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型HBV DNA前C区突变和p53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15-71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整合型HBV前C区突变、p53基因突变与HCC发生的关系,以期更好地了解HCC...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整合型HBV前C区突变、p53基因突变与HCC发生的关系,以期更好地了解HCC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products,PCR-SSCP)技术对28例肝癌组织、2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2例肝硬化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内的整合型HBVDNA及其前C区基因突变和肝细胞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癌旁肝硬变组织和肝癌组织中整合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66%、66.67%、96.43%和96.43%,正常肝组织与其它三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2)4组整合型HBVDNA前C区突变率分别为0%、25.00%、48.15%和70.37%,4组间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肝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率(57.14%)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6.67%)(P<0.05);(4)不同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与整合HBVDNA阳性率、HBV前C区基因突变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整合HBVDNA及其前C区基因突变和p53基因突变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前C区突变 P53 基因突变 肝细胞癌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1 位作者 丛淑英 冯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1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和血清 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2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2 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2 0例健康人进行了 PBMC及血清中 HBV DNA检测。 ... 1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和血清 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2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2 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2 0例健康人进行了 PBMC及血清中 HBV DNA检测。 3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PBMC中 HBV DNA的感染率为 6 4.2 % ,和血清 HBV 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 (χ2 =0 .6 3,P>0 .0 5 ) ,慢性肝病病人 PBMC内 HBV DNA阳性率随肝病病情加重而升高。 4结论  PBMC中 HBV DNA整合在 HBV病毒传播和病情进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 PBMC中 HBV DNA可作为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PBMC
下载PDF
PCR-SSCP法检测人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修海 赵炜 +3 位作者 高洪梅 刘世国 王培林 赵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期23-24,88,共3页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共有5...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共有5例发生nm23-H1基因突变。在1例癌旁组织中检测到nm23-H1基因第2外显子纯合缺失;在1例肝癌组织中第1外显子、1例第2外显子,癌旁组织中2例第2外显子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突变在肝癌组织中发生率低,nm23-H1基因突变可能与肝癌进展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NM23-H1基因 PCR-SSCP
下载PDF
孕妇血浆胎儿DNA检测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修海 姜晓静 纪向虹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检测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水平,探讨应用孕妇血浆胎儿DNA进行非损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血浆DNA抽提法提取63例孕7~40周妇女血浆中胎儿DNA,运用PCR扩增技术对SRY基因和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位点(D21S11... 目的检测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水平,探讨应用孕妇血浆胎儿DNA进行非损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血浆DNA抽提法提取63例孕7~40周妇女血浆中胎儿DNA,运用PCR扩增技术对SRY基因和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位点(D21S11、D21S1411、D21S1412、D21S1414)进行检测。结果在33例妊娠男胎的孕妇血浆中,有29例出现SRY基因扩增带,孕早、中、晚期的SRY基因检出率分别是72.7%(8/11)、90.9%(10/11)、100%(11/11)。用4个单一STR多态位点检测出胎儿特异等位基因的比例分别为51/63、49/63、16/63、48/63。联合应用4个多态位点可以确定所有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结论在不同的妊娠阶段都可检测到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胎儿DNA检出率随孕周的增加增高。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可以用于无创伤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DNA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串联重复序列
下载PDF
PCR-STR和PCR-SSCP方法对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1 位作者 杜嗣廉 冯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1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方法。2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短串联重复序列 (PCR-STR)连锁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PCR- SSCP)分析技术 ,对 5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 17个成员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进行分析。3结... 1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方法。2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短串联重复序列 (PCR-STR)连锁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PCR- SSCP)分析技术 ,对 5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 17个成员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进行分析。3结果 用 PCR- STR法能准确进行基因诊断的家系 3个 ,5 0 %能排除诊断的家系 2个 ;用 PCR- SSCP法检出 3例已知突变。4结论 联合应用 PCR- STR和 PCR- SSCP技术可以提高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 PKU 单链构象多态技术 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整合型HBV-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2 位作者 张杰 邱法波 王兰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整合型HBV-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对29例肝癌、12例慢性肝硬化和14例非肝病病人的肝组织内整合型HBV-DNA前C区进行突变分析。③结果肝癌、肝硬... 目的探讨整合型HBV-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对29例肝癌、12例慢性肝硬化和14例非肝病病人的肝组织内整合型HBV-DNA前C区进行突变分析。③结果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整合型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66.67%和14.2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9.43,P<0.001),3组整合型HBV-DNA前C区突变率分别为41.6%,25.0%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44,P<0.05)。