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早期血管栓塞的床旁超声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美文 傅宁稹 +1 位作者 王伟珅 任新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早期血管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90例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7 d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门静脉血流床旁...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早期血管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90例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7 d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门静脉血流床旁超声的检查结果通畅情况将病人分为门静脉通畅组及门静脉栓塞组,比较分析床旁超声诊断术后门静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及影响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例病人经床旁超声诊断有8例出现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血管栓塞,其发生率为8.89%(8/90)。床旁超声显示,术后发生门静脉栓塞病人门静脉流速以及流量明显降低(P<0.001)。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中既往吸烟史以及酗酒史在门静脉通畅组及门静脉栓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既往吸烟史是门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研究转归显示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安全可行,但早期门静脉栓塞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不良的预后。结论:既往吸烟及酗酒史是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进行术前宣教予以预防。而床旁超声能有效安全地评估术后早期血管的通畅情况,为早期临床介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门静脉栓塞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静脉重建 临界可切除胰腺癌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伟珅 詹茜 +3 位作者 王伟 邓侠兴 沈柏用 彭承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目的 :探讨201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的术后胰瘘预测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24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及156例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 目的 :探讨201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的术后胰瘘预测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24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及156例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DP)病人的资料。对可能与术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预测评分中胰腺质地、肿瘤病理、胰管直径以及术中出血量4项指标进行评分。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此评分对病人术后胰瘘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49例PD病人中31例(12.4%)发生术后胰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肿瘤病理、胰管直径以及术中失血量是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4,P<0.001,95%CI:0.839~0.949。预测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77.1%。156例DP病人中44例(28.2%)发生术后胰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以及术中出血量是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567,P=0.190,95%CI:0.467~0.668。预测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27.7%。结论:201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术后胰瘘预测评分能准确地预测PD术后胰瘘的发生,但对DP术后胰瘘的预测没有作用。DP术后胰瘘的预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体尾切除术 术后胰瘘 预测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伟珅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使用RevMan5.2对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冠...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使用RevMan5.2对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与术后胰瘘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白蛋白低于30g/L(OR:0.52,95%CI:0.33—0.80,P〈0.01)、胰腺质地柔软(OR=0.20,95%CI:0.14—0.29,P〈0.01)、胰管直径小于3Mm(OR=0.26,95%CI:0.17—0.42,P〈0.01)、胰管未放置支撑管(OR=0.52,95%CI:0.31~0.88,P〈0.05)以及胰肠套人式吻合(OR=0.60,95%CI:0.38—0.95,P〈0.05)与术后胰瘘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而术前低蛋白血症、质软的胰腺质地、细小的胰管、胰管支撑管是否放置以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因素影响着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捷威 王伟珅 沈柏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271-275,共5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严重的POPF还引起腹腔感染、出血、胃排空障碍及败血症等[1]。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织(int...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严重的POPF还引起腹腔感染、出血、胃排空障碍及败血症等[1]。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 surgery,ISGPS)将POPF分为A、B、C级。A级:生化漏,对临床进程无明显影响;B级:胰漏需要术后处理,改变医疗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漏 预防
原文传递
胰周淋巴系统概况及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5
