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例谈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
作者 王卫伟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第S02期25-27,共3页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历经45年的实践探索创立的数学教学方法,并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该教学方法的宗旨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历经45年的实践探索创立的数学教学方法,并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该教学方法的宗旨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学·议论·引导” 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下载PDF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王卫伟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第S01期84-86,共3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之而来。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之而来。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下载PDF
铁离子对二氧化钛晶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卫伟 张志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0,共2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纳米掺铁TiO2粒子,并利用TEM、DSC TG和XRD测试手段研究了铁离子在TiO2晶型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铁离子掺杂浓度对TiO2晶型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晶型转变 铁离子 共沉淀 掺杂 锐铁矿型 金红石型 光催化剂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纳米TiO_2的机理和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卫伟 张志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综述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Ti O2 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离子的原子摩尔分数、半径、化合价等因素对 Ti O2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具体实验结果 ,分析了掺 Fe3+ Ti O2 的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Ti O2 的吸收阀值随掺 Fe3+量的增加... 综述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Ti O2 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离子的原子摩尔分数、半径、化合价等因素对 Ti O2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具体实验结果 ,分析了掺 Fe3+ Ti O2 的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Ti O2 的吸收阀值随掺 Fe3+量的增加而增大 ,拓宽了光响应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掺杂 纳米TIO2 二氧化钛 机理 光吸收特性
下载PDF
Fe_3O_4/LDHs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卫伟 许英 +2 位作者 杜健 张爱娟 姚佳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09,226,共7页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在Fe3O4表面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了Fe3O4/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3O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LDHs和Fe3O4/LDHs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的平衡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的Fe3O4/LDH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FE3O4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铜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及类芬顿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璐瑶 王卫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法将催化活性物质负载于LDHs表面,制备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复合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和复合后样品的类芬顿反应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法将催化活性物质负载于LDHs表面,制备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复合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和复合后样品的类芬顿反应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复合材料中碱式碳酸铜和NiAl-LDHs界面结合方式,研究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界面结合方式等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中碱式碳酸铜和NiAl-LDHs以片/片界面方式结合;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材料作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增加,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催化反应2 min后亚甲基蓝完全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367 min^(-1)。最后,结合亚甲基蓝降解反应动力学阐释了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类芬顿反应 铜基催化剂 片/片界面结合
下载PDF
草酸铜煅烧法制备多孔氧化铜及Cr(Ⅵ)吸附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卫伟 姚佳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500,共6页
制备多孔结构是提高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草酸铜粒子,再将草酸铜粒子在400℃煅烧,得到了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CuO多孔微球。研究了Cu2+和C2O24-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草酸铜以及煅烧后得到... 制备多孔结构是提高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草酸铜粒子,再将草酸铜粒子在400℃煅烧,得到了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CuO多孔微球。研究了Cu2+和C2O24-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草酸铜以及煅烧后得到的CuO的物相、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草酸铜和CuO多孔微球对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由空心的草酸铜煅烧得到的CuO多孔微球对Cr(Ⅵ)离子表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最后分析了CuO多孔微球对Cr(Ⅵ)离子吸附的动力学和平衡吸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铜 氧化铜 多孔材料 吸附
下载PDF
以课程群为核心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卫伟 李蛟 +2 位作者 杜庆洋 李秋红 司维蒙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9期52-53,共2页
针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对材料测试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实际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构建了材料分析与表征课程群知识体系... 针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对材料测试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实际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构建了材料分析与表征课程群知识体系,同时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团队 课程群 材料分析
下载PDF
氧化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李乐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10-2213,2218,共5页
制备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复合材料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双滴共沉淀法和LDHs层板附着生长法)制备Fe_3O_4/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 制备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复合材料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双滴共沉淀法和LDHs层板附着生长法)制备Fe_3O_4/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_3O_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制备方案得到的Fe_3O_4/LDHs复合材料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制备的Fe_3O_4/LDHs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和良好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四氧化三铁 复合结构
下载PDF
案例教学在材料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卫伟 李蛟 +3 位作者 李秋红 张华 孙武珠 司维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9期262-263,共2页
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课堂讲授和讨论、学生课下自学和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团队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的具... 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课堂讲授和讨论、学生课下自学和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团队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的具体建设过程显示出案例教学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实践性 材料研究方法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小班授课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卫伟 李蛟 +2 位作者 李成峰 李秋红 潘尧坤 《高教学刊》 2018年第4期68-70,共3页
针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对材料测试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高校教学团队为主力,进行了"小班授课"学习和... 针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对材料测试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高校教学团队为主力,进行了"小班授课"学习和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讲授和讨论、学生课下自学和讨论、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实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强化教师引导、师生沟通,创立多渠道教师间、师生间及学生间互动交流机制,探索出在多空间、时间学习条件下,多模式教学过程对学习效能提高的办法,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授课 教学改革 教学团队
