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文娇 李燕 +2 位作者 郑宇欢 张丽 牛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和脱靶效应等。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分,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基于NK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免疫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CAR-NK免疫治疗MM的研究显示,多个靶点可作为CAR-NK免疫治疗技术特异性治疗靶点,并且在MM细胞及动物实验中也证实其抗肿瘤效应。本文总结了MM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抗肿瘤机制、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缺陷情况,以及CAR-NK免疫治疗MM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 复发 难治 治疗
下载PDF
重组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挺 刘霆 +6 位作者 贾永前 杨莉 田聆 刘继彦 胡兵 吴扬 魏于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构建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质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首先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 x V... 目的 构建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质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首先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 x VEGF和p ET- m VEGF。筛选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等证实正确性后,再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BL 2 1(DE3) ,经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表达产物经Ni- NTA亲合层析及肠激酶特异性酶切进行分离纯化,最后用SDS- 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测定等显示目的基因片段和阅读框架正确无误,表明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x VEGF和p ET- m VEGF构建成功。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分离纯化的表达产物x VEGF和m VEGF 的纯度达到95 %以上,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抗小鼠VEGF抗体可特异性识别x VEGF和m VEGF。结论 重组非洲爪蟾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及鉴定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异种VEGF蛋白质疫苗抗小鼠肿瘤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蛋白质 原核表达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牛挺 焦一伟 +3 位作者 廖晓梅 黄杰 刘霆 邓承祺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 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近 5年 7例 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5 2岁。分别有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 目的 研究 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近 5年 7例 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5 2岁。分别有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单克隆蛋白和皮肤病变。伴发病有多发性骨髓瘤、MGUS、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需加强认识 ,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牛挺 何川 +4 位作者 李建军 朱焕玲 贾永前 刘霆 魏于全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收治血液科住院的 5 5例初发患者。结果 :5 5例患者以脾肿大、白细胞增多、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多量中性中幼、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特征 ,8... 目的 :探讨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收治血液科住院的 5 5例初发患者。结果 :5 5例患者以脾肿大、白细胞增多、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多量中性中幼、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特征 ,88 1%患者Ph染色体阳性 ,15例 (占 2 7 3% )有明显出血表现。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科的常见疾病 ,少数患者临床表现或骨髓涂片检查可不典型 ,治疗首选羟基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蛋白质疫苗联合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挺 刘霆 +7 位作者 贾永前 刘继彦 吴扬 胡兵 田聆 杨莉 阚兵 魏于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1-664,67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非洲爪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enopuslaev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xVEG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联合阿霉素抗小鼠淋巴瘤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EL4淋巴瘤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xVEGF联合阿霉素组(简... 目的探讨重组非洲爪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enopuslaev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xVEG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联合阿霉素抗小鼠淋巴瘤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EL4淋巴瘤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xVEGF联合阿霉素组(简称联合用药组)、阿霉素组、xVE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小鼠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并检测分泌抗自身VEGF抗体的B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肿瘤细胞凋亡等。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其中有3只小鼠肿瘤完全消退;接种肿瘤后48d,联合用药组小鼠生存率为10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P<0.01)。ELISPOT检测发现,异种蛋白质疫苗免疫的小鼠(联合或单用)产生了分泌抗自身VEGF抗体的B细胞,其数量与阿霉素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肿瘤MVD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采用异种同源蛋白质疫苗xVEGF免疫治疗,与阿霉素化疗联合有协同增强的抗小鼠淋巴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阿霉素 淋巴瘤 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非洲爪蟾VEGF肿瘤疫苗治疗小鼠纤维肉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挺 向兵 +5 位作者 黄杰 文艳君 田聆 贾永前 刘霆 魏于全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非洲爪蟾VEGF肿瘤疫苗免疫抗小鼠纤维肉瘤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MethA小鼠纤维肉瘤模型。