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洛渡水库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勤彩 赵翠萍 +2 位作者 赵策 张金川 李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38-139,共2页
溪洛渡水库是中国第二大水库,也是金沙江流域最大的一座水库。水库库首区位于雷波—永善三角形块体之内,即高烈度区构造环绕的“安全岛”内。蓄水前库区地震活动微弱,蓄水后地震活动显著增强,2014年5月4日发生的M_(S)5.1地震和同年8月1... 溪洛渡水库是中国第二大水库,也是金沙江流域最大的一座水库。水库库首区位于雷波—永善三角形块体之内,即高烈度区构造环绕的“安全岛”内。蓄水前库区地震活动微弱,蓄水后地震活动显著增强,2014年5月4日发生的M_(S)5.1地震和同年8月17日发生的M_(S)5.2地震引起了地震学者及有关人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库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四川芦山2022年6月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4月M_(S)7.0地震关系的探讨
2
作者 陈翰林 王勤彩 +1 位作者 张金川 刘瑞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3-1246,共14页
文中对2013年4月—2022年7月发生在芦山震区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芦山2022年6月1日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芦山M_(S)6.1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北浅南深,断层长约10km,自深向浅破裂。通过分析芦山震区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认... 文中对2013年4月—2022年7月发生在芦山震区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芦山2022年6月1日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芦山M_(S)6.1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北浅南深,断层长约10km,自深向浅破裂。通过分析芦山震区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认为震源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E的盲逆冲断层,其与2013年M_(S)7.0地震走向NE、倾向NW的主逆冲断层及其上盘走向NE、倾向SE的反向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双层“Y”字形结构。进一步综合分析库仑应力变化,认为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研究
3
作者 陈翰林 刘瑞丰 王勤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37,共18页
本文研究了锦屏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发生在库区及其周围M_(L)0.5以上的地震活动并进行了精定位,反演了M_(L)3.0以上71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并通过计算比较了蓄水前后的应力场。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库地震开始响应时间较长,应与第一阶段... 本文研究了锦屏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发生在库区及其周围M_(L)0.5以上的地震活动并进行了精定位,反演了M_(L)3.0以上71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并通过计算比较了蓄水前后的应力场。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库地震开始响应时间较长,应与第一阶段水位抬升有限,库水淹没范围尚未覆盖震群附近有关。淹没范围扩大至震群所在区域后地震活动大幅增加,之后几个阶段的蓄水过程和地震活动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蓄水后大量地震集中发生在木里藏族自治县葫芦沟附近,震源深度集中在6~14 km,与蓄水前相比震源深度变浅。除葫芦沟以外的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P、T轴分布及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都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葫芦沟附近震群的震源机制多为走滑型,P轴以NS向及NNW—SSE向为主,T轴以EW向及NEE—SWW向为主,区域应力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近水平,中间应力轴近直立,R值为0.5,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其发震机制应受孔隙压扩散和水浸润弱化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库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R值
下载PDF
张北地震序列的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勤彩 郑斯华 +5 位作者 刁桂苓 高景春 朱振兴 赵英萍 刘胜国 李津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方法计算QC值,尾波功率谱计算自t>2ts开始,选用垂直向波形记录,取时间窗长为5.12s,步长2.56s向前滑动,每个时间窗两端5%的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然后做FFT变换,分别计算9个中心频点各时间窗的能量密度谱,尾波流逝时间取各时间窗的中心点。当信号的能量密度<4倍的背景噪声能量密度时,尾波能量密度取值结束。求得能量密度谱后,线性拟合可求得不同流逝时间各频点的Q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单次散射模型 QC值 衰减 品质因子
下载PDF
2010年4月玉树M_S7.3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勤彩 王中平 +2 位作者 张金川 李君 陈章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1-1940,共10页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相交断层组成,主震发生在北西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上,5月29日的MS5.9余震序列发生在北东东走向的一条隐伏断裂上,两条断裂均接近直立.甘孜—玉树断裂是羌塘地块和巴彦喀拉地块的构造边界,由于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的差异运动使甘孜—玉树断裂强耦合段应力高度积累,在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破裂失稳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北东东向断层的正应力减小,库伦应力增加,45天后触发了MS5.9余震序列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矩张量解 断层结构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勤彩 刘杰 +1 位作者 郑斯华 陈章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8-597,共10页
