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作用下伊犁原状黄土水力特性劣化规律与微观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业彤 杨更社 +3 位作者 叶万军 李敬娜 王根龙 王佳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1268,共8页
新疆伊犁地区冻害严重,尤以滑坡灾害最显著,主要体现在冻融作用下原状黄土的水力特性劣化方面,然而其水力特性的劣化规律和微观机制目前并不明晰,因此本文开展了冻融前后伊犁原状黄土的水力试验和微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得... 新疆伊犁地区冻害严重,尤以滑坡灾害最显著,主要体现在冻融作用下原状黄土的水力特性劣化方面,然而其水力特性的劣化规律和微观机制目前并不明晰,因此本文开展了冻融前后伊犁原状黄土的水力试验和微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得黄土内部的胶结性和结构完整性遭受破坏,在原位有效应力施加于冻融后的原状黄土,后续加上水分浸泡后,黄土会产生更大变形,因而冻融后原状黄土的自重湿陷性系数增加和孔隙比减小。冻融作用会使得原状黄土内部产生大裂缝和大孔径,渗流过程中水分会从大裂缝和大孔隙流失,因而冻融后原状黄土的渗透系数增加。冻融循环中的冻胀作用使得原状黄土内部自由水变成冰体,产生膨胀作用,其会破坏原状黄土的胶结性和结构完整性,同时产生大裂缝和大孔径,最终造成原状黄土的剪切强度和黏聚力降低。反复的冻融使得土颗粒发生破坏、移位,形成较为复杂的接触形式,从而使得内摩擦角减小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原状黄土 冻融作用 力学特性 自重湿陷性系数 渗透系数 内部裂缝
下载PDF
伊犁地区冻融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洋 王根龙 +1 位作者 宋飞 王佳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7-1318,共12页
伊犁地区属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黄土滑坡发育强烈,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本文以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冻融黄土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原位地温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等手段,开展冻融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 伊犁地区属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黄土滑坡发育强烈,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本文以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冻融黄土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原位地温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等手段,开展冻融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冻融黄土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证实了黄土滑坡表层土体受冻融循环作用的长期影响,并且将研究区内的季节冻融循环总结为未冻期、交替冻结期、冻结期、融解期4个阶段。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的黏聚力受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较大,在冻融循环4次时降低幅度达到最大,最后黏聚力有趋于水平的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加大,内摩擦角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影响的度数为3°~5°。模拟结果显示冻融黄土滑坡的冻结滞水效应显著,冻结期由于冻结层强度较大,滑坡稳定性不降反增,初始融化阶段,斜坡稳定性骤降,处于整个冻融过程中最不稳定阶段。研究表明冻融黄土滑坡的形成受冻融循环作用和冻结滞水作用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冻结滞水促滑效应 形成机理 伊犁地区
下载PDF
都江堰中兴镇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佳运 张茂省 +1 位作者 贾俊 王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57-164,共8页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突发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1户居民房屋被毁,52人遇难,109人失踪。为研究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方...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突发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1户居民房屋被毁,52人遇难,109人失踪。为研究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方面对致灾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现状特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位山谷地形、斜向斜坡结构易滑、突降暴雨、灾害隐蔽性强以及村民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等因素是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山体整体稳定性差,暴雨频繁,再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在本次致灾范围的基础上威胁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建议威胁范围区内尚未搬离的住户尽快搬迁,并加强监测,开展综合工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地形 滑坡泥石流灾害 致灾成因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陕西延安杨崖滑坡的形成机理及其致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佳运 魏兴丽 薛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0-1234,共5页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延安市杨崖滑坡是一个典型的多期人为诱发的滑坡。通过对杨崖滑坡力学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因素的分析,认为杨崖滑坡为拉裂-压致滑移式变形过程,是先牵引...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延安市杨崖滑坡是一个典型的多期人为诱发的滑坡。通过对杨崖滑坡力学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因素的分析,认为杨崖滑坡为拉裂-压致滑移式变形过程,是先牵引、后推移的发育破坏过程,滑体的多次强烈扰动与老滑坡滑面的存在为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不合理的削坡和人工削坡加载是其形成的诱发因素;对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选址不当、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和治理措施不当是造成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杨崖滑坡 形成因素 控制因素 诱发因素 致灾
下载PDF
