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丁冉 张启栋 +4 位作者 黄诚 王佰亮 程立明 郭万首 王卫国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近些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无数骨科医生的努力下,“唯医网”“骨科在线”“好医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骨科教育资源迅猛攀升,覆盖骨科方方面面,深受骨科医生喜爱,也是临床医学生学习拓展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骨科医生 多媒体信息技术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临床医学生 互联网 教育资源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2
作者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陈新建 杨卫华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许言午 柯碧莲 石磊 黄锦海 李世迎 迟玮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廖萱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肖鹏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5,共9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确地量化OCTA的血管和病理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OCTA成像的价值。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最强大的图像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可提供各种情况下的精确测量,包括不同的疾病和眼部区域。在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总结了国内外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准确检测、视网膜灌注的精确量化以及可靠的疾病诊断,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了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见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疾病诊断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介导的骨免疫
3
作者 沈梦然 任岩松 +3 位作者 周宇 岳德波 马金辉 王佰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723-4728,共6页
背景:骨免疫学是近年来骨代谢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白细胞介素33是骨免疫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型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骨代谢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目的:综述白细胞介素33在... 背景:骨免疫学是近年来骨代谢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白细胞介素33是骨免疫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型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骨代谢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目的:综述白细胞介素33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骨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白细胞介素33和骨代谢及骨免疫学研究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7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白细胞介素33介导骨免疫对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②白细胞介素33对骨代谢的调节可通过降低硬化蛋白的表达,进而激活成骨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该途径通过多种机制增加骨量,包括干细胞更新、刺激成骨细胞前复制、诱导成骨细胞生成、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33可通过刺激Bcl6、MafB、Irf-8等抗破骨细胞基因的表达,下调破骨细胞活性T细胞核因子c1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并且可诱导凋亡分子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凋亡。③白细胞介素33可下调2型天然淋巴细胞RANKL的表达,促进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白细胞介素33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通过抑制Th1、CD8+T细胞和M1巨噬细胞,以支持成骨前体细胞的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导致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介素33可激活幼稚T细胞向Th2型表型分化,产生Th2型细胞因子,可诱导破骨细胞在局部的募集,造成局部骨吸收增加,软骨退化。④白细胞介素33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态分化,促进血管形成,对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⑤白细胞介素33对骨代谢的调节具有双向性,造成骨代谢紊乱的病因多样,并且体内不同部位微环境又不相同,控制白细胞介素33的调节作用是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的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骨免疫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与早期干预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佰亮 李子荣 张念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892-1894,共3页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发病机理 早期干预 糖皮质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骨坏死 临床干预 进展综述 国内外 治疗方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与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佰亮 李铁军 +1 位作者 岳德波 孙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背景: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坏死是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有关。目的: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为建立自体骨髓干细胞... 背景: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坏死是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有关。目的: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为建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理性寻求证据。方法:选取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设为股骨头坏死组,按取材部位不同再分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股骨头坏死髂骨组,同时选取无股骨头坏死、无激素应用的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其他2组,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后1-7 d为生长滞留期,第8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到平台期,而其他2组较病例组生长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中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较其他2组降低(P<0.05),而股骨头坏死髂骨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结果证实,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股骨头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较低,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增殖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皮质类固醇 髂骨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髋关节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脱氧土霉素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佰亮 王体沛 +2 位作者 张国如 董平 曾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 :探讨聚乳酸复合脱氧土霉素构成的可吸收性膜的诱导成骨能力及可行性。