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铅锌银矿床C-H-O-S同位素和U-Pb定年研究及其意义
1
作者 关强兵 刘俊辰 +5 位作者 王义天 胡乔青 何猛 段志辉 党顺安 史新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526-539,共14页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大型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中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火山岩地层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和绢云母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49.1‰~-156.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3.6‰~3.4‰;成矿后...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大型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中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火山岩地层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和绢云母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49.1‰~-156.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3.6‰~3.4‰;成矿后期石英δD值变化范围为-131.9‰~-147.7‰,δ^(18)OH_(2)O值变化范围为-16.5‰~-18.2‰。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矿化有关的方解石δ^(13)C值变化范围为-1.8‰~-3.1‰,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8.6‰。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5.6‰,与其西南侧下护林矽卡岩型铅锌银矿床中的硫化物的δ^(34)S值(1.2‰~5.9‰)基本一致。上述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上升到地壳浅部时有一定量的大气降水混入。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化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36.0±0.7)Ma(MSWD=0.44);未矿化、穿切硫化物微细脉的闪长玢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20.8±0.6)Ma(MSWD=0.49)。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认为三道桥铅锌银矿床形成于136.0~120.8 Ma期间(早白垩世),为伸展构造背景下与浅成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三道桥铅锌银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铁塘硐矿段原生晕地球化学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乔青 王义天 +5 位作者 毛景文 何猛 白晓明 孙荣良 刘俊辰 王鹏 《黄金》 CAS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义兴寨金矿床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其深部成矿潜力如何及是否发育隐伏矿体,是矿山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对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有比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采用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法对义兴寨金矿床铁塘硐矿段开展了深部找... 义兴寨金矿床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其深部成矿潜力如何及是否发育隐伏矿体,是矿山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对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有比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采用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法对义兴寨金矿床铁塘硐矿段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原生晕异常显示,在6勘探线深部400~550 m标高和0 m标高附近存在2个主要Au异常中心,且0 m标高附近金矿化规模最大,异常区即推测矿体范围。原生晕元素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Sb-Mn-Mo-W-Ni-B-Sn-P-Au-Hg-Cr-Co-Cu-Pb-Zn-Ag-Bi-As-Ba。因此,认为铁塘硐矿段深部具有很好的成矿潜力,推测在深部-400~-500 m标高附近区域存在规模较大的富矿段。预测成果得到了近期布置钻探工程的验证,新增金资源量8 t,为进一步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地球化学法 义兴寨金矿床 铁塘硐矿段 深部找矿预测 华北中部构造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陈文 杨富全 杨建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6-244,共9页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二叠纪后碰撞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右行走滑剪切系统,在剪切系统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应力应变状态的不同、岩石渗透率的不同、构造层次(深度)的不同等,导致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在组成比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所有类型的金矿资源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相同区域成矿事件的产物,在不同构造部位产出的金矿床类型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金矿化系列。区域一级剪切构造带控制金矿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二级剪切构造控制金矿床的发育,三级剪切裂隙系统控制金矿体(脉)的产出,从而构成三级构造控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作用 走滑断层作用 剪切系统 后碰撞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
下载PDF
与剪切带相关的金成矿作用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1 位作者 李晓峰 杨富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93-400,共8页
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育 ,并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剪切带如同一个黄金的“天然生产车间” ,其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和围岩 ,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 ,主要为C O H体系... 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育 ,并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剪切带如同一个黄金的“天然生产车间” ,其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和围岩 ,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 ,主要为C O H体系。剪切带内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元素的沉淀。“断层阀”模式和三阶段模式是目前理解该类金矿床成矿机制的重要认识。在剪切带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 ,构造叠加和区域构造体制转换导致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使成矿作用规模不断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构造叠加 成矿元素 成矿流体 金成矿作用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红石金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义天 张文智 +3 位作者 王磊 毛景文 杨富全 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98-2006,共9页
红石金矿床是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红石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富 CO_2流体。石英氢同位素组成δD_(SM... 红石金矿床是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红石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富 CO_2流体。石英氢同位素组成δD_(SMOW)为-104‰~-63‰,石英氧同位素组成δ^(18)O_(石英)为13.8‰~15.5‰、δ^(18)O_水为-1.7‰~6.1‰。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δ^(13)C_(PDB)为-3.5‰~-2.7‰,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δ^(18)_(PDB)为-28.9‰~-26.5‰、δ^(18)O_(SMOW)为1.1‰~3.5‰。H、O、C 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红石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起源于深部,后期混合有大气水。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δ^(34)S 为-11.5‰~3.8‰,集中于0.4‰~3.8‰,平均值为1.73‰,指示了成矿物质中的硫具有接近陨石硫的深源特征。红石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可概括为富含成矿元素的深源流体在区域剪切构造作用下沿剪切系统不断向上运移,逐渐与浅部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矿元素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红石金矿床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 东天山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4 位作者 叶安旺 叶会寿 李永峰 卢欣祥 李永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小秦岭地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的后碰撞阶段,在由深部过程引发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沿伸展构造系统向上运移,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与围岩发生水_岩相互作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含金石英脉 氢、氧、硫、氦、氩同位素 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小秦岭