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 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 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 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 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 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1s= O.008 67f-0.86,Q-1p=O.011 55f-0.93;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内Q-1s=O.018 24f-0.94,Q-1p =O.022 88f-0.92;禄劝、易门研究区内Q-1s=O.016 47f-0.91,Q-1p=O.028 26f-0.97.后两个 研究区衰减结果比较接近,而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明显偏低.与全球其它地区采用 同样方法得到的P波、S波衰减结果对比表明: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和禄劝、易门研究区 的P波、S波衰减与日本关东地区很接近,而远高于韩国东南部的衰减;保山研究区的P波、 S波衰减略高于韩国东南部.此外,还与前人得到的云南地区的尾波衰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析,发现本文S波衰减值与他们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的尾波归一化方法 P波衰减 S波衰减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华北中北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勤彩 高景春 +6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陈章立 刁桂苓 赵英萍 刘胜国 张从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中北部地区 2 7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 2 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具体方法是利用研究区的平均衰减模型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 ,然后假定每一个地震的ω2 模型 ,调整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使所有台站场地响应...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中北部地区 2 7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 2 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具体方法是利用研究区的平均衰减模型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 ,然后假定每一个地震的ω2 模型 ,调整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使所有台站场地响应的标准偏差最小 ,最后给出参与计算的每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 ,17个基岩台中 11个台的场地响应在 1~ 2 0Hz范围内接近 1,6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部分频段放大或缩小 3倍以上。8个井下摆台站的场地响应形态相同 ,表现为低频放大 ,高频部分迅速衰减。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 =17 1+1 13ML,地震矩与震源半径的关系为logM0 =19 4 + 0 0 0 5 2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场地响应 联合反演
下载PDF
华北中北部地面运动衰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勤彩 高景春 +4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刁桂苓 张从珍 刘胜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使用河北省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5个台的259条波形记录资料,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通过反演得到华北中北部地区剪切波的衰减模型和介质的品质固子Q(f)值,Q(f)=420.8f^(0.384)。研究发现,华北中北部地区的Q值与广东地区很接近,而与其它地区... 使用河北省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5个台的259条波形记录资料,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通过反演得到华北中北部地区剪切波的衰减模型和介质的品质固子Q(f)值,Q(f)=420.8f^(0.384)。研究发现,华北中北部地区的Q值与广东地区很接近,而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几何衰减模型 剪切波 介质品质因子
下载PDF
利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研究伽师强震群区地壳的非均匀结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勤彩 陈章立 +2 位作者 Y.Asano 郑斯华 A.Hasegawa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8,共9页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伽师强震群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区下方中上地壳中存...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伽师强震群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区下方中上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在10~25km各深度图像上,研究区中部都存在一低散射系数区,这个低散射系数区在10km、15km深度被高散射系数区包围,在20km深度仅其东侧存在高散射系数区.1997年的7次Ms≥6.0级地震发生在研究区中部的低散射系数区内或低散射系数区向高散射系数区过渡带的低散射系数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区 散射系数 尾波包络线 地壳的非均匀结构
下载PDF