下载PDF
氧化硅/α-Fe_2O_3多孔结构的制备及Cr(VI)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卫伟 姚佳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52-2357,共6页
制备多孔结构是提高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stober法制备了氧化硅/β-FeOOH核壳结构,研究了原料比例(硅源和氨水的比例)和包覆次数对氧化硅层厚度的影响。再将氧化硅/β-FeOOH核壳结构在500℃煅烧,得到了具有优... 制备多孔结构是提高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stober法制备了氧化硅/β-FeOOH核壳结构,研究了原料比例(硅源和氨水的比例)和包覆次数对氧化硅层厚度的影响。再将氧化硅/β-FeOOH核壳结构在500℃煅烧,得到了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氧化硅/α-Fe2O3多孔结构。对比分析了氧化硅/β-FeOOH核壳结构和氧化硅/α-Fe2O3多孔结构对Cr(VI)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平衡吸附规律。研究了氧化硅层的厚度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氧化硅层厚度为50 nm的氧化硅/α-Fe2O3多孔结构对Cr(VI)离子表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氧化硅 多孔结构 吸附
下载PDF
磁性LDH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1 位作者 姚佳良 张爱娟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3-1837,共5页
材料复合过程组成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是提高材料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以Mg-Al-LDHs为主,利用直接包覆法在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生长LDHs,并引入Cu元素,得到了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良好的Fe_3O_4/Cu-Mg-Al-LDH... 材料复合过程组成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是提高材料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以Mg-Al-LDHs为主,利用直接包覆法在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生长LDHs,并引入Cu元素,得到了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良好的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粒径、结晶性、磁性能和元素。对比分析了单一材料、单一材料简单混合样品和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Cu-Mg-Al-LDHs复合材料对甲基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同时良好的磁性能有利于吸附剂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磁性能 复合材料 可见光光催化
下载PDF
柠檬酸盐改性Fe_3O_4水溶液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卫伟 姚佳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5-1570,共6页
四氧化三铁(Fe3O4)的水溶液分散性是影响其在生物医学中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以FeSO4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柠檬酸根离子改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液分散性良好的Fe3O4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 四氧化三铁(Fe3O4)的水溶液分散性是影响其在生物医学中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以FeSO4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柠檬酸根离子改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液分散性良好的Fe3O4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Fe3O4的物相、形貌、尺寸、表面吸附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柠檬酸盐对样品形貌、尺寸、结晶性和水溶液分散性的影响。与未改性的Fe3O4相比,柠檬酸盐改性后的Fe3O4粒子表现出优异的水溶液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柠檬酸盐 水溶液分散性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SnO_2/α-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卫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用α-Fe2O3纳米粒子作为前驱物,以SnC l4和NaOH作为反应试剂,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有趣的形貌:直径约为20nm的SnO2纳米棒以α-Fe2O3纳米粒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生长。利用X-ra... 用α-Fe2O3纳米粒子作为前驱物,以SnC l4和NaOH作为反应试剂,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有趣的形貌:直径约为20nm的SnO2纳米棒以α-Fe2O3纳米粒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生长。利用X-ray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份、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氧化锡(SnO2) 三氧化二铁(Fe2O3) 水热反应
下载PDF
材料测试类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卫伟 李蛟 +2 位作者 张华 孙武珠 丛日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0期271-272,共2页
结合前期课程建设经验,探讨了如何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材料测试类课程实验项目,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课程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材料测试类课程 实验教学改革 综合设计型实验
下载PDF
培养学生基础类课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探讨——以《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卫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8期30-31,共2页
以《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为例,对专业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试题库、谱图库和视频资料等建设方面就《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的教学改革作了分析和阐述,为学生基础类课程... 以《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为例,对专业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试题库、谱图库和视频资料等建设方面就《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的教学改革作了分析和阐述,为学生基础类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材料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银纳米粒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卫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43-45,共3页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还原性,通过水热法还原Ag2O制备了Ag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了PVP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利用X-ray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Ag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发现,PVP在制备A...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还原性,通过水热法还原Ag2O制备了Ag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了PVP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利用X-ray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Ag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发现,PVP在制备Ag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可同时起到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乙二醇 水热法 PVP
下载PDF
镍铁比对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吸附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1 位作者 许英 李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5-207,211,共4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控制组成金属离子配合比,在四氧化三铁(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镍铁(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制得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并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Ni-Fe-L... 采用原位生长法,控制组成金属离子配合比,在四氧化三铁(Fe_3O_4)表面垂直生长镍铁(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制得Fe_3O_4/Ni-Fe-LDHs复合结构,并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Ni-Fe-LDH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1.2emu/g,在室温,镍:铁的摩尔配合比为2∶1,吸附平衡时间为48h,Fe_3O_4/Ni-Fe-LDHs用量为25mg/L的条件下,Fe_3O_4/Ni-Fe-LDHs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88mg/g和17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镍铁比 复合结构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硅源加入方式对Fe_3O_4/SiO_2核壳结构制备的影响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卫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8-11,共4页
表面包覆惰性层是解决四氧化三铁(Fe3O4)粒子团聚、易氧化、亲水性差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惰性层的引入一般会导致包覆后样品磁性能下降,从而限制了Fe3O4的应用.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水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良好磁响应性的Fe3O4/SiO2... 表面包覆惰性层是解决四氧化三铁(Fe3O4)粒子团聚、易氧化、亲水性差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惰性层的引入一般会导致包覆后样品磁性能下降,从而限制了Fe3O4的应用.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水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良好磁响应性的Fe3O4/SiO2核壳结构.样品的结构、形貌、尺寸和表面吸附官能团采用X-ray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TEOS加入方式影响SiO2层生长过程,从而影响包覆的均匀程度.Fe3O4/SiO2核壳结构表现出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52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 核壳结构 加入方式 磁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