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玻璃体内注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的眼内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曌 王雨生 +4 位作者 陈晓农 崔志利 杜红俊 马吉献 傅亦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新型缓释给药载体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NIPAAm-PEO)纳米粒的眼内毒理学效应。方法:玻璃体腔注射不同浓度(1mg/0.1mL,2mg/0.1mL,3mg/0.1mL.4mg/0.1mL)的PNIPAAm-PEO纳米稀释液后于...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新型缓释给药载体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NIPAAm-PEO)纳米粒的眼内毒理学效应。方法:玻璃体腔注射不同浓度(1mg/0.1mL,2mg/0.1mL,3mg/0.1mL.4mg/0.1mL)的PNIPAAm-PEO纳米稀释液后于不同时间点行裂隙灯、检眼镜、视网膜电图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将所用不同浓度稀释液局部点眼,观察局部组织的刺激反应。结果:兔眼角结膜对检测浓度范围内的PNIPAAm-PEO有良好耐受性,眼部无刺激症状。玻璃体腔内注射1mg和2mg组未见明显视网膜毒性反应。3mg组眼底检查无异常,ERG-b波1~3d下降幅度〉30%,第7~14d略有恢复;第14d光镜下视网膜部分感光细胞外节间隙增宽,外丛状层以内结构空泡变性,细胞排列正常;电镜下各层均有较明显的结构改变,广泛的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细胞间隙增宽,感光细胞膜盘结构基本正常。4mg组ERG-b波波幅下降〉30%;第1~14d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有明显视网膜结构破坏,广泛空泡变性,部分感光细胞的盘膜崩解,层状结构紊乱、模糊不清。结论:PNIPAAm-PEO纳米粒的眼部耐受性良好,具有用作眼部给药载体的潜力,但大剂量使用时应注意眼部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微粒 毒理效应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曌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84-787,共4页
基于壳聚糖的纳米给药系统已成为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壳聚糖纳米给药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如靶向输送、可生物降解和缓释外,还具有其他载体不具备的如抑菌、止血、抗组织纤维化、辅助免疫、抗肿瘤和促进伤口愈合等... 基于壳聚糖的纳米给药系统已成为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壳聚糖纳米给药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如靶向输送、可生物降解和缓释外,还具有其他载体不具备的如抑菌、止血、抗组织纤维化、辅助免疫、抗肿瘤和促进伤口愈合等特性。目前的研究结果已展示出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微粒 给药系统 眼科学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治疗兔眼混合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翔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丽曌 陈晓农 徐修礼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的空白纳米粒(20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g.L-1)和NV-PNIPAAm-PEO(20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d内无差异,21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眼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粒 缓释给药系统
下载PDF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PNIPAAm-PEO纳米粒在兔眼内的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王丽曌 陈翔 +2 位作者 王雨生 陈晓农 王庆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背景 传统给药方法治疗眼内炎症时,药物难以透过血-视网膜屏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并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构建载药药物缓释系统对眼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评价多聚体材料聚N-异丙基... 背景 传统给药方法治疗眼内炎症时,药物难以透过血-视网膜屏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并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构建载药药物缓释系统对眼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评价多聚体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NIPAAm-PEO)构建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PNIPAAm-PEO(NV-PNIPAAm-PEO)纳米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后的眼部毒理学和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眼后节给药治疗感染性眼病提供依据. 方法 NV-PNIPAArn-PEO纳米粒平均载药量约为质量分数22%,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质量浓度为20 g/L的凝胶液.新西兰白兔4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1只和对照组10只,将20 g/L NV-PNIPAAm-PEO凝胶液0.1 ml注射入实验组兔的一侧眼玻璃体腔内,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进行眼前后节裂隙灯显微镜和B型超声检查,记录实验眼的视网膜电图(ERG)反应,对角膜、虹膜、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NV-PNIPAAm-PEO对眼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兔眼角膜和视网膜脉络膜制备组织匀浆,收集兔房水、玻璃体和血浆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结果 NV-PNIPAAm-PEO玻璃体腔内注射后1~28 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后节组织正常,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最大混合ERG b波振幅、a波振幅和峰潜时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两组兔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视网膜结构均正常.HPLC法分析表明,注射后1~28d,兔眼角膜组织中药物质量分数均低于检测水平下限,血浆药物质量浓度最高为(0.34±0.11) mg/L,房水药物质量浓度为(0.08±0.04)~(2.16±0.07) mg/L,视网膜脉络膜中药物质量分数为(0.11±0.02)~(2.54±0.38)μg/g,玻璃体药物质量浓度为(5.65±1.14) ~ (406.69±21.05) mg/L,21d内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高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 结论 载药量约为22% NV-PNIPAAm-PEO纳米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未见明显眼内毒性反应,玻璃体腔内可维持有效药物质量浓度时间达21d,NV-PNIPAAm-PEO纳米粒是治疗眼内感染较好的缓释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药代动力学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眼内炎 药物治疗 注射 玻璃体内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微粒 色谱法 高效液相 革兰阳性细菌 毒理学
