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容剂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于向天 黄雷 +3 位作者 翟斌 周庭 王俊和 曾莹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物理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增容剂均可以有效改善硅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硅橡胶微球尺寸,但效果具有显著差别。其中,马来酸酐接枝苯乙... 本文研究了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物理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增容剂均可以有效改善硅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硅橡胶微球尺寸,但效果具有显著差别。其中,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对弹性体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优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幅分别为41.6%和22.6%,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次之,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相近,但也比未添加增容剂的胶料拉伸强度提高24.3%,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增容剂的用量对硅橡胶和聚氨酯的界面相互作用和物理性能具有明显影响,其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不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聚氨酯 动态硫化橡胶 增容剂
下载PDF
在稳态温度场中法兰接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俊和 蔡仁良 钟伟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2,共5页
利用3-D有限元法模拟了法兰接头的稳态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此外,模拟了操作条件下,垫片因蠕变引起减薄的垫片应力分布,并利用垫片应力与紧密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价了垫片应力对法兰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稳态温度场分布 法兰接头 有限元分析 垫片应力 紧密性参数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10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和 张凤 +1 位作者 杨艳丽 纪淑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29-1330,共2页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及不同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使用ATRA至完全缓解后 ,分维甲酸组和交替组强化维持治疗 ,采用门诊随访和信访相结合的方法临床观察、随访 10年以上。结果 ...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及不同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使用ATRA至完全缓解后 ,分维甲酸组和交替组强化维持治疗 ,采用门诊随访和信访相结合的方法临床观察、随访 10年以上。结果 :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者 ,1年存活率 94% ,2年存活率 76 5 % ,3年存活率 70 6% ,5年和 10年生存率均为 64 7% ,3 6个月后患者生存曲线呈平坦期。单用ATRA维持治疗者 ,1年存活率 5 0 % ,2年生存率 3 7 5 % ,18个月后呈患者生存曲线平坦期。结论 :维持治疗以ATRA与化疗交替为宜 ,单用ATRA维持治疗效果不佳 ,维持治疗时间以 3年为宜 ,复发者可采用联合化疗或三氧化二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药物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随访 三氧化二砷 化疗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俊和 王明训 +2 位作者 付承彬 纪淑仪 时昊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5期279-281,共3页
通过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长期随访,发现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者,1年存活率94%,2年存活率76.5%,3年为70.6%,30个月后呈平坦期,最长1例生存期已超过6年。单用全反式维甲酸维持治疗者,1年存活... 通过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长期随访,发现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者,1年存活率94%,2年存活率76.5%,3年为70.6%,30个月后呈平坦期,最长1例生存期已超过6年。单用全反式维甲酸维持治疗者,1年存活率50%,2年存活率37.5%。认为维持治疗时间以3年为宜,复发者的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单用维甲酸效果不佳,同时认为重体力劳动和强烈精神刺激可能是导致复发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和 张凤 +1 位作者 杨艳丽 纪淑仪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0 .1 6mg·kg- 1 ·d- 1 ,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ATRA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 ,直...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0 .1 6mg·kg- 1 ·d- 1 ,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ATRA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 ,直至CR ,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不良反应等调整As2 O3和ATRA用量。结果  38例患者中 ,35例CR ,CR率 92 .1 %。其中初治 2 9例 ,2 8例患者CR ,CR率 96 .6 % ;复发 9例中 7例CR ,CR率 77.8%。取得CR所需时间初治患者为 (2 5 .4± 5 .2 )d(1 8~ 39)d ;复发患者为 (32 .4± 7.3)d(2 3~ 56)d。结论 As2 O3联合ATRA治疗APL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达CR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外周血象 骨髓象
下载PDF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8-9,21,共3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它以骨髓中幼红细胞显著减少,粒系及巨核系细胞正常为特征,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两大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例获得性PRCA报告如下,并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例1,男,55岁...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它以骨髓中幼红细胞显著减少,粒系及巨核系细胞正常为特征,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两大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例获得性PRCA报告如下,并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例1,男,55岁,住院号32825。因头痛,左侧肢体进行性运动障碍10年,诊断脑膜瘤,于1989年9月行“脑膜瘤切除术”,病理报告:左镰旁脑膜瘤,术后服苯妥因钠300 mg/日,服药前血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再生障碍贫血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俊和 陶荣亚 +3 位作者 时昊 纪淑仪 付承彬 王信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类预后凶险的白血病,以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这一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白血病。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法的改进及支持疗法的改善,使其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化疗期间易并发DIC及感染等,其病死率仍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类预后凶险的白血病,以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这一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白血病。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法的改进及支持疗法的改善,使其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化疗期间易并发DIC及感染等,其病死率仍然很高。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甲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法兰接头用碟形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和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12-14,19,共4页
