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1
作者 顾燕云 周薇薇 +1 位作者 王卫庆 宁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PPNAD)是一种少见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占所有库欣综合征的0.6%~1.9%。PPNAD由Chute等[1]于... 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PPNAD)是一种少见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占所有库欣综合征的0.6%~1.9%。PPNAD由Chute等[1]于1949年首先报道,是儿童、青少年ACTH非依赖的库欣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确诊病因,其也是卡尼综合征(Carney complex,CNC)[2]较主要的成分之一,大约60%以上PPNAD的患者可诊断为CN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黏液瘤 皮质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症的认识变迁
2
作者 周薇薇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39-241,共3页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症(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最早由Kirschner等于1964年首次描述,以双侧肾上腺皮质大于1 cm的良性大结节伴不同程度的皮质醇过量分泌为特征。大部分PBMAH患者发病年龄在...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症(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最早由Kirschner等于1964年首次描述,以双侧肾上腺皮质大于1 cm的良性大结节伴不同程度的皮质醇过量分泌为特征。大部分PBMAH患者发病年龄在45~60岁,无性别差异,进展多缓慢。PBMAH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表型为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锁骨上窝和背部脂肪垫、紫纹、皮肤菲薄、瘀斑、多毛和痤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肾上腺 向心性肥胖 发病年龄 大结节 脂肪垫 锁骨上窝 紫纹 皮质醇
原文传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怡然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61-265,共5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形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不良心血管结局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进展,发现驱动醛固酮合成的基因胚系和体系突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将阐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形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不良心血管结局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进展,发现驱动醛固酮合成的基因胚系和体系突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将阐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及基于机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基因突变 醛固酮产生细胞簇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库欣病机制新认识
4
作者 周薇薇 郑思畅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ACTH细胞腺瘤即库欣病,占垂体肿瘤的15%,发病率为1.6例/百万人,肿瘤通常较小(约6 mm)[1-3]。ACTH细胞腺瘤可致高皮质醇血症,约占库欣综合征的70%。成人ACTH细胞腺瘤的诊断年龄...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ACTH细胞腺瘤即库欣病,占垂体肿瘤的15%,发病率为1.6例/百万人,肿瘤通常较小(约6 mm)[1-3]。ACTH细胞腺瘤可致高皮质醇血症,约占库欣综合征的70%。成人ACTH细胞腺瘤的诊断年龄为40~6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10倍;儿童罕见,只占所有ACTH细胞腺瘤的10%,未见性别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致密颗粒型 稀疏颗粒型 Crooke细胞
原文传递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5
作者 张翠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概述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因垂体以外ACTH的肿瘤组织分泌过量具有生物活性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产生过量皮质类固醇引起... 概述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因垂体以外ACTH的肿瘤组织分泌过量具有生物活性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产生过量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占库欣综合征患者总数的5%~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库欣综合征 副瘤综合征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内分泌肿瘤分子诊断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6
作者 叶蕾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个体遗传物质的变异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专业领域,其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累及内分泌腺体和细胞的肿瘤,患者面临肿瘤与激素分...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个体遗传物质的变异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专业领域,其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累及内分泌腺体和细胞的肿瘤,患者面临肿瘤与激素分泌双重威胁,致病基因变异是内分泌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肿瘤 分子诊断 致病基因
原文传递
老年与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被引量:2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0-12,共3页
老年糖尿病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糖尿病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新冠感染也是糖尿病加重甚至出现高渗等急性并发症的诱因。因此,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至关重要^([1-2])。血糖的有效监测管理及糖... 老年糖尿病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糖尿病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新冠感染也是糖尿病加重甚至出现高渗等急性并发症的诱因。因此,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至关重要^([1-2])。血糖的有效监测管理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重要临床应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糖尿病 老年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垂体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垂体疾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激素紊乱和肿瘤占位效应,涉及多学科的管理和随访。目前尚无临床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对垂体的直接损伤,但研究表明垂体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紊乱。相当一部分垂体疾病患者合并垂体功能减退症、糖尿病、... 垂体疾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激素紊乱和肿瘤占位效应,涉及多学科的管理和随访。目前尚无临床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对垂体的直接损伤,但研究表明垂体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紊乱。相当一部分垂体疾病患者合并垂体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新冠感染的治疗和管理,带来巨大挑战^([1])。为进一步规范新冠感染下垂体疾病的综合管理,本专家团队制订了以下临床应对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垂体疾病 合并症
原文传递
阿罗洛尔与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卫庆 陈宇红 +7 位作者 刘伟 王丽华 顾君明 陈岚 邹大进 鲁瑾 陈玉 宁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wk随访一次,观察血压、空腹血糖,用药前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都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前后,2组的空腹血糖及HhA1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 wk后,阿罗洛尔组心率由(78±6)次·min^(-1)下降至(69±9)次·min^(-1),与氨氯地平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阿罗洛尔组总有效率为85%,氨氯地平组为9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罗洛尔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痛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对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对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罗洛尔 氨氯地平 糖尿病 高血压 安全
下载PDF
肢端肥大症药物治疗进展
10
作者 郑思畅 周薇薇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92-296,共5页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类起病缓慢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过多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促使肝脏产生超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为主要临床特征。超过95%的GH异常分泌是由分泌GH的...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类起病缓慢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过多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促使肝脏产生超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为主要临床特征。超过95%的GH异常分泌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剩下少数的是由于异位GH、促GH释放激素(GH releasing hormone,GHRH)瘤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生长激素 垂体腺瘤