方法 :用聚乳酸材料制膜 ,实验膜中含有脱氧土霉素 ,空白膜不含药物成分。用SD大鼠桡骨 3mm长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膜组 ,空白膜组 ,空白对照组 3... 目的 :探讨聚乳酸复合脱氧土霉素构成的可吸收性膜的诱导成骨能力及可行性。方法 :用聚乳酸材料制膜 ,实验膜中含有脱氧土霉素 ,空白膜不含药物成分。用SD大鼠桡骨 3mm长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膜组 ,空白膜组 ,空白对照组 3组。术后 1、 2、 4、 6、 8、 12周分别处死各组大鼠数只 ,分别行X线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膜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表明其成骨效能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实验膜组成骨效果优良的原因是由于PLA膜复合了脱氧土霉素 ,同时具有骨诱导和骨引导的两种成骨作用 ,而空白膜的骨引导作用虽然优于空白对照组 ,但比实验膜组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乳酸聚合物 脱氧土霉素 药物载体 骨折
下载PDF
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佰亮 王体沛 +4 位作者 孙伟 张念非 史振才 林朋 李子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总结复杂型髋臼骨折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例复杂型髋臼骨折行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结果术后以Matta复位标准:优4例,良13例,中2例.经6个月~3年随访,患者均下地行走,按照 Matta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结论联合... 目的总结复杂型髋臼骨折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例复杂型髋臼骨折行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结果术后以Matta复位标准:优4例,良13例,中2例.经6个月~3年随访,患者均下地行走,按照 Matta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结论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医师的临床经验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佰亮 李子荣 +2 位作者 娄晋宁 叶丽亚 张文建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6期461-464,F0002,共5页
目的体外建立糖皮质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损害的模型,研究糖皮质激素对HBMEC的损害情况;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糖皮质激素所致H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HBMEC分离与体外培... 目的体外建立糖皮质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损害的模型,研究糖皮质激素对HBMEC的损害情况;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糖皮质激素所致H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HBMEC分离与体外培养,建立体外糖皮质激素杀伤细胞模型,用MTT法观察ICA对激素损伤的HBMEC活性的影响,测定细胞生存率,并对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以观察ICA对激素诱导的HBMEC坏死的影响。结果糖皮质激素诱导HBMEC损害,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损害为坏死而非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ICA能保护激素诱导的HB-MEC损害,使细胞生存率明显提高,ICA能显著抑制激素诱导的内皮细胞坏死。结论ICA具有保护激素诱导的HBMEC损伤的作用,这为早期干预治疗激素性骨坏死提供了实验药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内皮细胞 淫羊藿苷 糖皮质激素 血管
下载PDF
多金属硼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佰亮 王国胜 +1 位作者 王红心 姜彬 《辽宁化工》 CAS 2008年第7期481-483,共3页
多金属硼酸盐一直是材料化学家关注的热点领域。从多金属硼酸盐的阳离子的归属进行了分类,综述了多金属硼酸盐的研究情况,同时对多金属硼酸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硼酸盐 复盐 晶体
下载PDF
改造车间的工艺布置设计要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佰亮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241-1243,共3页
精细化工产品有着批量小、品种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产品,部分车间生产完某个产品后处于闲置状态,需待确定更换品种后再对车间进行局部调整,本文以某生产车间为例,对改造车间的工艺布置进行探讨分析,针对车间相对较小,... 精细化工产品有着批量小、品种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产品,部分车间生产完某个产品后处于闲置状态,需待确定更换品种后再对车间进行局部调整,本文以某生产车间为例,对改造车间的工艺布置进行探讨分析,针对车间相对较小,设备数量多的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车间空间高度,并对布置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可以为同类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布置 改造 工程设计 布置理念
下载PDF
骨髓微环境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佰亮 李子荣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1-453,共3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微环境 细胞作用 器官组织 平衡状态 调控网络 微循环系统 成骨细胞
下载PDF
酒精性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脂质代谢 被引量:40
12
作者 石少辉 李子荣 +3 位作者 孙伟 王佰亮 潘琳 王冉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17-3220,共4页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存在各种理论学说,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中一种假说,但是脂质代谢如何参与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目的: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骨股头坏死患者血脂改变及股骨头置换标本形态计量学观察分析,探讨脂质代谢...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存在各种理论学说,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中一种假说,但是脂质代谢如何参与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目的: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骨股头坏死患者血脂改变及股骨头置换标本形态计量学观察分析,探讨脂质代谢改变在非创伤性骨坏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162例,包括酒精性骨股头坏死57例,激素性骨股头坏死63例,创伤性骨股头坏死42例,其国际骨循环分期为(ARCO)Ⅱ~Ⅳ期。患者入院后常规抽空腹静脉血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检测。各组选取12例关节置换股骨头标本,股骨头冠状面正中剖开,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取材,对骨髓造血面积、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等行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三酰甘油升高率显著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0.05)。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率明显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P<0.05)。