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松果体分泌物释放入脑脊液主要途径的结构基础电镜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保芝 王建钦 +3 位作者 崔慧先 石葛明 侯广棋 郭兰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8,I006,共4页
目的 探讨松果体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脑脊液途径的形态学依据 , 方法 采用常规及 Na OH消蚀法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及其被囊进行了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松果体囊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缔组织构成。在面... 目的 探讨松果体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脑脊液途径的形态学依据 , 方法 采用常规及 Na OH消蚀法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及其被囊进行了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松果体囊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缔组织构成。在面对蛛网膜下隙的囊上皮细胞和细胞间存在许多上皮孔 ;上皮下结缔组织伸入松果体形成小叶间隔 ,将松果体分隔为许多实质小叶。松果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 ;实质小叶由大量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实质细胞间存在与血管周隙相通的细胞间小管。 结论 细胞间小管 -血管周隙 -囊上皮孔 ,构成了松果体分泌物释放入脑脊液主渠道的结构基础。由此组织信息通道 ,松果体分泌物更易直接被释放入脑脊液而非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分泌物 电镜 日本猴 脑脊液
原文传递
多肽胰岛素正常转运经淋巴而非门脉途径:IGMEI胰组织注射SEM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3 位作者 王建钦 王丽 李向印 樊宇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探讨胰岛素等多肽激素在细胞外的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对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IGMEI)注射的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 ,进行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SEI BEI)的扫描电镜(SEM)示踪性观察。SEM观察SEI显示胰腺小叶和小叶间结缔组织 ,血... 探讨胰岛素等多肽激素在细胞外的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对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IGMEI)注射的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 ,进行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SEI BEI)的扫描电镜(SEM)示踪性观察。SEM观察SEI显示胰腺小叶和小叶间结缔组织 ,血管和淋巴管 ,胰腺导管和胰岛的结构特点清晰可见。根据管腔内是否存在红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可以区别血管或淋巴管。SEM观察BEI表明 ,较强的背散射电子出现在胰结缔组织间隙、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内 ;然而 ,胰的血管或毛细血管内 ,无标记金颗粒的背散射电子或BEI微弱。结果提示 ,注射或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胰岛素等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 ,其正常转运途径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胰岛素 细胞外转运 血管 淋巴管 SEM 胰腺 IGMEI 胰组织注射
下载PDF
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释放形式和转运途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保芝 申新华 +3 位作者 崔慧先 王学礼 刘贵生 王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在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 方法 对大鼠神经垂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及富含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组成。毛细血管... 目的 探讨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在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 方法 对大鼠神经垂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及富含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组成。毛细血管内皮为有孔型 (5 0nm) ,外有基膜与血管周隙分隔。完整的大型膜包分泌颗粒 (10 0~ 30 0nm)不仅大量存在于无髓神经纤维内 ,而且也见于血管周隙内。垂体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缔组织构成 ,囊上皮细胞间存在许多不规则的囊上皮孔 (2~ 5 μm) ,上皮孔附近经常可见分泌颗粒。  结论 这些结构特征提示 ,神经垂体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 ,存在一种连同颗粒被膜的整体释放 ;释放入血管周隙内的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 ,更易经组织间隙、囊上皮孔进入脑脊液发挥旁分泌作用 ,而非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垂体 分泌颗粒 血管周隙 上皮孔 大鼠
原文传递
猴松果体毛细血管和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保芝 王建钦 +3 位作者 石葛明 崔慧先 侯广棋 樊宇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 目的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内并无血管。毛细血管内皮为窗孔(50nm)型,外有基膜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分隔。松果体实质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的突起终止于血管周隙内;分泌颗粒大量存在于松果体细胞突起的杵状终末或偶尔见于结缔组织间隙内;分泌颗粒为直径200~500nm的大型膜包密芯颗粒。结论这些超微结构特征提示: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外排形式可能为整体释放而非胞吐分泌;分泌颗粒内的物质更象神经多肽而非生物源胺;松果体分泌物更易经组织信息通道释放入脑脊液而非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毛细血管 超微结构 分泌颗粒