④结论肝组织中整合型HBV-DNA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 PCR- RFLP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3 位作者 杜嗣廉 苏爱 王兰 徐健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65-166,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基因诊断方法。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 R F L P)分析技术,对5 个甲型血友病家系的 29 名成员进行了 FⅧ基因外显子 18 和内含子 22 两个多... ①目的 探讨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基因诊断方法。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 R F L P)分析技术,对5 个甲型血友病家系的 29 名成员进行了 FⅧ基因外显子 18 和内含子 22 两个多态位点的扩增片段限制酶切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并对其中的1 个家系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③结果 5 个家系中有 5 名女性被确定为携带者,1 个家系的男性胎儿被确定为病人。④结论  P C R R F L P方法可对多数甲型血友病进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基因诊断 甲型血友病 PCR-RFLP
原文传递
nm23-H1基因表达及突变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8
作者 王修海 高洪梅 +3 位作者 赵炜 刘世国 王培林 邱法波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RT-PCRSSCP)对30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8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nm...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RT-PCRSSCP)对30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8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41、1.30±0.30和1.25±0.36。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良性病变肝组织(P〈0.01);低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P〈0.05);有卫星转移灶和无卫星灶的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未发现nm23-H1 cDNA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肝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HCC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M23-H1基因 转移 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
下载PDF
近亲结婚子女细胞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王修海 方淑梅 王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6年第6期31-31,34,共2页
本文运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所调查的346名近亲结婚子女中,选择有临床异常者30例近亲结婚子女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30例中发现异常核型5例,其中3例为21三体,Down综合征占近亲结婚子女总数的发生率为8.67... 本文运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所调查的346名近亲结婚子女中,选择有临床异常者30例近亲结婚子女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30例中发现异常核型5例,其中3例为21三体,Down综合征占近亲结婚子女总数的发生率为8.67‰,高于一般群体发生率(1-2‰),提示近亲结婚与子女21三体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就近亲结婚对子女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机制作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结婚 细胞遗传学 唐氏综合征
下载PDF
Amp-FLP连锁分析对DMD基因诊断的价值
10
作者 王修海 张锋 +2 位作者 王培林 杜嗣廉 王兰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2-243,共2页
①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 p-FLP)连锁分析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0 个DMD家系成员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 ①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 p-FLP)连锁分析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0 个DMD家系成员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内9个基因区进行了Am p-FLP连锁分析。③结果 10 个DMD家系中的9 个先证者,6 例为外显子缺失,1 例为内含子缺失,2 例为非缺失型。④结论 Am p-FLP连锁分析是对DMD进行基因诊断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AMP-FLP
原文传递
人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炜 高洪梅 +2 位作者 刘世国 赵洁 王修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突变情况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中有1例nm23-H1基因第1外显子纯合缺失;肝癌组织中1例第1外显子、1例第2外显子,癌旁组织中2例第2外显子有单链DNA泳动变位。结论nm23-H1基因突变在肝癌组织中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NM23-H1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珂 滕继军 王修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8例帕金森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Parkin基因的第3、4、5、6、7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3外显子... 目的探讨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8例帕金森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Parkin基因的第3、4、5、6、7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3外显子点突变,1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点突变,2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5外显子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Parkin基因点突变,Parkin基因点突变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点突变
下载PDF
大鼠附睾蛋白质组的提取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芙君 李建远 +3 位作者 王培林 张成林 王海燕 王修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22-23,35,共3页
背景与目的: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 背景与目的: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PI/UV图谱。结果:成功提取了附睾液蛋白,并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建立了大鼠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的二维PI/UV图谱,收集了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的pH8.5-4.0区间的20个组份,并将每个组份进行二维色谱分离后转换为PI/UV图谱。结论: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附睾蛋白功能和体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附睾蛋白质
下载PDF
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芙君 李建远 +3 位作者 王培林 张成林 王海燕 王修海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哺乳动物附睾蛋白质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头、体、尾部管腔蛋白,样品经脱盐、浓缩,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哺乳动物附睾蛋白质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头、体、尾部管腔蛋白,样品经脱盐、浓缩,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收集pH4.0—8.5之间的组分进行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并通过自动馏分收集器收集分离组份;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二维pL/UV图谱;选择含高丰度蛋白的馏分经冷冻干燥浓缩后进行质谱鉴定。结果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分离了大鼠附睾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了二维pL/UV图谱;对二维获得的含高丰度蛋白的馏分进行了质谱鉴定,获得大鼠附睾头、体、尾部主要蛋白。结论为进一步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全面分离附睾蛋白和研究附睾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附睾蛋白质
