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以朋 叶启彬 +2 位作者 邱贵兴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滑脱比为0.16 ±0.10,术后为0.09 ±0.07(P< 0.001)。其中17例(48.6%)患者滑脱达到完全复位。术前椎间隙高度为(8.16±2.23)mm,术后为(11.30±2.10)mm(P< 0.001),固定节段内椎间隙高度增加37.3%。术后患者下腰疼痛及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完全缓解率为91%。结论DRFS对Ⅱ°以内的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效果肯定,无矫正丢失及不良反应。与其它国内外同类内固定比较,其内置物少,功能较全,手术器械少,操作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技术在腰骶椎后融合术中的应用(附83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以朋 叶启彬 +2 位作者 李世英 邱贵兴戚勇 吴之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2-297,共6页
自1982年以来,应用Harrington骶骨钩法(32例)、Luque环法(26例)、Galveston法(7例)、Steffee法(10例)、Dick法(1例)、RF法(3例)及CD法(4例)等行腰骶部内固定加植... 自1982年以来,应用Harrington骶骨钩法(32例)、Luque环法(26例)、Galveston法(7例)、Steffee法(10例)、Dick法(1例)、RF法(3例)及CD法(4例)等行腰骶部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各种病患83例,其中麻痹性骨盆倾斜9例,脊柱骨折4例,腰骶结核5例,退行性椎管狭窄21例,各种原因L_5-S_1脊椎滑脱3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4例,L_5半椎体及神经纤维瘤病各1例。平均随访63.7月,一期获得满意后融合者82例(占98.9%),术后不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腰骶椎 融合术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的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以朋 费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7-228,共2页
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脊柱内固定系统的改进、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后的加强监护。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效果和长期预后已有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临床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和内固定术相关的问题和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出血、感... 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脊柱内固定系统的改进、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后的加强监护。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效果和长期预后已有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临床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和内固定术相关的问题和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出血、感染、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躯干失平衡、神经系统损伤和可能需要翻修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内固定术 相关并发症 脊柱侧凸 脊柱内固定系统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损伤 内固定失败 假关节形成
原文传递
脊柱生长棒(双棒)技术在早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以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4,共2页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特点、为何会对患儿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及其适应证是什么等问题,根据目前国际动态及专家们的个人经验进行了讨论,供同道们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早发性 治疗作用 生长 手术年龄 外科医生 管型石膏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应重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分型对手术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以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8-249,共2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发生于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多发生在年龄10岁以上至发育成熟前。一般认为,对Cobb角〉50°、骨骼发育未成熟者Cobb角〉40°、非手术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发生于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多发生在年龄10岁以上至发育成熟前。一般认为,对Cobb角〉50°、骨骼发育未成熟者Cobb角〉40°、非手术治疗无效(半年内侧凸进展超过50)、胸椎后凸过小或过大、胸腰段后凸或腰椎后凸畸形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的患儿应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非手术治疗 COBB角 分型 术前 后凸畸形 骨骼发育 胸椎后凸
原文传递
全脊椎截骨或全脊椎切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以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2-253,共2页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柔韧性差,躯干往往明显失平衡,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甚至还存在神经功能缺陷。既往的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或前、后路器械矫形固定等方法矫形有限。1987年Bradford等报告了应用椎体切除术治...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柔韧性差,躯干往往明显失平衡,患者的心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甚至还存在神经功能缺陷。既往的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或前、后路器械矫形固定等方法矫形有限。1987年Bradford等报告了应用椎体切除术治疗16例此类畸形患者,随后又报告了前路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技术。此后,全脊椎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但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术 全脊椎截骨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 注意事 内固定治疗 器械矫形 术前
原文传递