下载PDF
胰组织结构提示多肽胰岛素的正常转运经淋巴而非门脉途径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3 位作者 王树峰 赵玉珍 刘贵生 王建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多肽激素释放形式和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方法 对大鼠和人胰尾部组织进行了光镜 (LM )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结果 胰组织主要由腺泡构成的腺小叶和分隔腺小叶的结缔组织所组成。胰腺的导管、血管和淋巴管 ,... 目的 探讨胰岛多肽激素释放形式和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方法 对大鼠和人胰尾部组织进行了光镜 (LM )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结果 胰组织主要由腺泡构成的腺小叶和分隔腺小叶的结缔组织所组成。胰腺的导管、血管和淋巴管 ,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均穿行于胰结缔组织内。在胰岛周围的结缔组织间隙内也可见到完整的膜包分泌颗粒 (2 0 0~ 5 0 0nm)。胰腺的毛细血管为窗孔 (5 0nm)型。结论 胰组织结构特点提示 :胰岛多肽激素的释放形式 ,可能是连同颗粒膜的整体释放而非传统认为的胞吐分泌 ;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多态胰岛素或分泌颗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腺泡 分泌颗粒 多肽激素 细微结构 超微结构 胰腺 多肽胰岛素
下载PDF
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构筑——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保芝 王建钦 +1 位作者 刘峰 臼井猛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6-328,共3页
为证明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排列,用消蚀扫描电镜法对该器官做了观察。松果体囊由胶原纤维束构成,囊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由胶原纤维编织成的孔隙。起自囊的胶原纤维构成小叶间隔,分隔松果体实质为直径200~400μm的小叶。囊和... 为证明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排列,用消蚀扫描电镜法对该器官做了观察。松果体囊由胶原纤维束构成,囊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由胶原纤维编织成的孔隙。起自囊的胶原纤维构成小叶间隔,分隔松果体实质为直径200~400μm的小叶。囊和隔由疏松排列的胶原细纤维构成。隔上有直径20~80μm圆形或卵圆形的孔,以此使小叶互相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结缔组织 消蚀扫描电镜法
原文传递
酶组织化学和免疫金显示大鼠胰淋巴管及其多肽激素转运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3 位作者 王建钦 王树峰 王丽 樊宇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5-67,I00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内脉管系的分布特点及其多肽激素转运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5’ 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5’ Nase ALPase)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 (immuno goldmarkingexogenousinsulin ,IGMEI)注射技术 ,对大鼠... 目的探讨胰腺内脉管系的分布特点及其多肽激素转运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5’ 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5’ Nase ALPase)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免疫金标记外源性胰岛素 (immuno goldmarkingexogenousinsulin ,IGMEI)注射技术 ,对大鼠胰组织冷冻切片进行了光镜 (LM )、扫描电镜 (SEM )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图像(secondaryandbackscatteredelectronimages,SEI ,BEI)观察。 结果①经HE和 5’ Nase ALPase染色处理的胰组织切片LM观察表明 ,在大鼠胰腺内、较大的胰岛周围甚至内部 ,不仅存在血管 ,而且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管样结构 ;血管呈现ALPase强阳性蓝色反应 ,淋巴管表现 5’ Nase强阳性褐色反应。②免疫金标记胰岛素注射的胰组织切片SEM观察表明 ,SEI只显示胰腺的组织构造 ;BEI可显示标记金颗粒的背散射电子 ,主要存在于胰结缔组织间隙或组织通道、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内。然而 ,胰腺的血管或毛细血管内 ,无背散射电子或BEI微弱。结论在较大的胰岛周围甚至内部 ,不仅存在血管 ,也分布有淋巴管 ;胰腺组织液的淋巴回流 ,对于胰岛素等多肽激素的正常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 胰腺 酶组织化学法 免疫金标记技术 胰岛素 多肽激素转运
下载PDF
糖尿病和胰岛的现代知识与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王树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1465-1467,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 组织液 淋巴 血液 代谢病 内分泌学 胰岛素 多肽激素
下载PDF
