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nano-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在血友病A携带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牛思颖 刘梦艳 +7 位作者 丁子轩 解珺丹 江艾蕊 余自强 王兆钺 阮长耿 夏利军 江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尝试将Bionano Saphyr可视化全长DNA光学图谱技术应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的精准基因诊断。方法:针对2例应用常规二代测序技术无法诊断的可疑F8基因缺陷女性携带者,采用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检测扫描获得样本X染色体全长可视化单倍型... 目的:尝试将Bionano Saphyr可视化全长DNA光学图谱技术应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的精准基因诊断。方法:针对2例应用常规二代测序技术无法诊断的可疑F8基因缺陷女性携带者,采用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检测扫描获得样本X染色体全长可视化单倍型特征性图谱,与正常人群DNA图谱库进行比对,获得待测样本的基因结构变异信息。结果:2例检测样本F8基因的X染色体DNA分子平均荧光标记长度大于2.5 Mbp,平均拷贝数大于20×。经比对分析,其中1例样本为F8基因22号内含子近端倒位,1例为22号内含子倒位同时伴有多处大片段缺失。结论:Bionano技术对于长度大、变异复杂的基因缺陷有很好的检出率。在无先证者或缺少先证者精准基因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检出F8基因的杂合复杂变异对血友病携带者的优生优育、孕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ano技术 血友病A 内含子倒位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8表氧前列腺素F_(2α)放射免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兆钺 张磬 +3 位作者 韩崇旭 蔡秀英 韩悦 阮长耿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素F2Α 放射免疫分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的特征(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兆钺 施纪文 +4 位作者 张威 朱明清 韩悦 程大卫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血小板相关IgG(PAIgG)常用于ITP与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本研究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了 4 7例ITP(包括Evans综合症 )、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0例无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和 31例正常人的PAIgG ,并与EL... 血小板相关IgG(PAIgG)常用于ITP与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本研究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了 4 7例ITP(包括Evans综合症 )、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0例无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和 31例正常人的PAIgG ,并与ELISA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FCM检测的ITP患者PAIgG的荧光强度 (MFI) (2 .2 6± 2 .2 9)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0 .33± 0 .39) ,AIHA(0 .17± 0 .0 7)和正常对照组(0 .2 5± 0 .15 ) (P值均小于 0 .0 1)。同时 ,ITP患者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44 .1± 2 9.0 ) %〕也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7.5± 9.4 ) %〕 ,AIHA〔(10 .7± 7.5 ) %〕和正常对照〔(16 .6± 8.4 ) %〕(P值均小于0 .0 1)。有 13例ITP患者 (2 3.4 % )的血小板荧光峰形有异常 (双峰或峰拖尾 ) ,其中有 7例只出现峰形异常而无MFI或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的改变。这种情况在正常人的血小板未观察到 ,这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血小板群体有诊断价值。用FCM测定ITP患者PAIgG总的阳性率为 87.2 % ,稍高于用ELISA检测的 83.0 %阳性率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85 .1%。本研究表明 ,FCM是一个快速与敏感的测定PAIgG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兆钺 陈德春 +4 位作者 万海英 何杨 阮长耿 黄强 王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Lewis肺癌细胞(3LL),黑色素瘤细胞(B16a)与绒毛膜上皮癌细胞(NHCh-4)能引起人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但聚集的强度与波型不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NHC-3)与直肠癌细胞(NHC-6)不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单克隆抗... Lewis肺癌细胞(3LL),黑色素瘤细胞(B16a)与绒毛膜上皮癌细胞(NHCh-4)能引起人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但聚集的强度与波型不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NHC-3)与直肠癌细胞(NHC-6)不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单克隆抗体SZ-21抑制3L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抗GPIb的单克隆抗体AN51能部分抑制NHCh-4诱导的聚集。NHCh-4能刺激血小板生成TXP_2。3LL与B16a对血小板TXB_2生成的影响很小。结果表明,不同的肿瘤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和机理各不相同,血小板在不同肿瘤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血小板凝集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的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兆钺 余自强 +4 位作者 苏健 赵小娟 曹丽娟 白霞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诊断一种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特征的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确定其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经过,常规方法做血液生化与凝血检测以及血液细菌培养,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测定血浆ADAMTS13活性... 目的:诊断一种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特征的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确定其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经过,常规方法做血液生化与凝血检测以及血液细菌培养,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测定血浆ADAMTS13活性及其抑制物。结果:患者有严重感染/败血症,临床呈暴发性经过,且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测显示消耗性凝血障碍,ADAMTS13活性明显降低,并存在ADAMTS13抑制物。结论:感染性DIC伴有TTP特征可能是一种新的综合征,临床呈暴发性经过,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 ADAMTS13
