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6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稳定强化策略研究评述
1
作者 王亚军 秦楚桐 +3 位作者 李肇隆 杨胜 姜舒恒 王艳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6,共9页
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其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出色的除污效果,在常规活性污泥性能升级改造中得到热点关注,而其形成时间较长和稳定性较弱的问题限制了在污水处理厂的商业化应用。为了能尽快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广泛投入到污水处理领域中,有必... 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其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出色的除污效果,在常规活性污泥性能升级改造中得到热点关注,而其形成时间较长和稳定性较弱的问题限制了在污水处理厂的商业化应用。为了能尽快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广泛投入到污水处理领域中,有必要重新深入认知形成机制和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达到精准调控其形成过程和实现长期稳定有效使用目的。该文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形成机制主要集中在七大类假说,即晶核理论、自凝聚原理、胞外聚合物假说、丝状菌假说、细胞疏水性假说、选择压驱动假说和阶段假说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其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宏观上,反应器的高径比、水力剪切力、有机负荷率等因素都会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微观上,微生物的群体感应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等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进一步整理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与颗粒结构稳定性能的内在关联。依据以上研究进展并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总结概况了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稳定强化策略,即控制污泥粒径、改善进料与曝气方式、调控胞外聚合物分泌、调控群体感应等。初步构想了基于生物强化、崩解和再造粒的技术路径,具有生化、物化和化学理论融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代表了群体感应-晶核凝聚共诱导造粒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结构稳定性 技术路径 强化策略 群体感应-晶核凝聚共诱导造粒
下载PDF
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
2
作者 王亚军 甘强 冯长根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技能,它在学业成绩、求职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针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策略。首先,强调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技能,它在学业成绩、求职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针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策略。首先,强调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探讨了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本研究将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推动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改革 欠缺表现 原因分析 提升途径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教学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王亚军 甘强 冯长根 《教育进展》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日益普及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许多学生往往面临着语言表达不清晰、交流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以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我们系统设计了“科...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日益普及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许多学生往往面临着语言表达不清晰、交流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以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我们系统设计了“科技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与科技写作”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价办法、实践环节和课程思政环节。通过这些改革和设计,成功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一教学设计与实施,为创新创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语言表达基础。教学改革成果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山水文化视域下城市山水系统营建研究
4
作者 王亚军 许舒琳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文化 山水城市 生态城市 公园城市 人文城市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作者 王亚军 《创造》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传统节日 文化再生产 实践路径 社会互动 社会学研究 民族大团结 西南边疆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术操作指导教学的模式转换与分层递进方法探讨
6
作者 王亚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54-258,共5页
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是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质量内涵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医师手术教学能力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扶放有度”是手术操作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按住院医师能力可以采用示教模式、带教模式、协助模... 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是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质量内涵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医师手术教学能力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扶放有度”是手术操作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按住院医师能力可以采用示教模式、带教模式、协助模式和督导模式四种模式。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为主体,多种模式联合应用,在手术的不同阶段灵活选择、随时切换。四种模式是分层递进的具体表现,符合学习一般规律,也是缩短学习曲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手术操作指导教学 模式转换 分层递进
下载PDF
服务于“蓝色种业”的海洋生物技术
7
