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叶武 李智 +3 位作者 金玉梅 顾浩 朱博 范永红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在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分析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连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行翻修自体髂骨移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 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在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分析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连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行翻修自体髂骨移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疗程结束2组对比:肿胀消退时间、显效率、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伤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试验组术后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骨痂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用于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改善术后患肢肿胀,促进骨痂生长,有助于骨折部位早期康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古骨伤愈合剂 骨折 骨不连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手术策略比较
2
作者 李阳杰 王叶武 +2 位作者 朱博 贺天磊 李智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对比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手术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8月-2023年5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2例、女49例,年龄最小66岁、最大103岁、平均(79±11.6)岁,分... 目的对比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手术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8月-2023年5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1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2例、女49例,年龄最小66岁、最大103岁、平均(79±11.6)岁,分为AFHR、PFLP、PFNA)。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髋关节Harris功能优良率。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少于PFLP组和AFHR组(120.39±49.76)mL VS(243.53±102.22)mL VS(194.62±65.62)mL,(P<0.01)。三组手术耗时无差异(78.07±7.26)min VS(86.59±9.55)min VS(82.66±13.38)min,(P>0.05)。AFHR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和PFLP组(1.88±0.65)d VS(4.03±0.78)d VS(6.00±1.00)d,(P<0.01)。AFHR组术后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和PFLP组(0.40±0.13)W VS(7.26±2.15)W VS(10.24±1.72)W,(P<0.01)。随访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FHR和PFNA组优于PFLP组(84.6%VS 84.2%VS 76.5%,P<0.05),AFHR组与PFNA组无差异(84.6%VS 84.2%,P>0.05)。结论AFHR、PFNA和PFLP三种手术策略均属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有效疗法。AFHR策略手术耗时短、术后下床早、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关节置换 手术方式
下载PDF
VSD负压密封引流技术在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叶武 陈南 +3 位作者 金玉梅 朱晓松 李青 丁忠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收治的16例复杂难治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行手术清创,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收治的16例复杂难治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行手术清创,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病房中心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吸引治疗7~14d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经5~7d VSD封闭引流,创面行自体中厚皮片植皮术成活。4例感染较重并伴有骨折患者,再一次清创后,继续VSD引流7d后肉芽组织鲜活平整,予以直接游离缝合并配合植皮,创口封闭,移植皮肤基本成活。3例感染重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多者行临近皮瓣移植覆盖后配合常规换药并成活。结论 VSD能较好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明显缩短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难治性创面 治疗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叶武 金玉梅 +1 位作者 张勇 赵爱彬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硅胶线牵张技术在治疗四肢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同时伴有骨外露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采用自制硅...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硅胶线牵张技术在治疗四肢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同时伴有骨外露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采用自制硅胶线牵张技术,利用皮肤和橡皮筋的弹性,在创口彻底清创后周围皮缘外侧1-1.5cm处打孔,利用医用无菌手套边的橡皮筋以系鞋带方式穿过皮肤孔,形成弹性的橡皮筋网,利用皮肤的延展性和橡皮筋的弹性,使皮肤逐渐延伸,经过7-14d逐渐缩小闭合创面。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后,皮肤直接缝合18例,1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并钢板外露行清创皮肤牵引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负压持续吸引后创面封闭愈合,4例因创面较大通过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自体皮肤移植封闭创面。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伤口裂开或再次骨外露等并发症,伤肢功能保留良好。结论自制硅胶线牵张技术可以使皮肤组织不断伸展,有效缩小封闭四肢皮肤缺损创面,避免或减少了皮片、皮瓣移植手术,具有费用低、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线 皮肤牵张技术 皮肤缺损
下载PDF
