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残疾水平的纵向研究
1
作者 牟春英 辛霞 +4 位作者 李文文 张蜜 朱丹丹 谭颖 韩建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至6个月的肢体残疾水平动态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病人112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至6个月的肢体残疾水平动态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病人112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的残疾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定义mRs评分2~5分为残疾并计算残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治疗后6个月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显示,完全自理者61例(57.0%),其余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障碍;有无房颤、不同发病年龄、疾病治疗方式、疾病严重程度及肢体康复训练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1、3、6个月残疾率分别为44.86%、40.19%、35.51%;治疗后1、3、6个月mRS评分显示,病人的机体残疾等级可随着时间逐渐下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后的残疾水平可随着时间逐渐恢复,进行运动功能康复是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残疾水平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持续泵入与间断泵入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重度卒中合并营养风险病人的预后影响评估
2
作者 李文文 牟春英 +1 位作者 戚阿艳 蒋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卒中合并营养风险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重度老年卒中病人100例,卒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处理,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A组:给予持续泵入营...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卒中合并营养风险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重度老年卒中病人100例,卒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处理,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A组:给予持续泵入营养支持,55人)和对照组(B组:给予间断泵入营养,45人)。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内观察组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PACHE评分和临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内对于老年重度卒中病人,建议使用持续泵入营养支持方式,虽然短期内营养存在一定不足,但是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较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内营养 持续泵入 间断泵入
下载PDF
氯比格雷治疗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牟春英 屈彦 曹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氯比格雷治疗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氯比格雷治疗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心理、皮肤、饮食以及功能性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之间给药后的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BREF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中的生理、环境、健康状态、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评分为(37.94±0.42)分,对照组为"满意",评分为(32.54±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循证护理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牟春英 李文文 +2 位作者 朱丹丹 柳叶 韩建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9-01—2020-06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98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常规护... 目的探索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9-01—2020-06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患者98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即将静脉溶栓桥接取栓的过程按顺序分为5个环节,设立环节护理目标,执行以目标为导向的护理行为。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短期预后。结果2组病人护理目标达成情况中溶栓药物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vs 51.6%,P=0.433),入室5 min内静脉溶栓药物使用率(40.5%vs 59.5%,P=0.001)、皮肤黏膜出血率(37.0%vs 63.0%,P=0.004)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灌注损伤(95.0%vs 5.0%,P<0.001)和血管再闭塞(78.6%vs 21.4%,P=0.02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90 d mRS评分(2.69±3.355 vs 0.96±0.200)和生活自理指数(59.80±39.024 vs 85.3±25.989)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目标的环节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护理质量,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环节式护理 并发症 残疾
下载PDF
阶梯式早期功能康复策略对格林巴利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牟春英 辛霞 +3 位作者 屈彦 刘茹 李文文 杜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2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7例重症GBS患者(ASMAN亚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33例... 目的探讨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7例重症GBS患者(ASMAN亚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及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肌力评定、生活能力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肌力及生活能力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VAP、深静脉血栓、压疮及死亡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早期运动和呼吸功能康复策略可以缩短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肌力和生活能力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呼吸功能康复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 机械通气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护患和谐视域的患者参与决策模式对神经内科患者决策意愿及病情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牟春英 屈彦 曹娜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3期2169-217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护患和谐视域的患者参与决策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对其决策意愿及病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52例作为观... 目的分析基于护患和谐视域的患者参与决策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对其决策意愿及病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引入基于护患和谐视域的患者参与决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决策意愿和对信息的需求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我希望经与护士沟通后进行决策权衡,最终双方共同提出治疗决策”项目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该信息的需求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患和谐视域的患者参与决策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能提高这类患者对护理措施的决策意愿,帮助其获取更好的疾病知识,利于病情管理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和谐 决策模式 神经内科 决策意愿 病情管理
下载PDF
