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连特盆地隐蔽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技术及应用——以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为例
1
作者 王光付 李发有 +8 位作者 孙建芳 徐海 张亚雄 冯玉良 丁峰 叶双江 陈诗望 吴洁 孙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5,共13页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精细刻画了低幅度构造,发现了一批低幅度构造油藏。采用分频迭代去噪拾取薄层弱反射系数,以其重构的叠后宽频有效信号为约束,采用相控波形非线性反演,定量预测了埋深3 000 m的2~5 m厚潮汐水道砂岩,发现了多个M1超薄层岩性油藏。依据区域水动力条件、低幅度构造油藏油-水界面趋势及油藏能量特征,发现了LU水动力油藏并滚动扩边。通过观察大量岩心薄片,发现海绿石在石英砂岩储层中呈胶结物和颗粒两种赋存状态,建立了海绿石双组构测井解释体积模型,评价并识别了UT低电阻率油藏。基于热带雨林地表和隐蔽油藏特点,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评价、及时调整”的策略,实现滚动勘探、评价和快速建产,探井和评价井成功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成藏 低幅度构造 低电阻率油层 勘探开发策略 隐蔽油藏 奥连特盆地 厄瓜多尔
下载PDF
油气富集域早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南美-北非-中东-中亚特提斯域古地理与油气资源
2
作者 鲍志东 王光付 +3 位作者 冯志强 郑秀娟 李新坡 孙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领悟本期刊发的5篇海外区域研究论文,部分编者撰写了这篇关于5篇海外论文的整体研究背景、各自成果特色及其创新认识相关性的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 北非 滨里海 海外古地理与油气 文章推荐
下载PDF
南美奥连特盆地白垩系Napo组Main-M1亚段沉积体系重建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发有 班舒悦 +9 位作者 王光付 孙建芳 丁峰 孙钰 王腾宇 徐海 陈诗望 夏昌盛 郑乃熙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群中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上白垩统Napo组Main-M1亚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针对Main-M1亚段沉...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群中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上白垩统Napo组Main-M1亚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其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针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水动力条件复杂的海陆过渡环境,在东部发育潮汐三角洲,向西部逐渐过渡为浅海陆棚环境;研究区内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潮汐水道、潮汐沙坝、潮汐沙坪、潮汐水道间等8类沉积微相。根据岩电特征,进一步将Main-M1亚段划分为3个小层。通过分析3个小层的岩性组合演变特征,确定在Main-M1亚段沉积时间内,Auca古隆起逐渐形成,同时挠曲作用导致相对海平面升高,3个小层在垂向上呈水体逐渐变深、潮汐三角洲前缘不断向陆地退缩的形式;基于对Main-M1亚段沉积时期潮汐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的重建,研究区东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沙坝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三角洲 陆棚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Main-M1亚段 奥连特盆地 南美洲
下载PDF
南美奥连特盆地坎潘阶碳酸盐岩建隆的识别及科迪勒拉运动早期抬升对Main-M1储集层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峰 王光付 +6 位作者 孙建芳 孙钰 李发有 薛明喜 吴洁 班舒悦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Main-M1砂岩储集层是该盆地近年来重要的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目的层系,寻找砂体和岩性尖灭带是Main-M1砂岩勘探的关键。该盆地为晚白垩世弧后热沉降盆地和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在构造上分为西部逆冲褶皱带、中部...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Main-M1砂岩储集层是该盆地近年来重要的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目的层系,寻找砂体和岩性尖灭带是Main-M1砂岩勘探的关键。该盆地为晚白垩世弧后热沉降盆地和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在构造上分为西部逆冲褶皱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在前渊带发育一系列近N-S走向长轴背斜。综合观察和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内长轴背斜上生长了1个碳酸盐岩建隆,地震上具有明显的边界反射形成丘状外观和较连续的弱振幅内部反射,测井上具有厚层、近箱型低GR响应特征。该建隆表明在其沉积的坎潘阶时期,长轴背斜已经开始抬升,将背斜顶部推升至古水面附近,形成建隆局部生长的条件。压实回剥方法恢复古地貌证实,长轴背斜在坎潘阶早期开始发育,构造抬升幅度为7~10 m。由于构造抬升和建隆发育始于Main-M1沉积前,抬升古地貌可影响砂岩沉积。根据背斜上数十口已钻井Main-M1砂体厚度统计,发现背斜顶部砂岩储集层整体较发育,但古建隆顶部砂层厚度减薄或者缺失,在背斜的南部延伸段,构造顶部砂岩缺失,仅在东部侧翼富集。提出了近N-S向背斜古地貌影响Main-M1砂体沉积,使砂岩于富集于构造下倾方向的控砂模式。该模式可形成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从而提供了通过古地貌恢复在奥连特盆地前渊带寻找新圈闭的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连特盆地 科迪勒拉运动 碳酸盐岩建隆 古地貌 Main-M1储集层 构造-岩性圈闭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频噪声定量约束函数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5
作者 徐海 王光付 +3 位作者 李发有 孙建芳 冯玉良 都小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16,共9页
