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及DEPD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准证 陈聪 施稳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90-259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ARID1A基因突变及DEPD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测序分析法和BCA法分析癌组织样本中ARID1A基...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ARID1A基因突变及DEPD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测序分析法和BCA法分析癌组织样本中ARID1A基因的突变情况和DEPDC1的蛋白表达水平,依据ARID1A基因的突变情况和DEPDC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为ARID1A基因突变组、ARID1A基因未突变组和DEPDC1高表达组、DEPDC1低表达组,并评估ARID1A基因突变、DEPDC1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大小和病理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RID1A基因突变及DEPDC1高表达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ARID1A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低分化占比、Ⅲ~Ⅳ期占比、脉管侵犯占比均为63.64%(21/33)、54.55%(18/33)和60.61(20/33),明显高于ARID1A基因未突变组的29.41%(35/119)、24.37%(29/119)和31.93%(38/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DC1高表达组患者的Ⅲ~Ⅳ期占比、淋巴转移占比分别为46.51%(20/43)、53.49%(23/43),明显高于DEPDC1低表达组的24.77%(27/109)、24.77%(27/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RID1A基因未突变和DEPDC1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和84.40%,明显高于ARID1A基因突变患者的39.39%和DEPDC1高表达患者的4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D1A基因突变及DEPDC1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作用,为结直肠癌的分子分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1A DEPDC1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孙亚楠 侯军才 王准证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鼻黏液纤毛...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精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黏液纤毛清除率与黏液纤毛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病症消退时间,改善鼻腔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临床症状 炎性指标
下载PDF
能谱CT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巍博 梁长华 +2 位作者 崔庆周 陈鹏 王准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胃癌的无创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临床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周内行能谱C...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胃癌的无创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临床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周内行能谱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50例)、脉管生成组(42例)和非脉管生成组(4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并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70例);分别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脉管生成组与非脉管生成组之间、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能谱CT各参数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比较能谱CT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的诊断效能以及临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脉管生成组、死亡组中动脉期碘浓度、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非脉管生成组、生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动脉期碘浓度、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单独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对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以及死亡预测的诊断效能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而且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有助于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进展期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脉管生成 临床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准证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别,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接受胃镜活检,并在术后行病理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胃镜活检的检验敏感性、特... 目的探究胃癌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别,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接受胃镜活检,并在术后行病理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胃镜活检的检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差异性。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胃镜活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4%、33.3%、96.9%、50.0%、31.7%;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在胃癌病例类型检验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镜活检的病理分化率为41.25%,术后标本病理检验的病理分化率为58.75%,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胃癌的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有一定差异,但术前活检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能够对胃癌早期防控提供诊断依据,仍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镜活检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准证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细胞涂片及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对不同检测方法下主要指标表达进行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细胞涂片及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对不同检测方法下主要指标表达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细胞涂片(P<0.05)。结论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价值确切,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阳性检出率,与免疫组化染色联合可提供有效病理鉴别诊断,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团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术中冰冻病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准证 孙亚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7期67-68,共2页
目的:比较术中冰冻病理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00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术中取冰冻病理组织及术中印片细胞病理组织,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为... 目的:比较术中冰冻病理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00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术中取冰冻病理组织及术中印片细胞病理组织,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组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中冰冻病理组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率高于术中印片细胞病理检查,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较之术中印片细胞病理检查准确率更高,可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病理 术中印片细胞病理
下载PDF
339例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崔红云 王宗谦 王准证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11期982-983,998,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变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的原发病,避免或延缓其发展为慢性肾衰。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1月339例住院患者慢性肾衰的病因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特点。结果33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因糖尿病肾病引起者...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变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的原发病,避免或延缓其发展为慢性肾衰。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1月339例住院患者慢性肾衰的病因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特点。结果33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因糖尿病肾病引起者居首位,共114例(33.63%);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共81例(29.90%);高血压肾病48例(14.16%);慢性间质性肾炎42例(12.39%);梗阻性肾病28例(8.26%);多囊肾11例(3.24%);其他痛风肾、过敏性紫癜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共15例(4.42%)。结论慢性肾衰竭病因的构成比例与现有的文献质料有差异,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衰竭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梗阻性肾病明显上升,而慢性肾盂肾炎所占的比例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 病因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