心理压力与摄食偏好及摄取率的相关性分析——高考压力对学生不同味觉食物偏好及摄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牟春英 张田香 +7 位作者 郑有礼 刘田 鲜瑶 宋戈 靳菊英 张剑琴 黄英 李卫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从心理健康角度研究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与不同味觉食物的偏好与摄取频率有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某中学高考学生3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hen感觉压力量表及自制的饮食行为问卷对其味觉偏好性与压力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及... 目的从心理健康角度研究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与不同味觉食物的偏好与摄取频率有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某中学高考学生3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hen感觉压力量表及自制的饮食行为问卷对其味觉偏好性与压力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女生心理压力高于男生,喜爱甜食的学生压力指数高于不喜爱甜食的学生,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压力指数低于不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高压力组学生摄取甜食及辣味食物的频率高于其他组。结论因此应加大宣传营养健康饮食知识的健康伦理观,从心理健康角度排解高考学生心理压力,从压力与味觉偏好相关性角度引导高考学生健康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高考压力 味觉偏好 摄取频率
下载PDF
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
8
作者 牟春英 李晓龙 +1 位作者 牛燕 曹志高 《国际石油经济》 2010年第7期57-63,共7页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石油公司大幅削减物探投资,对石油物探行业形成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后,物探作业队伍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物探市场供给过剩,竞争激烈,物探公司经营困难;大量深海低端船只退出市场,海上物探船走向高端时代;多用户业务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石油公司大幅削减物探投资,对石油物探行业形成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后,物探作业队伍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物探市场供给过剩,竞争激烈,物探公司经营困难;大量深海低端船只退出市场,海上物探船走向高端时代;多用户业务投资和收入大幅下降。物探行业的变化给中国石油物探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建议中国石油物探公司:1)加强成本管理。理顺流程,加大合力,发挥规模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加大资源、管理和技术的共享,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运作效率。2)重视对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大石油公司这两个客户群体的细致分析和研究。3)培育多用户项目运作能力。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公司的合作,逐步实现独立自主运作多用户项目。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将科技投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投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理顺物探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物探 物探公司 金融危机 机遇 挑战 建议
下载PDF
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公司的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牟春英 冯连勇 牛燕 《国际石油经济》 2006年第6期48-52,共5页
近年来,世界石油物探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竞争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竞争态势从多公司的竞争走向几家大物探公司的寡头垄断竞争;竞争领域由陆上发展到海上,非洲和中东正成为物探的热点地区;竞争策略从重视低成本转向低成本和技... 近年来,世界石油物探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竞争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竞争态势从多公司的竞争走向几家大物探公司的寡头垄断竞争;竞争领域由陆上发展到海上,非洲和中东正成为物探的热点地区;竞争策略从重视低成本转向低成本和技术、服务并重;竞争内容从提供单一服务转向一体化服务;服务方式由合同服务转向合同服务、多用户服务共同发展。未来,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将面临投资、资金增加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中国的石油物探企业必须适应世界物探行业的发展变化,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进以物探业务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在稳定陆上市场的同时,逐步向海上发展,积极开展与石油公司的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物探 世界市场 物探公司 竞争趋势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腹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牟春英 李文文 李卫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目的观察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将80例神经系统危重症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添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液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和单纯肠内营养液治疗。观察分析并比较... 目的观察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将80例神经系统危重症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添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液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和单纯肠内营养液治疗。观察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大便量、次数、性状以及有无粪便潜血、呕吐等并发症;7d后用显效、有效、无效来判断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结果添加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患者均无消化道出血及呕吐并发症;添加治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值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添加益生菌发酵乳治疗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腹泻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乳 腹泻治疗 肠内营养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牟春英 屈彦 曹娜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80-81,84,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67%<21.67%)(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 WF、PT、a 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预防脑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间歇充气加压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综合预防策略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牟春英 屈彦 董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综合预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全年科室202例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数据;对2016年入院的20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以护士主导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综合感染预防策略,探讨有效的防控... 目的探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综合预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全年科室202例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数据;对2016年入院的20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以护士主导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综合感染预防策略,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在患者危重程度相当的情况下,采取护士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后,患者千日感染率由7.60%降低至2.7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综合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导尿管 尿路感染 导尿 护理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屈彦 牟春英 +4 位作者 曹娜 郭晓娟 王亮 张婷 李青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5例)采用协同护理模式。采用自护能力测...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5例)采用协同护理模式。采用自护能力测量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刚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研究组在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研究组在生理、环境、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维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和社会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并积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协同护理模式 自护能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屈彦 牟春英 +4 位作者 曹娜 郭晓娟 王亮 李青莉 张婷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297-298,301,共3页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塞病人9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预见护理组(45例)与一般护理组(45例)。