下载PDF
新灯盏素对血小板活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兆钺 方尔笠 阮长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新灯盏素 血小板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白细胞-内皮细胞的体外粘附反应及眼镜蛇毒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兆钺 陈德春 +4 位作者 何杨 张威 程满根 李福刚 阮长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50-553,共4页
F-MLP与白三烯B_4能增加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白三烯B_4处理的PMNL刺激内皮细胞产生6-酮-PGF_1a,F-MLP或自三烯B_4处理的PMNL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on Willebrand因子。眼镜蛇毒抑制F-MLP或白三烯B_4对PMNL... F-MLP与白三烯B_4能增加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白三烯B_4处理的PMNL刺激内皮细胞产生6-酮-PGF_1a,F-MLP或自三烯B_4处理的PMNL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on Willebrand因子。眼镜蛇毒抑制F-MLP或白三烯B_4对PMNL粘附的刺激作用,但这种PMNL仍能促进内皮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与von Willebrand因子释放。而用F-MLP、白三烯B_4和/或眼镜蛇毒预先处理内皮细胞,不影响白细胞的粘附,也不影响内皮细胞释放6-酮-PGF_1a与von Willebrand因子。这些体外试验结果表明,F-MLP与白三烯B_4在刺激PMNL-内皮细胞粘附中主要的靶细胞是PMNL而不是内皮细胞。PMNL在没有粘附于内皮细胞的情况下也可能通过释放某些介质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内皮细胞 蛇毒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兆钺 韩悦 阮长耿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哪些指标在实验诊断上更为敏感或更有价值。方法:对8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8例无血管并发症)与3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研究。血浆血栓烷B_...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哪些指标在实验诊断上更为敏感或更有价值。方法:对8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8例无血管并发症)与3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研究。血浆血栓烷B_2(TXB_2)、11-去氢-血栓烷B_2(DH-TXB_2)与血浆P-选择素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测定。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数量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结果: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浆TXB_2和DH-TXB_2明显升高(P<0.01),后者增高的程度更大,与正常值很少重叠。血小板GPⅠb减少(P<0.05),GPⅡb和GPⅢa无改变,但GPⅡb-Ⅲa复合物增加(P<0.01)。血小板膜P-选择素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显著高于正常(P<0.00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索的数量以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也有增高(P<0.01)。另一方面,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H-TXB_2、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与血小板模P-选择素测定比其它指标更能反映出体内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 糖蛋白 11-去氢-血栓烷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兆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ITP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ITP的首选药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用于控制严重出血与重度血小板减少,脾切除仍是治疗慢性ITP的主要手段。血小板生成素(TPO)类似物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方法。对成人慢性ITP患者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p)筛查,阳性患者应根除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治疗 血小板生成素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巨大血管瘤导致的脾肿大与出血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兆钺 张子彦 +2 位作者 余自强 王易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血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的凝血障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兆钺 余自强 殷杰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短短的半年内肆虐全球,至今在全世界已有3568万人感染,126万人死亡。本病的病因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病毒通过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其结合能力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短短的半年内肆虐全球,至今在全世界已有3568万人感染,126万人死亡。本病的病因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病毒通过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其结合能力甚至超过SARS病毒。ACE2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与胃肠道,也广泛分布于心脏、肾脏、睾丸、脑组织与脂肪组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凝状态 血栓 抗凝
