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潜在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1
作者 马亚丽 牛最荣 孙栋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蒸散发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潜在蒸散发(ET_0)与气象变量交互作用复杂,亟需揭示ET_0变化对气象变量的响应机理。基于河西走廊及周边21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河西走廊整体及3分区2个空间尺度,揭示ET_0时空变化规律,明... 蒸散发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潜在蒸散发(ET_0)与气象变量交互作用复杂,亟需揭示ET_0变化对气象变量的响应机理。基于河西走廊及周边21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河西走廊整体及3分区2个空间尺度,揭示ET_0时空变化规律,明确ET_0对各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及贡献。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及分区ET_0均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Z>1.98),线性变化率2.94 mm·a~(-1),且黑河分区变化最明显。(2)ET_0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中东部石羊河分区(1003.78 mm)、黑河分区(1031.30 mm)较小,西部疏勒河分区(1171.89 mm)较大。(3)河西走廊ET_0对气象因素变化敏感性排序为相对湿度(RH)、日最高气温(T_(max))、日照时数(n)、平均风速(u)、日降水量(P),ET_0对RH减少最敏感,对P变化最不敏感。(4)u增大是造成河西走廊ET_0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RH减少、T_(max)升高、n增加。(5)疏勒河分区、黑河分区、石羊河分区ET_0呈增加变化,贡献最大因素分别为T_(max)(5.13%)、u(8.22%)、T_(max)(5.97%),贡献最小因素为n。气候因素中的风速和气温变化是河西走廊地区ET_0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气象变量 响应 定量关系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祖厉河干流输沙量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2
作者 梁双河 牛最荣 贾玲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探讨祖厉河流域输沙演变规律,文章选取祖厉河干流会宁、郭城驿、靖远3站1957—2021年实测月输沙量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等方法,分析祖厉河干流近65年输沙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7—... 为探讨祖厉河流域输沙演变规律,文章选取祖厉河干流会宁、郭城驿、靖远3站1957—2021年实测月输沙量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等方法,分析祖厉河干流近65年输沙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7—2021年祖厉河干流输沙量呈减少趋势,近20年入黄输沙量锐减80%左右;祖厉河干流3个水文站输沙量突变年份均在2006年左右;人类活动是影响祖厉河干流输沙减少的主因。该结论对防治祖厉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输沙量锐减 突变性 人类活动 祖厉河干流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研究
3
作者 马西东 黄维东 +3 位作者 牛最荣 张金霞 王晓庆 杨昊凡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1-17,47,共8页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2022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足迹无明显变化;甘肃省水生态大部分年份处于盈余状态,但有向赤字发展的趋势;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处于较差的状态,其中兰州市和白银市为“极不安全”状态。该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足迹模型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模型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牛最荣 赵文智 +1 位作者 刘进琪 陈学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3,87,共7页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波动变化存在着9~10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流域分布由河源向干流递升且与地理高程密切相关。(2)流域平均降水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性变化过程。降水的流域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均匀性、地带性两个方面。(3)流域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显著的逐年减小的趋势,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要大于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从径流溯源度多年平均变化过程看,1970年以后渭河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呈现出持续性缩小的趋势,并且下游的缩小速度要大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变化特征 趋势预测 径流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甘肃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牛最荣 赵文智 +1 位作者 刘进琪 陈学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共6页
利用遥感图像、1980年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用分类统计方法、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法分析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空间分布和转移情况。以清源河小流域为研究实例,用分类水文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 利用遥感图像、1980年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用分类统计方法、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法分析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空间分布和转移情况。以清源河小流域为研究实例,用分类水文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流域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即:对径流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特征明显;对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有延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LandsatTM影像数据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覆被 径流 渭河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水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牛最荣 赵文智 +1 位作者 陈学林 黄维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4-1201,共8页
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和冰川等资料,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山区水资源主要由祁连山南部的降水、冰雪融水等形式补给,以冰川、地... 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和冰川等资料,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山区水资源主要由祁连山南部的降水、冰雪融水等形式补给,以冰川、地表水、地下基流形式存在,冰川融水补给量为0.5532×108m3,地表水资源量为11.64×108m3,出山口基流量为5.264×108m3.河流进入山前平原后,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重复转化,南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74×108m3,北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2.06×108m3.中游耗水量的增加,加剧了中游和下游地区用水矛盾.对河流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中、下游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的影响,河流水质较差.随着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逐步推进,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的水资源问题日趋突出,研究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的管理调度、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组成 分布特征 中西部子水系 黑河流域