系统分析了现有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及不足,探索了一种基于高频噪声定量约束函数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有效且保真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通过分析叠后地震数据有效信号带宽,设计了压制高频噪声的最大概率准则和定... 系统分析了现有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及不足,探索了一种基于高频噪声定量约束函数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有效且保真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通过分析叠后地震数据有效信号带宽,设计了压制高频噪声的最大概率准则和定量约束函数,通过多次迭代压制噪声,提高全频带信号的信噪比,逐步分级拓宽地震有效频带宽度,循环迭代求取反射系数,将提取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得到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测试校验对比其它高分辨率地震处理结果,处理后的数据体具有垂向分辨率高、主频高且频带宽的特点,有效视主频由50 Hz提高至100 Hz左右,地质目标视分辨率相应提高近1倍。基于该提频数据与波阻抗反演实现了2~5 m地质目标的定性与定量预测,钻井验证符合率90%以上,有效指导井位部署。该方法弥补了在传统“有效带宽”内提高地震高频信号的不足,实现了全频带内重构高、低频有效信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高频噪声 噪声定量约束函数 多次迭代 反射系数 有效带宽
下载PDF
超薄砂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光付 徐海 +2 位作者 李发有 孙建芳 段文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63,共17页
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针对中等埋深(2500~3500 m)砂岩储层预测的极限厚度一般可以达到5~10 m,而小于5 m的超薄储层准确预测仍为工业界难题。基于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不同时期采集和处理的多工区叠后地震数据,采用构造趋势面驱... 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针对中等埋深(2500~3500 m)砂岩储层预测的极限厚度一般可以达到5~10 m,而小于5 m的超薄储层准确预测仍为工业界难题。基于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不同时期采集和处理的多工区叠后地震数据,采用构造趋势面驱动叠后连片一致性处理,压制了多工区相位、能量、频率及闭合差等因素对薄层反射的干扰,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基于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方法,消除由于地层吸收产生的时间累积误差,精确标定和解剖薄层反射特征,确定了超薄储层分辨的最低主频。基于无井驱动的“稳态变时频子波”叠后宽频有效信号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有效恢复了薄层弱反射系数。基于宽频地震波形约束,优化了相控非线性反演的算法与工作流程。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超薄砂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和技术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埋深3000 m、厚度2~5 m潮汐水道砂体的精准预测,新钻滚动评价井和开发井验证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信号重建 相控波形反演 构造面 潮汐水道 超薄层 储层预测 厄瓜多尔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不同类型页岩气压裂难点和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光付 李凤霞 +6 位作者 王海波 周彤 张亚雄 王濡岳 李宁 陈昱辛 熊晓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8-1392,共15页
四川盆地内部和盆缘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由于沉积类型多样、构造复杂,页岩气井压裂测试产量差异大,部分高产井压裂工艺技术推广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探索和形成针对不同类型页岩气特点的压裂对策和模式。从页岩气高效开发角度出发,通过对... 四川盆地内部和盆缘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由于沉积类型多样、构造复杂,页岩气井压裂测试产量差异大,部分高产井压裂工艺技术推广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探索和形成针对不同类型页岩气特点的压裂对策和模式。从页岩气高效开发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四川盆地已探明页岩气区块地质工程参数特征,依据沉积类型及岩相组合特征、埋藏深度和压力系统,划分出6种类型页岩气:海相中-浅层(深度<3500 m)超压页岩气、海相深层(深度>3500 m)超压页岩气、海相深层常压页岩气、海相新类型页岩气、海-陆过渡相深层超压页岩气及陆相中-浅层超压页岩气。开展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发现:(1)天然裂缝发育及复杂的地应力分布会导致压裂裂缝非均匀扩展和裂缝合并,优化射孔参数和采用暂堵工艺可有效调控裂缝形态,增大改造体积;(2)夹层和纹层影响缝高纵向扩展和支撑剂的运移铺置,提高前置高黏压裂液和小粒径支撑剂用量,有利于裂缝纵向穿层与支撑剂均衡支撑;(3)高黏土页岩强水化作用会导致页岩力学性质劣化和加剧支撑剂嵌入,优化压裂液体系添加剂类型和用量可抑制页岩水化作用。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类型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原则及工艺技术对策,并应用于丁山复杂构造应力场的深层高压页岩气、林滩场深层常压页岩气、井研-犍为海相碎屑岩新类型页岩气、普光大隆组海-陆过渡相和千佛崖组湖相页岩气开发,提高单井产能显著,为不同复杂类型页岩气高效压裂和效益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机理 地应力 黏土矿物 夹层 天然裂缝 页岩气分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尺度-频率的小波微幅构造识别方法与应用——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海 王光付 +1 位作者 孙建芳 李发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针对构造幅度小于10 m的微幅构造精细识别,受地震资料品质及解释精度限制,常规成图与分析方法面临着难以有效突出微幅构造细节与提高识别效率的问题。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微幅构造研究为目标,探索以小波构造分解的方法,实现对目标层3 m... 针对构造幅度小于10 m的微幅构造精细识别,受地震资料品质及解释精度限制,常规成图与分析方法面临着难以有效突出微幅构造细节与提高识别效率的问题。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微幅构造研究为目标,探索以小波构造分解的方法,实现对目标层3 m左右微幅构造快速有效的精细识别。目标层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弱挤压作用影响,大部分微幅构造幅度小于5 m。采用小波构造分解方法,将等深或等T0构造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建立尺度随频率变化的“尺度-频率”小波函数,通过该函数多尺度地分解微幅构造起伏特征。利用阈值函数控制优选低频、中频、高频构造起伏等信息,根据相应小波系数对构造低频、中频、高频成分进行多尺度重组,提高相应高频成分对微幅构造的识别权重,从而降低构造低频成分对微幅构造识别的遮蔽作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微幅构造识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幅度小于3 m的微幅构造,极大提高了斜坡区小型微幅构造油藏预测精度与分析效率,应用该成果相继部署完钻一系列评价井,均获得成功及良好油气显示,取得了良好实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幅构造 尺度-频率小波构造分解 多尺度重组 构造起伏 阈值函数 构造斜坡