下载PDF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止血与血栓过程中,凝血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联接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活化因子珊,使纤维蛋白交联;最后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最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 在止血与血栓过程中,凝血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联接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活化因子珊,使纤维蛋白交联;最后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最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约62ku,在体内半衰期约3h,主要经肾脏排泄与网状内皮系统破坏。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生成,因子)皿的活化与纤溶酶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下载PDF
糖蛋白IX基因Ala 139→Thr突变导致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兆钺 赵小娟 +5 位作者 施菊妹 韩悦 张威 白霞 陆定伟 阮长耿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对1例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缺失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患者的GPⅠb/Ⅸ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用PCR扩增GPⅠbα.GPⅠbβ与GPⅨ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做DNA序列分析。用限制性内切酶HPYCH4Ⅲ对GP Ⅸ的基因片断做酶切位点... 目的:对1例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缺失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患者的GPⅠb/Ⅸ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用PCR扩增GPⅠbα.GPⅠbβ与GPⅨ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做DNA序列分析。用限制性内切酶HPYCH4Ⅲ对GP Ⅸ的基因片断做酶切位点分析。用定点诱变技术制备突变质粒并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型与突变CHO细胞表面的GPⅠb/Ⅸ表达。结果:在GP Ⅸ cDNA的688 bp位置发现G→A突变,导致CPⅨ跨膜区139 Ala(GCC)被Thr(ACC)取代。该突变为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BSS新的基因突变。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显示患者为纯合子,而家庭的其它成员为杂合子。野生型细胞表面有大量的GPⅠb/Ⅸ,但突变型细胞几乎无GPⅠb/Ⅸ表达。结论:研究表明本例BSS患者的发病机理为GP Ⅸ Ala139(GCC)→Thr(ACC)突变,并提出GP Ⅸ跨膜区结构对维持GPⅠb/Ⅸ在血小板正常表达与可能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Ⅸ基因 Ala139→Thr突变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先天性血小板疾病
下载PDF
异构前列腺素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兆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0,共2页
异构前列腺素(iso-PGs)是花生四烯酸经氧自由基催化的代谢产物,不依赖于环氧化酶。在体内外脂质过氧化试验中均有大量的iso-PGs生成,抗氧化剂有抑制作用。iso-PGF2α对肾、肺血管有收缩作用,并影响血小板功... 异构前列腺素(iso-PGs)是花生四烯酸经氧自由基催化的代谢产物,不依赖于环氧化酶。在体内外脂质过氧化试验中均有大量的iso-PGs生成,抗氧化剂有抑制作用。iso-PGF2α对肾、肺血管有收缩作用,并影响血小板功能。糖尿病与肝肾综合征病人血浆iso-PGF2α增高。iso-PGs可做为脂质过氧化的一个新的特异的指标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 异构前列腺素
下载PDF
反复创伤后出血不止与软组织血肿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兆钺 张子彦 +5 位作者 张威 程大卫 吴德沛 杨惠林 毛海青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37-238,共2页
1病例摘要 患者男,32岁.自幼皮肤破损后出血不止,愈合缓慢.在肢体碰撞后即出现血肿,经保守治疗后可逐渐消退,但无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16岁时左大腿上部在轻微碰撞后又发生血肿,血肿压迫股神经引起继发性肌萎缩.
关键词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 血肿 抗纤溶药物
下载PDF
抗凝治疗及出血危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5期231-233,共3页
正常人具有复杂而完整的止血和凝血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在多种病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即导致血栓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与微血管栓塞性疾病,其中心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我国以及西方... 正常人具有复杂而完整的止血和凝血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在多种病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即导致血栓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与微血管栓塞性疾病,其中心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都己成为人口因病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抗凝 肝素 华法林 出血
下载PDF
妇产科的静脉血栓栓塞问题──解读ASH 2014血液学与生殖专题讨论会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妊娠与分娩是一生理过程,但此时妇女处于相对敏感与危险的阶段,易诱发各种病理改变,如高血压、免疫系统病变与血栓性疾病,后者包括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栓塞(VTE)。VTE在妊娠与产后更为多见,约占妊娠期血栓性事件的4/5,主要包括深静脉... 妊娠与分娩是一生理过程,但此时妇女处于相对敏感与危险的阶段,易诱发各种病理改变,如高血压、免疫系统病变与血栓性疾病,后者包括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栓塞(VTE)。VTE在妊娠与产后更为多见,约占妊娠期血栓性事件的4/5,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栓塞(PE),是继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88-191,共4页
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于2003年7月12日至18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专家参加了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除各种讲座与研讨会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3 000篇,全面展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进展.
关键词 血栓 止血 炎症 血管新生 血小板活化 信号传递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兆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子机理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5期235-238,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基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