经后外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15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叶武 李青 +3 位作者 金玉梅 朱晓松 陈南 丁忠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1-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随访观察疗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参照HSS膝关...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随访观察疗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参照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40周,平均32周.随访结果显示,本组优13例,良2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软组织损伤,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及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髁 骨折
下载PDF
皮片化结合VSD技术在四肢大面积撕脱伤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叶武 金玉梅 +4 位作者 张勇 李智 赵爱彬 朱明雨 朱庭标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皮片化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大面积四肢皮肤撕脱伤后采用皮片化结合VSD治疗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皮片化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大面积四肢皮肤撕脱伤后采用皮片化结合VSD治疗的患者资料,随访观察并评估其皮肤恢复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6~60个月,平均14.5个月,撕脱皮肤及部分坏死皮肤二期植皮,皮肤成活愈合良好,皮肤感觉恢复良好,无明显皮肤挛缩及瘢痕形成,患肢功能良好保留。结论皮片化结合持续VSD在治疗严重创伤导致的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治疗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在减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痛苦体验上较传统治疗方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大面积撕脱伤 负压封闭吸引术 皮肤移植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重建治疗锁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叶武 张勇 +1 位作者 金玉梅 任静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侵蚀性、病因未明的良性骨肿瘤。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占全身骨肿瘤的1.3%,常见发病部位为长骨骨端,其次为脊柱、骨盆、面颅骨等部位,发生在锁骨的较为少见,约占全身骨肿瘤的0.87%。临床认识相对不足,无规范的诊疗...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侵蚀性、病因未明的良性骨肿瘤。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占全身骨肿瘤的1.3%,常见发病部位为长骨骨端,其次为脊柱、骨盆、面颅骨等部位,发生在锁骨的较为少见,约占全身骨肿瘤的0.87%。临床认识相对不足,无规范的诊疗方案可遵循。本病复发率高,预后多不佳。我科收治锁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进行了肿瘤整体切除,自体髂骨移植锁骨重建,术后2年随访效果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患侧肩关节功能保留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肿瘤 锁骨 重建
下载PDF
牵引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爱彬 张勇 +6 位作者 王叶武 吕晓峰 朱明雨 朱庭标 张金鹏 范永红 刘文秀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前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并术中协助牵引状态下后路枕...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前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并术中协助牵引状态下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8岁,平均45.75岁。其中9例四肢感觉麻木,肌力4~5级,Hoffmann征阳性,行走不稳;3例患者有明显的四肢感觉障碍,四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四肢肌力2~3级,病理征阳性,伴二便功能障碍。患者均按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评分,术前为5~13分,平均8.5分。颈椎MRI显示延髓颈脊髓腹侧不同程度受压,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115°~131°,平均122.8°。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复位,牵引时间14~21d,平均17.5d。齿状突满意复位后行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并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6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良好的复位,无医源性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1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4.3分。平均延髓颈髓角由122.8°改善为135.8°,增加了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t=-9.316,P<0.000 1;CMA评分:t=-10.893,P<0.000 1)。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3.3%。结论术前牵引加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 脱位 可复性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3 位作者 张军 程彦达 冯敏 宋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118-12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radiomics)在鉴别诊断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混合型肝癌(58例)与肝内胆管细胞癌(117例)的资料。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从动脉期CT影像提取radiomics特征,建立radiomics模型...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radiomics)在鉴别诊断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混合型肝癌(58例)与肝内胆管细胞癌(117例)的资料。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从动脉期CT影像提取radiomics特征,建立radiomics模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将radiomics特征与临床危险因素纳入综合模型。依据鉴别效能和临床有用性,选择最佳模型。结果radiomics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临床模型。包含radiomics特征与临床因素的综合模型鉴别效能最佳(训练组:AUC=0.925;验证组:AUC=0.901)。