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LFOX 4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新辅助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斌 王兵济 +2 位作者 成远 刘现忠 陈映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812-814,共3页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 4方案新辅助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共1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400mg/m2静滴,第1周,维持剂量为250mg/m2静滴,每周1次,共6周)联合FOLFOX 4方案(奥...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 4方案新辅助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共1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400mg/m2静滴,第1周,维持剂量为250mg/m2静滴,每周1次,共6周)联合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d1、d2,继以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14天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均可评价疗效,获PR 15例、SD 2例、PD 1例,有效率为83.3%,疾病控制率为94.4%。18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同期进行大肠癌根治术+肝转移灶切除14例,分期切除4例。原发灶R0切除18例;转移灶R0切除15例,R1切除3例。18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1.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3级皮肤痤疮样皮疹及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延迟性腹泻。结论 FOLFOX 4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新辅助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并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为大肠癌肝转移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大肠癌 肝转移 靶向治疗 联合化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崇杨 江涛 +2 位作者 张冬华 王兵济 王轩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经过多电极射频消融仪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经过多电极射频消融仪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D8+比值,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甲胎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而术后甲胎蛋白恢复正常的患者同时出现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显著下降。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与甲胎蛋白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成为肝癌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原发性肝癌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霉素对化疗致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增才 刘现忠 王兵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70-171,173,共3页
研究发现,多种化疗药物存在心脏毒性,损伤心肌,甚至导致心力衰竭。研究显示,化疗导致的心脏毒性的致死率约为30%-50%。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化疗药物造成体内形成大量的自由基,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加速了心... 研究发现,多种化疗药物存在心脏毒性,损伤心肌,甚至导致心力衰竭。研究显示,化疗导致的心脏毒性的致死率约为30%-50%。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化疗药物造成体内形成大量的自由基,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加速了心肌细胞死亡,造成心肌损伤。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将丹参的有效成分经提取磺化而制成,研究[4]发现其具有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心肌损伤 CK-MB
下载PDF
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1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增才 张斌 +2 位作者 王轩 刘现忠 王兵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例,梭形细胞瘤1例,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例,肝结核1例,炎性假瘤2例。8例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例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 k 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例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例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少见肿瘤 肿瘤样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解剖型肝切除对左外叶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司安锋 左莹 +3 位作者 郝保兵 王兵济 刘现忠 江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位于左外叶(Ⅱ或Ⅲ段)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位于左外叶(Ⅱ或Ⅲ段)肝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39例患者中,74例(532%)接受了解剖型肝切除,65例(468%)接受了非解剖型肝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解剖型肝切除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1,95%CI:1283~5603)。解剖型肝切除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438%,显著低于非解剖型肝切除患者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解剖型肝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45%,显著高于非解剖型肝切除患者的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解剖型肝切除、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灶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位于左外叶的单发肝癌患者,解剖型肝切除术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解剖型肝切除术 复发 长期生存
下载PDF
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减少PVT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甄勇 王兵济 +6 位作者 杜华劲 高学健 王仔平 宣佶 张尊庶 王传泰 耿家宝 《肝脏》 2022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后,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发生风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住院行脾脏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10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5...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肝硬化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后,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发生风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住院行脾脏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10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56例。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1次/日,1周)联合华法林(口服,24周)抗凝治疗。对照组未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肝功指标、Child-Pugh评分、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抗凝组、对照组术后PVT发生率分别为2周16.1%和44%,4周12.5%和40%,12周8.9%和38.0%,24周7.1%和34.0%,48周7.1%和32.0%。术后2周、4周、12周、24周、48周抗凝组的TBil、DBil、ALT、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12周、24周、48周抗凝组的门静脉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周试验组、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消化道出血3.6%、10.0%,肝性脑病1.8%、8.0%,肠坏死1.8%、6.0%,P>0.05;腹水14.3%、32.0%,P<0.05。抗凝组平均住院时间(10.8±2.9)d,小于对照组[(15.9±4.6)d],P<0.05。抗凝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肝硬化患者脾切术后PVT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 抗凝治疗 门静脉系统血栓 安全性
下载PDF
