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7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戴岩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26.1~29.0℃、4.26~6.08 mg/L、8.39~8.73和40~49,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1.19×10^(5)~7.70×10^(5)和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3.80×10^(5)~2.51×10^(6)和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15~113倍,弧菌占比在55%~70%。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及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及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解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便综合征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机体免疫力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福建东吾洋海域海水和沉积物菌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2
作者 张铭洋 李昊 +9 位作者 王印庚 马翠萍 陈夫山 黄强 廖梅杰 李彬 王锦锦 葛建龙 荣小军 王与凡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8,共13页
福建东吾洋海域是我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吊笼养殖的核心产区,但目前该地区的水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菌群结构相关研究匮乏。本研究以东吾洋海域东安、马坑、雷江和沙湾4个主要养殖区域为对象,完成了海参养殖高峰期1月的水质环境... 福建东吾洋海域是我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吊笼养殖的核心产区,但目前该地区的水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菌群结构相关研究匮乏。本研究以东吾洋海域东安、马坑、雷江和沙湾4个主要养殖区域为对象,完成了海参养殖高峰期1月的水质环境因子调查和评价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水体和沉积物菌群多样性和差异特征菌群分析,解析了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相关性。结果表明,马坑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21.60,属于严重富营养化;东安和雷江海域属于重度富营养,只有沙湾海域处于中度富营养的水平。东安和沙湾海域水质属于轻度有机污染,而马坑和雷江海域属于中度有机污染。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 520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归属于28门、57纲、163目、322科、581属。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表明,各区域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海域水体菌群多样性,且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沙湾海域环境菌群多样性与丰度最高。PCo A分析表明,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水体交换和海域位置对其水体和沉积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较大。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弧菌科(Vibrionaceae)在所有水体和沉积物样本中均为优势种类之一。对水体样品和沉积物样品的LEFSe(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筛选到处于不同分类水平的74个特异菌群。基因功能的预测和COG分类统计表明,水体与沉积物样品在12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4个海区的水体菌群LEFSe分析筛选到处于不同分类水平的30个特异菌群。水体的菌群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揭示,温度、溶氧、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不同海域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将为福建刺参养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吾洋海域 刺参吊笼养殖 环境评价 菌群结构分析
下载PDF
环境、病原、免疫因子三要素与池塘养殖对虾AHPND发生的关联性
3
作者 于永翔 王印庚 +7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唐苗苗 王春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发生与环境、病原和虾体免疫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对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AHPND发生及其环境、病原、虾体免疫因子进行持续性跟踪监测。结... 为研究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发生与环境、病原和虾体免疫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对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AHPND发生及其环境、病原、虾体免疫因子进行持续性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试验点的气温、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波动范围为21-29℃、24.8-31℃、1.4-8.32 mg/L、8-8.91、34-50、0.01-0.26 mg/L和0.005-0.212 mg/L;水体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范围为3×10^(3)-2.4×10^(5)和2×10^(2)-1.8×104 CFU/mL,虾体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范围为9.8×10^(4)-8.8×10^(6)和3.9×10^(3)-3.61×10^(6)CFU/g;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在可培养优势菌株中,弧菌检出数量达到135株,占全部鉴定菌株的61.6%,其中主要弧菌种类有欧文氏弧菌(Vibrio owensii)、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harveyi);虾体中ACP、AKP、SOD、LZM和PO等免疫酶活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75、1-8.5、2.4-11.07、1.3-43和6.23-28 U/mg。结合AHPND发生前后各理化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虾体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DO、LZM和PO可作为池塘养殖模式下对虾警示AHPND的指示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指导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及AHPND临床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ND 环境因子 可培养细菌 免疫因子 预警因子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5种主要海水养殖病原菌多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媛媛 于永翔 +5 位作者 王印庚 王春元 李永杰 刘定远 秦蕾 张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4,共13页
在养殖现场开展多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本研究选取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vhhA基因、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toxR基因、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luxR基因、鳗弧菌(V... 在养殖现场开展多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本研究选取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vhhA基因、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toxR基因、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luxR基因、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empA基因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的Mcp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并在微流控芯片进行集成,建立了可同步检测这5种病原菌的多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技术最佳反应体系:2×Taq Pro 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 Mix 5μL,Primer F/R各1μL,DNA模板2μL,ddH_(2)O 1μL。反应条件为95℃30 s,95℃5 s,61℃30 s,扩增30个循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发现,在10^(9)~10^(4)copies/μL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该方法对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大菱鲆弧菌、鳗弧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特异性强,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0、20、200、500和20 CFU/mL,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且样品平均检测时间缩短至26 min左右。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水产养殖多病原快速、精准的现场检测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副溶血弧菌 大菱鲆弧菌 鳗弧菌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微流控PCR 现场快速检测