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佳运 张成航 +1 位作者 高波 冯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8-515,共8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碎屑流等链生灾害隐患,造成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发...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碎屑流等链生灾害隐患,造成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统计,对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震区震前地质灾害呈零星点状分布,以泥石流、不稳定斜坡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小型为主,形成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7月。震后,玉树震区地质灾害数量显著增加,在宏观震中结古镇主震断裂穿越的巴曲两岸与结古镇北部山区以及扎曲南部山区,沿主震断裂呈面状集中分布,距离主震断裂较远或远离宏观震中的区域呈零星点状分布。地质灾害受玉树主震断裂控制明显,并受坡型、坡高与坡度的控制;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距主震断裂2km以内的北盘区域,在坡型上主要分布于凸型与直线型坡,高程为3800~4000m内,坡度在25°~40°范围内,且以30°~35°范围内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地震造成山体地表裂缝所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比较突出,大中型规模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危害程度显著增高;汛期地质灾害发育更加集中,并加剧冻融期地质灾害的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发育特征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佳运 张茂省 +2 位作者 张成航 高波 冯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将持续10年左右,并以周期震荡式的衰减下降,最终恢复到震前水平;震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将分布在巴塘河谷、结古镇周边山区与郭央烟宋多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持续时间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陕西省特大型滑坡空间分布规律与类型划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佳运 张成航 +1 位作者 高波 冯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9-364,共6页
特大型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类型划分是研究其形成机理、致灾模式与风险减缓对策的重要基础。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解剖勘查等手段,查明陕西省特大型滑坡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关中盆地黄土塬边44处,其次是... 特大型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类型划分是研究其形成机理、致灾模式与风险减缓对策的重要基础。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解剖勘查等手段,查明陕西省特大型滑坡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关中盆地黄土塬边44处,其次是黄土梁峁、丘陵区22处,秦岭北坡6处,汉中盆地中低山区6处;在构造单元上分布于包括秦岭北坡断裂带在内的关中断陷盆地72处,汉中断陷盆地6处;在斜坡结构类型上,主要分布于黄土+泥岩型斜坡41处,其次为黄土+基岩型斜坡11处、黄土+红黏土型斜坡9处。特大型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受活动断裂、地貌单元与斜坡结构类型的控制,不同区域发育特大型滑坡类型不同,特大型滑坡类型划分为宝鸡黄土塬边黄土—泥岩顺层型、灞桥白鹿塬边黄土—红黏土逆层型、蓝田横岭地区黄土—红黏土接触面型、关中盆地渭北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型、陇县北部及韩城黄土梁峁区岩土混合型以及秦岭北坡与陕南"勉略宁"地区的堆积层型、顺向或块状岩质型滑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滑坡 空间分布规律 斜坡结构类型 类型划分
下载PDF
“8.12”山阳滑坡视向滑动成因机理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佳运 石小亚 +1 位作者 武立 郑定国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笔者在对"8.12"山阳滑坡分离界面特征、滑坡结构特征与剪出口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成因机理的对比分析,从滑坡的陡倾层状斜向结构、滑坡体倾向阻挡、视向临空条件、驱动块体下滑以及前部相对稳定块体阻... 笔者在对"8.12"山阳滑坡分离界面特征、滑坡结构特征与剪出口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成因机理的对比分析,从滑坡的陡倾层状斜向结构、滑坡体倾向阻挡、视向临空条件、驱动块体下滑以及前部相对稳定块体阻滑等5个方面总结了山阳滑坡产生视向滑动的成因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山阳滑坡视向滑动剪出后的高速远程运动特征与滑体结构分布特征,将滑坡的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视向剪切滑动区、整体滑动堆积区、碰撞折返堆积区以及前部碎屑抛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2”山阳滑坡 陡倾斜向结构 成因机理 运动特征
下载PDF
“8·12”山阳滑坡视向滑动特征与运动过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佳运 李林 +1 位作者 郑定国 武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2015年8月12日00:30,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体积约168万m3,造成8人死亡,57人失踪的重大灾难性滑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在对滑坡几何尺寸、滑坡结构以及剪出口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层状块裂结构、山体倾向阻挡、... 2015年8月12日00:30,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体积约168万m3,造成8人死亡,57人失踪的重大灾难性滑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在对滑坡几何尺寸、滑坡结构以及剪出口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层状块裂结构、山体倾向阻挡、临空视向剪出、驱动块体下滑以及块体阻滑等五方面分析了山阳滑坡产生视向滑动的地质条件,并分析认为山阳滑坡具有典型的视向滑动特征,山阳滑坡沿真倾角方向经历了长期的蠕动滑移变形过程与滑床层内强烈的层间错动,同时,滑坡最终沿视倾角方向形成整体高位滑动剪出;通过分析山阳滑坡的运动过程,结合其滑坡堆积体的分布结构特征,滑坡的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视向剪切滑动区、整体滑动堆积区、碰撞折返堆积区以及前部碎屑抛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2”山阳滑坡 厚层陡倾斜向结构 视向滑动 运动过程
下载PDF
宝鸡—常兴段滑坡分布规律与发育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佳运 石小亚 冯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9-385,共7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查、勘查等手段,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分布规律与发育背景。通过分析、研究认为:(1)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自西向东滑坡规模由特大型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渐变;(2)三级阶地缺失或三级...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查、勘查等手段,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分布规律与发育背景。通过分析、研究认为:(1)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自西向东滑坡规模由特大型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渐变;(2)三级阶地缺失或三级、二级阶地同时缺失地段均有滑坡发育;(3)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集中发育在3个时期:晚更新世初期、全新世初期与全新世漫滩期;(4)渭河盆地西部地壳差异性向东掀斜运动形成了不同高差级别台塬的地貌格局,决定了滑坡发育规模的规律性变化;渭河北迁与侵蚀加剧造成了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不同时期的集中出现;(5)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是漫滩侵蚀期新滑坡或古老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边滑坡 分布规律 发育背景 掀斜运动 渭河北迁
下载PDF
陡倾层状斜向岩层视向溃屈机制力学分析——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佳运 石小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482-489,共8页