原文传递
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卫庆 宁光 +3 位作者 张连珍 罗邦尧 许曼音 陈家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0-52,共3页
作者分析了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影响因素。证实血糖监测仪所测毛细血管全血糖受血糖水平、进餐、贫血等生理因素影响较大,而受血标本体积、操作者熟练程度等影响较小,且仪器内及仪器间的变异系数很小,故指出血糖监测仪易... 作者分析了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影响因素。证实血糖监测仪所测毛细血管全血糖受血糖水平、进餐、贫血等生理因素影响较大,而受血标本体积、操作者熟练程度等影响较小,且仪器内及仪器间的变异系数很小,故指出血糖监测仪易操作,且所测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监测仪 毛细血管 全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介绍一种评价血糖仪准确性的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卫庆 宁光 +2 位作者 罗邦尧 许曼音 陈家伦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介绍一种评价血糖仪准确性的方法王卫庆宁光罗邦尧许曼音陈家伦血糖监测仪测毛细血管全血糖(CBG)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评价其准确性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介绍一种误差表格分析(errorgridanaly-s... 介绍一种评价血糖仪准确性的方法王卫庆宁光罗邦尧许曼音陈家伦血糖监测仪测毛细血管全血糖(CBG)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评价其准确性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介绍一种误差表格分析(errorgridanaly-sis,EGA)法,并用此法评价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仪 准确性 糖尿病
下载PDF
肾上腺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6-17,共2页
肾上腺疾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激素紊乱和肿瘤占位效应,涉及多学科的管理和随访。目前尚无临床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对肾上腺的直接损伤,但研究表明肾上腺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紊乱。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增生(导致糖、脂、水盐代... 肾上腺疾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激素紊乱和肿瘤占位效应,涉及多学科的管理和随访。目前尚无临床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对肾上腺的直接损伤,但研究表明肾上腺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紊乱。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增生(导致糖、脂、水盐代谢失衡,难治性高血压,免疫抑制等),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应激储备差、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肾上腺疾病 库欣综合征 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
原文传递
尿崩症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非感染期尿崩症管理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是因垂体后叶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缺乏所致的慢性疾病,患者每日尿量可超10 L^([1-2])。去氨加压素治疗能有效缓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烦渴、多饮、多... 非感染期尿崩症管理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是因垂体后叶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缺乏所致的慢性疾病,患者每日尿量可超10 L^([1-2])。去氨加压素治疗能有效缓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烦渴、多饮、多尿的症状^([2-3]),但在治疗期间患者也应监测每日摄入水量、尿量,维持出入平衡;定期测定电解质、评估垂体功能和影像,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尿崩症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22-24,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给人们身体健康尤其是各种慢病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传播力更强、潜伏期更短的变异株出现,使得疾病防控更为困难。研究发现,因新冠感染住院的患者在确诊后平均随访(81±48) d中,其平均骨密度下降了8.6%。骨密...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给人们身体健康尤其是各种慢病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传播力更强、潜伏期更短的变异株出现,使得疾病防控更为困难。研究发现,因新冠感染住院的患者在确诊后平均随访(81±48) d中,其平均骨密度下降了8.6%。骨密度下降明显大于与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由于大量骨质流失,因新冠感染住院后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了2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骨质疏松症 骨折 抗骨质疏松治疗
原文传递
肾上腺皮质癌临床与基础研究
16
作者 武鲁铭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34-238,共5页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类进展迅速的罕见内分泌恶性肿瘤,年发病率(0.7~2.0)例/百万人,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及40~50岁成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1.2∶1)[1-3]。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普及,肾上腺肿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类进展迅速的罕见内分泌恶性肿瘤,年发病率(0.7~2.0)例/百万人,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及40~50岁成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1.2∶1)[1-3]。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普及,肾上腺肿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仍缺乏有效鉴别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方法,肾上腺皮质癌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其中Weiss评分在临床应用最广泛,但评分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存在一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激素分泌 WNT通路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减肥药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游离睾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卫庆 宁光 +2 位作者 郁忠勤 荣蓉 罗邦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使用奥利司他及西布曲明的临床疗效 ,并测定其血脂及性激素变化。方法年龄 1 8~ 65岁非孕或已避孕妇女 60例 ,随机分成 3组 ,其中奥利司他组 2 0例 ,西布曲明组 2 0例 ,安慰剂组 2 0例。治疗并随访 2 4周。结果 试...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使用奥利司他及西布曲明的临床疗效 ,并测定其血脂及性激素变化。方法年龄 1 8~ 65岁非孕或已避孕妇女 60例 ,随机分成 3组 ,其中奥利司他组 2 0例 ,西布曲明组 2 0例 ,安慰剂组 2 0例。治疗并随访 2 4周。结果 试验组体重、体重指数、胆固醇在服药后显著下降 ,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三酰甘油在 3组中均无改变 ;奥利司他组游离睾酮显著下降伴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明显上升 ; 3组瘦素前后无变化。结论 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不仅显著减轻肥胖者体重 ,同时降低胆固醇 ,而且奥利司他能纠正肥胖妇女高雄激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睾酮 瘦素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王卫庆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高峰在全国多地出现。甲状腺功能(甲功)亢进症(甲亢)和甲功减退症(甲减)是常见病,导致甲亢的最常见病因是Graves病,甲减的最常见病因是桥本甲状腺炎,两者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2])。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规范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卫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诊治规范 临床 副交感神经节 肾上腺外 世界卫生组织 副神经节瘤 几茶酚胺
下载PDF
从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谈糖尿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性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卫庆 《药品评价》 CAS 2014年第13期18-21,26,共5页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在糖耐量受损(IGT)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是控制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目前,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IGT的首选方法,在生活方式干预没有达到...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在糖耐量受损(IGT)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是控制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目前,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IGT的首选方法,在生活方式干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应考虑采取药物干预。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阿卡波糖干预IGT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性价比,同时阿卡波糖是唯一被批准用于IGT的口服降糖药,可作为IGT干预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流行病学 干预 阿卡波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