血是经皮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5%~7%,多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仍有约0.5%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失血性休克及压迫等症状,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止血[2-4]。本研究观察经皮肾穿刺活检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肾动静脉瘘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牛国晨 杨敏 +3 位作者 宋莉 佟小强 闫子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VF患者资料。结果对13例RAVF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栓塞病变动脉共23条,治疗应用弹簧圈共78个。腔内治疗对RAVF患者血尿的...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VF患者资料。结果对13例RAVF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栓塞病变动脉共23条,治疗应用弹簧圈共78个。腔内治疗对RAVF患者血尿的有效率为100%(11/11),腰部疼痛有效率为85.71%(6/7),高血压有效率为100%(3/3)。RAVF患者术前血肌酐平均值[(94.50±29.82)μmol/L]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94.25±28.8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3例出现低热,2例患侧腰部不适。术后平均随访(37.23±16.78)个月。2例失访,余11例患者均无复发症状。结论腔内治疗对RAVF患者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高血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牛国晨 闫子光 +2 位作者 张碧辉 杨敏 邹英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7期513-517,共5页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肾动脉狭窄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重症高血压患者[即收缩压高于1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高于100 mmHg]、年轻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时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肾动脉狭窄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重症高血压患者[即收缩压高于1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高于100 mmHg]、年轻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时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可达20%~80%[1]。1978年Grüntzig等[2]报道了第1例球囊扩张治疗肾动脉狭窄。由于腔内成形术治疗具有微创、可重复等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腔内成形术逐渐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高血压 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国晨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196-199,共4页
腔内血管成形术适用于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阐释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其临床意义,评价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应龙 宋莉 +3 位作者 佟小强 杨敏 牛国晨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18.51)mmHg(95.00~177.00 mmHg)下降为(132.38±37.31)mmHg(69.00~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10.37)次/min(50~102次/min)下降为61.802±19.298次/min(0~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率 血压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健 宋莉 +8 位作者 佟小强 杨敏 王超 牛国晨 闫子光 吕天石 关海涛 吕永兴 邹英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于直径>5 cm 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于直径>5 cm 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30例直径>5 cm 的 HCC 患者资料,年龄34~83岁,(58.4±12.7)岁。肝内肿瘤均为单发,直径5~17 cm,(7.0±2.6)cm。肝功能 Child-Pugh 评分 A 级19例,B 级11例。患者一般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70~100分,(88.6±10.3)分。治疗顺序:先行 TACE 治疗,TACE 后适时给予 RFA。随访过程中如发现肿瘤局部残存或复发,仍行TACE 结合 RFA 治疗。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期结束(2014年1月)。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期分析,并对随访结束时尚存活患者的 Child-Pugh 评分和 KPS 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统计学比较。结果经 TACE 和 RFA 联合治疗后,30例初始病灶中完全灭活23例(76.7%),未完全灭活7例(23.3%)。随访期内24例(80%)出现肝内新发病灶,6例(20%)未再出现新发病灶。至随访终止,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9例(3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例(3.3%),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7例(23.3%),死亡13例(43.3%)。存活患者随访期内 Child-Pugh 评分及 KPS 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全组随访时间13~60个月,(34.1±14.1)月。中位生存期48个月(95% CI 34~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69.5%、33.2%。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TACE 联合 RFA 安全有效,可以控制 HCC 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生存期数据满意。对于直径>5 cm 的 HCC 患者,TACE 联合 RFA 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肝细胞肝癌 射频消融术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子光 王健 +5 位作者 佟小强 宋莉 杨敏 牛国晨 张碧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9例次急性消化道或腹腔急性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阳性且无治疗禁忌的40例次置入弹簧圈、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放置覆膜支架等方式行腔内止血治疗。通过...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9例次急性消化道或腹腔急性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阳性且无治疗禁忌的40例次置入弹簧圈、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放置覆膜支架等方式行腔内止血治疗。通过术后造影、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止血是否成功。结果 47例次(47/159,29.56%)造影阳性;外科术后出血77例次,造影阳性率37.66%(29/77),非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82例次,造影阳性率21.95%(1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阳性患者共进行4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置入弹簧圈33例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4例次,置入覆膜支架3例次,腔内止血成功率为100%(40/40)。结论血管腔内技术是治疗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