下载PDF
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 被引量:68
9
作者 王光付 廖荣凤 +4 位作者 李江龙 袁向春 战春光 江永建 罗云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9,共6页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和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6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油藏开采特征差异较大。提出了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研究、合理加密井网、实施精细注水、应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等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指出下一步应利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开采各种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开拓中国石化乃至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精细分类 开采特征 开发效果 开发前景
下载PDF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光付 战春光 +1 位作者 刘显太 朱玉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57,62,共3页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导致地层对比工作复杂、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演示技术相结合 ,对N1 —N2 1 油藏进行研究 ,落实了断裂系统和构造形态、油砂体分布规律、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为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油藏模型 ;同时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增加含油面积1.0km2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110× 10 4 t。图 1参 3(王光付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 精细地层对比 含油气区块 预测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光付 许坚 +1 位作者 王端平 袁向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98,共3页
以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中高渗稀油砂岩断块油藏452个开发单元为对象,从油藏开发角度,将断块油藏类型划分为天然能量开发的边底水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简单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和极复杂断块油藏,分析不同类型断块油藏井网形式和水驱采... 以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中高渗稀油砂岩断块油藏452个开发单元为对象,从油藏开发角度,将断块油藏类型划分为天然能量开发的边底水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简单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和极复杂断块油藏,分析不同类型断块油藏井网形式和水驱采收率的关系,回归出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分析了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为断块油藏挖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油藏分类 井网形式 水驱采收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非常规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光付 李凤霞 +6 位作者 王海波 李军 张宏 周彤 商晓飞 潘林华 沈云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1237,共17页
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和做法已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贯穿井位地质设计、钻井、完井、压裂投产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和不同地质条件下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成功引进并完善了北美非常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但... 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和做法已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贯穿井位地质设计、钻井、完井、压裂投产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和不同地质条件下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成功引进并完善了北美非常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但这一技术在新区探井压裂中的推广存在局限性。由于四川盆地沉积和构造类型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盆地内非常规气探井的压裂测试无法获得工业气流现象突出,相邻或同一区块探井或评价井压裂产量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甜点的裂缝和地应力等地质-工程关键参数三维定量表征及建模精度不够,针对性的分段分簇、压裂优化设计及布缝控缝定量模拟技术手段欠缺。