门诊倒号现象的思考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以朋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发生在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倒号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特别是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同时,专家号价格过低、就医习惯的就高不就低、社区分流环节缺失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应该从充分挖掘和发挥医院优质资源的... 发生在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倒号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特别是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同时,专家号价格过低、就医习惯的就高不就低、社区分流环节缺失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应该从充分挖掘和发挥医院优质资源的潜能、加大对有组织的群体性倒号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行实名制挂号等方面治理倒号现象,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病难 挂号难 医疗资源 整治对策
下载PDF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以朋 《中国医疗保险》 2010年第9期48-49,共2页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到让病人挂得上号、住得进院、看得好病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病人的理解和信赖。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改 以病人为中心制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椎间角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王以朋 于斌 +6 位作者 邱贵兴 仉建国 费琦 沈建雄 李其一 杨新宇 赵丽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 目的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术前、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9°和11.7°,44.3°和5.3°,矫形率分别为76.1%和87.7%。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1°和7.7°。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2°、5.6°和8.2°,组B分别为3.3°、3.6°和3.2°。二组间比较,术后侧凸冠状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随访时侧凸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丢失组B均优于组A(P=0.022,P=0.022,P=0.005,P=0.019);术后椎间角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随访时椎间角组A较组B大(P=0.001),随访时椎间角丢失组A较组B多(P=0.043)。结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椎间角及椎间角丢失优于前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前路融合 后路融合 椎间角
下载PDF
重视基本功,规范医生执业
10
作者 王以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93-894,共2页
在拜读了NASS主席Richard Guyer教授的《令人激动的新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挑战》后,对他文中提及的美国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切同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国内同行。
关键词 外科医生 RICHARD 执业
原文传递
2005年国际骨科学术动态
11
作者 王以朋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12期1-7,共7页
关键词 骨科领域 学术动态 国际 人工关节外科 关节镜外科 生命科学 骨科专业 创伤骨科 脊柱外科 骨科发展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被引量:66
12
作者 叶启彬 吴志宏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则与病变程度及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髌骨软化症是由于髌股关节顺列的生物力学关系紊乱,髌骨半脱位或侧倾,髌股外侧小关节压力过度集中和磨损,而内侧则缺乏应力刺激,从而导致髌股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碎裂;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晚期软骨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断。研制成功的 JKY-肌肉康复仪,通过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使肌力增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率达 90%(优良率 63%)。对晚期患者则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达 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骨关节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不能增加老百姓负担
13
作者 王以朋 《中国医疗保险》 2010年第4期28-28,共1页
新医改文件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提出医院由于取消药品加成等而减少的收入或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等途径解决。201... 新医改文件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提出医院由于取消药品加成等而减少的收入或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等途径解决。2010年初,由卫生部等五部委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医疗技术服务收费问题。加收"药事服务费"和"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加收药事服务费和调整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是不是"换汤不换药",会不会增加百姓负担,收费标准该如何确定,医疗技术服务收费该包括哪些项目?本期《观点争鸣》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收费标准 医疗技术服务 负担 医院补偿 财政补助 收费问题 医院改革 新医改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 被引量:30
14