实验肿瘤小鼠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非洲爪蟾VEGF(xVEGF)组、小鼠VEGF(mVEGF)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生存... 目的:探讨非洲爪蟾VEGF肿瘤疫苗免疫抗小鼠纤维肉瘤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MethA小鼠纤维肉瘤模型。实验肿瘤小鼠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非洲爪蟾VEGF(xVEGF)组、小鼠VEGF(mVEGF)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生存率和治疗的毒副反应,并检测抗自身mVEGF抗体、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xVEGF组肿瘤明显小于mVEGF组或NS对照组(P<0.05),xVEGF组小鼠生存率也明显高于mVEGF组或NS对照组(P<0.01)。WesternBlot检测发现异种蛋白质疫苗免疫的小鼠体内产生了抗自身mVEGF抗体,xVEGF组肿瘤MVD明显低于mVEGF组或NS对照组(P<0.01)。结论:非洲爪蟾VEGF疫苗治疗可诱导纤维肉瘤小鼠产生抗自身VEGF免疫反应及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异种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3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挺 徐才刚 +4 位作者 朱焕玲 张艳 贾永前 刘霆 吴谨绪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8期704-705,共2页
目的 研究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HAL)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12月我院血液科采用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的 3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  32例 HAL患者口服羟基脲 3~ 5天后外周血... 目的 研究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HAL)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12月我院血液科采用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的 3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  32例 HAL患者口服羟基脲 3~ 5天后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由 2 2 4(10 0~ 5 6 0 )× 10 9/ L降至 15 (3.0~ 42 .5 )× 10 9/ L ,患者高粘滞综合征明显改善或消失。随后联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 2 0例 ,部分缓解 5例 ,未缓解 7例 ,总有效率 78.13%。结论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简便 ,快速 ,价廉 ,有效。若需进一步提高疗效 ,防止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性 羟基脲 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牛挺 黄杰 +5 位作者 向兵 廖小梅 李建军 贾永前 刘霆 邓承祺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1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住院治疗的 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 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4 6例 ,感染率 2 7.3 8% ,粒细胞缺乏组医院...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住院治疗的 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 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4 6例 ,感染率 2 7.3 8% ,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 ( P<0 .0 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 VMC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 ( 2 0 .62 %和 2 5 .71% )与 VAD和 M2组的 ( 69.2 3 %和 66.67%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粒细胞缺乏组平均感染日 13 .65天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 8.72天 ( P<0 .0 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医院感染 呼吸道感染 预防
下载PDF
CD30阳性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挺 徐菁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295-301,共7页
CD30阳性淋巴瘤是包括细胞表面抗原CD30表达阳性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 c H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T-cell lymphoma, ALCL)、结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 CD30阳性淋巴瘤是包括细胞表面抗原CD30表达阳性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 c H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T-cell lymphoma, ALCL)、结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等多种淋巴瘤亚型的总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霍奇金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维布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异种VEGF疫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抗实体瘤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牛挺 刘霆 +7 位作者 贾永前 刘继彦 吴扬 胡兵 田聆 杨莉 阚兵 魏于全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非洲爪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enopuslaev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xVEG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联合小剂量阿霉素化疗抗小鼠纤维肉瘤的作用。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xVEGF联合阿霉素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单用阿... 目的探讨重组非洲爪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enopuslaev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xVEG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联合小剂量阿霉素化疗抗小鼠纤维肉瘤的作用。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成4组xVEGF联合阿霉素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单用阿霉素组、单用xVE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小鼠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并检测抗自身VEGF抗体、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肿瘤细胞凋亡等。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明显小于单用阿霉素组和单用xVEGF组(P<0.05),或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有3只小鼠肿瘤完全消退;接种肿瘤后48d,联合用药组小鼠生存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用阿霉素组和单用xVEGF组生存率(P<0.05),或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WesternBlot和ELISPOT检测发现,联合组或单用xVEGF组小鼠产生了抗自身VEGF抗体,其分泌抗自身VEGF抗体的B细胞数量,与阿霉素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肿瘤MVD减少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与三个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种同源蛋白质疫苗xVEGF与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治疗有协同增强的抗小鼠实体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阿霉素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阴囊溃疡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牛挺 王彩琴 +3 位作者 廖晓梅 徐才刚 刘霆 吴谨绪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56-156,共1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阴囊溃疡的情况。