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导电性机理研究
1
作者 潘云霄 李艳 +4 位作者 王云燕 蔡子木 彭拓凯 许建林 任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研究提高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为提升柔性传感器的电学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MD)模拟方法,建立在Wenzel模型下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 目的研究提高丝网印刷柔性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为提升柔性传感器的电学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MD)模拟方法,建立在Wenzel模型下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下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表面铺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其次分别计算各体系下的结合能,用以表征不同体系下PET表面对导电银浆团簇结合能力,接下来通过丝网印刷实验的方法探究银浆与不同粗糙因子PET的结合能力对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的影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导电银浆团簇在不同粗糙因子的PET表面的铺展过程中会陷入粗糙表面的凹陷处,且导电银浆与基材的结合能随着PET粗糙因子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粗糙因子的PET作为承印物能显著提升电极的导电性。相比于未处理的PET,随着粗糙因子的增加,导电线条的电导率逐渐升高,电阻率逐渐降低,方块电阻逐渐降低。电导率最大提升了77%,电阻率最大下降了43%,方块电阻最大下降了38%。结论导电银浆在粗糙表面铺展的过程中会渗入基材的凹陷处,增加了吸附点位,使得银浆与基材的结合更加紧密,银颗粒之间距离变小导电性增强。因此为了增加导电线条的导电性可以适当增加基材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柔性压力传感器 分子动力学 粗糙因子 结合能 导电性
下载PDF
文化强省视域下红安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2
作者 王云燕 吴冰莎 《学习月刊》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湖北是革命文化富集地,在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保护利用好黄麻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湖北是革命文化富集地,在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保护利用好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红色资源。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安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革命业绩,铸就了“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黄麻起义 红安精神 弘扬路径 文化强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革命斗争 纪念园
下载PDF
三维电极反应器电吸附深度处理含砷废水
3
作者 罗永健 王云燕 +2 位作者 何紫彤 许欢 孙竹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3-459,共17页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AsO_(4)-形式存在,无As(Ⅲ),表明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电吸附过程可分为三步:从溶液到电极材料表面的液膜扩散过程、从电极材料表面到内部孔隙的内扩散过程和电吸附接近平衡状态。为验证该工艺的循环性能,开展了电吸附-电脱附工艺研究,发现经过8次循环后,出水浓度仍仅为0.098 mg/L(低于0.1 mg/L的标准限值),实现了含砷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但去除效率需提升、吸附后材料的处理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活性炭颗粒 三维电极反应器 砷的去除
下载PDF
PRF联合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陈颖 岳二丽 +1 位作者 李蓓蕾 王云燕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牙周状况、炎症因子和组织再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电脑...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牙周状况、炎症因子和组织再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GTR组和联合组,每组9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GTR组予以GTR治疗,联合组予以PRF+GTR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再生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的患牙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AL)、牙龈退缩松动度(GR)、出血指数(BI)、牙槽骨密度、牙周袋深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明显高于GTR组的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IL-1、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BMP-2、TGF-β1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AL、PD、BI和牙周袋深度明显低于GTR组,而GR和牙槽骨密度明显高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PRF联合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状况,提高牙槽骨密度,降低牙周袋深度,促进牙髓组织再生,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组织再生术 炎症因子 疗效 牙周状况 牙髓组织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Zn^2+,Cu^2+,Cd^2+,Pb^2+)-水系羟合配离子配位平衡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1 位作者 王庆伟 舒余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183-191,共9页
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制4种金属离子(Zn^2+,Cu^2+,Cd^2+,Pb^2+)-水系的pc-pH图、羟合配离子分率αn-pH图及4种金属氢氧化物条件溶度积与pH关系图。pc-pH图描述了4种金属氢氧化物在溶解平衡时,总离子平衡浓度与pH关... 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制4种金属离子(Zn^2+,Cu^2+,Cd^2+,Pb^2+)-水系的pc-pH图、羟合配离子分率αn-pH图及4种金属氢氧化物条件溶度积与pH关系图。pc-pH图描述了4种金属氢氧化物在溶解平衡时,总离子平衡浓度与pH关系。Zn(OH)2(s),Cu(OH)2(s),Cd(OH)2(s)和Pb(OH)2(s)分别在pH为8.35-10.82,7.32—10.68,9.84-13.31和10.096-10.997时的溶解度最小。αn-pH图指出了各种羟合配离子分率与pH的关系,4种金属羟合配离子都有其最佳的存在pH范围。pPs—pH图指出了4种金属氢氧化物的条件溶度积与pH的关系,pH分别在8.0-9.0,7.0~9.0,9.5~10.5和10.3~11.2范围内Zn(OH)2(s),Cu(OH)2(s),Cd(OH)2(s)和Pb(OH)2(s)的条件溶度积最小。这些热力学图在中和水解法中的应用比电位—pH图更具实用价值,能为中和水解法处理各种重金属废水及湿法冶金除杂质提供更加严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pc-pH图 羟合配离子分率 αn—pH图 条件溶度积
下载PDF
包埋磷酸盐小球的合成及其对溶液中铅镉的吸附与固定(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云燕 姚文斌 +3 位作者 王庆伟 杨志辉 梁丽芬 柴立元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230-2237,共8页
