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的类型、组成与成岩演化过程--以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茅一段为例
1
作者 宋金民 王佳蕊 +12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罗平 江青春 金鑫 杨迪 黄士鹏 范建平 叶玥豪 王俊轲 邓豪爽 王斌 郭嘉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剥蚀元素面扫描等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类型、产状及其组成进...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剥蚀元素面扫描等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类型、产状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明确黏土矿物的成岩演化序列,建立黏土矿物沉积-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在富Si^(4+)、Mg^(2+)的凉水文石海中沉淀自生海泡石矿物,形成含海泡石层系;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黏土矿物会经历两条可能的演化序列:①早成岩A期到中成岩A_(1)期,在普遍缺乏Al^(3+)的浅埋藏环境中,海泡石维持稳定状态;中成岩A_(2)期,自生海泡石开始演化为斯蒂文石;中成岩B_(1)期演化为无序滑石;中成岩B_(2)期至晚成岩期,最终演化为滑石,形成了茅一段主要的自生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序列“海泡石—斯蒂文石—无序滑石—滑石”。②早成岩A期,风暴和上升洋流携带的Al^(3+)参与成岩过程,微量海泡石向蒙脱石演化,部分蒙脱石继续演化为绿泥石;早成岩B期至中成岩A_(1)期,部分蒙脱石演化为伊/蒙混层;中成岩A_(2)期至中成岩B_(2)期,伊/蒙混层向伊利石发生演化,至晚成岩期全部转化为伊利石,由此形成茅一段次级自生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序列“海泡石—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含海泡石层系泥质灰岩中自生黏土矿物的类型与演化具有两方面的油气地质意义:①海泡石吸附和聚集大量有机质,有效提升茅一段烃源岩的品质和生烃潜力。②海泡石向滑石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收缩孔(缝),同时释放富Mg^(2+)成岩转化流体,使凹陷内或凹陷边缘区的灰岩发生白云石化,在中二叠统形成自生自储和(旁)下生(侧)上储型的源储配置新模式,提高了油气成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海泡石层系 自生黏土矿物 成岩演化 中二叠统茅口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文旅融合导向下大运河沿岸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聊城市七一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逯海勇 王俊轲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9期125-129,共5页
通过梳理大运河文化与沿岸乡村景观发展现状的问题,借鉴了大运河文化、乡村景观旅游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趋势,构建出大运河沿岸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的总体框架。形成结论:乡村振兴地位显著提高,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改变乡村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梳理大运河文化与沿岸乡村景观发展现状的问题,借鉴了大运河文化、乡村景观旅游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趋势,构建出大运河沿岸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的总体框架。形成结论:乡村振兴地位显著提高,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改变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大力弘扬乡村古典文化,提供了创新动力;以文化、旅游二者相融合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着力于乡村的民俗习惯、历史文化、乡村风貌以及乡村古建筑等,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进步,推动乡村走向现代化;对大运河沿岸典型村落进行实地探究,立足于文旅融合,打造乡村优美景观品质,完善政府体制机制,注重乡村可持续发展,不仅保护乡村景观,还增加乡村活力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七一村 大运河 乡村景观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页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南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轲 王斌 +1 位作者 周纯润 马佳明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5期33-37,共5页
随着中国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开采取得重大突破,页岩被视为重要油气储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开展研究,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判明目标储层页岩的孔隙渗透性特征、岩石样品的油水饱和度和其他物理特性,为页岩储存的核磁共振研究提... 随着中国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开采取得重大突破,页岩被视为重要油气储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开展研究,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判明目标储层页岩的孔隙渗透性特征、岩石样品的油水饱和度和其他物理特性,为页岩储存的核磁共振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核磁共振 T2谱图 孔径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