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双扇蕨依存环境的植物群落学特征
1
作者 马钰琦 李宇惠 +3 位作者 林琳 沈悦 顾钰峰 王发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深圳双扇蕨(Dipteris shenzhenensis)是仅在深圳分布的极度濒危(CR)植物。对该种占优势群落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双扇蕨群落共有维管植物49科73属85种,优势种有深圳双扇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谷木叶冬青(Ilex ... 深圳双扇蕨(Dipteris shenzhenensis)是仅在深圳分布的极度濒危(CR)植物。对该种占优势群落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双扇蕨群落共有维管植物49科73属85种,优势种有深圳双扇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谷木叶冬青(Ilex memecylifolia)、竹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neglecta)、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植株个体随着树木高度增加而减少,呈现“倒J”型分布,是亚热带地区明显特点;各生活型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对相同地区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T检验,证明不同群落之间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同属生态演替的稳定阶段;生态位分析揭示了深圳双扇蕨在群落中的生存状态,说明该种并非广布种,对环境要求苛刻且对资源竞争力差,在群落演替中存在灭绝风险;种间联结分析揭示了该物种与其他优势草本的种间关系,找到了可能的互补与竞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双扇蕨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生态位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蒭雷草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意兰 刘东明 +2 位作者 王俊 简曙光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迅速增加后急速下降外,其余处理的变化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不断上升,POD活性基本稳定,CAT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除轻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处理第18天时不同胁迫程度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蒭雷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用于南海诸岛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蒭雷草 热带珊瑚岛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外来入侵植物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欣欣 聂丽云 +4 位作者 余小玲 刘艳艳 马钰琦 王发国 王爱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454,共11页
为保护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样方、样带法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共有入侵植... 为保护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样方、样带法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共有入侵植物64种,隶属28科55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15种)。草本植物最多,有48种(75.00%)。原产地来自美洲的植物最多,有49种。入侵风险等级可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严重危害的有8种(12.50%)。与广西、广东、海南及华南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在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原产地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北部湾与广西中越边境内陆地区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都超过60%。因此推测广西外来入侵植物有两条可能的入侵线路:一是从海南登录,二是从中越边境跨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相对整个广西)虽较少,但其8种Ⅰ级严重危害植物的防治,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广西 入侵植物 危害等级 防治
下载PDF
海南岛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发国 秦新生 +3 位作者 陈红锋 张荣京 刘东明 邢福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4,共10页
特有植物是了解一个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规律的关键。对海南岛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分类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共有石灰岩特有植物63种,隶属于37科52属,其中热带性的属占的比例较高;属于海南石灰岩专性种的有18种,一些种... 特有植物是了解一个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规律的关键。对海南岛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分类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共有石灰岩特有植物63种,隶属于37科52属,其中热带性的属占的比例较高;属于海南石灰岩专性种的有18种,一些种类对生长基质的要求相当严格。与其它地区比较,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在海南不很明显。从特有植物的分布来看昌江是海南一个重要的石灰岩植物分化中心。对海南石灰岩特有种比例较低的原因和保育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生境 特有植物 海南 分布
下载PDF
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发国 邢福武 +1 位作者 叶华谷 严岳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初步分析了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及外貌,结果表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种属组成分散,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区系特点。广东蒲桃、豺皮樟、亮叶柃、桃金娘等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但本区灌丛群落均匀性偏低... 初步分析了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及外貌,结果表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种属组成分散,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区系特点。广东蒲桃、豺皮樟、亮叶柃、桃金娘等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但本区灌丛群落均匀性偏低。具有较高丰富度的种类仅占很少部分,可能与乔木缺乏和种群竞争有关。群落的外貌主要是由小型和中型落叶草质及常绿革质、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在分析灌丛群落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群落 环岛 澳门 种类组成 初步分析 植物种类 区系特点 南亚热带 种群竞争 群落特征 生态保护 重要值 豺皮樟 桃金娘 均匀性 丰富度 外貌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发国 张荣京 +3 位作者 邢福武 吴世捷 叶育石 陈焕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分布 保护 鹦哥岭 海南
下载PDF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1 位作者 叶育石 周联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8,共8页
广东省现有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107种,隶属52科83属。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对几种分布状况比较特殊的物种提出了有效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广东 珍稀濒危植物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澳门的外来入侵植物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发国 邢福武 +3 位作者 叶华谷 陈孝永 谭国光 麦保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05-110,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有84种外来入侵植物。对外来植物的生长型、生境和原产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来种对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或群落结构简单的灌丛、荒草地等影响较大,而对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来源于热带美洲的外来种占绝大多...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有84种外来入侵植物。对外来植物的生长型、生境和原产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来种对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或群落结构简单的灌丛、荒草地等影响较大,而对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来源于热带美洲的外来种占绝大多数,这与两区区系的相似性、相似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经贸往来和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 分布
下载PDF
广东省野生藤本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发国 陈红锋 +1 位作者 刘东明 简曙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广东省共有野生藤本种子植物512种,隶属于50科,159属,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西.其中葡萄科、茜草科、蝶形花科、萝科、葫芦科、萝科、旋花科和夹竹桃科种类较多,优势现象明显.按茎的质地可将广东省的野生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草质藤本、... 广东省共有野生藤本种子植物512种,隶属于50科,159属,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西.其中葡萄科、茜草科、蝶形花科、萝科、葫芦科、萝科、旋花科和夹竹桃科种类较多,优势现象明显.按茎的质地可将广东省的野生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草质藤本、攀援灌木状藤本、无叶藤本和肉质藤本5类,以木质藤本植物为主.按其攀附方式可分为缠绕藤本、卷须攀援型、钩刺攀援型、吸附攀援型4类,以缠绕藤本为主.对野生藤本植物在广东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广东 园林绿化 应用
下载PDF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1 位作者 邢福武 叶育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鹅凰嶂丰富的药用、观赏、用材、食用等植物资源 ,提出了若干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鹅凰嶂 植物资源 保护 利用 自然保护区 森林植被
下载PDF
海南岛亚地带界线划分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2 位作者 邢福武 马其侠 陈红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8,共5页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 ,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 ,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 ,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 ,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 ,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 ,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 ,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 ,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林优势类群 .通过分析龙脑香林的分布与生态学特性 ,并参考了植物地理区划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香林 亚地带界线 海南
下载PDF
广东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发国 刘东明 +2 位作者 严岳鸿 叶育石 邢福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307-2309,共3页
报道7个广东分布新记录种:细羽凤尾蕨、尾头凤尾蕨、仙霞铁线蕨、雷波铁角蕨、阔鳞肋毛蕨、网脉实蕨和海南假瘤蕨.其中细羽凤尾蕨、尾头凤尾蕨、仙霞铁线蕨、雷波铁角蕨为石灰岩上生长种类.