采用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钙和碳酸氢钠成功合成了包埋磷酸盐的海藻酸钙小球。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征了该小球的形貌与结构。研究p H值和初始金属离子浓度对铅镉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吸附铅镉的最佳p H值分... 采用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钙和碳酸氢钠成功合成了包埋磷酸盐的海藻酸钙小球。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征了该小球的形貌与结构。研究p H值和初始金属离子浓度对铅镉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吸附铅镉的最佳p H值分别为4.0和5.5;铅镉的最适初始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25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达94.2%和80%。XRD和FTIR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小球对铅镉的去除机理为:铅镉离子吸附到小球的表面,与小球的羧基发生反应,进而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盐沉淀。铅镉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88。根据Langmuir等温线方程计算得到铅镉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3.16mg/g和82.64 mg/g。研究结果表明该小球对溶液中的铅镉离子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由于生成稳定的沉淀物,也能应用于处理被铅镉污染的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固定 包埋磷酸盐海藻酸钙
下载PDF
共沸蒸馏法制备Bi2O3微细粉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云燕 秦毅红 +1 位作者 周伟 舒余德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共沸蒸馏法制取Bi2O微细粉的关键是控制中和沉淀、共沸蒸馏,以及烘干、煅烧过程中团聚体的形成。实验表明,常温下硝酸铋与4%~6%氨水进行中和沉淀反应,并加入添加剂A 1.0 wt%,调节pH值至7~8,制得胶状沉淀Bi(OH)3;经过滤、洗... 共沸蒸馏法制取Bi2O微细粉的关键是控制中和沉淀、共沸蒸馏,以及烘干、煅烧过程中团聚体的形成。实验表明,常温下硝酸铋与4%~6%氨水进行中和沉淀反应,并加入添加剂A 1.0 wt%,调节pH值至7~8,制得胶状沉淀Bi(OH)3;经过滤、洗涤后,以1:1.58的比例与共沸溶剂正丁醇混合制得浆液;再经共沸蒸馏至温度达117.7℃,共沸蒸馏后的Bi(OH)3在100℃下干燥1 h;最后在500~550℃煅烧1 h,自然冷却即得粒度为0.5~0.7 μm、晶型为α型的无定型Bi2O3微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沸蒸馏法 三氧化二铋 微细粉 中和沉淀 烘干 煅烧
下载PDF
碱性锌酸盐体系锌及锌铁合金电镀添加剂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云燕 舒余德 +1 位作者 谢勤 符德学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综述了碱性锌酸盐体系锌及锌铁合金电镀添加剂的研究和发展 ,添加剂产生光亮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 碱性 锌酸盐体系 电镀 锌铁合金 添加剂
下载PDF
碱性锌酸盐体系锌-铁-二氧化钛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2 位作者 何德文 舒余德 郝建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在碱性锌铁合金电镀液中加入适量钛白粉,制得锌-铁-二氧化钛复合电镀层。介绍了镀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操作条件。研究了镀液中的氧化锌、氯化亚铁、二氧化钛、配合剂和添加剂的含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温度和搅拌等对复合镀层中铁...  通过在碱性锌铁合金电镀液中加入适量钛白粉,制得锌-铁-二氧化钛复合电镀层。介绍了镀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操作条件。研究了镀液中的氧化锌、氯化亚铁、二氧化钛、配合剂和添加剂的含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温度和搅拌等对复合镀层中铁和二氧化钛含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复合电镀过程中,二氧化钛与铁的沉积互相促进,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锌酸盐体系 锌-铁-二氧化钛 复合电镀 工艺 研究
下载PDF
Na_2SiO_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2 位作者 闵小波 彭兵 何德文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1-61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硫脲 选择性溶金 NA2SIO3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云燕 陈清松 +1 位作者 赖寿莲 林文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7,共5页
以竹炭为载体,使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两者通过静电作用在竹炭表面形成聚电解质膜,制得竹炭—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用SEM、FT-IR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酸性红B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竹炭、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三者... 以竹炭为载体,使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两者通过静电作用在竹炭表面形成聚电解质膜,制得竹炭—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用SEM、FT-IR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酸性红B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竹炭、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三者的相容性较好,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韧性;在温度为4-15℃,pH值为3.5时,吸附效果较好;当复合吸附剂中竹炭∶壳聚糖∶海藻酸钠的配比为4∶0.54∶0.06时,复合吸附剂对酸性红B(其质量浓度为400 mg.L-1)的饱和吸附量约为397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复合 吸附剂 酸性红B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云燕 毛静 封蕾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和内瘘动脉瘤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内瘘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云燕 张灵枝 耿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73-374,共2页
为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总结进行超选择性UAE 5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对术前术后所有患者进行卵巢功能检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关键词 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治疗 患者资料 超选择性 功能检测 术前术后
下载PDF
血液透析器出现凝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48
14
