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解读
1
作者 王可彬 杜雅薇 +1 位作者 马莲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93-898,共6页
[目的]对《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的制定过程和内容进行解读,使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等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方法]在总结慢性溃疡病的证候特点,系统回顾气虚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经过多学科专... [目的]对《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的制定过程和内容进行解读,使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等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方法]在总结慢性溃疡病的证候特点,系统回顾气虚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经过多学科专家群决策,多轮研讨与论证,由数十名中医临床、中医证候学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结果]该标准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发布,该标准采用气虚条目、毒滞条目、舌象或脉象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气虚条目至少具备2条,毒滞条目至少具备2条,同时具备舌象或脉象其中1条者可诊断为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结论]《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2021版)》确定了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 气虚毒滞证 诊断标准 解读
下载PDF
从扶正祛邪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被引量:3
2
作者 申艳 王可彬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罪犯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易损斑块易破溃或形成血栓是致病和诱发不良事件的高危因子。斑块的稳定与否影响并决定着动脉硬化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受巨噬细胞、多种蛋白酶学分子...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罪犯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易损斑块易破溃或形成血栓是致病和诱发不良事件的高危因子。斑块的稳定与否影响并决定着动脉硬化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受巨噬细胞、多种蛋白酶学分子、细胞凋亡、血管新生、老化及生物力学等多因素影响。现代医学对动脉硬化斑块的防治方式包括以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和以手术或介入的外科治疗,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但也伴随着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增加。传统医学多从瘀、痰、毒、虚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易损性,多强调邪实的重要性而不注重正虚或两者兼顾的情况,作者认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受损、不稳定、破溃、出血等病理特征病机的本质为正虚毒损,正虚与邪实两者兼而有之。正虚为血气不和或不足,营卫失调,正虚失固,邪实为痰、瘀、毒诸邪壅盛侵袭,机体损伤致病,治当扶正祛邪,虚实兼顾,化瘀祛痰,生肌稳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斑块溃疡 正虚毒损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补气解毒法”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可彬 马莲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皆可出现“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亦包括消化性溃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等,中医同属“溃疡”的范畴。虽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总属“气虚毒损证”。故文章以“异病同治”为指导,系统论述“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因证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补气解毒 慢性难愈合创面 溃疡 病因证治
下载PDF
从“毒损脉络”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可彬 马莲 吴圣贤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因,其中易损斑块是关键,但目前缺少有效治疗手段。中医文献中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易损的概念,我们认为易损斑块属于中医毒邪败坏形质范畴,提出从"毒损脉络"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因,其中易损斑块是关键,但目前缺少有效治疗手段。中医文献中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易损的概念,我们认为易损斑块属于中医毒邪败坏形质范畴,提出从"毒损脉络"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思路,将中医外科经典解毒类方药加以改进,用于易损斑块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文就这一治疗思路从中医理论角度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脉络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内消软脉汤对ApoE^-/-小鼠解耦联蛋白1依赖性脂解通路、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可彬 李贺 吴圣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研究“内消软脉汤”对ApoE^-/-小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并探究其是否与解耦联蛋白1依赖性脂解有关。方法将4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消软脉汤”低剂量组、“内消软脉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 目的研究“内消软脉汤”对ApoE^-/-小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并探究其是否与解耦联蛋白1依赖性脂解有关。方法将4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消软脉汤”低剂量组、“内消软脉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养的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后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60天后处死小鼠,并取血清用于生化法检测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用HE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肩胛区棕色脂肪组织、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附睾内脏白色脂肪组织等脂肪组织中解耦联蛋白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内消软脉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解耦联蛋白1的表达随药物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内消软脉汤”可降低ApoE^-/-小鼠的炎症及血脂水平,此作用的实现可能与激活解耦联蛋白1依赖性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甘油三酯 化痰散结法 内消软脉汤 解耦联蛋白1 脂肪组织活化
下载PDF
论黄芪主痈疽久败疮 被引量:5
6
作者 申艳 王可彬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1329-1336,共8页
黄芪为“疮家圣药”,有“补气之长”,从古至今在医学界占据重要作用。随着黄芪功用的不断演变,其补诸虚劳损治小儿百病之功日趋凸显,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痈疽久败疮之功效逐渐淡化。事实上,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医学药理作用研究,... 黄芪为“疮家圣药”,有“补气之长”,从古至今在医学界占据重要作用。随着黄芪功用的不断演变,其补诸虚劳损治小儿百病之功日趋凸显,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痈疽久败疮之功效逐渐淡化。事实上,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医学药理作用研究,均表明黄芪在痈疽及难愈疮面诸疾方面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痈疽 久败疮
下载PDF
从“气虚毒损”论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2
7
作者 申艳 王可彬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50-554,共5页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毒损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扶正祛邪 补气解毒 敛疮生肌
下载PDF
标准化柑橘果园建设技术规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可彬 刘光祥 谢晓燕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12期178-178,共1页
1果园选址 (1)立地条件:坡度在25°以内;海拔控制在400m以下,个别小区条件适宜的可放宽到海拔500m以下。土壤、空气、灌溉水源等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62001《无公害食品柑橘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园址及周边无柑橘检疫性有... 1果园选址 (1)立地条件:坡度在25°以内;海拔控制在400m以下,个别小区条件适宜的可放宽到海拔500m以下。土壤、空气、灌溉水源等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62001《无公害食品柑橘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园址及周边无柑橘检疫性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建设 柑橘 标准化 检疫性有害生物 技术 产地环境 无公害食品 立地条件