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脂肪细胞面积和脂肪细胞直径大,但造血面积减小,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脂质代谢改变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起重要调节作用,而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晚期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三酰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修复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3 位作者 高福强 史振才 王佰亮 郭万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474-2479,共6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是临床难点,使用各种人工骨替代植骨是临床探索目标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头颈交界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方法:于2008年1至12月间使... 背景: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是临床难点,使用各种人工骨替代植骨是临床探索目标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头颈交界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方法:于2008年1至12月间使用此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58例(88髋)。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后3,6,12个月及每年定期行X射线和CT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85髋)获得随访2-5年,其中ARCO分期:Ⅱ期27髋,Ⅲa 40髋,Ⅲb 18髋,按中日友好医院分型:C型4髋,L1型15髋,L2型28髋,L3型38髋。参考Harris评分系统,优55髋,良12髋,可5髋,差13髋。其中保头失败的患者中有9例11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平均为61.2分,治疗后2年平均为85.3分,平均提高了24.1分(P<0.001)。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内成骨明显,植骨区密度增高,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替代时间为1-1.5年。结果可见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满意,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可在坏死区外侧柱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防止进一步塌陷,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尤其是保存自身关节的有效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股骨头坏死 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 关节功能 生物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5 位作者 王佰亮 吴江群 史振才 石少辉 刘丙立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7-460,共4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难以修复,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了解其在股骨头缺... 背景: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难以修复,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了解其在股骨头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效应,验证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作为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开放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8-02/08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骨循环实验室完成。材料: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复合共同培养2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制作股骨头坏死缺损模型后,空白对照不作填充,磷酸三钙组填充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填充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物。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回植体内6,12周后,取材,通过电镜观察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了解材料降解及骨组织的替代过程。结果: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良好。空白对照组缺损区6,12周均见纤维组织结构,无骨小梁结构;磷酸三钙组6周材料和骨基质交界不清,材料开始降解,12周材料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材料部分降解,多孔框架结构不清;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6周新生骨从宿主骨长出,12周可见成熟骨组织的连续平行纤维结构网络,材料降解,表面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后2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成骨更佳。结论: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是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可用于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钙 多孔生物陶瓷 骨髓干细胞 超微结构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碱木质素接枝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分离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佰亮 张卫英 +1 位作者 李晓 程贤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以K2S2O8-Na2S2O3复合体系引发碱木质素和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研究了碱木质素接枝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酸析离心工艺能有效地分离接枝共聚物,而且在中和度105%~115%、转速6000r/min下,离心9min即可达到均聚物与共聚... 以K2S2O8-Na2S2O3复合体系引发碱木质素和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研究了碱木质素接枝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酸析离心工艺能有效地分离接枝共聚物,而且在中和度105%~115%、转速6000r/min下,离心9min即可达到均聚物与共聚物的良好分离,红外光谱证实分离产物为接枝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接枝共聚 分离方法 丙烯酸钠
下载PDF
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2 位作者 王佰亮 史振才 石少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多采用髓芯减压术式,临床证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可促进骨的修复与愈合。回顾性总结分析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①对象:选取2005-05/2006-08中日友好医院骨... 目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多采用髓芯减压术式,临床证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可促进骨的修复与愈合。回顾性总结分析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①对象:选取2005-05/2006-08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2例/71髋作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其中ARCO分期I^II期37例/49髋,III期8例/9髋。因干细胞抽取困难或失败,以同期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20髋作为单纯髓芯减压组,其中ARCO分期I^II期10例/13髋,III期3例/4髋。两组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Harris评分,拍摄双髋关节正位、蛙式侧位X片、CT平扫加二维重建及MRI。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自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续抽取骨髓300~400mL,分离采集中间层单个核细胞2.16×1010L-1。