方法 分析近 3年 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治疗致阴囊溃疡的发生率、影响因素、溃疡特点和溃疡治疗。结果  31例患者阴囊溃疡发生率为2 5 .81% (8/31) ;阴...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阴囊溃疡的情况。方法 分析近 3年 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治疗致阴囊溃疡的发生率、影响因素、溃疡特点和溃疡治疗。结果  31例患者阴囊溃疡发生率为2 5 .81% (8/31) ;阴囊溃疡组与无溃疡组在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维甲酸中等剂量组阴囊溃疡发生率为 44 .44 % ,小剂量组为 18.81%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并用化疗药者溃疡发生率 2 8.5 7% ,单用维甲酸为 2 5 .0 0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提倡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减少阴囊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药物疗法 治疗 阴囊溃疡
下载PDF
血液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牛挺 魏于全 刘霆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316-1318,共3页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血管生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立止血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13
作者 牛挺 秦莉 邓承祺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3期114-114,共1页
患者施××,男,36岁,农民,604489。因头昏、乏力、心悸6月,加重伴黑便、鼻衄1月于199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T 36.8℃,P 114次/分,R 24次/分,Bp 16/10kPa,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瘀点、紫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 患者施××,男,36岁,农民,604489。因头昏、乏力、心悸6月,加重伴黑便、鼻衄1月于199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T 36.8℃,P 114次/分,R 24次/分,Bp 16/10kPa,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瘀点、紫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48.26g/L,WBC 1.8×10~9/L,分类原始细胞4/20,BPC 10×10~9/L,BT5分,CT 8.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止血 致过敏性休克 诱导化疗 静脉推注 分离和提纯 实验室检查 高敏体质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 原始细胞
下载PDF
万珂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志刚 牛挺 +8 位作者 向兵 常红 何川 李建军 黄杰 谢莉萍 朱焕玲 贾永前 刘霆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Velcade,V)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MM患者接受万珂为主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疗效评定按照EBMT/ABMT标准。结果可评估疗效者12例,初治8例,复发难治4例...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Velcade,V)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MM患者接受万珂为主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疗效评定按照EBMT/ABMT标准。结果可评估疗效者12例,初治8例,复发难治4例。治疗总体反应率100%(12/12),其中,完全缓解(CR)5例(41.7%),接近完全缓解(nCR)2例(16.7%)。部分缓解(PR)5例(41.7%)。初治患者达到最佳反应所需疗程中位数为2个(2~3个),复发难治患者达到最佳反应所需疗程中位数为4个(3~5个)。中位随访11月(4~27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不良反应多为1~2级,包括周围神经病变(41.7%)、血小板减少(33.3%)、恶心呕吐(33.3%)及呼吸道感染(16.7%),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万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MM病例,起效较快,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珂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和白细胞介素-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廖小梅 唐雪梅 +2 位作者 邓承祺 牛挺 孟文彤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 TPO)及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11(rh IL - 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浆凝块法对 2 1例 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培养...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 TPO)及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11(rh IL - 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浆凝块法对 2 1例 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rh TPO,或同时加 rh IL - 11两者联用。培养 14天后经 SZ-2 1(GP a)单抗和 ABC试剂盒染色观察集落生长数 ,用 MCDS- 2 0 10型超清晰度骨髓细胞分析系统进行巨核细胞的面积和直径测定。结果  CITP组骨髓巨核细胞面积及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rh TPO对 CITP患者的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 MK)总集落数、巨核细胞直径与面积均有促进作用 ,但无浓度依赖性。体外最适浓度为 10 ng/ ml;rh TPO与 rh IL - 11联用组较单用组的 CFU - MK、总集落数及面积、直径均显著增加。结论  C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存在成熟障碍 ,体外 rh TPO单用及与 rh IL - 11联用均可促进 CITP患者巨核祖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祖细胞 控制
下载PDF
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及其应对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16