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分析了陡倾层状斜向岩层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特征、滑移—溃屈破坏模式与机制。基于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在考虑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作用及斜倾层状山体视向滑动侧向摩阻力作用的影响... 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分析了陡倾层状斜向岩层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特征、滑移—溃屈破坏模式与机制。基于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在考虑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作用及斜倾层状山体视向滑动侧向摩阻力作用的影响下,采用岩体结构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经过力学分析,推导出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与侧向摩阻力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为验证条件方程的正确性,以山阳滑坡为例进行了验算,最后得出与实际调查较一致的结果,为防御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产生视向溃屈破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层状斜向岩层 视向溃屈破坏 侧向摩阻力 条件方程
下载PDF
玉树震区地质灾害地震响应分析
12
作者 王佳运 张成航 +1 位作者 高波 冯卫 《高原地震》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堵河溃坝等链生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震区崩...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堵河溃坝等链生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震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地震响应显著,地质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增加明显,空间分布上由震前的零星散点状分布转为震后的集中分布,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危害程度也显著增高,主导诱发因素由震前的斜坡卸荷、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转为地震振动为主导诱发因素;震后地质灾害活动发展趋势将随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长期影响、玉树灾区重建工作以及地质环境容量问题而将持续加剧,持续时间评估在1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质灾害 地震响应 地质环境容量
下载PDF
陕西山阳特大型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佳运 王根龙 石小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1-388,共8页
陕西山阳滑坡为典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的顺倾层状岩质斜坡溃屈破坏模式,也不同于斜倾层状山体的视向滑移-剪切破坏模式,更不同于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倾倒、倾倒-滑移破坏模式,属于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模式。在... 陕西山阳滑坡为典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的顺倾层状岩质斜坡溃屈破坏模式,也不同于斜倾层状山体的视向滑移-剪切破坏模式,更不同于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倾倒、倾倒-滑移破坏模式,属于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模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斜坡结构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以及剪出口特征分析了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而分析了山阳滑坡的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机制;以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斜倾层状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机制研究,建立了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侧向摩阻力以及斜坡岩体厚度变化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推导了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并以山阳滑坡为例验证了长度条件方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 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模式 破坏机制 侧向摩阻力 条件方程
下载PDF
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茂省 孙传尧 +5 位作者 校培喜 魏兴丽 黄玉华 李林 王佳运 武文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55,共27页
通过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了详细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从宝塔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危险程度区划、气象预警区划和应急搬迁避让场址等... 通过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了详细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从宝塔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危险程度区划、气象预警区划和应急搬迁避让场址等8个方面总结了详细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做好项目的部署、组织与实施是详细调查成败的关键;紧密与各级政府结合,做好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是减灾防灾的必由之路;提高成果的实用性是详细调查的根本目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重要手段;详细调查成果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试点调查中采用的技术路线与调查方法可行,在全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开展详细调查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地质灾害 详细调查
下载PDF
中国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萍萍 张茂省 +4 位作者 贾俊 程秀娟 朱立峰 薛强 王佳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7,共12页
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加之黄土特殊的工程特性,使得区内滑坡、崩塌、泥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更是全国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防治重点区。自20世纪50年代,区内陆续开展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调... 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加之黄土特殊的工程特性,使得区内滑坡、崩塌、泥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更是全国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防治重点区。自20世纪50年代,区内陆续开展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调查评价工作,特别是通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成灾规律,探索了黄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调查技术方法、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等关键技术,搭建了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平台,有效支撑了西北各省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笔者在回顾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分析了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基于强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优化和完善监测技术、构建隐患点与风险区双管控的风险管控模式,进一步整体提升西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控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 监测预警 黄土高原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亚兰 陈志新 王佳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90-93,共4页