11
作者 张碧辉 邹英华 +3 位作者 范则扬 宋莉 杨敏 牛国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实验组兔行腹主动脉下段腔内射频消融后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对照组直接给予同等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负荷。以激光多... 目的探讨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实验组兔行腹主动脉下段腔内射频消融后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对照组直接给予同等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负荷。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实验兔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温度。对比2组实验兔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静息状态)与负荷后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皮温变化的差异。结果分别对2组中各8只实验兔完成实验。实验组右后肢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皮下血流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7.19±22.56)%vs(-57.02±10.12)%,P=0.04]。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右后肢皮温变化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0.50)℃vs(-0.21±1.83)℃,P=0.43]。排除对照组温度变化明显异常的2只实验兔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后皮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50)℃vs(-1.14±0.72)℃,P<0.01]。结论腔内去交感化治疗能够降低兔外周血管张力,改善其下肢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去交感化治疗 外周血管交感神经张力 导管消融 周围动脉疾病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承恩 杨敏 +5 位作者 佟小强 宋莉 牛国晨 闫子光 张碧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与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与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以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B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包括截肢率、无截肢生存率、踝肱指数、溃疡愈合率、疼痛评分以及无痛行走距离。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SCs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数差(MD)=0.15,95%CI(0.12,0.18),P<0.000 01]、疼痛评分[MD=-1.38,95%CI(-1.65,-1.11),P<0.000 01]、无痛行走距离[MD=202.20,95%CI(154.30,250.10),P<0.000 01]及溃疡愈合率[相对危险度(RR)=1.42,95%CI(0.82,2.46),P=0.021]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截肢率[RR=0.52,95%CI(0.24,1.10),P=0.09]、无截肢生存率[RR=1.09,95%CI(0.98,1.21),P=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虽不能显著降低截肢率和提高无截肢生存率,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缺血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干细胞 综合分析
下载PDF
无血清EGM-2 BulletKi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承恩 杨敏 +9 位作者 李渊 刘绘绘 梁赜隐 尹玥 佟小强 宋莉 牛国晨 闫子光 张碧辉 邹英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套装(EGM-2 Bullet Ki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贴壁培养获取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志物表达。将获得的MSC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诱导组。对照组用无血清EG... 目的探讨无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套装(EGM-2 Bullet Ki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贴壁培养获取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志物表达。将获得的MSC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诱导组。对照组用无血清EGM-2基础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组选用无血清EGM-2基础培养基+Bullet Kit进行诱导。于诱导第2、6、10、14天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分子CD31表达。采用Di 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实验检测MSC诱导分化后的吞噬功能,用基底膜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管功能。结果贴壁培养获得的MSC呈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SC标志物表达阳性的比例均大于95%,而内皮细胞标志物无表达。诱导组诱导第2天CD31开始表达,随诱导时间增加,CD31表达量逐渐升高,诱导第14天CD31表达量最高,CD31表达阳性的内皮细胞比例为55.8%;对照组无CD31表达。诱导第14天,诱导组能够摄取脂质,而对照组无摄取现象。诱导组细胞能够形成典型的管状结构;对照组细胞未形成典型的线状、管状结构。结论无血清EGM-2 Bullet Kit可诱导M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且具有内皮细胞的特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 细胞分化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合并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文峰 张碧辉 +1 位作者 牛国晨 杨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2,共1页
患者女,32岁,因“体检B超发现腹腔动脉瘤”就诊。患者无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关键词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治现状