下载PDF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双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昊 张铭洋 +4 位作者 于永翔 王印庚 张正 马翠萍 陈夫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给对虾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HPND病原种类多、基因型复杂,现有的针对不同病原的检测技术目标导向较弱、检测成本高、时间消耗长,对虾健康养殖亟待开发AHPND的精准快速...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给对虾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HPND病原种类多、基因型复杂,现有的针对不同病原的检测技术目标导向较弱、检测成本高、时间消耗长,对虾健康养殖亟待开发AHPND的精准快速诊断技术。本研究针对AHPND病原体携带编码一种二元毒素pirA和pirB大型质粒的遗传共性,基于pirA和pir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致病基因pirA和pirB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43×10^(0)和4.31×10^(1)copies/μL,样品平均检测时间为26min左右。为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以含有pirA和pirB毒性质粒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后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丝、肝胰腺、肠道和肌肉等组织随时间的推迟均能检测到pirA和pirB;从感染2h的结果来看,pirB比pirA检出率更高。此外,致病因子pirA和pirB比toxR的检出率更高,更适合对AHPND致病原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污染少、现场检测、一体化集成等优点。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实验室,更符合养殖基层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为及早认知疾病发生风险和病害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pirA pirB 微流控芯片 现场检测
下载PDF
刺参响应灿烂弧菌侵染差异microRNAs鉴定及靶基因分析
6
作者 畅孟阳 李彬 +7 位作者 荣小军 王锦锦 于永翔 王印庚 廖梅杰 张正 范瑞用 刘清兵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microRNA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免疫防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病害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而其病害发生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刺参重大疾... microRNA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免疫防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病害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而其病害发生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刺参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ssplendidus)为侵染菌株,通过人工侵染实验制备患病刺参样本,采用miRNA-seq技术对侵染组(PT16S)和对照组(PT10H)各3头刺参的体壁组织进行miRNA测序,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NAs进行鉴定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s (DEmi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构建关键调控途径的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显示,PT10H组平均得到5 902 588条有效序列,194个已知miRNA和19个新的miRNA;PT16S组平均得到5 053 529条有效序列,182个已知miRNA和42个新的miRNA。对2组鉴定到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2个上调和11个下调的具有显著差异的DEmiRNAs(P≤0.05),上调的DEmiRNAs靶基因预测结合到3010个靶基因,注释到585个GO terms及24条信号通路(P≤0.05),下调的DEmiRNAs靶基因预测到19 072个靶基因,注释到514个GOterms以及22条信号通路(P≤0.05)。对筛选到的DEmi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显示miRNA-seq与qRT-PCR的一致率达到70%。根据KEGG分析结果构建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途径和Notch信号通路的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显示,13个DEmiRNAs分别靶向结合134个与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相关的m RNAs和109个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m RNAs,Aja-miR-184、Aja-miR-2478和Aja-miR-9277p等DEmiRNAs可能参与对Notch信号通路和对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的调控。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发生调控网络建立和机制解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microRNA 灿烂弧菌 胁迫应答 靶基因 miRNA-mRNA调控网络
下载PDF
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对高温期刺参养殖池塘环境理化指标及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郑童潇 廖梅杰 +6 位作者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王锦锦 于永翔 张正 常玉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5,共13页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安装并使用该设备的5个池塘(实验组,根据相对区域的不同,标记为E1和E2组)和无任何降温措施的3个池塘(对照组,标记为C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高温期实验池塘水质及底质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相应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结构差异进行解析,进一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池塘的底层平均水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氨氮和沉积物氨氮、亚硝酸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P<0.05)。对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共8个测试池塘的沉积物菌群结构进行测定后分别获得707~880个分类操作单元(optical transform unit,OTU),α多样性计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沉积物菌群群落丰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对8个样品的PCo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内养殖池塘沉积物样本的菌群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组间差异明显。在目水平的物种分布统计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实验组中根瘤菌目(Rhizob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ef Se分析筛选到在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13个细菌群类(P<0.05)。对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参与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种类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筛选到与实验池塘水体氨氮含量显著相关的3个OTUs,分别为OTU7、OTU29和OTU108,依次归属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所预测到的25个原核生物COG代谢途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8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设备可显著改善池塘水质及底质环境,并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该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养殖池塘 池塘冷能气雾机 高通量测序 菌群分析