利用2-D有限元法模拟了普通碟形弹簧和法兰接头用碟形弹簧,并考虑了摩擦对法兰接头用碟形弹簧承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对碟簧的模拟十分精确。此外,摩擦对法兰接头用碟形弹簧的刚度影响较大,这在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法兰接头 碟形弹簧 载荷 变形
下载PDF
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医院感染调查及对策
9
作者 王俊和 高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通过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88例医院感染调查显示,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65.5%,共发生医院感染366例次,例次感染率127.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及败血症为主,而且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同时... 通过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88例医院感染调查显示,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65.5%,共发生医院感染366例次,例次感染率127.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及败血症为主,而且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同时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液系统 感染率 医院感染 例次感染率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随访报告
10
作者 王俊和 纪淑仪 +2 位作者 王彩琴 王敬先 许振尧 《医师进修杂志》 1995年第7期12-13,共2页
本刊综合三家医院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证明其缓解率比其他化疗药物高,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用药方便,是目前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有效药物。经长期随访,认为采用交替组维持治疗者生存期、存活率... 本刊综合三家医院对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证明其缓解率比其他化疗药物高,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用药方便,是目前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有效药物。经长期随访,认为采用交替组维持治疗者生存期、存活率优于维甲酸组,维持治疗持续时间以3年为宜。并认为复发后单用维甲酸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
11
作者 王俊和 陶荣亚 《医师进修杂志》 1991年第10期14-15,共2页
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66.7%),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R)3例,总缓解率83.3%,在治疗过程中无骨髓抑制现象,无DIC发作,副作用轻微,观察表明,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APL的理想药物,具有... 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66.7%),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R)3例,总缓解率83.3%,在治疗过程中无骨髓抑制现象,无DIC发作,副作用轻微,观察表明,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APL的理想药物,具有有效、安全、副作用轻及对支持疗法要求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12
作者 王俊和 毛吉兵 +1 位作者 纪淑仪 张凤 《陕西肿瘤医学》 2000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调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 88例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 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189例 ,感染率 6 5 5 % ,共发生医院感染 36 6例次 ,... 目的 调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 88例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 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189例 ,感染率 6 5 5 % ,共发生医院感染 36 6例次 ,例次感染率 12 7 1%。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及败血症为主 ,而且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同时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感染率 医院内感染 例次感染率
下载PDF
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 被引量:16
13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6 位作者 孙霄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病例资料,均经微创手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17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与ROSA辅助组16例(2016年5月-10月)。结果 ROSA辅助组血肿清除率优于框架辅助组(P=0.031),ROSA辅助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框架辅助组(分别为t=1.762,P<0.05;t=2.493,P<0.05)。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ROSA辅助组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5和P=0.258)。结论 ROSA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治疗,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超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位技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ROSA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越性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霄 陶英群 +6 位作者 许峰 杨兴旺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与框架立体定向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时间节点分为框架辅助组58例(2015年8月-2016年4月)和ROSA辅助组88例(2016年5月-11月)。结果框架辅助组手术时间(48.02±7.68)min,ROSA辅助组(30.13±8.72)min。框架辅助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0.3%(6/58),ROSA辅助组为1.1%(1/88)。框架辅助组术后拔管时间(3.64±0.87)d,ROSA辅助组(1.12±0.36)d。ROSA辅助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框架辅助组(均P<0.05)。结论 ROSA辅助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减轻病人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位技术 引流术