作者 傅宁稹 王伟珅 +1 位作者 詹茜 沈柏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276-280,共5页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期约8%[1]。发病后若不接受根治性手术,仅予化疗及对症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2]。2017年,美国新发胰腺癌约53 670例[1]。2015年,国内约90 100例新发病例[3]。据预测,到2030年...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期约8%[1]。发病后若不接受根治性手术,仅予化疗及对症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2]。2017年,美国新发胰腺癌约53 670例[1]。2015年,国内约90 100例新发病例[3]。据预测,到2030年,胰腺癌将成为第二位致死癌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引流 淋巴分区 淋巴给药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伟珅 沈柏用 +3 位作者 邓侠兴 詹茜 吴志翀 彭承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0例患者中1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为33.23%(103/310),胰瘘患者中合并其他并发症者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术前TBil、胰管直径及术后Alb 4个因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43,6.087,6.265,5.3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34.2 μmol/L、胰管直径<3 mm及术后Alb< 28 g/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6,1.936,1.780;95%可信区间:1.107 ~2.948,1.170 ~3.206,1.002~3.165,P<0.05).结论 术前显性黄疸(TBil≥34.2 μmol/L),胰管直径过小(<3 mm)和术后营养情况不良(Alb <28 g/L)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原文传递
术中胰腺残端淀粉酶测定对术后胰瘘的预测作用
7
作者 王伟珅 钱浩 +3 位作者 林捷威 翁原弛 张俊 王建承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胰腺残端的淀粉酶测定值对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2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及胰中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胰腺残端的淀粉酶水平及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临床因素进... 目的探讨术中胰腺残端的淀粉酶测定值对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2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及胰中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胰腺残端的淀粉酶水平及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中胰腺残端淀粉酶水平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诊断效能,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6例患者中19例行胰体尾切除术,7例行胰中段切除术。术后6例未发生胰瘘,9例(34.6%,9/26)发生A级胰瘘(生化漏),11例(42.3%,11/26)发生B级胰瘘,无C级胰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相关性胰瘘组(B级胰瘘+C级胰瘘)术中胰腺残端淀粉酶水平高于非临床相关性胰瘘组(无胰瘘+A级胰瘘,7971.82±4387.98比1589.20±1405.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胰腺残端淀粉酶水平预测患者术后发生临床相关性胰瘘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95%可信区间为0.807~1.000,最佳截断值为3 622 U/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6.7%。结论术中胰腺残端淀粉酶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一项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胰腺瘘 术中淀粉酶 预测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还是胰胃吻合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柏用 叶靳华 +6 位作者 邓侠兴 韩波 翁原驰 王伟珅 詹茜 李宏为 彭承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分析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24例胰腺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 目的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分析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24例胰腺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胰腺吻合术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58±13.31)岁,术中切除肿瘤平均大小(2.74±1.31)cm,胰管平均直径(3.58±1.69)mm,胰腺吻合口平均完成时间(57.71±13.10)min,其中行胰肠吻合术12例,胰胃吻合术12例,术后并发胰漏者9例(37.5%)、胰腺吻合口出血者2例(8.3%)、胃排空延迟者1例(4.2%),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88±8.02)d,胰腺吻合口旁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83±7.23)d,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2.38±1.24)d。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胰肠吻合术组比较,胰胃吻合术组吻合时间长、术后胰漏发生率较高(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胃吻合或胰肠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胰肠吻合术 胰胃吻合术
原文传递
基于淋巴结分期评分的胰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探讨(附四中心临床研究结果)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泰 郭世伟 +13 位作者 王伟珅 王单松 王铮 杨洋 邵子雨 赵安达 束翌俊 王许安 李生慧 张熙 金钢 沈柏用 楼文晖 刘颖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淋巴结准确分期所需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3989例切除的胰腺癌淋巴结阳性病人资料并进行建模,得到淋巴结分期评分达到90%时所需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作为推荐值,并利用SEER数据库2583例与国内93... 目的探讨胰腺癌淋巴结准确分期所需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3989例切除的胰腺癌淋巴结阳性病人资料并进行建模,得到淋巴结分期评分达到90%时所需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作为推荐值,并利用SEER数据库2583例与国内93例淋巴结阴性病人进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结果肿瘤最大径<2 cm是胰腺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影响因素。预期对阴性结果达到90%把握时,肿瘤最大径<2 cm的病人需要活检15枚淋巴结,而≥2 cm的病人需要活检20枚。校正假阴性病人后,淋巴结阳性率从60.7%升至71.0%。生存分析提示肿瘤最大径≥2 cm病人中,淋巴结分期评分与生存有相关性(P=0.002)。结论肿瘤最大径是决定胰腺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因素。根据淋巴结分期评分,推荐清扫更多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分期 淋巴结 假阴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