结论radiomics可以提高临床危险因素在鉴别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混合型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评估前列腺癌的侵袭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3 位作者 李谋 张军 王伟山 宋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20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GS)≤3+4,共40例]和高危组(GS≥4+3,共80例)。将患者按7...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20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GS)≤3+4,共40例]和高危组(GS≥4+3,共80例)。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配到训练组及验证组。从患者T2WI、DWI、DCE图像上提取肿瘤区域的组学特征,通过LASSO回归选取用于建模的特征,同时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来联合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建立术前鉴别低危组和高危组PCa的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价值,并在验证组中对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共纳入84例,包含29个低危和55个高危PCa;验证组纳入36例,包含11个低危和25个高危PCa。T2WI、DWI、DCE每个序列均提取1304个组学特征,经过LASSO回归后,仅4个组学特征被纳入组学模型;通过结合PSA,建立联合模型,其在训练组的AUC为0.846,在验证组中为0.800。结论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可用于术前鉴别低危及高危组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影像组学 GLEASON评分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田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36期185-188,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磁共振硬件的发展及高场强磁共振的出现,腹部弥散成像研发出了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疗效评价、肿瘤复发监测、肝脏纤维化分级及肝脏功能评分、肝脏占位病变良恶性、转移性淋巴结与增... 随着计算机技术、磁共振硬件的发展及高场强磁共振的出现,腹部弥散成像研发出了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疗效评价、肿瘤复发监测、肝脏纤维化分级及肝脏功能评分、肝脏占位病变良恶性、转移性淋巴结与增生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体现出无限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图像分辨力、信噪比不高,b值无统一标准及全身弥散成像时间相对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 宫颈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李吉华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差异及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效应成像的磁共振新技术,成像原理首先由Jurgen—Reichenbach博士等提出,2002年1...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差异及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效应成像的磁共振新技术,成像原理首先由Jurgen—Reichenbach博士等提出,2002年12月SWI技术获得美国专利,SWI最初叫高分辨率Bold静脉血管成像(HRBV),后又称检测疾病静脉成像(AVIDBOLD),2002年以后正式命名为磁敏感加权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单、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3
作者 赵爱彬 张勇 +2 位作者 王叶武 朱庭标 张金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单齿状突螺钉与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组给予双齿状突螺钉固定,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单齿状突螺钉与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组给予双齿状突螺钉固定,对照组给予单齿状突螺钉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情况;术后1周,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屈伸功能角度、侧屈角度、轴向旋转功能角度;术后1年随访,进行X线检查。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屈伸功能角度、侧屈角度、轴向旋转功能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颈部旋转活动范围均正常或近正常;所有患者齿状突螺钉位置良好,固定稳定,患者咽部无异物感,无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对照组螺钉无折断,松动、脱出或骨质内豁出等共计3例,无骨折再移位,无相应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结论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效果较好,骨折愈合率高,能较好地保持颈部旋转的活动度,患者无颈部活动受限体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状突螺钉固定 单齿状突螺钉固定 齿状突Ⅱ型骨折
下载PDF
精囊腺尤文肉瘤1例
14
作者 金玉梅 刘桥梅 +3 位作者 刘胜梅 李谋 张军 王叶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骨外尤文肉瘤(extraosseous ewings sarcoma,EOE)属于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尤文肉瘤肿瘤家族的6%[1],发生于精囊腺的尤文肉瘤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精囊腺的尤文肉瘤,以加深对该病... 骨外尤文肉瘤(extraosseous ewings sarcoma,EOE)属于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尤文肉瘤肿瘤家族的6%[1],发生于精囊腺的尤文肉瘤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精囊腺的尤文肉瘤,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1年前患者出现下腹部胀痛,持续性,未予重视;6月前,症状加重伴尿潴留及尿不尽,于当地医院行CT及MRI检查发现盆腔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精囊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
15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增强特征,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病灶平扫信号强度、动脉期对比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最大密度投...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增强特征,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病灶平扫信号强度、动脉期对比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血管表现。结果浸润性导管癌T1信号强度平均值为138AU,动脉期为594AU,动脉期对比增强率为33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8例表现为持续升高型,4例表现为流入降低型,3例表现为平台型,12例显示粗大、增多、迂曲的供血血管。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不一定都是流出降低型,可以表现为持续升高型、平台型,结合病变动脉期对比增强率及MIP血管表现能更好地揭示病灶的血供,判断病灶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表现与病理分析