下载PDF
2.4mm切口下取出一片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原因分析及方法改良
5
作者 王丽曌 李立刚 +1 位作者 孟永安 张德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2-793,共2页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切口可小至1.8mm,规则的微创切口能更好地实现屈光性手术的目标,但术中出现异常需取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扩大切口,且由于IOL材质、设计不同,取出时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本...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切口可小至1.8mm,规则的微创切口能更好地实现屈光性手术的目标,但术中出现异常需取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扩大切口,且由于IOL材质、设计不同,取出时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本研究分析一片式折叠型IOL首次植入后即需取出的原因,探讨在2.4 mm切口下IOL的取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微创切口 片式 原因分 改良 白内障手术 屈光性手术 IOL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立刚 王丽曌 张德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01/2014-09收治的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患眼悬韧带离断范围在6个钟...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01/2014-09收治的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患眼悬韧带离断范围在6个钟点范围以内,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根据悬韧带离断范围大小使用1-4个虹膜拉钩,水分离、水分层,超乳劈核法吸除白内障,术中不同时期植入囊袋张力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瞳孔及术中有无玻璃体脱出、囊袋撕裂情况和悬韧带离断范围有无扩大。结果:患者21例术后随访3-12mo,随访终末期矫正视力:〈0.3者1眼,0.4-0.7者15眼,〉0.8者5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以内。20例患者人工晶状体位正,光学区中央位于视轴处,无严重眼部并发症;1例因自发性囊袋破裂,人工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后行玻璃体切除和悬吊术处理。结论:在虹膜拉钩和/或囊袋张力环的辅助下,通过设置合理的超声乳化参数,能够较好地完成悬韧带离断范围小于6个钟点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张力环 虹膜拉钩 同轴微切口 超声乳化手术 晶状体半脱位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感染性兔眼内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曌 王雨生 +3 位作者 徐修礼 杜红俊 崔志利 马吉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建立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细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治疗复杂性眼内炎的新型药物打基础。方法新西兰白兔42只84只眼,随机分为混合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等3个实验和1个生理盐水对... 目的建立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细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治疗复杂性眼内炎的新型药物打基础。方法新西兰白兔42只84只眼,随机分为混合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等3个实验和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1只眼。实验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0.1ml的2×10^4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混合细菌悬液(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各10^4)、10^4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和10^4CFu/ml大肠埃希杆菌悬液,对照组注射0.1ml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6、12、24、48、72h和7、14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部A/B超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同时各跟抽取玻璃体液0.1ml做细菌鉴定和计数,后剖取眼球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临床观察发现,3个实验组注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而总变化趋势趋于一致,混合细菌组在注射后12h出现明显的前房渗出等炎症反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杆菌组早,48~72h最重,4~7d炎症反应开始缓慢减轻,10~14d炎症明显减轻,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呈灰白色混浊。细菌培养发现,混合细菌组6h~14d阳性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组6~72h阳性率为100%.7~14d阳性率为0;大肠埃希杆菌组6h~7d阳性率为100%,14d阳性率为67.67%;对照组6h~14d阳性率为0。ERG检查,注射后各实验组在48h后b波波幅均消失,生理盐水组ERGb波波幅下降小于30%。病理学榆查,注射后各实验组表现为眼内各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兔眼玻璃体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混合细菌所致的复杂性眼内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病理生理学 葡萄球菌 金黄色/致病力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致病力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结膜吸吮线虫病3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维国 朱赛林 +4 位作者 郝淑琳 马节玲 李云 王丽曌 王江华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5期606-606,共1页
关键词 结膜吸吮线虫病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