关键词 广东 新记录 分布
下载PDF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保育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叶育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0科27属28种.分析了这些植物的分布状况、分布在此区的可能原因和资源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保育方法 区域分布
下载PDF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赵南先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504,共10页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72科 681属 1 44 8种。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本区主要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及珍稀濒危植物 ,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是 :种类组成比较丰富 ,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 ;植被类型以山地雨林为主 ;区系起源古老 ,原始类群丰富 ;特有性比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明显。建议对一些濒危物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广东省忍冬科药用植物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叶育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4-706,共3页
忍冬科植物广东省共有 36种、1亚种和 9变种 ,可供药用有 2 4种、1亚种及 3变种 ,其分布范围较广 ,资源丰富。药用种类可用于清热解毒、除湿止痛 ,治疗感冒发烧、风湿痹痛、炎症等 ,特别是金银花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传统中药 。
关键词 广东 忍冬科 药用植物 生态分布 药用价值
下载PDF
广东乡土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发国 陈红锋 邢福武 《中国园林》 2007年第7期56-60,共5页
通过多年来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广东省野生或栽培观赏蕨类植物有277种,6变种,1变型,15栽培品种,隶属于51科118属,部分种类为优良的彩叶植物。其中野生乡土蕨类共279种,隶属于50科114属,其地理分布以粤北和粤中为多。蕨类植物按生长... 通过多年来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广东省野生或栽培观赏蕨类植物有277种,6变种,1变型,15栽培品种,隶属于51科118属,部分种类为优良的彩叶植物。其中野生乡土蕨类共279种,隶属于50科114属,其地理分布以粤北和粤中为多。蕨类植物按生长的地理位置可分为陆生蕨类、树蕨类、附生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石生蕨类。对广东园林观赏蕨类植物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并推荐一些乡土蕨类应用于园林观赏与绿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观赏蕨类 调查 广东 分布 应用
下载PDF
澳门路氹湿地植物与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发国 黎昌汉 +5 位作者 邢福武 叶华谷 秦新生 田怀珍 梁冠峰 陈玉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42-246,共5页
湿地保育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路湿地有52种植物,对他们的组成、多度、生境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草本植物种类居多,生境以稍离岸的种类居多,外来种占有较大比例,这与湿地面积较小,... 湿地保育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路湿地有52种植物,对他们的组成、多度、生境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草本植物种类居多,生境以稍离岸的种类居多,外来种占有较大比例,这与湿地面积较小,形成历史短和经贸的往来繁多有关。路湿地作为澳门最大的一块湿地,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为世界极度濒危候鸟黑脸琵鹭的栖息地,已受到当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路氹湿地 植物 黑脸琵鹭
下载PDF
广东省耳草属药用植物资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7-548,共2页
广东省耳草属药用植物有 19种。本文报道其产地和药用情况 ,旨在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并对伞房花耳草和白花蛇舌草的区别以及耳草属的开发前景作了讨论。
关键词 耳草属 药用植物资源 开发 利用 广东 伞房花耳草 白花蛇舌草
下载PDF
鹅凰嶂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1 位作者 叶育石 周联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初步探讨了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点 ,结果表明 :本区有蕨类植物 1 34种 (包括变种与变型 ) ,隶属于 38科 72属 ,优势成分以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为主。区系单种属较多 ,起源古... 初步探讨了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点 ,结果表明 :本区有蕨类植物 1 34种 (包括变种与变型 ) ,隶属于 38科 72属 ,优势成分以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为主。区系单种属较多 ,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复杂 ,但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 区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海南实蕨科植物分布新资料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发国 严岳鸿 +1 位作者 秦新生 邢福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3,共2页
报道了海南岛实蕨科2种植物分布新资料,它们是河口实蕨BolbitishekouensisChing、多羽实蕨B.angustipinna(Hayata)H.Ito,并对厚叶实蕨B.hainanensisChingetC.H.Wang增加了拉丁文描述.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 报道了海南岛实蕨科2种植物分布新资料,它们是河口实蕨BolbitishekouensisChing、多羽实蕨B.angustipinna(Hayata)H.Ito,并对厚叶实蕨B.hainanensisChingetC.H.Wang增加了拉丁文描述.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新资料 实蕨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