作者 秦松 孙林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正一 王寅初 张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总结面向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的精准育种是未来十年国际海水养殖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应积极应对、调整部署,为世界规模第一的“蓝色农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种业 海水养殖 蓝色农业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薛孟馨 张会 +8 位作者 王彩娥 张翔宇 刘扬 杨鹿奎 王亚军 李桂芳 张雅君 薛孟周 郭平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更好发,且年龄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Hcy水平增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2.715,P<0.001)。结论血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文清 王亚军 +2 位作者 蔡伟 王晓辉 高巍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分为单纯组(n=10)和混合组(n=45),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5例患者平均年龄(57.6±12.4)岁,平均肿瘤大小2.0(1.5,3.6)cm,54例(98.2%)患者的免疫组化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为阳性,49例(89.1%)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28例(50.9%)存在腋窝转移。25例(45.5%)存在脉管癌栓。与混合组相比,单纯组患者年龄更高[(60.3±17.5)岁比(57.0±11.1)岁],淋巴结转移总数更多[2.0(1.3,3.5)个比1.8(1.5,4.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患者镜下肿瘤细胞呈“桑葚状”细胞团结构,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染色呈“极性倒置”特点。结论 IMPC患者淋巴结受累率较高,对于病理结果为IMPC的患者,应严格腋窝评估和清扫,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虚拟仿真教学在医学生麻醉并发症见习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艳辉 薛纪秀 +5 位作者 陈超 常慧 黄珂 谭菲菲 吴洁 王亚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93-195,85,共4页
目的 虚拟仿真教学在医学生麻醉并发症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2016级及2017级长学制五年级医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2016级为对照组,2017级为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 目的 虚拟仿真教学在医学生麻醉并发症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2016级及2017级长学制五年级医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2016级为对照组,2017级为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评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医学生临床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91.1±3.3分vs 83.1±3.1分,P<0.05);试验组医学生对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论知识记忆效果提高、培养临床思维及临床操作能力提高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医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真实性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易操作性认可度分别为76.7%(23/30)、83.3%(25/30),100.0%(30/30)的医学生认为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有必要,但86.7%(26/30)的医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目前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结论 将虚拟仿真教学用于医学生麻醉并发症的见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医学生对麻醉并发症发生原因、机制及处理的理解,提高麻醉并发症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麻醉并发症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1
作者 刚婷婷 王亚军 +1 位作者 韩斌如 王庆玲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开启了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探索之路。通过围绕思政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开启了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探索之路。通过围绕思政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时代奋进力量、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为主线,充分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人文、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恰当融合,通过案例将传统形式课程与思想政治内容相结合,以“三阶梯式”教学安排实施思政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融合,通过思政元素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临床工作的热爱,以更宽广的视角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弘扬时代担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理念 护理综合实训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距离像先验引导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
12
作者 胡译夫 周剑雄 +3 位作者 胡卫东 杜小勇 陈冀 王亚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598,共12页
扩展目标检测通常采用距离像能量积累检测的方法,由于距离像信息掌握不完备,陷落损失会降低检测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距离像先验引导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利用距离像包络模先验,对信号进行积累以提升检测性能。该方法考虑了复距离像与... 扩展目标检测通常采用距离像能量积累检测的方法,由于距离像信息掌握不完备,陷落损失会降低检测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距离像先验引导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利用距离像包络模先验,对信号进行积累以提升检测性能。该方法考虑了复距离像与复高斯白噪声的相干叠加与相位预测不准的因素,采用将观测数据取模的检测模型,基于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io Test,LRT)理论推导了低信噪比下的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该检测器将目标复距离像的包络模与观测数据的包络模进行平方匹配,并通过门限判决来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包络模先验的获取是通过从ISAR图像提取二维散射中心,向对应姿态角下的雷达视线方向进行投影,来获得目标近似的一维散射中心模型,再由该模型进一步生成目标距离像的包络模先验。同时,本文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能量检测器和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之间的关系,通过散射中心模型重构与暗室测量的方法获取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距离像先验引导的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能有效提升目标的检测性能,并且对先验模型失配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目标 距离像 检测 似然比
