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误诊为肝门胆管癌一例
1
作者 罗凡 牛肖雅 +1 位作者 刘洋 叶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s,IPNB)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导管内生长的肿瘤,由乳头状和绒毛状结构组成,并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覆盖,其特点为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目前认为IPNB是一...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s,IPNB)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导管内生长的肿瘤,由乳头状和绒毛状结构组成,并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覆盖,其特点为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目前认为IPNB是一种癌前病变,通常具有高度恶性潜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 误诊 肝门胆管癌 病理诊断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47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牛肖雅 叶辉 +1 位作者 陈利平 蒋松霖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索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的4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Mirizzi综合征按Csendes分型,I型23例,II型11例,III型11例,IV型2例。... 目的探索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的4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Mirizzi综合征按Csendes分型,I型23例,II型11例,III型11例,IV型2例。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切除术20例,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成形术3例,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21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胆囊切除术+肝门胆管成形术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仍较困难,术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免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临床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312例报告)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彦 张剑 +10 位作者 楼健颖 李富宇 牛肖雅 耿智敏 陈志宇 毛先海 郭伟 何俊闯 程石 曾永毅 王剑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5,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免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国内11家肝胆胰疾病治疗中心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312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免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国内11家肝胆胰疾病治疗中心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312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86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4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7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例、河南省人民医院5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12例患者中,231例未留置鼻胆管引流,设为一期缝合组;81例留置鼻胆管引流,设为鼻胆管引流组。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比较。(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术后并发症比较。(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四分位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比较:312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一期缝合组1例术后死亡。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缝合方式(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缝线材料(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分别为(1.2±0.4)cm,间断缝合106例、连续缝合125例,可吸收缝线195例、不可吸收缝线36例和(1.1±0.5)cm,间断缝合76例、连续缝合5例,可吸收缝线79例、不可吸收缝线2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χ^2=56.706,8.457,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结石数目、结石直径、胆总管壁厚度(≤3 mm和〉3 mm)、Oddi括约肌收缩功能(功能良好和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1±1.7)枚,(1.1±0.6)cm,148例、83例,226例、5例,20 mL(10~45 mL),(116±49)min,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分别为(1.9±1.6)枚,(1.0±0.6)cm,49例、32例,75例、6例,20 mL (15~30 mL),(113±23)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1,0.329,χ^2=0.329,3.428,Z=1.147,t=0.52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312例患者中胆总管间断缝合182例,连续缝合130例,两种缝合方式手术时间分别为(133±49)min和(103±3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5,P〈0.05);两种缝合方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 mL(15~31 mL)、21例和20 mL(10~45 mL)、18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5,χ^2=0.369,P〉0.05)。312例患者中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胆总管274例,不可吸收缝线38例,两种手术缝线材料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 mL(15~40 mL)、(116±44)min、33例和18 mL(10~26 mL)、(115±35)min、6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71,t=0.023,χ^2=0.154,P〉0.05)。(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5)d、(4.0±2.4)d、(4.0±2.8)d、(5.5±3.0)d和(4.0±1.9)d、(6.9±3.5)d、(10.0±3.9)d、(11.1±3.7)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07,-8.258,-15.103,-13.575,P〈0.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一期缝合组和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总住院费用分别为(5.1±0.6)万元和(6.5±0.5)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6,P〈0.05)。(3)术后并发症比较:一期缝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33/231),其中胆瘘16例、胆道感染11例、切口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术后死亡1例;鼻胆管引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7%(5/81),其中胆瘘2例、胆道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1,P〉0.05)。(4)随访情况:312例患者中252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一期缝合组175例,鼻胆管引流组77例,失访60例,随访时间为2~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症状,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或MRCP检查均未见胆管结石复发及术后胆管狭窄。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免留置鼻胆管引流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术 腹腔镜检查 鼻胆管引流 多中心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腹膜巨大间皮囊肿1例报道
4
作者 牛肖雅 叶辉 +1 位作者 汪科 程智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23-1424,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年”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食欲减退、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患者自患病以来,便秘,小便如常,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胆囊...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年”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食欲减退、纳差,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患者自患病以来,便秘,小便如常,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胆囊、胆管结石,无腹腔感染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石棉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胀痛 囊肿 间皮 腹膜 病例资料 食欲减退 巩膜黄染 胆管结石
原文传递
以反复黄疸为临床表现的胆总管下段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曾琦惠 牛肖雅 叶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总结1例以反复黄疸为临床特点的胆总管下段癌的不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对2020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诊断方法及治... 目的总结1例以反复黄疸为临床特点的胆总管下段癌的不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对2020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结果该例患者以反复黄疸为临床表现,术前常规检查诊断困难,最后经穿刺活检明确为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手术时间297 min,术中出血量约200 mL,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11天出院。术后已随访6个月,无不适症状,继续随访。文献复习显示,Vater壶腹周围肿瘤的具体分型常常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区分,胆总管下段癌以反复黄疸为临床表现者较为罕见,最后确诊需依靠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胆总管下段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胆总管下段癌,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导致治疗方式选择困难,由此可能会导致患者手术时机延误,内镜或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下段癌 Vater壶腹周围肿瘤 梗阻性黄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