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单核细胞hFgl2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玉艳红 原彤彤 +3 位作者 黄力毅 吴继周 李国坚 吴健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6-438,44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纤维介素蛋白-2凝血酶原酶(hFgl2)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共78例外周血单核细胞hFgl2蛋白... 目的探讨人纤维介素蛋白-2凝血酶原酶(hFgl2)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共78例外周血单核细胞hFgl2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并将其与配对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行相关分析。结果hFgl2蛋白可以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在慢重肝组和肝癌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而慢重肝组表达高于肝癌组。慢乙肝重度组hFgl2蛋白的表达与其ALT、AST及TBiL成正相关。结论 hFgl2蛋白可以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呈现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增加而表达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gl2 慢性乙型肝炎 肝癌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玉艳红 江建宁 +2 位作者 周桂英 韦敏怡 梁秀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7-957,共1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方法:用ELASA法检测两对半,地高辛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中的HBsAg、HBcAg。结果:肝、胃组织HBVM的检出与血HB-VM无明显相关(P>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方法:用ELASA法检测两对半,地高辛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中的HBsAg、HBcAg。结果:肝、胃组织HBVM的检出与血HB-VM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M并不能完全反映肝组织、胃黏膜中HBV存在状况。HBV在肝组织、胃黏膜的分布和复制状态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组织 胃黏膜 HBSAG HBCAG
下载PDF
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IL-10、IL-12、TNF-α及IFN-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1 位作者 覃锦耀 宣伟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类型 HBVBCP变异 IL-10 L-12 TNF-Α IFN-Γ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病毒载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1 位作者 宣伟军 庞辉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BCP变异阳性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V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1)HBV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传染病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玉艳红 陈务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S1期90-,共1页
关键词 传染病学 病人 传染病教学 见习课 教学效果 大课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HBV DNA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1 位作者 宣伟军 庞辉 《应用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BCP)与HBVDNA关系。方法(1)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2)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BCP)与HBVDNA关系。方法(1)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2)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HBVBCP变异在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为70.0%(14/2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的阳性率37.8%(59/156)(P=0.008)。(2)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HBVDNA含量(107.6414±1.3398拷贝/ml)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的HBVDNA含量(106.7672±1.7669拷贝/ml)(P=0.034)。结论HBV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HBV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HBV 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1 位作者 覃锦耀 刘志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 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 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原发性肝癌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宣伟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BCP 基因变异 临床类型
下载PDF
HIV/AIDS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玉艳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33-335,共3页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公认的监测AIDS病情进展、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及评估疗效的客观指标,目前的研究发现HIV/AIDS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由于该相关性研究对HIV/AIDS中医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而成为研...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公认的监测AIDS病情进展、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及评估疗效的客观指标,目前的研究发现HIV/AIDS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由于该相关性研究对HIV/AIDS中医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而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中医证型 细胞免疫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玉艳红 江建宁 黄力毅 《内科》 2007年第4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与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2例慢性肝病组(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浆ET浓度,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慢性肝病组ET水平较正常降低,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与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2例慢性肝病组(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血浆ET浓度,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慢性肝病组ET水平较正常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肝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2)血浆ET水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慢性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普及循证医学理念培 养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玉艳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临床实践 医学人才 经验医学 医学生
下载PDF
肝性脑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玉艳红 吴继周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6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诊疗 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肝功能失调 代谢紊乱 死亡原因 肝病患者 进展综述 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方案治疗中学生爆发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玉艳红 苏芮 +4 位作者 河源浩 吴继周 黄李平 凌江红 徐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种方案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疗效的差别。方法将广西某中学甲肝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中药、中西药联合、西药治疗。结果 (1)三组治愈率均为100%。三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中药组(18.88... 目的观察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种方案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疗效的差别。方法将广西某中学甲肝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中药、中西药联合、西药治疗。结果 (1)三组治愈率均为100%。三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中药组(18.88±5.41)天,中西药组(22.57±6.15)天,西药组(20.24±5.65)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三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4.85±1.86)天、(9.68±7.40)天、(8.15±4.56)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各组治疗5天,治疗12天肝功能改善程度不同,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方案治疗甲肝均有效,对肝功能改善疗效相当,纯中药治疗方案在症状缓解方面优于其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 甲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
下载PDF
不同肝病类型合并肝性脑病预后比较
14
作者 玉艳红 黄力毅 庞辉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826-1827,共2页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预后差 病类 重症肝炎患者 肝炎后肝硬化 并发症 HE
下载PDF
戊型肝炎65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玉艳红 江建宁 《广西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632-633,共2页
戊型肝炎65例临床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传染科玉艳红江建宁笔者对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戊型肝炎患者共65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 戊型肝炎65例临床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传染科玉艳红江建宁笔者对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戊型肝炎患者共65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年龄20岁以下1例,~55岁5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16
作者 玉艳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炎症活动度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抗病毒治疗 HBV-DNA 治疗方法 远期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白细胞介素10与12、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病毒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力毅 玉艳红 +2 位作者 宣伟军 吴继周 黄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对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及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血清IL-10(80.96±30.86vs72.11±24.19 mg/L)I、L-12(41.33±15.10vs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vs38.01±10.49 mg/L)、IFN-γ(19.81±12.29vs16.55±8.99mg/L)和HBV DNA(108.2478±0.9826vs105.8876±1.4822拷贝/ml)的水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结论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IFN-γ和病毒复制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
下载PDF
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韦颖华 吴继周 +7 位作者 吴健林 李国坚 陈茂伟 玉艳红 吴霜 龚星光 孟艳丽 虞艳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6-998,1002,共4页
目的:探讨机体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疫苗后的第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或低应答者... 目的:探讨机体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疫苗后的第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或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4周后筛选出无或低应答者99名及初次检测中或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HLA-DRB1*07,1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LA-DRB1*07在无或低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16.16%,显著高于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4.41%)(P<0.05);HLA-DRB1*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1.01%和3.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与HLA-DRB1*07基因密切相关;而HLA-DRB1*13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HLA-DRB1*07 13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两面针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庞辉 汤桂芳 +5 位作者 何惠 简丽娟 高志睿 韦奇 贾晓栋 玉艳红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研究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观察两面针提取物... 目的研究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观察两面针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两面针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T和肝脏MOA含量,提高肝脏SOD活性。结论两面针捉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提取物 四氯化碳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晓栋 邝晓聪 +2 位作者 庞辉 汤桂芳 玉艳红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对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4,用MTT法检测螺旋藻多糖作用于BEL740424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率。结果MTT法测定结果表明,螺旋...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对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4,用MTT法检测螺旋藻多糖作用于BEL740424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率。结果MTT法测定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对BEL7404增殖有抑制作用;FCM检测表明,螺旋藻多糖引起增殖中的BEL7404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结论螺旋藻多糖能有效地抑制BEL7404细胞增殖,提示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螺旋藻多糖治疗肝癌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螺旋藻多糖 肝癌细胞株BEL7404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