下载PDF
小秦岭北缘马家洼石英脉型金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8
7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4 位作者 叶安旺 李永革 帅云 张长青 代军治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马家洼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北缘,矿体发育在由近东西向脆韧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的石英脉中。对该矿床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模式年龄范围是232.5~268.4 Ma,等时线年龄为(232±11)Ma,即钼成矿作用时代为早、中三... 马家洼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北缘,矿体发育在由近东西向脆韧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的石英脉中。对该矿床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模式年龄范围是232.5~268.4 Ma,等时线年龄为(232±11)Ma,即钼成矿作用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范围是(0.474~0.791)×10^(-6),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2.4±6.4,Re-Os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马家洼石英脉型金钼矿床是区域伸展体制下构造-流体成矿事件的产物。在华北板块南缘太古宙基底岩系中的脆韧性断裂构造带中寻找印支期和燕山期石英脉型金钼矿床和钼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三叠纪 石英脉 成矿物质 马家洼金钼矿床 小秦岭
下载PDF
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3 位作者 叶安旺 帅云 李永革 张长青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 锆石SHRIMP U—Pb定年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I型花岗岩 小秦岭
下载PDF
陕西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时代的Ar-Ar年龄证据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义天 李霞 +7 位作者 王瑞廷 刘协鲁 胡乔青 李建华 王长安 汶博 温深文 王胜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1-72,共12页
丝毛岭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北部,产于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体赋存于丝毛岭向斜北翼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 丝毛岭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北部,产于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体赋存于丝毛岭向斜北翼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对其早期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 Ar/39 Ar测年研究,获得其坪年龄为(211.9±1.5)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1.9Ma左右,即晚三叠世。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丝毛岭金矿床与凤太矿集区中的八卦庙-柴蚂、双王等金矿床一样,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它们是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位于东古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南秦岭碰撞造山带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热液蚀变 绢云母 40Ar/39Ar测年 凤太矿集区 古特提斯构造域
下载PDF
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乔青 魏然 陈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35,共27页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金、银、铜,其次还有钨、钼、铁等,其中铅锌和金是区内的优势矿产。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集中于220~200 Ma;岩浆岩的年龄为248~195 Ma,集中于230~200 Ma。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二者的峰期为22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构造活动及其产物是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导控矿因素,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各类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和规模大小等。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是晚三叠世区域广泛而强烈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基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初步提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以期助推区内今后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多金属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西成矿集区 凤太矿集区 西秦岭
下载PDF
嵩县祁雨沟金矿成矿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8
11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卢欣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1-555,共5页
采用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河南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的矿化蚀变矿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定年研究。矿脉中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表明,祁雨沟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发生在115~125Ma期间,成矿作用持续达10Ma。结合前人研... 采用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河南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的矿化蚀变矿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定年研究。矿脉中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表明,祁雨沟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发生在115~125Ma期间,成矿作用持续达10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区域燕山期花岗岩侵位30Ma之后祁雨沟金矿开始进入主成矿期,此时正是区域伸展构造的发育时期,深部流体活动频繁而强烈。祁雨沟金矿是中国东部金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成矿时代 金矿床 氩同位素 矿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的成矿作用——以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2-566,共5页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造山带 伸展体制 成矿作用 金矿床 空间分布 成矿时代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南段印支期崇阳坪花岗岩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与找矿前景分析
13
作者 彭思才 吕书君 +1 位作者 李永德 王义天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0期1923-1936,共14页
寨溪山钨矿床崇阳坪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南段,岩体主要由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钨矿化主要产于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花岗岩具有较高含量的黑云母,A/CNK≤1.1,属准铝... 寨溪山钨矿床崇阳坪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南段,岩体主要由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钨矿化主要产于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花岗岩具有较高含量的黑云母,A/CNK≤1.1,属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显示较强的Rb、Ce、Pb、Zr正异常和Ba、Nb、Sr、P、Ti负异常,岩石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4.59~9.63,呈右倾型。结合岩石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断花岗岩为地壳变质杂砂岩和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造山峰期之后的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阶段,地壳岩石由于受到热应力松弛作用的影响,加厚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侵而成。江南造山带印支期花岗岩在时间、空间上与周缘的钨矿床基本一致,指示其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寨溪山钨矿床从地表浅部向下,细脉变粗、矿体延伸稳定,局部出现石英大脉型钨矿体,深部找矿潜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找矿前景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陕西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型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义天 胡乔青 +7 位作者 王瑞廷 高卫宏 陈绍聪 魏然 王长安 汶博 温深文 唐敏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7-606,共20页