第三脑室漏斗区表面结构与动情周期的关系——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保芝 傅志良(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07-112,146,共7页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成年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时期第三脑室漏斗区室管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成年雌性大鼠第三脑室漏斗医室管膜表面形态、微绒毛及球状结构,呈现与动情周期相关的变化。动情前期直径2—5微米的球状结构数量多于动情间期...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成年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时期第三脑室漏斗区室管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成年雌性大鼠第三脑室漏斗医室管膜表面形态、微绒毛及球状结构,呈现与动情周期相关的变化。动情前期直径2—5微米的球状结构数量多于动情间期。本文并对这种表面结构变化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情周期 第三脑室漏斗区 室管膜 球状结构 室管膜上细胞
下载PDF
IGMI组织注射SEM观察提示胰岛素正常转运经淋巴而非门脉
10
作者 王保芝 王学礼 +3 位作者 王建钦 李向印 王丽 樊宇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胰组织液 胰岛素 细胞外正常转运 淋巴 门脉血液 IGMI胰组织多点微量注射技术 SEM分析
下载PDF
扫描电镜揭示家兔心包的结构特点及其心房肽转运意义
11
作者 王保芝 陈凯宁 +2 位作者 崔慧先 曹雷 王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常规和NaOH消蚀/叔丁醇冻结干燥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家兔心包腔面的结构特征,为心包液中心房肽的来源、去向及其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脏层心包表面可见完整的大型膜包分泌颗粒(1μm^4μm);壁层心包表面,可见立方形和扁平... 采用常规和NaOH消蚀/叔丁醇冻结干燥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家兔心包腔面的结构特征,为心包液中心房肽的来源、去向及其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脏层心包表面可见完整的大型膜包分泌颗粒(1μm^4μm);壁层心包表面,可见立方形和扁平形两种上皮细胞;在相邻的3个立方细胞之间,存在三角形的孔隙(5μm);还可见到乳斑样结构。在NaOH消蚀处理的心包,可见成簇筛孔(10μm^20μm)组成的筛斑,另有网状纤维把筛孔分割成许多网眼(0.5μm^2μm)。这些结构特征提示,心房颗粒或心房肽可能通过心外膜直接进入心包腔,再由心包膜的淋巴管吸收、转运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颗粒 心房肽 心包膜 筛孔 扫描电镜 家兔
下载PDF
扫描电镜揭示脑脊液中的球形颗粒
12
作者 王保芝 付志良 +1 位作者 李相印 赵玉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40-240,共1页
哺乳类动物脑室系统(尤其在隐窝区和室周器官)室管膜表面存在大量球形颗粒,并发现许多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向脑室分泌球形颗粒。作者选用2例健康成年男性腰穿脑脊液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取得了在脑脊液中鉴定这类球形颗粒的... 哺乳类动物脑室系统(尤其在隐窝区和室周器官)室管膜表面存在大量球形颗粒,并发现许多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向脑室分泌球形颗粒。作者选用2例健康成年男性腰穿脑脊液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取得了在脑脊液中鉴定这类球形颗粒的成功。1.暗视野显微镜观察:除较大的球形核细胞外,在脑脊液中亦存在微小的有形成份。2.扫描电镜研究:脑脊液中的细胞成份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微米;细胞形态各异,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神经元 球形核 神经组织 脑室系统 球形颗粒 扫描电镜
下载PDF
NaOH消蚀法制备人松果体脑砂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
13
作者 王保芝 王丽 +3 位作者 王建钦 樊宇兵 侯广棋 李向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人松果体脑砂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方法 对经 Na OH消蚀处理的人松果体内脑砂 ,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松果体组织块经用 Na OH消蚀处理后 ,其内部的脑砂能被清晰的暴露 ,并可制得单纯的脑砂样品。... 目的 为了探讨人松果体脑砂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方法 对经 Na OH消蚀处理的人松果体内脑砂 ,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松果体组织块经用 Na OH消蚀处理后 ,其内部的脑砂能被清晰的暴露 ,并可制得单纯的脑砂样品。松果体脑砂大小不等 ,常呈桑椹状球形小体 ;既可存在于松果体的中央区 ,也可位于松果体的周边部。构成脑砂的化学元素 ,主要为钙 (5 4.82 % )和磷 (2 5 .83% ) ,还有少量银(16 .0 1% )和铁 (3.34% )等 ;钙 /磷比值约为 2 .12 / 1。结论 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元素分析的结果提示 ,脑砂似为矿物质在松果体内的逐渐沉积 ,更象是一种复杂的时间 -数量性矿化 ,而非简单的年轮样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砂 扫描电镜 松果体 化学元素分析 NaOH消蚀
下载PDF
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微细构筑——细胞消化/扫描电镜法研究
14
作者 王保芝 刘峰 +1 位作者 王建钦 臼井猛史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66-66,共1页
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微细构筑——细胞消化/扫描电镜法研究王保芝刘峰王建钦臼井猛史*(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大分医科大学解剖学讲座·日本大分879-55)本文用细胞消化/扫描电镜法对人尸松果体内结缔组织纤维的... 人松果体结缔组织纤维的微细构筑——细胞消化/扫描电镜法研究王保芝刘峰王建钦臼井猛史*(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大分医科大学解剖学讲座·日本大分879-55)本文用细胞消化/扫描电镜法对人尸松果体内结缔组织纤维的三维排列进行了研究。本法可彻底消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结缔组织纤维 扫描电镜法 细胞消化 胶原纤维 纤维性结缔组织 河北医科大学 细纤维 解剖学教 纤维束
下载PDF
扫描电镜揭示一种新奇的神经分泌现象
15
作者 王保芝 傅志良 李向印 《自然杂志》 1990年第5期317-321,共2页
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参与情感、行为和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室管膜呈现形态和功能上的区域性特化。