作者 糜坚青 蔡晓红 +22 位作者 王少元 胡丽华 牛挺 汪德清 傅琤琤 孙春艳 向东 高文 苗天红 钟立业 钱宝华 安刚 夏荣 桂嵘 刘竞 唐晓峰 谢珏 甘佳 吴江 付丹辉 秦莉 侯健 王学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血延迟。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克服CD38单克隆抗体(简称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并经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后,推荐在中国患者人群中使用凝聚胺和巯基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或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处理红细胞,作为解决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以消除CD38单抗带来的输血问题,为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输血前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 单克隆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抗体药物干扰 二硫苏糖醇 2-巯基乙醇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书杰 杨仁池 +14 位作者 邹萍 侯明 吴德沛 沈志祥 卢锡京 李艳 陈协群 牛挺 孙慧 于力 王昭 张茵 常乃柏 张高魁 赵永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4期149-153,157,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rhTPO+达那唑)和对照组(达那唑)。两...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rhTPO+达那唑)和对照组(达那唑)。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阶段均口服达那唑0.2g/次,3次/d。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疗程14d,停用rhTPO后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接受rhTPO治疗,用法如前,停用rhTPO后观察14d。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前14d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最高值和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次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对照组第二阶段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入选患者1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例和67例,最终进入FAS集者分别为73例和63例,进入PPS集者分别为60例和50例。主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增加101.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09/L(P=0.0060);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74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2(P=0.0000)。次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效+良效)分别为38.4%和6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P=0.0003)和36.5%(P=0.0104);对照组第一阶段第14天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31.1%和66.7%。试验组停用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但停药14d时仍维持在50×109/L左右。rhTPO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凝血试验、抗GPⅡb/Ⅲa和GPⅠb自身抗体无明显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3%和26.2%,其中以肝胆指标异常最常见,分别为15.1%和16.9%。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主要有轻度嗜睡、头晕、短暂性视野缺损、过敏样反应和乏力等。结论 rhTPO是一种治疗慢性ITP的疗效确切、较为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161例颅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静 羊裔明 +8 位作者 刘霆 贾永前 朱焕玲 崔旭 徐才刚 牛挺 黄杰 向兵 李建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颅内出血 (ICH)相关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血液科 198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8月发生ICH的AL患者 16 1例 (ICH组 )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无...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颅内出血 (ICH)相关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血液科 198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8月发生ICH的AL患者 16 1例 (ICH组 )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无ICH的AL患者 16 9例为对照组 (非ICH组 )。结果 ICH最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 (13.89% ) ,其次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5) (9.79% )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 (9.17% )患者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容易发生ICH。ICH与血小板减少、低血红蛋白水平、疾病病程、合并感染和高白细胞计数等密切相关 ;头颈部出血往往是ICH的先兆。ICH的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 ,ICH的几率随着白细胞 (WBC)的增高而上升 ,随血小板 (Plt)的上升而下降。WBC每增加 1个单位 ,ICH的几率就增加大约 0 .6 % ;Plt每增加 1个单位 ,颅内出血的几率就减少大约 0 .8%。结论 ICH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高白细胞计数密切相关 ,如这些患者出现头颈部出血预示ICH即将发生 ,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血细胞计数 脑出血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MCC与BuCy预处理方案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永前 刘霆 +5 位作者 徐才刚 牛挺 孟文彤 鲁建春 王晖 冷亚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MCC和BuCy预处理方案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移植后的长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MCC方案(马法兰170mg/m2·d×1,环已亚硝脲400mg/m2·d×1,环磷酰胺60mg/kg·d×2)预处理治疗CML14例,中位随访时间6... 目的观察MCC和BuCy预处理方案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移植后的长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MCC方案(马法兰170mg/m2·d×1,环已亚硝脲400mg/m2·d×1,环磷酰胺60mg/kg·d×2)预处理治疗CML14例,中位随访时间6年;采用BuCy方案(马利兰4mg/kg·d×4,环磷酰胺60mg/kg·d×2)预处理治疗CML16例,中位随访时间4年。结果30例病人全部植活,MCC组+100d移植嵌合状态高于BuCy组,但移植后2年全部均转为完全供者植入,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MCC组移植相关死亡3例(21%),复发死亡1例(7%),5年无病存活率71.4%;BuCy组移植相关死亡4例(25%),复发死亡2例(12%),5年无病存活率62.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C组移植相关毒性和肝静脉闭塞病的发生较BuCy组低,中位住院时间MCC组39d,BuCy组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MCC预处理方案的长期疗效与传统BuCy方案相似,但移植相关毒性较低。在卫生经济学方面MCC预处理方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方案 MCC BuCy 慢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牟晓艳 常红 +5 位作者 刘霆 龚玉萍 牛挺 秦慧 马洪兵 孟文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 目的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vs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vs25.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vs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5%vs42.9%,P<0.05)。结论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干扰素-Γ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