16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2 位作者 陈国云 董燕文 冯敏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CH)的MR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H 20例,总结其MR影像表现特征.结果20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中,16例发生于四肢软组织,4例发生于肩背部软组织;19例单发,1例多...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CH)的MR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H 20例,总结其MR影像表现特征.结果20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中,16例发生于四肢软组织,4例发生于肩背部软组织;19例单发,1例多发;肌间隙型15例,肌肉内型4例,混合型1例;20例T1WI、T2WI均表现为混杂信号,7例合并瘤内出血,9例瘤内有迂曲血管,9例瘤内有钙化灶,3例有粗大血管进入瘤内,4例病灶与血管关系密切、伴行,4例病灶处肌肉肿胀变形,15例肌肉受推移,1例病变周围肌肉水肿伴轻度萎缩.结论CH具有典型的MR表现,且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MR是诊断CH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 软组织
下载PDF
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7
作者 金玉梅 王少彧 +3 位作者 张华鹏 王伟山 玉柠文 王叶武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2期31-33,共3页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体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用于直肠癌侵袭性及预后的评估,不同的Ki-67表达量,肿瘤的侵袭性、分化程度、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可能不同,故本文分析Ki-67的表达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期指导临...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体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可用于直肠癌侵袭性及预后的评估,不同的Ki-67表达量,肿瘤的侵袭性、分化程度、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可能不同,故本文分析Ki-67的表达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KI-67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髋关节不典型骨巨细胞瘤一例
18
作者 金玉梅 董燕文 王叶武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603-160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右髋部疼痛伴间歇性跛行2个月余入院。查体:右髋部疼痛,局部无红肿强直,皮温正常,右髋部及下肢肌肉无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活动稍受限,被动活动时髋部疼痛更甚,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右踝关节...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右髋部疼痛伴间歇性跛行2个月余入院。查体:右髋部疼痛,局部无红肿强直,皮温正常,右髋部及下肢肌肉无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活动稍受限,被动活动时髋部疼痛更甚,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右踝关节背伸、屈曲功能尚可。患者无咳嗽、咳痰、发热及其他明显不适。既往史:患者曾确诊粟粒性肺结核并抗结核治疗,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不典型骨巨细胞瘤 CT
下载PDF
指数表观扩散系数在盆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4 位作者 李谋 张军 程彦达 冯敏 宋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在盆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eADC值、ADC值鉴别肿大淋巴结性质效能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盆腔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影像资料,比较二者eADC值、ADC值、体积、T2信号强... 目的探讨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在盆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eADC值、ADC值鉴别肿大淋巴结性质效能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盆腔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影像资料,比较二者eADC值、ADC值、体积、T2信号强度、动、静脉期对比增强率;eADC图、ADC图组织对比度的差异。结果恶性淋巴结组的eADC值大于良性淋巴结组(0.549±0.084,0.405±0.13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DC值、ADC值鉴别肿大淋巴结性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6、0.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4,P=0.149);eADC图的组织对比度大于ADC图(1.645±0.534,0.63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DC值定量分析可用于盆腔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诊断;eADC值、ADC值鉴别肿大淋巴结的效能无明显差异;eADC图的组织对比度较ADC图高,图像显示模式更符合MR阅片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I成像 eADC值 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CT、MRI表现与相应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金玉梅 王叶武 李艳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73-407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CT、MR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的CT和MRI征象。11例行CT平扫,15例行MRI平扫,13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手中指1例,肱骨3例,膝关节1... 目的:探讨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CT、MR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的CT和MRI征象。11例行CT平扫,15例行MRI平扫,13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手中指1例,肱骨3例,膝关节1例,第4趾骨远节趾骨1例,股骨9例,均单发。早期病变2例,MRI显示软组织肿胀、水肿,未见确切肿块;中期病变6例,1例CT显示为条状肿块,边缘见斑点状稍高密度钙化灶;4例病变CT显示从内到外呈等-稍高-高密度"分层"征象;1例病变周缘呈弧形"蛋壳样"钙化。晚期病变7例,病变边界清楚,周围未见水肿,3例病变仅显示不规则形骨化灶;4例病变显示分叶状骨化块,中央镂空为软组织。结论:骨化性肌炎早期水肿明显,呈"小病灶,大水肿";中期CT显示"蛋壳样"、"分层状"钙化;晚期呈中央镂空的骨块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肌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