关键词 神经分泌 扫描电镜 室管膜 呈现形态 下丘脑沟 形态特征 第三脑室 分泌活动 大鼠 离子镀膜
下载PDF
第三脑室室管膜上成分的扫描电镜观察
16
作者 王保芝 傅志良 +1 位作者 赵玉珍 王丽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198-200,259,共3页
对成年大鼠第三脑室室管膜表面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揭示室管膜上成分的超微结构特征,做了形态学分类:即室管膜上神经分泌颗粒,质膜碎片,吞噬细胞,串珠状神经纤维,神经元和结节小体。并对其机能意义做了讨论。
关键词 脑室 超微结构 室管膜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17
作者 王保芝 崔慧先 王学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关键词 生理学 解剖学 神经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结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媛 王保芝 +3 位作者 曹雷 焦力波 申新华 陈凯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0,i001,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大鼠胰腺的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用出生21d雄性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衡量其肥胖程度,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组织等变化。结果:经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大鼠,血糖、胰岛素光子数均高于对照组,血C肽光子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肥胖大鼠的胰腺腺泡间或小叶间,出现脂肪细胞堆积,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纤维增生;某些腺泡和胰岛细胞出现脂肪或空泡样变性。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发大鼠肥胖,并出现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可能与胰组织通道阻塞、胰淋巴回流障碍、胰岛素等多肽激素转运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大鼠 高脂饮食 结构变化 糖尿病 诱发 透射电镜观察 淋巴细胞浸润 淋巴回流障碍 多肽激素转运 胰岛素水平 SD大鼠 高脂饲料 肥胖程度 胰腺腺泡 脂肪细胞 纤维增生 结缔组织 胰岛细胞 组织结构 组织通道 C-肽 对照组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孙红 车鹏程 +5 位作者 王学礼 张煜 王保芝 陈铎 马俊华 冯光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无细胞真皮基质。方法:用高渗盐除去异体皮肤的表皮细胞,经戊二醛交联后以低浓度NaOH消蚀以除去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得到无细胞真皮基质。结果:皮肤中所有细胞成分都被消除,胶原纤维稍松散,结构完整,排列正常。结论:...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无细胞真皮基质。方法:用高渗盐除去异体皮肤的表皮细胞,经戊二醛交联后以低浓度NaOH消蚀以除去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得到无细胞真皮基质。结果:皮肤中所有细胞成分都被消除,胶原纤维稍松散,结构完整,排列正常。结论:经高渗盐-NaOH消蚀法能完全去除皮肤中的细胞成分而不损伤胶原纤维的三维结构,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移植 无细胞真皮基质 高渗盐-NaOH消蚀法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江泳 王保芝 +2 位作者 刘长安 康强军 李会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568,共4页
目的: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自体细胞移植仍处于细胞培养和临床治疗相互分离的现状,不便于临床实际应用。为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库,以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实验拟比较同种异体和自体骨髓间充质... 目的: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自体细胞移植仍处于细胞培养和临床治疗相互分离的现状,不便于临床实际应用。为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库,以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实验拟比较同种异体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7-04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新西兰大白兔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四五月龄,体质量2.5~3.5k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将造模后家兔随机分成自体细胞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12只/组,自体细胞移植组钻孔后,植入含有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钻孔后,植入含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2,4,6,8周,进行股骨头标本的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观察显示,2周时自体细胞移植组与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股骨头钻孔区边缘密度增加,8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均出现骨小梁结构。②组织学观察表明,2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内,都有大量的成骨细胞,边缘有较多的骨组织形成;在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的钻孔区内,出现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4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内,充满了新生的骨小梁结构,8周时钻孔区内的骨小梁趋于成熟,两组间骨小梁面积图像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同种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家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