下载PDF
黑河下游生态调水对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牛最荣 赵文智 +1 位作者 黄维东 陈学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分析了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调水前后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价了黑河生态调水引起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黑河在调水前进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受中游用水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黑河下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草... 分析了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调水前后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价了黑河生态调水引起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黑河在调水前进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受中游用水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黑河下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草场大面积沙化和沙漠化、林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自2000年开始至2003年,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国家对黑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自2004年开始转入正常调度,下游来水量比调水前有明显增加,2000~2004年、2005~2008年正义峡断面增加下泄量分别为1.62×108m3、2.35×108m3,哨马营断面来水增加1.34×108m3、1.18×108m3,狼心山断面来水增加1.64×108m3、1.41×108m3。调水后黑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位逐年回升,整个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回升了0.56m,东西河上游、赛汉桃来、吉日格朗图区域地下水位分别回升了0.26m、0.05m、0.78m。使东居延海得到恢复,最大水面面积达35.7km2,西居延海得到一定的水量补给,环湖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水 水资源 时空分布 黑河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牛最荣 刘进琪 +1 位作者 赵文智 马正耀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8,共6页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采用多期TM等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要素,应用斑块破碎度和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等方法,研究河西内...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采用多期TM等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要素,应用斑块破碎度和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等方法,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应用河川径流的溯源性和零地表水资源尺度等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驱使地表水资源格局产生剧烈变异,地表水资源整体向河源溯进;疏勒河水资源受耕地面积扩张等影响中下游径流变化产生紊乱;黑河耕地面积10万hm2成为水资源格局变化的极值,地表水资源损耗量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石羊河耕地面积的扩张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力不断减小,转化为对地下水影响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径流溯源性 零地表水资源尺度 河西内陆河
下载PDF
甘肃境内渭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牛最荣 李德生 +1 位作者 黄维东 张正强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5,24,共6页
对渭河流域甘肃境内的水资源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0.90亿m3。经分析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资源量历年呈衰减趋势,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减少,其次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善和水利工程建设也是水资源减少的重要... 对渭河流域甘肃境内的水资源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0.90亿m3。经分析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资源量历年呈衰减趋势,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减少,其次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善和水利工程建设也是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水资源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流域甘肃境内水资源预报模型,经分析验证,预报精度较高,可以为渭河流域水资源调度、保护、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量 时空分布 预报模型 渭河流域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黑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最荣 黄维东 +1 位作者 赵文智 赵治文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5期54-56,61,共4页
在分析评价黑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黑河纳污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规划水平年废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入河量,确定了主要污染物的控制量和消减量,以此作为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的主要控制性指标,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 在分析评价黑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黑河纳污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规划水平年废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入河量,确定了主要污染物的控制量和消减量,以此作为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的主要控制性指标,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总量控制 化学需氧量 氨氮 黑河
下载PDF
引大工程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最荣 黄维东 +2 位作者 陈文 常继青 段志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5,共7页
引大入秦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甘肃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跨流域引水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秦王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引大入秦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甘肃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跨流域引水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秦王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工程在设计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水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化。在收集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引大灌区和周边可能的供水范围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即引大工程供水区,根据供水区的供需水现状和用水发展趋势,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中的最优化技术,建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以供需水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近期和远期供水区的水资源在各子区不同用水部门间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为富余水源寻找出路,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最优化配置方案 引大入秦工程供水区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角度的甘肃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牛最荣 贾玲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5,共7页
