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柏连制剂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及湿热型UC模型大鼠TNF-α、IL-6、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媛媛 朱志坤 +4 位作者 王飘 王五兵 李思琪 陈凌云 余晓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的急性毒性、抗炎镇痛和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考方案。方法给小鼠以最大浓度24 h内重复2次灌肠,给大鼠以折算浓度灌肠7 d,分别观察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建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冰醋酸... 目的探讨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的急性毒性、抗炎镇痛和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考方案。方法给小鼠以最大浓度24 h内重复2次灌肠,给大鼠以折算浓度灌肠7 d,分别观察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建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致扭体模型、环境因素加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分别观察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药效学作用。结果复方柏连制剂灌肠最大给药量生药为161.6 g·kg^(-1),相当于人每日用量的96倍;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大、中、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减少扭体次数,改善湿热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及降低TNF-α、IL-6、IL-1β含量(P<0.05)。结论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临床拟用剂量安全且对直肠黏膜没有刺激性,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柏连制剂 溃疡型结肠炎 急性毒性 黏膜刺激性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中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媛媛 王飘 +4 位作者 李江 王五兵 黄梅 肖娟 余晓玲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极易向下呼吸道迁延而出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该病在中医学上称为伤风、外感发热,为肺气不足,肾血不纳所致。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极易向下呼吸道迁延而出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该病在中医学上称为伤风、外感发热,为肺气不足,肾血不纳所致。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分型防治、内外兼治的方式,能扶正祛邪,补阴固阳,具有突出优势。但中药成分复杂,系统地确定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和机制仍有挑战性。目前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小儿外感、反复上感,治疗手段主要集中于外治法,对于内治法中单味中药或复方成分的协同作用、药效作用、抗炎机理、具体靶点通路均不明确。本研究从中医治疗途径、单味中药和临床复方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治疗进行阐述,就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提取物、经典名方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寻求有效药物,开发新型制剂,加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钻地风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研究
3
作者 王飘 李思琪 +4 位作者 王五兵 李昌芬 张意雪 易志恒 陈凌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研究钻地风[Rubus ellipticus Smith.var obcordatus(Franch.)Focke]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钻地风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 目的研究钻地风[Rubus ellipticus Smith.var obcordatus(Franch.)Focke]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钻地风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分别鉴定为蔷薇酸(1)、刺梨苷(2)、苦莓苷(3)、rotund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rosamultin(5)、2α,3β,23-trihydroxyurs-12,18-di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6)。建立的HPLC色谱条件为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钻地风中分离得到;所建立的5个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蔷薇酸、刺梨苷和苦莓苷在钻地风中含量较高,可考虑作为钻地风的质控指标,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地风 化学分离 五环三萜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三七粉热处理工艺研究
4
作者 郭媛媛 朱志坤 +4 位作者 王飘 李思琪 王五兵 余晓玲 陈凌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粉热处理前后5种皂苷含量、水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并建立三七粉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为三七粉热处理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设置90、95、100℃共3个热处理温度梯度,并分别在热处理时长为8、10、12 h时取样。采... 目的研究三七粉热处理前后5种皂苷含量、水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并建立三七粉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为三七粉热处理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设置90、95、100℃共3个热处理温度梯度,并分别在热处理时长为8、10、12 h时取样。采用HPLC法,以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苷Rb_(1)、人参皂苷Rd为指标,运用SPSS Statistics 26和SIMCA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同时测定各样品水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观察三七粉在热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三七粉经过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处理后,5种皂苷总含量、水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在100℃热处理12 h时达到最佳。结论建立的三七粉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化学计量法能够较好地辨识影响三七粉质量的标志性成分,通过对样品5种皂苷含量、水分、微生物数量的多维度分析,整体性评价了三七粉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建立三七粉中间品内控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粉 热处理工艺 HPLC指纹图谱 水分 微生物限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龙血竭温敏凝胶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炎症的修复作用
5
作者 李思琪 王飘 +4 位作者 郭媛媛 朱志坤 王五兵 李争艳 柯瑾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0-605,共6页
目的评估龙血竭温敏凝胶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炎症的修复作用。方法从120只雌性未孕的SD大鼠中随机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阴道注射苯酚胶浆造成大鼠宫颈炎模型,将101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炎症轻重情况均分在各组,模型对照组16只,空白... 目的评估龙血竭温敏凝胶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炎症的修复作用。方法从120只雌性未孕的SD大鼠中随机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阴道注射苯酚胶浆造成大鼠宫颈炎模型,将101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炎症轻重情况均分在各组,模型对照组16只,空白凝胶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复方地塞米松凝胶1.5mg·kg^(-1))和龙血竭温敏凝胶高(1 g·kg^(-1))、中(0.5 g·kg^(-1))、低(0.25 g·kg^(-1))剂量组各17只。造模结束12 h后阴道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分别在给药5 d与10 d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宫颈炎模型大鼠阴道口可见明显红肿和白色分泌物,给予阳性对照药物和龙血竭温敏凝胶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5 d后,龙血竭温敏凝胶高剂量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给药10 d后,龙血竭温敏凝胶中剂量组这三种因子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龙血竭温敏凝胶高剂量组宫颈内皮细胞坏死和胞核固缩深染、碎裂或溶解消失情况改善,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龙血竭温敏凝胶能降低宫颈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苯酚所致宫颈炎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温敏凝胶 宫颈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彝药通关藤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研究
6
作者 朱志坤 郭媛媛 +3 位作者 王飘 王五兵 李思琪 陈凌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1549-1554,共6页
目的建立通关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通关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 目的建立通关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通关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将色谱信息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2个色谱峰分别为通关藤苷G、通关藤苷I。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2~0.99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0时,样品可聚为2类,S1~S3、S13~S15聚为一类,S4~S12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和PLS-DA结果表明,15批通关藤质量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与产地相关。结论该结果可为分析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质量差异及后期相关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药 通关藤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通关藤苷G 通关藤苷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