术中残肝吲哚菁绿试验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兵济 司安锋 +4 位作者 嵇惠宇 郝保兵 方相春 江涛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探讨残肝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手术的92例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残肝ICG-R15的最佳临界值。Kapla... 目的探讨残肝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手术的92例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残肝ICG-R15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Logistic模型分析与PHLF相关的因素,Cox模型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21(22.8%)例发生PHLF,残肝ICG-R15最佳临界值是15.8%。21和71例患者残肝ICG-R15>和≤15.8%,分别有13(61.9%)和8(11.3%)例发生PHLF(P<0.001)。Logistic分析示:手术时间>3 h和残肝ICG-R15>15.8%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发生PHLF的患者术后远期预后差于未发生PHLF的患者。残肝ICG-R15>和≤15.8%的患者具有相似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PHLF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残肝ICG-R15可以预测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PHLF,但不能预测远期预后。PHLF会导致远期预后的恶化,围手术期要特别重视PHLF的发生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肝硬化 肝切除术 残肝ICG-R15 肝功能衰竭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肝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司安锋 王兵济 +4 位作者 雷正清 程张军 王小梅 江涛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切除术的3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GLR中位数39.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LR组(GLR>3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切除术的3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GLR中位数39.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LR组(GLR>39)和低GLR组(GLR≤39)。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GLR与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328例患者中,182例(55.5%)肿瘤复发,120例(36.6%)死亡。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3%、31.1%和18.0%,明显低于GLR≤39组的59.7%、49.2%和45.9%(P<0.001);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9.7%和34.5%,也明显低于GLR≤39组的85.3%、74.9%和68.2%(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R>39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LR或许可以作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Γ-谷氨酰转肽酶 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斌 王兵济 +2 位作者 李增才 刘现忠 王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2期7469-7474,共6页
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 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肿瘤根治切除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研究,对临床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腹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生存率等,明确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肿瘤指标物CEA、CA19-9、CA72-4显著降低,肿瘤切除前后病理学比较显示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程度明显增加。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还能够降低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胃疾病 肿瘤 各部位 消化系统肿瘤 胃肿瘤
下载PDF
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司安锋 江涛 +4 位作者 王兵济 黄鑫 张冬华 张荣生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到2018年肝移植治疗的16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因素...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到2018年肝移植治疗的16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76. 4个月,64例患者复发,64例患者死亡,101例患者存活。165例患者1、3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 3%、60. 7%和57. 8%;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87. 9%、66. 7%和62. 9%。Milan标准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高于非Milan标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3个、MVI阳性和低分化是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FP>400μg/L、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2个和MVI阳性是肝移植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可使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AFP、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和MV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长期生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LBI分级和NLR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瑜 张珏 +3 位作者 刘现忠 王兵济 廖峰 刘秀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乙型病毒肝炎(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肝移植术的41例HBV相关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周内...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乙型病毒肝炎(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肝移植术的41例HBV相关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周内的白蛋白和胆红素计算ALB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计算N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的截点值。通过Log-rank检验对影响HCC移植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HCC肝移植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62.0个月,无病生存时间(DFS)为28.3个月。ALBI分级1级组患者肝移植后中位OS和中位DFS分别为105.7(95%CI:80.036~131.364)个月和99.4(95%CI:8.834~189.966)个月,较ALBI分级2~3级组患者的27.4(95%CI:4.786~50.014)个月和8.9(95%CI:0.983~16.817)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LR低水平组肝移植术后中位OS和中位DFS分别为85.9个月和83.7个月,较NLR高水平组的32.8(95%CI:21.265~44.335)个月和11.0(95%CI:0.201~21.799)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BI分级1级且NLR低水平组的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最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AFP水平、NLR水平和ALBI分级对HCC肝移植后的生存有影响(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术前AFP水平是影响HCC肝移植术后OS的独立因素。结论ALBI分级联合NLR水平可作为预测HBV相关HCC移植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预后 白蛋白-胆红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有效的术前治疗可以改善超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安锋 刘现忠 +4 位作者 王兵济 张冬华 张荣生 江涛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索术前治疗对超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术的11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114例患者中,46例患者复发,4... 目的探索术前治疗对超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术的11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114例患者中,46例患者复发,42例患者死亡。术前治疗组和非术前治疗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2例超Milan标准患者中,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1、3、5和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1%、47.1%、47.1%和47.1%,非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1、3、5和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6.7%、13.3%、13.3%和13.3%(P=0.002);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1、3、5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70.0%、63.0%和54.0%,非术前治疗患者的术后1、3、5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26.7%、13.3%和13.3%(P=0.004)。超Milan标准患者中,术前治疗有效组预后显著优于未治疗及治疗无效组。结论有效的术前治疗可以改善超Milan标准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术前治疗 总生存
下载PDF