下载PDF
增材制造钛基金字塔点阵结构对镁/钛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强化的优化
13
作者 吴远兵 赵建华 +3 位作者 彭韦力 辜诚 程进 王亚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46-860,共15页
采用超声辅助固-液复合铸造的方法,通过在界面处采用增材制造的钛基金字塔型点阵材料制备镁/钛异种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正交法对点阵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点阵结构参数为:杆直径(d)1 mm,杆长与杆直径比(l/d)3,上节点和... 采用超声辅助固-液复合铸造的方法,通过在界面处采用增材制造的钛基金字塔型点阵材料制备镁/钛异种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正交法对点阵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点阵结构参数为:杆直径(d)1 mm,杆长与杆直径比(l/d)3,上节点和下节点直径与杆直径比(d_(1)/d,d_(2)/d)均为2.5,其中l/dd是影响接头失效强度的最显著因素,最优点阵结构参数下镁/钛双金属接头的失效强度为77.3 MPa。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表明:随着点阵结构长径比的增加,镁/钛双金属接头的失效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长径比为3时,失效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钛双金属复合材料 金字塔点阵结构 优化 增材制造 失效强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氧化铝/聚四氟乙烯热化学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瑞华 王亚军 +1 位作者 万奕 甘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度;Al_(2)O_(3)和PTFE的粒径越小,Al_(2)O_(3)/PTFE材料越容易发生反应,放热量越大;小粒径的Al_(2)O_(3)能延迟AlF_(3)生成反应的起始温度,提前AlF_(3)晶型转变的起始温度,从而提高反应的集中放热量,Al_(2)O_(3)(50nm)与PTFE(1μm)反应程度最高;α-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性能优于γ-Al_(2)O_(3)/PTFE和无定形Al_(2)O_(3)/PTFE;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具有典型动力学特征,反应主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升高;计算得到Al_(2)O_(3)/PTFE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5.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氧化铝 聚四氟乙烯 PTFE 热化学反应特性 铝热剂 预点火反应
下载PDF
“廊道优先”理念下城市生态格局功能修复性构建路径研究
15
作者 汪聪海 郁珊珊 +1 位作者 王朕 王亚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生态体系问题,提出“廊道优先”理念并初步解读其科学意义;分析城市生态格局研究动态表明,“廊道优先”理念下城市生态格局与功能修复性构建是新的发展途径,城市廊道系统构成的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格局实现...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生态体系问题,提出“廊道优先”理念并初步解读其科学意义;分析城市生态格局研究动态表明,“廊道优先”理念下城市生态格局与功能修复性构建是新的发展途径,城市廊道系统构成的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格局实现功能修复的重要途径;研究指出,城市生态格局与功能修复性构建的途径主要包括城市生态格局时空演化分析、模拟与预测,城市生态格局功能性评估,城市生态网络与生态格局的整体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道优先”理念 生态格局与功能 生态网络 修复性构建
下载PDF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王亚军书法作品欣赏
16
作者 王亚军 《档案》 2022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基于综合创新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王亚军 瞿佰华 +3 位作者 赵一舟 游国强 辜诚 赵建华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1期8694-8700,共7页
基于创新开放的理念我们搭建了材料成型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开发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综合实验项目。材料成型创新实验平台集成了三个实验系统:创新综合实验数字化前处理系统、创新综合开放成型系统和创新综合后处理系统,能开展... 基于创新开放的理念我们搭建了材料成型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开发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综合实验项目。材料成型创新实验平台集成了三个实验系统:创新综合实验数字化前处理系统、创新综合开放成型系统和创新综合后处理系统,能开展以“学生亲自动手综合应用铸锻焊三大工艺”为特色的创新综合实验课程。本文着重论述了基于该创新综合实验平台的创新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综合创新 创新实验平台 材料成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路径与构建导向研究
18
作者 王亚军 林雨珍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76-79,共4页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量、自然地理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规划发展目标和生态安全格局两个导向,提出优化空间、研判指标、构建保护体系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展路径 空间格局 构建导向 福建省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越跨境民族节日文化传承协同路径研究
19
作者 王亚军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中越跨境民族节日源远流长、互动频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类型,节日互动的过程和维度不仅仅是单纯不同民族节日文化诉求和民族认同的需求,更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对话、交流与融合的产物。中越两国... 中越跨境民族节日源远流长、互动频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类型,节日互动的过程和维度不仅仅是单纯不同民族节日文化诉求和民族认同的需求,更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对话、交流与融合的产物。中越两国在开展、落实和实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政策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两国众多民族同源异流在不同的国度生存、繁衍和融合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越跨境民族节日文化传承协同路径有:开辟“后疫情”时代中越跨境民族节日互动的新路径;开展新时代民族节日文化实录调查,加强文化传承和互鉴;依托多重媒介,强化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进行不同族群叙事的挖掘与整理,搭建协同传承和变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境民族节日 文化传承 协同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