云南地区散射衰减、吸收衰减及尾波衰减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勤彩 陈章立 +1 位作者 王中平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间分布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均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征.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以吸收为主,2~4 Hz、4~8 Hz、8~16 Hz三个频带各台站的吸收衰减Q_i^(-1)均大于散射衰减Q_s^(-1),1~2 Hz除个别台站的吸收衰减明显小于散射衰减,其它台站均大于或接近散射衰减.尾波衰减Q_c^(-1)在1~2 Hz稍大于吸收衰减而小于总衰减,在2~4 Hz、4~8 Hz、8~16 Hz与总衰减接近,个别台站大于总衰减Q_t^(-1).云南地区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s^(-1)=0.0138f^(-1.61),吸收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i^(-1)=0.0119 f^(-1.86),总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t^(-1)=0.0247 f^(-1.1),尾波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c^(-1)=0.0129 f^(-0.71).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吸收衰减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流逝时间窗方法 散射衰减 吸收衰减 总衰减 尾波衰减
下载PDF
唐山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勤彩 刁桂苓 +3 位作者 李雪英 刘胜国 李津津 赵明淳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可以看出,同一地点的Q0值随尾波窗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o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台网 尾波 QC值
下载PDF
伽师强震群序列的破列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勤彩 薛经 +2 位作者 刁桂苓 孙彦雪 张家庆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序列中 1 3次 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其中有 8个走滑型地震、5个倾滑型地震。走滑型地震的北北西向节面与 MS≥ 5.0级地震震中分布的斜列线一致 。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序列 地震破裂 震源机制解 走滑型地震 断层
下载PDF
三维散射系数结构揭示的龙滩库区水的渗透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勤彩 张金川 +2 位作者 李君 王中平 Y.Asano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61-1772,共12页
使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4日9个固定台站和2009年4月4日至2010年5月14日1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得到了龙滩库区地壳的三维散射系数结构,结果表明:(1)龙滩水库下方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由... 使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4日9个固定台站和2009年4月4日至2010年5月14日1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得到了龙滩库区地壳的三维散射系数结构,结果表明:(1)龙滩水库下方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由大坝附近布柳河与红水河交汇处至三江(红水河、油拉河和牛河)交汇处的河段下方是研究区最明显的高散射系数区,高散射系数延伸深度达10 km,但在8 km以下高散射系数范围明显减小,除此之外,八茂断裂东西两端和八腊断裂周围也存在小范围的高散射系数区.(2)龙滩库区高散射系数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及与之接壤的透水性较好的砂页岩中,并且主要位于主干河流附近,河流和断层交汇处附近及与河流相交的断层附近,高散射系数分布与水的渗透密切相关.库区的水向河流两岸的渗透宽度约为10 km左右,深度不超过10 km.(3)龙滩库区地震主要集中在7~10 km深度的高散射系数区内,在水库地震中震源明显偏深,可能与库区水渗透引起的古岩溶水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库区 尾波包络线 散射系数
下载PDF
大同两次中强地震前应变、倾斜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勤彩 杜锡武 +1 位作者 马兴国 乔子云 《华北地震科学》 1997年第3期67-72,共6页
探讨了一种以应变、倾斜为响应的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方法,并对大同两次中强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的应变、倾斜加卸载响应比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此方法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应变分析 山西 地震预报 地倾斜预测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利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研究2003年大姚地震震中区下方地壳的非均匀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勤彩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3-391,共9页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大姚震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MS6.2和MS6.1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 以单次散射模型、球形辐射源、一维线性速度模型为基础计算理论包络线,通过尾波归一化方法把理论与观测包络线结合起来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大姚震区的散射系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MS6.2和MS6.1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基本都分布在高散射系数区内.MS6.2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在研究区中部向下弯曲绕过低散射系数区,在深度剖面上呈弧形分布;震源深度较浅的MS6.1地震序列向北西、南东方向的扩展终止于两端的低散射系数区.大姚强震区10km深度上的高散射系数条带沿震源断层分布,暗示了震区下方断层破碎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震区 散射系数 尾波包络线 地壳的非均匀结构
下载PDF