系统总结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在四川盆地复杂致密气和页岩气探井及评价井压裂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地质、测井、地震、工程等多专业联合研究,定量表征非常规储层空间展布、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及矿物含量、地层压力、应力场、天然裂缝等关键参数,建立了区域气藏三维地质-工程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空间扩展模拟,优化射孔、暂堵、压裂液、支撑剂、排量等工艺参数,及时跟踪分析和调整必要的现场施工参数,从而增加有效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能,探索并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体系及方法流程,在普光千佛崖组致密气和林滩场页岩气等探区应用效果显著,为类似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工程模型 压裂优化 天然裂缝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气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复杂低级序断裂体系形成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光付 王端平 单家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0,共3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辛镇构造是被 2条平行的二级断层切割而形成的长条状地堑 ,地堑内的低级序断裂体系控制复杂断块油藏的油水分布。为客观认识低序级断层与高级序断层的几何关系以及复杂低级序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 ,以指导低级序断...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辛镇构造是被 2条平行的二级断层切割而形成的长条状地堑 ,地堑内的低级序断裂体系控制复杂断块油藏的油水分布。为客观认识低序级断层与高级序断层的几何关系以及复杂低级序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 ,以指导低级序断层组合 ,进而指导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挖潜 ,按辛镇构造的地质条件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证实 ,在拉张应力作用下 ,2条平行的高级别断层之间可以形成低级别的弧形断裂 ,弧形断裂包括单个弧形、波状弧形和套叠式弧形等不同的构造样式。弧形断裂的几何特征与岩石颗粒非均匀的质点位移密切相关。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辛镇构造 低级序断裂体系 形成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综合识别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光付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多期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由于溶洞被少量充填、大部分充填或完全充填,使溶洞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单因素的地质或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导致溶洞储层的钻井成功率较低。对塔河油田11区的综合研究表... 多期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由于溶洞被少量充填、大部分充填或完全充填,使溶洞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单因素的地质或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导致溶洞储层的钻井成功率较低。对塔河油田11区的综合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有效溶洞储层的发育应同时具备3个常规地震剖面波形特征,即断裂+串珠状反射+强波谷;一间房组顶面0~20ms振幅变化率特征为较强极强;波阻抗特征为极低的波阻抗值(绝对波阻抗值小于1.2×10^7kg/m^3)。利用这3个条件可识别和预测有效溶洞和被完全充填的非储层溶洞,有效实现了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 地球物理特性 相干分析 地震剖面 波形特征 波阻抗反演
下载PDF
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实践——以塔河油田11区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光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3-708,共6页
塔河油田11区开发过程中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动态综合研究方法,划分出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存在高产稳产井、低产稳产井、低效井和空井4种典型。分析各类井钻遇储集体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和具有的油藏动态特征,提出开发方案设计中优... 塔河油田11区开发过程中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动态综合研究方法,划分出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存在高产稳产井、低产稳产井、低效井和空井4种典型。分析各类井钻遇储集体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和具有的油藏动态特征,提出开发方案设计中优先部署高产稳产井、其次是低产稳产井、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效井和杜绝空井。开发实践证实,提高钻井成功率和开发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 振幅变化率 波阻抗 溶洞 储集体 碳酸盐岩 油藏开发
下载PDF
牛庄油田王68井区岩性隐蔽油藏滚动开发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光付 战春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4-697,共4页
分析牛庄油田王68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目的层的地层、构造、储层和油藏特征,表明王68井区与相邻牛20井区沙三中砂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的滑塌浊积岩沉积,含油砂体层位相同,厚度、岩性、分层特征都可对比;油藏类型也均为岩性... 分析牛庄油田王68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目的层的地层、构造、储层和油藏特征,表明王68井区与相邻牛20井区沙三中砂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的滑塌浊积岩沉积,含油砂体层位相同,厚度、岩性、分层特征都可对比;油藏类型也均为岩性隐蔽油藏。王68井区和牛20井区分别位于牛庄一号断层的两侧。由此可见,牛庄一号断层并不控制下盘王68井区沙三中砂体的沉积。利用已开发的牛20井区经验指导王68井区的滚动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4t,建成原油生产能力3.