下载PDF
2种驱鲨方式对海水水质及海水鱼类急性毒性影响
8
作者 刘李娜 王锦锦 +5 位作者 廖梅杰 王世锋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郑童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0-259,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模拟生态学的方法,选取化学驱鲨剂和电脉冲驱鲨装置2种驱鲨产品,以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许氏鲆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鱼苗为测试对象,测定不同驱鲨方式使用后对海水水质和鱼... 本研究采用模拟生态学的方法,选取化学驱鲨剂和电脉冲驱鲨装置2种驱鲨产品,以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许氏鲆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鱼苗为测试对象,测定不同驱鲨方式使用后对海水水质和鱼苗生理及存活的影响。在不投放鱼苗的水槽中使用相关驱鲨产品测定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的溶解和释放可显著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pH(P<0.05),而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水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在3种鱼类的养殖水槽中使用相应驱鲨产品,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幼鱼全部正常,而化学驱鲨剂组的幼鱼鳃和鱼鳍等器官迅速被染成蓝色,幼鱼在15 min内的死亡率达到100%;电脉冲驱鲨装置组的幼鱼除了在设备启动瞬间受到惊扰出现躲避行为外,很快就恢复到自然活动状态,没有出现死亡。由于化学驱鲨剂造成急性死亡,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变化,而电脉冲驱鲨装置组幼鱼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化学驱鲨剂组实验幼鱼血液氯离子含量、血糖(GLU)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等指标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电脉冲驱鲨装置组中,牙鲆的GLU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升高,其他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鳃、肝脏、脾脏和心脏的器官结构均受到组织损伤。研究表明,与化学驱鲨剂相比,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海水水质的影响较小,且对主要的海水鱼类的毒性作用较小,是一种更为环保的驱鲨方式,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人类在海洋探索活动中驱鲨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 化学驱鲨剂 电脉冲驱鲨装置 牙鲆 许氏鲆鲉 斑石鲷 毒性
下载PDF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96
9
作者 王印庚 荣小军 +1 位作者 张春云 孙素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首次对中国养殖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育苗期的主要疾病有烂边病、烂胃病和化板症,而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则以腐皮综合症的危害最为严重。详细描述了以上主要病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总... 首次对中国养殖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育苗期的主要疾病有烂边病、烂胃病和化板症,而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则以腐皮综合症的危害最为严重。详细描述了以上主要病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出当前海参疾病的病原以细菌为主,兼有霉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此外,针对主要病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和综合预防措施,以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参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疾病 细菌 防治
下载PDF
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 被引量:77
10
作者 王印庚 方波 +1 位作者 张春云 荣小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616,共7页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0-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水产养殖 腐皮综合征 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的爱德华氏菌病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印庚 秦蕾 +2 位作者 张正 马爱军 张立敬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5,共9页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感染形式。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肠、鳃、皮肤等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显著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使得各器官组织出现巨噬细胞浸润现象。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以肾脏最为明显,包括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多发性局灶坏死伴有渗出性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的产生;肾脏外观则显示异常膨大,正常组织转变为白色脓疡或豆腐渣状。本文属国内首次报道爱德华氏菌感染大菱鲆致病,为该鱼类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 细菌鉴定 组织病理学 16S RDNA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印庚 刘志伟 +3 位作者 林春媛 陈霞 王玲 李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5-1112,共8页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病理分析,确定了感染大菱鲆的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了几种常用药物及自主研发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的离体杀灭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双氧水(H2O2)和复方中草药"HD-2&q...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病理分析,确定了感染大菱鲆的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了几种常用药物及自主研发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的离体杀灭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双氧水(H2O2)和复方中草药"HD-2"对该病有良好的杀灭和治疗效果。使用复方中草药"HD-2",同时结合100~200 mL/m3的双氧水药浴,可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病症消失的良好治愈效果。本项研究率先提出了复方中草药和双氧水可替代甲醛治疗隐核虫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之优点,为有效防治隐核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防止滥用化学药物、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刺激隐核虫 寄生性疾病 消毒剂 中草药
下载PDF