作者 王云燕 刘晓莉 刘均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8-49,共2页
回顾分析325例次透析器内凝血的临床资料,探讨透析器内凝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凝血的发生。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凝血 护理
下载PDF
硫脲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3-737,共5页
为表征硫脲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为碱性硫脲浸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稳态极化法和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研究碱性介质中硫脲的氧化分解电势、硫脲分解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硫脲的阳极氧化分解为不可逆反应,其氧化分解... 为表征硫脲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为碱性硫脲浸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稳态极化法和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研究碱性介质中硫脲的氧化分解电势、硫脲分解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硫脲的阳极氧化分解为不可逆反应,其氧化分解峰电流对应的电势约为0.5 V。硫脲浓度由0.05 mol/L增加至0.15 mol/L,其氧化分解的峰电流由1.559×10-4 A增大至9.068×10-4 A,峰电势由0.505 V负移至0.430 V,硫脲分解加剧。随pH值的升高,硫脲的氧化分解趋于严重,碱性介质中硫脲易于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碱性介质 分解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Zn-Fe合金镀层黑色钝化工艺研究I——钝化液组成成分的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舒余德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Zn Fe合金镀层耐蚀性,采用非银盐发黑剂,结合磷化工艺,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及辅助成膜剂,研制出了一种新的Zn Fe合金镀层黑色钝化工艺。该钝化液中铬酸含量低,污染小,且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详细研究了钝化液中各组分对...  为了提高Zn Fe合金镀层耐蚀性,采用非银盐发黑剂,结合磷化工艺,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及辅助成膜剂,研制出了一种新的Zn Fe合金镀层黑色钝化工艺。该钝化液中铬酸含量低,污染小,且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详细研究了钝化液中各组分对钝化膜成膜及其耐蚀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钝化液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种钝化液获得的钝化膜油黑发亮,色泽均匀,耐蚀性及耐磨性好,附着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合金镀层 黑色钝化 铬酸
下载PDF
Zn-Fe合金镀层黑色钝化工艺研究 Ⅱ——工艺条件的优化及钝化膜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舒余德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2-16,共5页
在钝化膜组成成分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5%Nacl中性溶液浸泡试验对Zn镀层、Zn-Fe合金镀层及Zn-Fe-TiO2复合镀层黑色钝化... 在钝化膜组成成分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5%Nacl中性溶液浸泡试验对Zn镀层、Zn-Fe合金镀层及Zn-Fe-TiO2复合镀层黑色钝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黑色钝化后,Zn-Fe合金镀层及Zn-Fe-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都有很大的提高;Zn-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是纯锌镀层的3倍多,而Zn-Fe-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是Zn-Fe合金镀层的2倍多,是纯锌镀层的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合金镀层 黑色钝化 耐蚀性
下载PDF
碱性锌酸盐电镀Zn-Fe合金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1 位作者 柴立元 舒余德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研究了碱性锌酸盐电镀Zn Fe合金工艺 ,考察了合金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合金镀层中铁含量的影响 ,得到了最佳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实验发现 :Zn Fe合金的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在一定的范围内 ,镀层中铁含量升高 ,其光亮度随之提高 ;凡... 研究了碱性锌酸盐电镀Zn Fe合金工艺 ,考察了合金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合金镀层中铁含量的影响 ,得到了最佳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实验发现 :Zn Fe合金的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在一定的范围内 ,镀层中铁含量升高 ,其光亮度随之提高 ;凡能影响镀层光亮度的条件发生变化 ,镀层中铁含量也随之变化。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可得到铁含量为 0 .2 %~ 0 .8%的兼具防护和装饰功能的Zn Fe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酸盐体系 ZN-FE合金 电镀
下载PDF
氢氧化钠沉淀法制备氧化铋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云燕 秦毅红 舒余德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3期6-8,共3页
对氢氧化钠沉淀法直接制备Bi2 O3 粉末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反应温度、终点pH值和搅拌速度对Bi2 O3的纯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70~ 90℃ ,pH值 12左右 ,搅拌速度约 30 0r min ,制得的Bi2 O3 为 β型、针状... 对氢氧化钠沉淀法直接制备Bi2 O3 粉末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反应温度、终点pH值和搅拌速度对Bi2 O3的纯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70~ 90℃ ,pH值 12左右 ,搅拌速度约 30 0r min ,制得的Bi2 O3 为 β型、针状、粒度为 1~ 10 μm、高纯度的粉末 ,可应用于对粒度和纯度有一定要求的无机颜料、阻燃剂、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制备 氧化铋粉末 氢氧化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云燕 杨晓丽 张慧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997-1998,共2页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1]。大约有近50%的复发性流产不能明确病因称为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2]。本研究探讨小剂量糖...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1]。大约有近50%的复发性流产不能明确病因称为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2]。本研究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阿司匹林 治疗 免疫功能异常 内分泌因素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