邢台唐山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温演变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勤彩 《山西地震》 1995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文就唐山、邢台2次大震前地温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以探讨利用地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地温异常 地震前兆 邢台地震 唐山地震 地温演变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学参数预报效能分析
17
作者 王勤彩 李淑莲 +1 位作者 胡新亮 孙彦雪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3期28-33,共6页
分析了 1 980年 1月 1日至 1 999年 1 2月 3 1日华北地区缺震曲线、4级地震频度、4级地震连续平静天数异常对华北地区中强、强震的预报效能 ,发现这三个参数的报对率在 5 8%~ 6 1 %之间 ,虚报率在 2 8%~ 3 3 %之间 ,R>R0 ,这三个... 分析了 1 980年 1月 1日至 1 999年 1 2月 3 1日华北地区缺震曲线、4级地震频度、4级地震连续平静天数异常对华北地区中强、强震的预报效能 ,发现这三个参数的报对率在 5 8%~ 6 1 %之间 ,虚报率在 2 8%~ 3 3 %之间 ,R>R0 ,这三个参数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参数 预报效能 华北地区 缺震曲线 4级土地震频度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前的森下指数异常
18
作者 王勤彩 陈绍绪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4-390,共7页
文中计算了华北地区最近20a来的8次M_S≥5.8地震前的森下指数。结果发现,在正常情况下,森下指数I_δ变化平稳,而到震前0.5~2a突然出现几倍于正常水平的上升变化。作者还将森下指数由空间域延伸到时间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时间窗的... 文中计算了华北地区最近20a来的8次M_S≥5.8地震前的森下指数。结果发现,在正常情况下,森下指数I_δ变化平稳,而到震前0.5~2a突然出现几倍于正常水平的上升变化。作者还将森下指数由空间域延伸到时间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时间窗的长度、震级下限及网格尺度选取是影响森下指数计算结果的3个重要因素,只有三者组合得当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异常 森下指数 地震前兆 华北地区
下载PDF
2020年新疆于田M_(S)6.4地震发震断层及孕震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勤彩 李君 张金川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1,共10页
利用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序列的震相和波形数据,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2008年至今的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反演了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间边界地区的应力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 利用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序列的震相和波形数据,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2008年至今的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反演了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间边界地区的应力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走向SSW,倾向NWW的正断层,地震的发生可能与琼木孜塔格峰山前展布的正断层破裂有关;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之间的边界地区属于东西向拉张应力模式,支持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所圈定的柴达木—祁连块体的东向运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层 孕震机制 2020年新疆于田M_(S)6.4地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106
20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3 位作者 华卫 王勤彩 李志雄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8-1489,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_L≥2.5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在分别反演得到13个不同构造研究区域的介质衰减模型、348个台站的场地效应的基础上,自0.1~20 Hz的SH观测波形数据中逐步消除了仪器、噪声、儿何扩散、...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_L≥2.5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在分别反演得到13个不同构造研究区域的介质衰减模型、348个台站的场地效应的基础上,自0.1~20 Hz的SH观测波形数据中逐步消除了仪器、噪声、儿何扩散、传播路径的介质衰减、台站场地效应等影响后,恢复了2573次3.0≤M_L≤6.0地震的震源谱,采用ω平方震源模型拟合震源谱后,利用Brune的圆盘模型计算了它们的震源参数,并讨论了中国大陆中小地震的震源特征,比较了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应力降释放水平,综合讨论了地震应力降与震源深度、机制解类型、地震大小等各种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在0.1~20 MPa之间,绝大多数在10 MPa以下.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青藏块体东北缘及龙门山断裂带东北缘是高应力降地震集中的区域,表明这里的断层受到相对较强的构造剪应力作用.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应力降△σ∝M_0^(3.14),不遵循常数应力降模型.在深度20 km以内,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对深度的依赖不显著,但在20 km以上深度显示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现象.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没有表现出与震源机制类型的相关性.本研究实现了震源参数的准实时计算,丰富了大陆块体内部地震震源定标率关系研究的样本.可以预见,随着中小地震数据的大量产出和积累,这些震源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将会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有实际物理意义的依据,得到的介质衰减模型及场地效应等也将对台网日常震级M_L测定所需的量规函数、台站校正值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谱 震源参数 应力降 介质衰减 场地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