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浊积岩 低渗透油藏 岩性隐蔽油藏 滚动开发 牛庄油田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1 位作者 赵迪 王光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当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对储层裂缝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几乎等价于对油气的预测。本文基于Turhan(Tury)Taner的多维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裂缝边缘检测方法,其要点是采用步长可调的高斯加权法进行边缘裂缝检测,并利用小波函数多尺度... 当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对储层裂缝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几乎等价于对油气的预测。本文基于Turhan(Tury)Taner的多维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裂缝边缘检测方法,其要点是采用步长可调的高斯加权法进行边缘裂缝检测,并利用小波函数多尺度功能分析小波尺度因子与裂缝尺度间的关系提高裂缝预测精度。文中应用此法对已开采近二十年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缝洞发育特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缝洞检测成果与实钻结果具有很高的吻合性,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算法稳定,可为油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 缝洞 边缘检测 潜山油藏
下载PDF
角度不整合薄油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荣凤 李发有 +2 位作者 王光付 叶双江 张永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7,共4页
角度不整合气顶底水薄油环油藏因其油藏类型的特殊性,基于地层产状的顺层倾斜网格系统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地质建模过程中,通过引入网格转换技术,将顺层倾斜网格系统转换为水平产状网格系统,减少了地质模型... 角度不整合气顶底水薄油环油藏因其油藏类型的特殊性,基于地层产状的顺层倾斜网格系统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地质建模过程中,通过引入网格转换技术,将顺层倾斜网格系统转换为水平产状网格系统,减少了地质模型不整合面附近三角网格的数量,使后续数值模拟收敛性得到保证。在水平网格系统模型基础上,数值模拟采用"不等时、不等距"局部动态网格加密技术,成功实现薄油环油藏水平井近井地带网格随时加密与释放,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同时,计算时间与常规网格系统相比缩减了70%。该网格综合处理技术既能精细刻画角度不整合薄油环油藏储层特征,也能满足此类气顶底水薄油环油藏水平井开发精细模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不整合 薄油环 网格转换 水平网格 动态网格加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储量不确定性分析——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P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桐 王光付 +3 位作者 陈桂菊 李杏莉 谭学群 王离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74-77,81,共5页
为了合理评估地质储量、论述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指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已有数据的有限性和参数选取主观性是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确定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概率法在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不足,研... 为了合理评估地质储量、论述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指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已有数据的有限性和参数选取主观性是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确定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概率法在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油气地质储量不确定性评估方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P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油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中各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指出顶面构造、砂体分布、流体界面、储层参数是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这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储量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效揭示了地质储量评估中的风险,为投资建议、井位部署和产能规划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地质储量评估 三维地质模型 概率法 容积法
下载PDF
粘土含量计算方法探讨
20
作者 陈桂菊 王桐 +1 位作者 王光付 陆文明 《国外测井技术》 2021年第6期28-31,共4页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是储量评价中很重要的参数,含油饱和度决定着储层的含油丰度。含油饱和度公式的选择制约于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在含油饱和度计算参数中表达泥质的这一参数,一些公式需要的是粘土含量...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是储量评价中很重要的参数,含油饱和度决定着储层的含油丰度。含油饱和度公式的选择制约于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在含油饱和度计算参数中表达泥质的这一参数,一些公式需要的是粘土含量而不是泥质含量,而粘土含量的计算除最优化解释方法外,大部分解释人员是通过X-衍射实验数据与测井曲线或者与泥质含量拟合得到的。但是在没有实验数据以及测井曲线条数少于矿物含量的条件下,很难得到相对准确的粘土含量。本文在前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湿粘土点的确定总结了简单可靠的方法,然后综合自然伽马与中子-密度交会两种计算方法来求准粘土含量。应用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为在泥质砂岩地层条件下求准粘土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含量 湿泥岩点 湿粘土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