下载PDF
PCR-SSCP在乙肝垂直传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秀明 王培林 +1 位作者 王修海 苏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6期28-29,共2页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HB)父子间的垂直传递,我们应用PCR结合PCRSSCP技术,研究了29 例HBsAg 阳性的男性乙肝患者(HBP) 及其发病前后出生子女血清游离型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基因组内整合乙肝病毒(...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HB)父子间的垂直传递,我们应用PCR结合PCRSSCP技术,研究了29 例HBsAg 阳性的男性乙肝患者(HBP) 及其发病前后出生子女血清游离型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基因组内整合乙肝病毒(HBV) 存在的情况,表明:HBP与其发病后出生子女可具有完全一致的单链泳动变位结果。本研究表明:HBV 感染可以在父子间垂直传递,为乙肝的遗传传递学说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PCR-SSCP 垂直传递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父子间HBV DNA U5样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培林 丛书英 +2 位作者 王修海 汤秀明 苏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HB)的遗传传递,我们对乙型肝炎患者(HBP)38个家系82个个体检测了血清游离型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整合型 HBV DNA U5样序列片段和单链 DNA 构象多态性等实验指标。发现男患者及其发病后出生子女 U5样序列检出率均显著高...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HB)的遗传传递,我们对乙型肝炎患者(HBP)38个家系82个个体检测了血清游离型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整合型 HBV DNA U5样序列片段和单链 DNA 构象多态性等实验指标。发现男患者及其发病后出生子女 U5样序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发病前出生子女(P<0.05);U5样序列检出率在 HBP 和其发病后出生子女呈一致性增高;HBP 与其发病后出生子女可具有完全一致的单链泳动变位结果。在正常人群基因组内无 HBV DNA U5样序列的同源序列。本研究结果为 HB的遗传传递学说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 U5样序列 HBV DNA
下载PDF
孕妇血中胎儿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与临产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怡梅 柳林 王修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晚孕期和临产后母血中胎儿DN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孕28-42周以及临产时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孕28-31周、孕32-35周、孕36-42周和临产时的母血浆中胎儿DNA的平均含... 目的探讨晚孕期和临产后母血中胎儿DN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孕28-42周以及临产时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孕28-31周、孕32-35周、孕36-42周和临产时的母血浆中胎儿DNA的平均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8.19,q=11.59-40.33,P〈0.01)。结论随着孕期的进展,母血中胎儿DN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分娩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胎儿 DNA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青霉胺和硫酸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锋 苏爱 +1 位作者 杜嗣廉 王修海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青霉胺和硫酸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方法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分别对对照组、青霉胺组(0.01μg/L)、硫酸锌组(0.02μg/L)和青霉胺+硫酸锌组(青霉胺0.01μg/L,硫酸锌0.0... 目的探讨青霉胺和硫酸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方法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分别对对照组、青霉胺组(0.01μg/L)、硫酸锌组(0.02μg/L)和青霉胺+硫酸锌组(青霉胺0.01μg/L,硫酸锌0.02μg/L)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进行了观察。③结果对照组、青霉胺组、硫酸锌组和青霉胺+硫酸锌组的SCE计数平均值分别为5.43±0.53,8.15±1.36,5.66±0.59和6.71±0.74,除对照组与硫酸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1.264,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4.054~8.120,P<0.001)。④结论硫酸锌对染色体稳定性无影响,青霉胺对DNA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 硫酸锌 SCE DNA损伤 肝豆状核变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及其子女HBV DNA U5样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19
作者 王培林 王修海 +2 位作者 丛书英 马洪明 张学成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在患者及其亲子代之间的垂直传播。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等分子遗传学技术和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患者家系30个,68例受试者。结果U5样序列PCR检测结果表明,游...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在患者及其亲子代之间的垂直传播。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等分子遗传学技术和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患者家系30个,68例受试者。结果U5样序列PCR检测结果表明,游离型和整合型HBV DNA在乙型肝炎患者(HBP)与其发病后出生子女(HBPa)实验组检出率之间一致性增高,其检出率分别与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前出生子女(HBPb)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乙型肝炎患者父子之间的SNP分析发现,在U5样序列区和非U5样序列区多个碱基位点处出现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1 908A→T1、950 G→T1、967 T→C,还存在1 900T缺失和1 903C插入等。乙型肝炎患者父子之间的SNP在1 9081、9501、9671、900和1 903位点一致。结论乙型肝炎可以在HBsAg阳性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MHBP)及其子女之间遗传传递,为乙型肝炎的遗传传递进一步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学
下载PDF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病人SCA_3基因突变检测
20
作者 张锋 李晨 +1 位作者 王修海 王培林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85-186,共2页
1目的 探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病人 SCA3基因突变的意义。2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对临床诊断为 SCA的 15个家系的 32例病人及其有亲缘关系的 2 2例正常者 ,进行 SCA3基因内一段包含 CA... 1目的 探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病人 SCA3基因突变的意义。2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对临床诊断为 SCA的 15个家系的 32例病人及其有亲缘关系的 2 2例正常者 ,进行 SCA3基因内一段包含 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片段扩增。3结果  5个家系中的 2 1例病人各有 1个 SCA3异常等位基因扩增片段 ,其中 1个家系中 2例病人和 1例“正常者”的 1个等位基因的 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都为 48次。4结论 检测 SCA基因的动态突变是目前诊断 SCA的唯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3基因 SCA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