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兵济 范彪 熊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结直肠癌和10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19-9、CA242、CA125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结直肠癌和10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19-9、CA242、CA125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CA242水平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P<0.05),但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CA125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期+Ⅳ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联合检测CEA、CA19-9、CA242、CA125的敏感性、准确性和诊断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但特异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肿瘤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早期检出率,CEA+CA19-9+CA242组合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优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冬华 陈榕 +6 位作者 王轩 张荣生 张斌 李增才 江涛 陆雷 王兵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收治的227例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2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收治的227例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27例患者中,125例术后采用巴利昔单克隆抗 体+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设为无激素组;102例术后常规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设为激素组。观察指标:(1)随访和生存情况比较。(2)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发生情况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感染、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和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随访和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9~8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无激素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25%、85.24%,激素组患者分别为89.89%、74.22%,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5)。(2)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发生情况比较:①无激素组和激素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25、40例,其中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例数无激素组分别为18、3、2、2、0例,激素组分别为26、6、3、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9,P〈0.05)。两组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均予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激素组3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两组其余患者均好转。②无激素组和激素组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6、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0,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激素组2例患者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两组其余患者予调整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片剂量后好转。③无激素组和激素组患者术后胆道狭窄发生例数分别为32、 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0,P〈0.05)。激素组患者胆道狭窄均发生于停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两组胆道狭窄患者行ERCP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好转。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安全可行,与常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比较,前者可显著减少术后感染发生,不增加排斥反应,并可改善远期总体生存,具有一定优势;但增加术后胆道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抑制 巴利昔单克隆抗体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排斥反应 胆道狭窄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并保护肾功能的1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现忠 张冬华 +6 位作者 李增才 王轩 张斌 江涛 陆雷 王兵济 张荣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并改善肾功能不全的作用及中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研究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受者。17例受者中12例采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5例采...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并改善肾功能不全的作用及中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研究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受者。17例受者中12例采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5例采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17例受者中,入组前3例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4例服用替诺福韦酯,10例服用恩替卡韦,入组后均改为服用替比夫定。研究期间,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值。统计受者入组前6个月及人组时基础血清肌酐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CKD-EPI公式评估),分别于用替比夫定后第6个月和12个月时统计血清肌酐值、eGFR值,同时观察用药后受者一般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7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2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1例,另16例于用药前6个月、入组时及用药后6、12个月时检测的血清肌酐值分别为(105.74±18.24)、(112.26±18.67)、(96.48±22.01)和(89.17±19.56)μmol/L。eGFR值分别为(72.56±14.39)、(66.23±16.61)、(79.77±20.15)和(83.93±23.67)ml·min^-1·m^-2,与入组时基础测定值相比,替比夫定用药后6、12个月时血清肌酐值和eGFR值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在入组前6个月、入组时、用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eGFR值≤60μmol/L的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5%、37.5%、12.5%和6.3%。1例受者因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为1023IU/L),于研究结束后3个月将替比夫定改为替诺福韦酯,停用替比夫定后肌酸激酶水平下降。研究中未观察到乙型肝炎复发及排斥反应发生的受者。结论HBV肝硬化受者行肝移植术后并发肾功能不全,应用替比夫定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同时预防HBV复发,但还有待大样本长期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移植 肾功能不全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康力欣胶囊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黄鑫 王兵济 王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36-237,共2页
原发性肝细胞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治率低、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等特点,全面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药在现代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康力欣胶囊作为复方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多途径、多靶点、... 原发性肝细胞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治率低、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等特点,全面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药在现代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康力欣胶囊作为复方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方式作用于肝细胞癌,改善预后。论文就康力欣胶囊及其有效成分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给予综述,认为康力欣胶囊在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力欣胶囊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现忠 王轩 +6 位作者 张斌 李增才 江涛 陆雷 王兵济 张冬华 张荣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并伴有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23例(其中19例应用他克莫司,4例应用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治疗。SRL的起始剂量为4mg/d...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并伴有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23例(其中19例应用他克莫司,4例应用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治疗。SRL的起始剂量为4mg/d,次日为2mg/d,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SRL浓度,当血SRL浓度达5~8μg/L后,停用CNI类药物,同时服用吗替麦考酚酯,1g/d。记录受者入组前的基础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分别于用药后第1、3、6、12和24个月时监测血SRL浓度、Cr、肌酐清除率、GFR,同时监测受者体重、血压、血细胞计数、肝功能和肝脏生化指标、血脂、尿蛋白。于用药后12个月时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认有无排斥反应。结果23例平均随访29.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2例,另21例于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Cr分另U为(147.40±23.36)、(152.60±20.08)、(1S0.20±22.64)、(137.60±18.09)、(138.30±17.04)μmol/L,与cr的基础值[(158.91±29.13)μmol/L]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肌酐清除率分别为(0.97±0.18)、(0.99±0.14)、(1.00±0.17)、(1.07±0.29)、(1.14±0.12)ml/s,与基础肌酐清除率[(0.91±0.14)ml/s]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GFR分别为(0.80±0.15)、(0.78±0.11)、(0.75±0.12)、(0.84±0.10)、(0.94±0.13),与基础GFR[(0.71±0.11)ml/s]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RL后第1、3、6、12和24个月时,Cr≤123μmol/L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1%、33.3%、28.6%、47.6%和52.4%。随访期内无受者发生排斥反应。结论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可改善其肾功能。转换治疗未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西罗莫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