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印庚 杨洋 +4 位作者 张正 李彬 廖梅杰 邓威 孟繁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肌肉白浊病"。另一种症状为壳软,停止摄食,行动迟缓;肌肉变白浊、水样变化、萎缩;体腔液及组织坏死液化后从组织中大量渗出,不凝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称之为"牛奶病"。通过疾病流行特征、组织病理、病原超微结构等分析,初步判断肌肉白浊病由一种微孢子虫感染而致,虫体大小(1544±250)nm,呈椭球形,极丝圈数8~9圈,具孢壁[厚(130±22)nm],纤毛(长120~500 nm)、极体[(726±200)nm]、极管、固定盘、质膜、核等结构;牛奶病则是由一种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感染而致,虫体大小8~10μm,卵圆形,体表多皱褶、凸起,由细胞壁、多核、纤毛等组成。两种患病蟹的肌肉组织病变明显不同:患肌肉白浊病的蟹肌纤维断裂、溃散、浆质化,肌束减少并被团状集聚的寄生虫充斥、占据。电镜观察显示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出现大量空泡结构;肌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消失。患牛奶病的蟹肌束间隙变大,大量血卵涡鞭虫或充斥在间隙中或附着在肌纤维上,导致肌纤维断裂、离散解体,甚至溶解性坏死,组织呈水样变化。电镜观察也证实这两种寄生虫可同时感染三疣梭子蟹个体的同一组织;当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后,两种寄生虫均能寄生在融合后的胞浆中。从发病史来看,肌肉白浊病和牛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死亡率趋向更高,已逐步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的重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肌肉白浊病 牛奶病 微孢子虫 血卵涡鞭虫 溶解性坏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印庚 冷敏 +2 位作者 陈霞 荣小军 廖梅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腐皮综合征 中草药 配方 抑菌浓度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检测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印庚 张凤萍 +2 位作者 李胜忠 陈霞 崔玉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养殖刺参发生的严重疾病。发病时,刺参大批死亡,经济损失惨重。以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23S核糖体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插入pMD19-T,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测序。根据该间隔区...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养殖刺参发生的严重疾病。发病时,刺参大批死亡,经济损失惨重。以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23S核糖体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插入pMD19-T,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测序。根据该间隔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177 bp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该探针对灿烂弧菌呈现特异性,而对其它细菌V.fluvialis,V.anguillarum,V.alginolyticus,Aeromonas hydrophila,V.harveyi,V.parahaemolyticus,V.vulnificus均呈阴性。探针对灿烂弧菌DNA的检出限为6.25 pg,具有较高敏感度。用该探针对人工感染以及从青岛、烟台、威海获取的腐皮综合征发病海参和养殖水体进行斑点杂交,灿烂弧菌检出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快速检测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灿烂弧菌。用该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尚属首次,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斑点杂交
下载PDF
仿刺参幼体烂胃病及其致病原鉴定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印庚 孙素凤 荣小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8-916,共9页
山东、辽宁两省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期间的5-7月,耳状幼体易发生一种以胃壁增厚、萎缩、溃烂为主要特征的“烂胃病”。从患烂胃病的耳状幼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LW-1,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 山东、辽宁两省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期间的5-7月,耳状幼体易发生一种以胃壁增厚、萎缩、溃烂为主要特征的“烂胃病”。从患烂胃病的耳状幼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LW-1,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通过API半自动化鉴定和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表明,LW-1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相似。对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菌株LW-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菌株LW-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并视为耳状幼体烂胃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对多起仿刺参苗期烂胃病的调查研究表明,烂胃病病原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与投喂老化腐败的单胞藻饵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育苗 烂胃病 灿烂弧菌 16S RRNA
下载PDF
仿刺参骨片种类及结构随月龄的变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王锦锦 廖梅杰 +5 位作者 王印庚 李彬 荣小军 葛建龙 刘清兵 范瑞用 《科学养鱼》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仿刺参又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继鱼、虾、贝、藻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形成的海参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浅海、工厂化、吊笼、围堰等多种增养殖模式。传统的工... 仿刺参又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继鱼、虾、贝、藻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形成的海参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浅海、工厂化、吊笼、围堰等多种增养殖模式。传统的工厂化和吊笼养殖模式下,可统一进行苗种投放及成参采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吊笼 水产养殖 养殖模式 增养殖 海参养殖 苗种投放 仿刺参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印庚 张正 +4 位作者 秦蕾 史成银 陈洁君 杨少丽 马爱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61-68,共8页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常见疾病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系统地描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症状、危害程度、感染率及致病原等。同时为各种疾病提供了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措...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常见疾病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系统地描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症状、危害程度、感染率及致病原等。同时为各种疾病提供了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 ,对大菱鲆养殖生产与疾病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系国内首次对养殖大菱鲆疾病进行的全面性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大菱鲆 流行病学 疾病 病原 防治
下载PDF
养殖刺参“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印庚 郭伟丽 +5 位作者 荣小军 李彬 廖梅杰 张正 陈霞 刘升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6,共6页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这是副溶血弧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化板症 副溶血弧菌 16S RDNA 鉴定
下载PDF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印庚 谢建军 +2 位作者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9-336,共8页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采用IFAT可以对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假交替单胞菌 间接荧光抗体检测(IF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