在C臂X光透视机引导下用2~3枚1.5mm导针钻入,对照术前X线和二维CT反复确认坏死病灶后,以3mm空心钻钻入,于骨坏死区的股骨头软骨下骨5mm处用50mL注射器将浓缩的细胞悬液缓慢注入股骨头内。单纯髓芯减压组仅行空心钻钻入坏死区。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45例/58髋、单纯髓芯减压组13例/17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①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基本相似(P>0.05);术后与单纯髓芯减压组比较,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Harris评分明显升高,优良率显著提高(F=3.149,P<0.05)。②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58髋中,9髋出现新月征和塌陷加重,其中6髋为术前ARCO分期IIIa期,1髋行人工关节置换。单纯髓芯减压组17髋中,6髋出现新月征和塌陷加重,其中4髋为术前ARCO分期IIIa期,1髋行人工关节置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32,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RCO分期I^II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Harris评分和病理影像学观察均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式。对于ARCO分期III期患者,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干细胞 骨髓
下载PDF
医用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佰亮 朱晔凌 +3 位作者 孟金刚 宋晨 杨富春 计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0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常引发机体组织发生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医用抗菌材料通过阻隔病原微生物,将其抑制或杀灭,从而有效降低机体得病的风险,医用抗菌材料和制品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医用抗菌材料的种类、抗菌... 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常引发机体组织发生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医用抗菌材料通过阻隔病原微生物,将其抑制或杀灭,从而有效降低机体得病的风险,医用抗菌材料和制品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医用抗菌材料的种类、抗菌机理及各种抗菌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医用抗菌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材料 医用 抗黏附 杀菌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加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4 位作者 史振才 王佰亮 石少辉 刘丙立 郭万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18个月。ONFH病因:激素性15例22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1例1髋。ARCO分期:ⅡB期6髋,ⅡC期16髋,ⅢA期9髋,ⅢB期3髋,ⅢC期1髋。Harris评分为(62.2±7.5)分。术中采用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按1∶1比例行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2例髂骨取骨伤及股外侧皮神经,术后3~6个月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自行缓解消失;2例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并发症,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3.5年。术后3个月患者植骨愈合。术后Harris评分为(85.1±1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15髋,良11髋,可5髋,差4髋。获差的4例患者均于随访期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检查示5髋由术前ⅡC期进展至ⅢA期;余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ONFH分期无进展。结论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ONFH临床效果满意,纳米晶胶原基骨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于Ⅱ期ONFH的患者保存股骨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骨 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髋关节镜骨成形术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卫国 李子荣 +3 位作者 岳德波 张念非 王佰亮 郭万首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头颈区骨成形术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2012年2月关节镜治疗单纯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19例(21髋),男11例(12髋),女8例(9髋);平均年龄34.6(19-52)岁。关节镜下磨除凸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头颈区骨成形术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2012年2月关节镜治疗单纯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19例(21髋),男11例(12髋),女8例(9髋);平均年龄34.6(19-52)岁。关节镜下磨除凸轮样增生骨质,重塑股骨头颈区正常形态,同时清理损伤盂唇及软骨,对III-IV级软骨病变行微骨折处理。术后3、6及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对术前术后α角的变化和随访期内髋关节H arri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4.6(31~70)个月。关节镜下证实全部病例均存在股骨头颈区凸轮样畸形和撞击,17例(19髋)发生髋臼软骨损伤,14例(16髋)存在髋臼盂唇损伤。α角由术前的平均(70.1±6.1)°减小为术后平均(45.4±5.1)°,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H arris髋关节评分为(63.2±8.6)分,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1.5±6.0)、(78.4±6.4)、(82.5±7.2)、(81.8±8.5)和(83.1±8.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H arris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无病例进展到需全髋关节置换。结论关节镜下骨成形术可改善股骨头颈区的正常形态,消除撞击因素,对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有满意的中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髋臼撞击症 凸轮型撞击 关节镜 髋关节
下载PDF
我国北方人群股骨髁旋转角度的测量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岳德波 李子荣 +1 位作者 杨连发 王佰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股骨远端外旋角数值及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关系。[方法]自1998年4月~2005年4月对84例106膝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CT检查。男性32例,女性52例。RA:48膝,OA∶67膝,色素沉着性滑膜炎1例。术前行C...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股骨远端外旋角数值及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关系。[方法]自1998年4月~2005年4月对84例106膝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CT检查。男性32例,女性52例。RA:48膝,OA∶67膝,色素沉着性滑膜炎1例。术前行CT检查,检查方法为平卧,下肢中立位,在股骨远端3mm密扫,并在屏幕上划线,将股骨两后髁连线,股骨内上髁凹与股骨外上髁连线,测量两线的夹角。并在手术中按测量角度进行股骨远段的截骨。术后6个月行检查,并测量关节活动度。与常规行3°截骨之术后关节活动度相比较。手术所用假体均为PFC,术者均为1人。[结果]国人股骨远端外旋角平均大于3°。男性为5.1(SD1.7),女性为5.8(SD1.5),依据CT测量结果行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术,效果优于常规3°外旋截骨。[结论]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角度大于3°,手术中依据术前CT测量外旋角进行截骨手术,其术后效果优于常规的3°外旋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外旋角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