下载PDF
从“久败疮”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被引量:8
9
作者 马莲 王可彬 吴圣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87-889,共3页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及临床实践,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的特点类似皮肤慢性溃疡(即"久败疮"),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提出从"久败疮"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的思路,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斑块溃疡的关键在于痰火瘀三...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及临床实践,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的特点类似皮肤慢性溃疡(即"久败疮"),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提出从"久败疮"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的思路,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斑块溃疡的关键在于痰火瘀三毒并发,气血衰败。本文就这一治疗思路,从理论认识、治疗方法、遣方用药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败疮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溃疡 气虚毒损
下载PDF
离心式压缩机运行中故障与检修分析
10
作者 王可彬 《华东科技(综合)》 2020年第9期0275-0275,共1页
在化工领域,多数企业生产运营离不开离心式压缩机,其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设备,必须时刻保障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以免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对离心式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常发生的故障及检修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 在化工领域,多数企业生产运营离不开离心式压缩机,其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设备,必须时刻保障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以免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对离心式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常发生的故障及检修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着手,分析了离心式压缩机常见的故障,并对离心式压缩机故障问题的检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保障离心式压缩机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缩机 故障 检修
下载PDF
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措施初探
11
作者 王可彬 罗顺琼 +2 位作者 唐林 朱兴胜 王兴英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11期49-50,共2页
以丰乐街道办为例,分析"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针对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发展概况提出建议: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开展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引导更多农户向城镇集聚,加强农... 以丰乐街道办为例,分析"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针对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发展概况提出建议: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开展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引导更多农户向城镇集聚,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基于“理论创新”视角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莲 王可彬 吴圣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048-5056,共9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医疗实践中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证候类中药新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需要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有效为原则。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疾病发...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医疗实践中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证候类中药新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需要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有效为原则。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疾病发展规律的创新性认识,进行学术理论创新,指导临床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医学术创新,推动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工作。该文通过阐述对中医理法方药创新体系的若干理解,分析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究价值,初步提出以理论创新为基础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的总体研究模式,并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具体过程及存在的部分问题,从药学、药理毒理以及临床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探讨建立证候类中药新药创新生态系统的设想,旨在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创新证候 证候类中药 中药新药 研发
原文传递
难治性疾病多呈现“气虚毒损证”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莲 王可彬 吴圣贤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69-474,共6页
气虚毒损证是在人体正气大虚的基础上,毒邪蕴结、积聚凝滞,损及脏腑经脉而致病,多见于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以及各类疾病的变证、坏证。毒邪致病在病因上具有酷烈性、依附性;在发病学上具备骤发性、特异性;在临床特点上具备火热性、秽浊... 气虚毒损证是在人体正气大虚的基础上,毒邪蕴结、积聚凝滞,损及脏腑经脉而致病,多见于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以及各类疾病的变证、坏证。毒邪致病在病因上具有酷烈性、依附性;在发病学上具备骤发性、特异性;在临床特点上具备火热性、秽浊性、广泛性、善变性、阈害性、内损性;病程上具备顽固性和危重性。气虚毒损证可视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共同点,气虚是难治性疾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毒损为难治性疾病急性加重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气虚毒损证的本质、毒损的症状变化及病机演变规律,推导气虚毒损病变的客观指标及临床指征,对提高难治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毒损证 毒邪 难治性疾病
下载PDF
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 被引量:3
14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 吴圣贤 +3 位作者 杜雅薇 杨文利 马莲 王可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46-1748,共3页
气虚毒滞证是各种慢性创面(溃疡)的核心证候[1-5],但目前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为提高相关证候诊断的规范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提高临床诊疗和临床科研辨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根据循证医学、中医证候标准化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外最新... 气虚毒滞证是各种慢性创面(溃疡)的核心证候[1-5],但目前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为提高相关证候诊断的规范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提高临床诊疗和临床科研辨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根据循证医学、中医证候标准化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外最新证候及相关术语研究进展,针对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的临床特点,邀请中医学、循证医学及方法学等多位专家,共同制定了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下文简称"标准"),并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审核及发布(标准号T/CACM 1352-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 中华中医药学会 诊断标准 循证医学 证候诊断 慢性创面 临床诊疗 临床科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