最终对两组病人下肢DVT率、...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塞病人9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预见护理组(45例)与一般护理组(45例)。最终对两组病人下肢DVT率、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痛、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与一般护理组相比,在下肢DVT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痛、住院天数等指标上,预见护理组均表现出显著优势(0.00%vs.8.89%,P=0.041;33.57±6.89 vs.14.32±4.51 m/s,P=0.013;6.67%vs.31.11%,P=0.003;10.23±2.46vs.16.38±4.66 d,P=0.027);预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91.11%vs.71.11%,P=0.01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及下肢肿痛情况、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人对护士工作者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9
15
作者 屈彦 李萍 +1 位作者 牟春英 屈秋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老年脑卒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的营...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老年脑卒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的营养状况分类,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23例、营养潜在风险者30例、营养正常者47例,营养不良患者的残疾率及6个月死亡率均高于营养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调查的影响因素中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家庭护理、吞咽能力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营养不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其中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家庭护理、吞咽能力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屈彦 牟春英 +2 位作者 曹娜 闫小妮 王学良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吸氧、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案,以及院内的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等。出院时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家庭组... 目的探讨跟进式家庭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吸氧、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案,以及院内的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等。出院时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家庭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跟进式家庭护理方法干预。分别比较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巴氏指数(B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干预后,家庭组康复治疗依从率、FMA评分、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进式家庭护理可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进式家庭护理 老年 急性脑梗死 康复效果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屈彦 郭小娟 +2 位作者 牟春英 曹娜 屈秋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7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简易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量表评估两组患...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7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简易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营养状况良好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营养不良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和营养状况良好患者(均P < 0.05),且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营养状况良好患者(P < 0.05)。营养不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和营养状况良好患者(均P <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认知功能障碍,且患者营养不良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营养状况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及其与传统护理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黎巧玲 党兆 +4 位作者 屈彦 牟春英 李春莉 黄朝军 刘晓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85-687,691,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护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67例作为观察组,建立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普通病房转入... 目的: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护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67例作为观察组,建立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实施护理。比较2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通病房脑卒中病人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可提高护士观察病人频率,及时预测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予以干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护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下载PDF
尿路造口袋在男性尿失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鲜珍 牟春英 +2 位作者 韩娟 马华 党少农 《临床护理杂志》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的男性尿失禁患者护理的方法。方法将男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保鲜袋接尿。实验组使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接尿。观察两组漏尿发生率、皮炎发生率、...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的男性尿失禁患者护理的方法。方法将男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保鲜袋接尿。实验组使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接尿。观察两组漏尿发生率、皮炎发生率、护理人员平均每日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及每日平均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漏尿发生率、皮炎发生率、护理人员平均每日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平均每日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尿路造口袋护理男性尿失禁患者,能减少漏尿发生的频率,降低因漏尿而引起的皮炎,减少了护理人员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尿失禁 护理 造口袋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偏头痛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屈彦 牟春英 郭小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偏头痛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米替林联合普瑞...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偏头痛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米替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认知行为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健康行为、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屈服、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际关系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人际关系、个人目标、压力应对、健康责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运动锻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低于干预前.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偏头痛患者积极应对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护理 健康教育 认知疗法/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