陕西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是南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7个大中型铅锌矿床以及许多小型矿床(点)。关于铅锌矿床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成因认识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同生成矿还是后生成矿,是一期成矿还是两期... 陕西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是南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7个大中型铅锌矿床以及许多小型矿床(点)。关于铅锌矿床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成因认识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同生成矿还是后生成矿,是一期成矿还是两期成矿。多年来笔者在凤太矿集区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工作,文章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十年来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等方面的新进展,系统论述了铅锌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建立成矿模型,并提出新的找矿方向。笔者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的后碰撞阶段,是区域大规模构造变形变质-岩浆作用-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期成矿事件中后生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扩容空间充填交代形成不同矿化类型铅锌矿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多源流体成矿系统。根据成矿模型,提出了中泥盆世古道岭组灰岩的内部及灰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附近是今后深部找矿勘查的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模型 铅锌矿床 后碰撞 晚三叠世 找矿方向 凤太矿集区
下载PDF
陕西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义天 陈绍聪 +3 位作者 胡乔青 张娟 刘协鲁 黄诗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59-1976,共18页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 陕西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铅、锌、金、银、铜多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二十余个大中小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北缘,紧邻商丹缝合带。以往的工作缺乏对矿集区整体的构造研究,本次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构造测量和解析,提出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在区内衍生了NNE向主压应力场,从而形成了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构造组合,所有构造形迹都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下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在构造几何学上,凤太矿集区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一组相对宽缓复向斜组成。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岩浆活动、动力变质变形作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于230~190Ma。综合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南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引发的动力变质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在温压梯度以及浮力效应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中的有利扩容空间中发生充填型和交代型矿化,即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是区域大规模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在构造作用这一主导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一个多金属后生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多金属成矿作用 走滑双重构造 后生热液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 凤太矿集区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区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作衡 叶安旺 卢欣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04-706,共3页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碰撞挤压、走滑伸展和伸展隆升等阶段构成的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小秦岭金矿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金矿床,它们构成了一个成矿...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碰撞挤压、走滑伸展和伸展隆升等阶段构成的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小秦岭金矿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金矿床,它们构成了一个成矿序列。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始于碰撞造山作用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小秦岭金矿是中国东部地区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成矿序列 构造制约 小秦岭金矿区
下载PDF
大别山商城—麻城断裂带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义天 李继亮 +3 位作者 刘德良 吴运高 付永涛 吴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1-615,共5页
商城 麻城断裂带在大别山的构造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缺乏精细的测年研究,有鉴于此,我们采用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测定其变形时代。结果表明,商麻断裂带形成于226 Ma左右,是扬子... 商城 麻城断裂带在大别山的构造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缺乏精细的测年研究,有鉴于此,我们采用断裂带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测定其变形时代。结果表明,商麻断裂带形成于226 Ma左右,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碰撞后期的产物,是一条垂直于造山带走向的横向平移断层。在商麻断裂带的转换调节下,其两侧地块发生差异位移、抬升和相对旋转,导致东西两侧的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商城--麻城断裂带 氩同位素 年代学
下载PDF
陕西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床脉状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义天 刘协鲁 +8 位作者 胡乔青 张娟 陈绍聪 王瑞廷 代军治 高卫宏 温深文 陈明寿 张革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本次工作对柴蚂金矿床中发育的脉状闪锌矿进行了Rb-S...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本次工作对柴蚂金矿床中发育的脉状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等时线年龄为(210.8±2.4)Ma,即晚三叠世;闪锌矿的^(87)Sr/^(86)Sr_i值为0.710 55±0.000 11,指示铅锌矿化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陆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凤太矿集区内的铅锌矿化和金矿化是在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后碰撞过程中同一时代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闪锌矿 Rb-Sr同位素测年 柴蚂金矿床 凤太矿集区 陕西省
下载PDF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义天 刘俊辰 毛景文 《黄金》 CAS 2020年第9期12-21,共10页
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 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造山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卡林型 成矿特征 成矿条件 找矿意义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的伸展构造背景:构造岩的 ^(40)Ar- ^(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4 位作者 刘俊辰 郝建瑞 张向卫 郝蛟龙 叶安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9-2430,共12页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成矿事件 伸展构造背景 构造岩 40 Ar-39 Ar年代学 小秦岭金矿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