作者 夏维波 余卫 +33 位作者 王以朋 李梅 王鸥 章振林 汪纯 岳华 林华 金小岚 付勤 谢忠建 袁凌青 盛志峰 陈林 侯建明 程晓光 朱梅 郑丽丽 李玉坤 刘建民 李明全 吴文 沈霖 陈德才 徐又佳 唐海 林建华 丁悦 尹香君 易春涛 顾文钦 霍亚南 游利 邓忠良 孙艳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25-1132,共8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2006年的患者数量近7 000万,虽缺乏近期流行病学调查,但据估测目前的患者数量已远超上述数据。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且预防重于治疗。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却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实现骨质疏松症的全面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为便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的实际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编写组在该指南的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就其早期筛查、诊断、防治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给出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流程、社区随访管理建议。该指导原则的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基层医务人员切实做好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筛查 诊断标准 药物疗法 社区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翁习生 邱贵兴 +7 位作者 张嘉 李书纲 杨新宇 王以朋 仉建国 叶启彬 林进 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脊柱疾病 疾病预防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干预的疗效监测与评估专家意见 被引量:56
16
作者 廖二元 徐苓 +21 位作者 朱汉民 夏维波 章振林 余卫 林华 金小岚 王以朋 付勤 刘建民 朱梅 吴文 李玉坤 李明全 沈霖 陈林 陈德才 林建华 侯建明 唐海 徐又佳 程晓光 袁凌青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症状,直至出现脆性骨折,最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诊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初次骨折的发生或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1-2]。
关键词 疗效监测 评估专家 骨质疏松 特异性症状 脆性骨折 骨折风险 骨密度 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量丢失 双膦酸盐
下载PDF
2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太茂 邱贵兴 +6 位作者 仉建国 王以朋 翁习生 沈建雄 田野 赵宏 胡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166例,年龄28 ̄89岁,平均60.2岁。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狭...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166例,年龄28 ̄89岁,平均60.2岁。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狭窄范围,分为2组,单节段狭窄组149例;多节段狭窄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腰痛最常见,间歇性跛行(86.6%)、腰痛(82.8%)、下肢麻木(60.1%)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8.8%)、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58.0%)、腰椎活动受限(43.3%)和下肢肌力减弱(42.3%)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0.67%,多节段狭窄组为5.6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2.9%,后者为52.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 单节段狭窄 多节段狭窄
原文传递
板一棍系统(PRSS)对生长中儿童和成人脊柱侧弯矫治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22
18
作者 叶启彬 邱贵兴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张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研究新型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板棍系统PRSS(Plate -RodSpinalSystem )对生长发育中儿童和成人的脊柱侧弯的矫治效果及治疗原理。方法 :从 1998年 9月~ 1999年 6月对 35例脊柱侧弯使用PRSS矫治。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 10例 ,特发性... 目的 :研究新型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板棍系统PRSS(Plate -RodSpinalSystem )对生长发育中儿童和成人的脊柱侧弯的矫治效果及治疗原理。方法 :从 1998年 9月~ 1999年 6月对 35例脊柱侧弯使用PRSS矫治。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 10例 ,特发性脊柱侧弯 2 2例 ,其它 4例平均年龄 15 .6岁 (3~ 34岁 )。术前平均畸形为 6 5 .5°(40°~ 10 3°)。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X线检查分析。PRSS矫正力由弹力板棍提供 ,不需植骨融合 ,允许矫正节段脊柱继续生长。结果 :平均随诊 6 .9个月 ,侧弯畸形度由术前平均 6 8.6°矫正至 31.7° ,平均矫正率 5 3 .8% ,最好者 87.2 % ,平均身高增加5cm ,矫正节段平均增高 5mm。结论 :PRSS是新型有效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特别适于生长发育中儿童的脊柱侧弯 ,其矫正方式和原理均与国内外流行方法不同 ,具有不易发生截瘫和脱钩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棍系统 脊柱侧弯 矫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处理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余可谊 田野 +4 位作者 王以朋 钱军 万文明 刘怀烈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40-743,共4页
目的:分析颈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2004年12月共行颈椎减压手术562例,术后发生CSFL 5例,其中4例为前路减压时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或椎体后方骨赘时直接损伤硬膜所致,1例为后... 目的:分析颈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2004年12月共行颈椎减压手术562例,术后发生CSFL 5例,其中4例为前路减压时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或椎体后方骨赘时直接损伤硬膜所致,1例为后路颈椎管双开门扩大成形后发生CSFL,但术中未见明确硬膜撕裂;4例在术后1~3d发现,1例于术后第9d发现。发现CSFL后均拔除伤口引流、缝合封闭皮肤裂口、常规应用抗生素,并采取头高脚低位和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结果:5例漏口均在1-3d内停止渗出,4-8d内伤口愈合。引流时间11~16d,引流量每天150-410ml,平均320ml。引流过程中4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1例有嗜睡、神志淡漠,检查发现有低钠血症,予补液、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0个月),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密闭伤口、头高脚低位并经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颈椎术后CSFL,有利于漏口闭合,操作简单易行,是值得应用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持续引流
原文传递
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海峰 邱贵兴 +6 位作者 吴志宏 王以朋 仉建国 沈建雄 费琦 汪学松 赵丽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髓造影 影像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