下载PDF
ROSA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精准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兴旺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许峰 孙霄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计算平均值。记录术中电极相关出血事件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病人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9根,实际植入电极39根,其中植入丘脑底核37根,丘脑腹中间核2根。电极尖端距靶点x轴最大偏差距离2.13 mm,最小偏差距离0.09 mm,平均偏差距离(0.68±0.43)mm;y轴最大偏差距离1.50 mm,最小偏差距离0.21 mm,平均偏差距离(0.63±0.29)mm。结论 ROSA辅助下行DBS,电极植入准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术 立体定位技术 研究 精准性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陶明飞 杨卫东 王俊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②取 6周龄左右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②取 6周龄左右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复方丹参注射液 5组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提取的各组小鼠股骨骨髓血红蛋白溶液标本的光密度(OD)值 ;鼠尾采血测定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 ;并分别观测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增加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修复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放射损伤 骨髓 造血微环境 刺五加注射液
下载PDF
刺五加对放射损伤骨髓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陶明飞 杨卫东 王俊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3-684,共2页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 ,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复方丹参注射...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 ,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复方丹参注射液 5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股骨骨髓血红蛋白溶液标本的吸光度 (A)值 ;鼠尾采血测定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 ;并分别观测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红蛋白含量 ,提高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增加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修复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放射损伤 骨髓 微血管 刺五加注射液
下载PDF
两种注册方式对ROSA精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杨兴旺 孙霄 王宇 王俊和 徐梦婷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通过颅骨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精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颅骨模型,在骨性标记组(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和激光组(激光注册方式),分别进行20次模拟电极... 目的通过颅骨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精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颅骨模型,在骨性标记组(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和激光组(激光注册方式),分别进行20次模拟电极植入手术,观察微电极记录针尖端与设计靶点之间的偏差距离范围。结果骨性标记组,20次实验平均注册误差为0.41 mm(最大0.51 mm,最小0.30 mm),平均时间为3 min 15 s,每次注册完成后,执行手术计划微电极尖端均可成功达到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内。通过激光注册方式,20次实验平均花费时间为17 min 22 s,7次记录针尖端可指向直径1 mm空心螺丝钉内圈范围,13次只能满足指向直径1.6 mm空心螺丝钉内圈。结论 ROSA系统精准度高,骨性标记点注册方式比激光注册方式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术 骨性标记点 激光表面识别 注册
下载PDF
CTA在ROSA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峰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杨兴旺 孙霄 王宇 王俊和 徐梦婷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CTA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DBS,利用ROSA观察穿刺针道在CTA图像上与血管重合情况。结果 20例病... 目的探讨CTA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DBS,利用ROSA观察穿刺针道在CTA图像上与血管重合情况。结果 20例病人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9根,实际植入电极39根,其中植入丘脑底核37根,丘脑腹中间核2根。按传统定位与手术计划方法 ,17侧手术计划与CTA成像血管重叠,需重新调整手术路径。结论 CTA应用于ROSA辅助DBS,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CT血管成像 脑深部电刺激术 图像融合
下载PDF
金刚石含量与粒度对自蔓延高温烧结钛铝碳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组织与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宝岩 王艳芝 +3 位作者 张旺玺 王俊和 闫帅帅 穆云超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2,共8页
采用Ti、Al、石墨和金刚石粉体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烧结制备Ti2AlC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含量和粒度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粉末发生自蔓延反应,可生成Ti2AlC基体相,同时亦生成TiC和Al_3T... 采用Ti、Al、石墨和金刚石粉体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烧结制备Ti2AlC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含量和粒度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粉末发生自蔓延反应,可生成Ti2AlC基体相,同时亦生成TiC和Al_3Ti相。金刚石粒度较细(W5)时,金刚石表面C元素充分地与Ti反应生成TiC,同时基体主相变成TiC和Al,没有Ti_2AlC形成。当金刚石粒度较粗(30/40目)时,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金刚石与基体结合紧密。当添加金刚石粒度为120/140目时,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和TiC。当采用170/200目金刚石为原料时,研究金刚石含量对复合材料基体组成与显微组织的影响时,发现原料中添加10%与20%的金刚石后得到的样品基体的主相为Ti_2AlC、TiC和Al3Ti相与金刚石;金刚石表面均包覆着良好的TiC与Ti_2AlC组织。但是当金刚石含量增加至30%时,基体的主相为TiC,同时含有少量的Ti_2AlC、Ti和Al_3Ti等相;金刚石表面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被一些TiC晶粒所包裹。提出一个Ti-Al-石墨-金刚石体系的自蔓延反应机制,即Ti和Al首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l_3Ti并放出大量的热,然后,原料中的石墨与金刚石表面转变的石墨都与Ti反应形成TiC,TiC与周围的Ti-Al相不断反应形成Ti2AlC。最后,基体主相为Ti_2AlC,金刚石表面亦形成Ti2A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C 金刚石 自蔓延高温烧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