15
作者 汤芸行 李鹏宇 +3 位作者 牛国晨 闫子光 张碧辉 杨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8-552,共5页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血管腔内治疗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支架置入介导的内膜增生、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有关。目前临床上关于肾动脉支架术后ISR治疗的最佳策略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血管腔内治疗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支架置入介导的内膜增生、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有关。目前临床上关于肾动脉支架术后ISR治疗的最佳策略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ISR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诊治现状 最佳策略 支架术后再狭窄 内膜增生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国晨 杨敏 +3 位作者 宋莉 佟小强 闫子光 邹英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评估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科9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总计97处(93例)病变,成功开通95处(91例)病变,技术成功率97.9... 目的评估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科9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总计97处(93例)病变,成功开通95处(91例)病变,技术成功率97.9%,临床有效率97.8%。无手术相关死亡,术中2例出现夹层,1例术后出现小脑少量出血。随访时间12—60(中位数36)个月。9例病变再狭窄。5年通畅率81.0%。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该作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治疗的第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外科学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转移癌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健 佟小强 +6 位作者 宋莉 杨敏 王超 关海涛 牛国晨 吕永兴 邹英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于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36例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2~82岁,半均(63±12)岁;肿瘤最大径1.5~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于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36例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2~82岁,半均(63±12)岁;肿瘤最大径1.5~12.0cm,平均(4.5±2.4)cm,其中单发转移灶29例,多发转移7例,共47个病灶。患者均为全身化疔失败或无法耐受,且无其他脏器转移证据者。术前CT扫描,对于富血供者先行TACE,术后3周内行RFA;对于乏血供者,先行RFA,术后3周内行TACE.对于多个病灶,采取分次逐一治疗。术后每个月行B超复查及肝功能、血象、肿瘤标记物检查,每3个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1次。对于随访过程中肿瘤的局部残存及复发,在可能的前提下仍行RFA+TACE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影像表现分为病灶完全消融组和病灶部分消融组2个亚组,完全消融组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定期随访观察;部分消融组如无法行进一步RFA治疗,则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行TACE治疗。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的整体生仔期及两个业组的生存期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FA全部采用经皮途径在局部麻醉结合静脉基础麻醉下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经过1次或多次联合治疗后达到局部病灶完全消除(病灶完全消融组);20例患者病灶部分消除(病灶部分消融组).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254-10)个月。死亡23例,至今存活13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95%可信区:24~32个月)。至观察终点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33/36例)、55.5%(20/36例)、36.1%(13/36例)。病灶完全消融组和部分消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16例)和5.0%(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FA+TACE可以有效控制肝转移痈患者盱内痫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争取病灶的完全消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导管消融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的多中心研究
18
作者 马博 徐坤 +12 位作者 赵豪 樊雪强 郑夏 陈洁 来志超 邵江 张新 张碧辉 牛国晨 闫子光 刘暴 杨敏 叶志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8-591,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252例接受Orchid DCB治...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252例接受Orchid DCB治疗股腘段动脉狭窄的患者。本研究对此队列研究中49例因股腘段ISR接受DCB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慢性完全闭塞29例(59.2%),血栓形成7例(14.3%),中、重度钙化14例(28.6%)。病变平均长度为(215.9±97.1)mm。69.4%的病变为闭塞性病变(TosakaⅢ级)。仅植入1枚补救支架。98%的患者有严重的跛行(RC 3级)或静息痛甚至组织缺损(RC>3级)。治疗后34例(73.9%)表现出RC的改善,11例(23.9%)没有改变,仅1例(2.2%)在随访终点观察到损害(RC分级升高)。术前踝肱指数(ABI)平均值为0.478±0.264,术后随访终点时为0.907±0.207,RC和ABI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80.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及主要肢体截肢均未发生。结论此多中心研究的1年跟踪随访结果显示DCB治疗复杂股腘动脉段ISR病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外周动脉疾病 支架内再狭窄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第546例 发热、谵妄—血栓性微血管病—急性肾衰竭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酉璐 贾晓玉 +4 位作者 佟小强 王蕊 牛国晨 刘立军 周福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2912-29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 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病情控制,各系统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