探讨水生态安全驱动机制,为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生活、生产3个空间角度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2011-2020年水资源等资料,运用... 探讨水生态安全驱动机制,为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生活、生产3个空间角度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2011-2020年水资源等资料,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评价水生态安全状况等级,并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水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甘肃省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指数呈基本安全-较不安全-基本安全变化,2020年为较安全状态;2011-2020年,生态、生产空间是水生态安全状态的主要限制空间,压力和响应系统是水生态安全状态影响的主要限制系统;影响水生态安全状况的最大障碍因子随着年份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近2年来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生产空间和压力系统。近10年研究区水生态安全形势较好。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相似流域水生态保护、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PSR模型 水生态安全 障碍因素 甘肃省长江流域
下载PDF
缺资料地区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及其关系研究——以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亚丽 牛最荣 +3 位作者 王兴繁 张芮 孙栋元 郑志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了解决缺资料地区的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问题,采用SWAT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弹性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缺资料地区——洮河干流分区段产流、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降雨量P、产流量Y、径流量R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径流... 为了解决缺资料地区的产流、径流时空特性分析问题,采用SWAT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弹性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分析缺资料地区——洮河干流分区段产流、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降雨量P、产流量Y、径流量R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径流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洮河流域红旗站1956-2019年径流量整体呈显著减小趋势,1987年发生突变;SWAT模型率定、验证期决定系数分别为0.78、0.79,Nash-Suttcliffe系数分别为0.78、0.77,相对误差均小于10%,模拟效果令人满意;河道径流中游占比最大(50.71%),其次为上游(37.21%),下游占比最小(12.08%),中游是径流量的主要来源;产流量由上游到下游呈减少变化,依次为214.18、179.43、81.16 mm;代桑曲子流域产流量最大,岔河、东峪沟最小;相关性排序为P与Y、Y与R、P与R,且相关性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0%和80%,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有利于揭示洮河流域各区段产水径流变化及影响机理,同时为缺资料地区产流径流时空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径流 SWAT模型 Budyko假设 缺资料地区 洮河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面向供水对象转型的引大入秦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凯悦 牛最荣 +1 位作者 王建旺 张小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100,共8页
引大入秦工程(以下简称引大工程)建成初期主要以秦王川农业供水为主,但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其供水对象开始向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转型,如何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依据引大工程供水区(以下简称... 引大入秦工程(以下简称引大工程)建成初期主要以秦王川农业供水为主,但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其供水对象开始向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转型,如何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依据引大工程供水区(以下简称引大供水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构建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可供水量、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排水系统排水量与变量非负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2025年引大供水区不同用水部门配水量(保证率P=50%、P=75%)分别为生活用水8323.85×10^(4)、8322.49×10^(4)m^(3),农业用水15001.95×10^(4)、15631.53×10^(4)m^(3),工业用水11111.00×10^(4)、11100.00×10^(4)m^(3),生态用水946.88×10^(4)、947.02×10^(4)m^(3),各部门总配水量与优化前供水量4.23×10^(8) m^(3)相比,达到供需平衡;2030年引大供水区不同用水部门配水量(保证率P=50%、P=75%)分别为生活用水12650.51×10^(4)、12666.53×10^(4)m^(3),农业用水16397.77×10^(4)、17019.70×10^(4)m^(3),工业用水20498.00×10^(4)、20508.00×10^(4)m^(3),生态用水948.00×10^(4)、948.88×10^(4)m^(3),不同保证率下各部门总体缺水率分别为12.27%、13.38%。2025—2030年引大供水区的非农业用水结构将大幅提升,农业灌溉用水量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引大供水区优化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 遗传算法 引大入秦工程
下载PDF
西瓜水肥一体化灌溉研究进展
15
作者 闻丹 牛最荣 +1 位作者 于守超 张恒嘉 《农业工程》 2023年第8期81-85,共5页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率低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灌溉模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需肥规律,将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精准提供到作物根部。综述了国内外水肥一体化灌溉及相关技...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率低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灌溉模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需肥规律,将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精准提供到作物根部。综述了国内外水肥一体化灌溉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西瓜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规律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水肥一体化灌溉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深入研究水肥一体化灌溉理论、优化灌溉设备和改变传统灌溉施肥方式,可为指导西瓜节水、节肥、优质和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西瓜 水肥规律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维东 牛最荣 赵治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河流的泥沙分布情况,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甘肃境内长江流域河流水质较好,内陆河流域次之,黄河流域河流矿化度和总硬度均最高。