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煤矿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体系与方法:以平朔矿排土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原野 赵中秋 +3 位作者 白中科 牛姝烨 王杨扬 李学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8,共6页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煤矿露天开采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为加速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提高复垦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以黄土...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煤矿露天开采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为加速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提高复垦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平朔露天煤矿为例,总结现有土地复垦经验,根据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基本方法,尝试从矿区生境再造和景观格局优化两方面探讨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境再造与景观格局优化是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手段;优化排土场平台、边坡形态,提倡建立仿自然地貌;采用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壤重构技术;进行植被重建是矿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环节,并为其他生态因子恢复提供生境;建立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实施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农业景观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 生物多样性 技术 方法
下载PDF
露天煤矿复垦生态系统碳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原野 赵中秋 +1 位作者 白中科 牛姝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3-910,共8页
露天煤矿开采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采煤方式,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退化。研究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变化不仅对认识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变... 露天煤矿开采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采煤方式,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退化。研究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变化不仅对认识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变化过程还可以作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效果的重要判断指标。综述了国内外露天煤矿复垦林地、复垦草地以及复垦耕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变化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1)露天煤矿复垦林地、复垦草地和复垦耕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均较自然恢复地要高,有的矿区甚至比原地貌要高。干旱区煤矿土地复垦初期以草地固碳效果较好,而半干旱和湿润区煤矿复垦以林地效果较好。同一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植物物种及植物配置方式而异。(2)矿区土壤碳库呈现“U”型动态恢复过程。林地土壤有机碳年均增长量为0.20-6.27 Mg·hm-2;草地为0.30-3.37 Mg·hm-2;林草混合复垦模式为0.31-2.80 Mg·hm-2。(3)复垦林地生态系统碳库主要存储在植被中,而复垦草地则主要存储在土壤中。(4)土壤碳库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复垦年限、立地条件以及复垦工艺等因素影响。因此,矿区土地复垦中应注重排土场微地形优化,筛选适宜物种,优化植被配置模式和改进复垦措施,以加快矿区复垦生态系统碳库恢复。针对露天煤矿生态系统碳库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我国露天煤矿复垦生态系统碳库的研究重点,包括加强植被碳库、土壤无机碳库及总碳库全生命周期研究,加强荒漠区露天煤矿碳库研究,以期为全面认识我国露天煤矿复垦生态系统碳库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 生态系统 碳库
下载PDF
煤炭基地村庄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原野 师学义 +1 位作者 牛姝烨 张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4-317,共4页
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郜村23个土样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分布规律及来源。结果表明:西郜村7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Cr含量没有超过山西省土壤背景值,而Hg、As、Pb、C... 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郜村23个土样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分布规律及来源。结果表明:西郜村7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Cr含量没有超过山西省土壤背景值,而Hg、As、Pb、Cu、Zn含量同山西省土壤背景值相比有不同程度超标。相关系数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西郜村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有3种:As-Cd-Cr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Pb-Cu-Zn来源于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活动,Hg来源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基地 重金属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晋城市村庄空心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原野 师学义 +2 位作者 牛姝烨 张琛 闫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8-155,共8页
依托晋城市空心村调查数据,在分析晋城市村庄空心化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角度选取10个因子,运用GWR模型与OLS模型分析晋城市空心村形成驱动力,并借助Arc GIS软件将因子... 依托晋城市空心村调查数据,在分析晋城市村庄空心化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角度选取10个因子,运用GWR模型与OLS模型分析晋城市空心村形成驱动力,并借助Arc GIS软件将因子空间驱动模式可视化。结果发现:①相比于传统的OLS方法,GWR模型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空心村形成驱动力因子的空间分异性。②距县城距离和人口密度是空心村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因子。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公路密度、农村道路密度与空心化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距县城距离、非农业人口比重、户口年均增长率、地形地貌、地均生产值、聚耕比与空心化率呈正相关关系。③因子对不同行政区的驱动力大小不同,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④晋城市空心村防治要在鉴别区域空心化主导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差别化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空心化 GWR模型 OLS模型 驱动力 晋城市
原文传递
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下草本植物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25
5
作者 原野 赵中秋 +3 位作者 白中科 王怀泉 徐志果 牛姝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15-3222,共8页
土地复垦是露天煤矿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措施,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草本植被群落特征不同。采用样方法对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下永久性固定样地进行草本植被调查,在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 土地复垦是露天煤矿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措施,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草本植被群落特征不同。采用样方法对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下永久性固定样地进行草本植被调查,在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样地[WⅠ(白杆+青杆+沙棘)、SⅠ(刺槐+油松)、SⅢ(刺槐+榆树+臭椿)]草本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草本植物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主,从群落多样性角度来看,WⅠ样地物种组成最丰富。从群落演替角度来看,研究区草本植物呈现出一年生向多年生、旱生向中旱生演替的趋势。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剪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是研究区最重要的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但各优势种在3个样地的生态位宽度和重要值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复垦模式、立地条件及种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有关。此外,研究区生态位宽度大的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 草本 生态位
原文传递
基于乡镇地域主导功能定位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原野 赵中秋 +3 位作者 师学义 牛姝烨 祝培甜 荣联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89-2099,共11页
县域范围内乡镇发展的"特质化"导致乡镇地域主导功能的差异化,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产生不同需求。论文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在定位乡镇地域主导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不同地域主导功能乡镇的农村... 县域范围内乡镇发展的"特质化"导致乡镇地域主导功能的差异化,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产生不同需求。论文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在定位乡镇地域主导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不同地域主导功能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需求及其相应的整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泽州县乡镇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导功能有农业生产功能、农业生态功能、商服业功能和现代制造业功能,相应地,各功能乡镇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1 720.89、620.41、3 415.58、4 534.13 hm^2;2)不同主导功能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需求不同;3)泽州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保障耕地安全与生态安全相结合,保障农民利益与促进区域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居民点整理"的思路,采取差异化整理模式与调控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泽州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主导功能定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