 应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克服了最大隶属度原则所不适用的地方,而且以相对隶属度、隶属函数为基础理论,使隶属度、隶属函数的计算更容易。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于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应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克服了最大隶属度原则所不适用的地方,而且以相对隶属度、隶属函数为基础理论,使隶属度、隶属函数的计算更容易。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于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 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环境 相对隶属度 质量综合评价 略阳县 隶属函数 陕西省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威胁窑洞民居的地质灾害问题--以陕西延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玉华 张睿 +1 位作者 王佳运 武文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3-1229,共7页
窑洞是陕北黄土丘陵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介绍区内窑洞的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崩塌、塌窑、窑洞透水等主要窑洞民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沟谷发育期、斜坡结构类型、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窑洞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 窑洞是陕北黄土丘陵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介绍区内窑洞的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崩塌、塌窑、窑洞透水等主要窑洞民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沟谷发育期、斜坡结构类型、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窑洞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是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从窑洞的选址、斜坡的设计、窑洞的防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灾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区 窑洞民居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邱家梁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卫 王佳运 +1 位作者 张成航 高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以西安市周至县邱家梁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分析该滑坡形态特征、地层岩性、滑体物质结构以及变形特征,采用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Geostudio中的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进行耦合计算,对降雨入渗情况下坡体内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进行研究... 以西安市周至县邱家梁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分析该滑坡形态特征、地层岩性、滑体物质结构以及变形特征,采用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Geostudio中的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进行耦合计算,对降雨入渗情况下坡体内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除地形、岩性等地质条件外,降雨为主要诱发因素,并且探讨了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与滑坡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该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渗流场 滑坡稳定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以陕西华县莲花寺滑坡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辉 张茂省 +1 位作者 王佳运 裴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针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依靠野外考察效率低、成本高及容易造成资源遗漏问题,将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引入地质灾害遗迹调查评价。基于IKONOS多光谱数据进行自然彩色变换,采用乘积法变换与全色数据进行融合,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叠加生... 针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依靠野外考察效率低、成本高及容易造成资源遗漏问题,将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引入地质灾害遗迹调查评价。基于IKONOS多光谱数据进行自然彩色变换,采用乘积法变换与全色数据进行融合,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叠加生成三维遥感影像图,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莲花寺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态特征、堆积体结构、成灾范围、成因机理及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为陕西华县莲花寺滑坡地质遗迹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遗迹调查评价,相对于传统野外考察等手段具有无比的优势。陕西华县莲花寺高速远程滑坡类型、特征、规模具有国际性对比意义,属国际罕见的滑坡灾害遗迹点,其稀有性对于研究高速远程滑坡这类特殊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极高的科考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寺滑坡 地质遗迹 遥感 IKONOS
下载PDF
IKONOS数据在翠华山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辉 张茂省 +2 位作者 李林 王佳运 裴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利用IKONOS数据对翠华山地区崩滑性滑坡进行了研究。基于IKONOS立体像对提取DEM,利用DEM及控制点GCP正射全色数据与多光谱数据,将多光谱数据进行自然彩色变换,采用乘法变换与全色数据进行融合,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叠加生成三维遥感影像... 利用IKONOS数据对翠华山地区崩滑性滑坡进行了研究。基于IKONOS立体像对提取DEM,利用DEM及控制点GCP正射全色数据与多光谱数据,将多光谱数据进行自然彩色变换,采用乘法变换与全色数据进行融合,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叠加生成三维遥感影像图,进行滑坡体及承灾体解译,结合野外调查,为滑坡研究提供直接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IKONOS数据进行滑坡研究具有无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性滑坡 IKONOS 正射校正 DEM 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