甘肃省水污染重点... 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河流的泥沙分布情况,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甘肃境内长江流域河流水质较好,内陆河流域次之,黄河流域河流矿化度和总硬度均最高。甘肃省水污染重点河段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业区、人口密集城镇和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区,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通过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为河流水环境保护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资源质量 分析评价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维东 牛最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69,共4页
甘肃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89.44亿m3,2005年实际用水量为122.7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42.4%,耗水量为80.5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75.5%。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达98.6%),特别是石羊河流域耗水量超过了可利用... 甘肃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89.44亿m3,2005年实际用水量为122.7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42.4%,耗水量为80.5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75.5%。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达98.6%),特别是石羊河流域耗水量超过了可利用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量 供水能力 水源保护 节水 甘肃省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18
作者 季宗虎 孙栋元 +5 位作者 牛最荣 王兴繁 武兰珍 马亚丽 陈彩苹 崔艳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3-1594,共12页
基于疏勒河流域5个水文站1956—2020年逐年及其各月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疏勒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及其突变性、趋势性、周期性、持续性及不均匀性和... 基于疏勒河流域5个水文站1956—2020年逐年及其各月降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疏勒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及其突变性、趋势性、周期性、持续性及不均匀性和集中度等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各站点年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并且各站点降水量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性特征,整个流域近60 a降水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出较不均匀分布,在空间尺度上呈现上游降水多、下游降水少的特性。其中,昌马堡站和党城湾站年降水量增长趋势明显,潘家庄站、双塔堡水库站和党河水库站增长趋势不明显。分析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流域降水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 降水 Mann-Kendall检验法 趋势性 周期性 R/S分析法
下载PDF
洮河流域径流输沙演变与降雨及降雨侵蚀力的关系
19
作者 马亚丽 牛最荣 +2 位作者 张芮 郑志琴 孙栋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7,109,共9页
[目的]揭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复杂的水沙变化、水沙关系,探明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及径流输沙变化的响应机理,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洮河流域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和下游控制站逐月径... [目的]揭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复杂的水沙变化、水沙关系,探明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及径流输沙变化的响应机理,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洮河流域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和下游控制站逐月径流输沙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沙曲线、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弹性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径流、输沙、降雨(P)、降雨侵蚀力(R)演变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洮河流域1956—2019年径流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2.8×10^(7)m^(3)/a,1987年发生突变,输沙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4.61×10^(5)t/a,2003年发生突变,降雨、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且未出现明显突变。洮河流域R上中游小于下游,夏季(626.33)>秋季(125.31)>春季(122.22)>冬季(0),夏季降雨侵蚀力占比71.67%,夏季对泥沙侵蚀影响最大。P与R分布相反,P相对较小的下游流域R较大,P相对较大的上中游R较小,流域水沙异源,上中游产水,下游产沙。对输沙量影响最大的是R,对径流量影响最大的是P,2003年后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水平有所降低。影响输沙量变化人类活动占比90%左右,气候因素占比10%。[结论]变化环境下洮河流域输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流域水沙异源,与P相比,更应关注R对输沙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变化 水沙关系 弹性系数法 降雨侵蚀力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20
作者 马亚丽 张芮 +2 位作者 孙栋元 王兴繁 牛最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影响下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基于黄河流域甘肃段15个气象站点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SWI(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敏感系数法和贡献特征分析定量化研究了各气象因子与SWI的变化关系。...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影响下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基于黄河流域甘肃段15个气象站点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SWI(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敏感系数法和贡献特征分析定量化研究了各气象因子与SWI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WI整体呈微弱上升变化,气候呈半湿润—半干旱—半湿润变化。四季由湿到干分别为夏、秋、春、冬,主要干湿气候类型依次为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1980s—2010s经历了湿—干—湿的变化过程。各气象因子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为P(降水量)、u(风速)、T(平均气温)、T_(max)(日最高气温)、n(日照时数)、T_(min)(日最低气温)、RH(相对湿度)。引发SWI变化的贡献大小排序为T_(min),P,T,T_(max),u,RH,n,其中T_(min),P,u,n促使SWI增大,T,T_(max),RH促使SWI降低,流域多年SWI微弱增大是T_(min)升高、P增大、u增加、n减少和T升高、T_(max)升高、RH降低等共同作用结果。综上,多种气象因子变化共同造成干湿状况改变,导致黄河流域甘肃段SWI由干变湿微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干湿指数 驱动因子 定量关系 敏感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