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1
作者 逄妮妮 赵旭辉 +1 位作者 王含月 王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利用2018—2021年安徽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年均值下降25.5%,而O_(3)-8 h年均值则保持持平;PM_(2.5)和O_(3)-8 h月均值具有明... 利用2018—2021年安徽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年均值下降25.5%,而O_(3)-8 h年均值则保持持平;PM_(2.5)和O_(3)-8 h月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_(2.5)月均质量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O_(3)-8 h月均值和超标天数则在夏季达到最大值。从空间分布来看,PM_(2.5)、O_(3)-8 h年均值和超标天数均为皖北最高,其次为皖中,最后为皖南。夏季O_(3)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冬季PM_(2.5)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PM_(2.5)超标时,除2021年皖北地区外(PM10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PM_(2.5)均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O_(3)-8 h超标时,O_(3)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PM_(2.5) O_(3)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合肥市颗粒物和气象条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旭辉 张付海 +1 位作者 王含月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变化上呈现为夏高冬低,在日变化上呈现为午后最高、夜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比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程度高15.5%~219.2%。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合肥市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温度、风速对能见度的间接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能见度与颗粒物特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与水溶性离子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碳质组分的相关程度;当能见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能见度与PM_(2.5)主要组分浓度的相关性明显减弱,相对湿度、超细颗粒物占比、水溶性离子含量和碳质组分含量等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逐渐凸显;在较高PM_(2.5)浓度环境条件下,颗粒物散射系数的显著变化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小粒径颗粒物对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应优先大幅度降低PM1.0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相对湿度 大气颗粒物 消光特性
下载PDF
合肥市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程龙 董昊 +1 位作者 王含月 朱余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4期78-83,共6页
基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8日合肥市细颗粒物(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程度下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合肥市PM_(2.5)污染较重,不同污染程度... 基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8日合肥市细颗粒物(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程度下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合肥市PM_(2.5)污染较重,不同污染程度下PM_(2.5)浓度差异较大,中度及以上污染天的ρ(PM_(2.5))平均值分别是清洁天和轻度污染天的2.8和1.3倍。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硝酸根离子(NO_(3)^(-))、铵根离子(NH+4)和硫酸根离子(SO_(2)-4),简称SNA]是合肥市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PM_(2.5)二次生成比例随之下降。NH+4是合肥市水溶性离子中中和能力最强的离子,易与NO_(3)^(-)和SO_(2)-4结合分别形成NH_(4)NO_(3)和(NH_(4))_(2)SO_(4)。合肥市SO_(2)和NO_(2)均易发生二次转化,且SO_(2)较NO_(2)更容易发生二次转化。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相关性较高,说明合肥市PM_(2.5)可能受扬尘影响较大;钾离子(K^(+))是生物质燃烧的指示离子,氯离子(Cl^(-))与K^(+)相关性较好,说明合肥市PM_(2.5)组分中的Cl^(-)和K^(+)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PM_(2.5)中水溶性离子受降水和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离子组分 细颗粒物 硫氧化率 氮氧化率
下载PDF
媒介竞合·交互沉浸·关切时代:2022年中国综艺节目探析
4
作者 石小溪 王含月 《现代视听》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2022年,中国综艺行业直面大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理性发展中积极探索破局之策。各大卫视与网络视频平台在媒介竞合的过程中借助综N代节目凸显各自的平台特色,利用台网合作实现不同媒介内容的优势互补。交互沉浸是全年综艺节目最为突出... 2022年,中国综艺行业直面大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理性发展中积极探索破局之策。各大卫视与网络视频平台在媒介竞合的过程中借助综N代节目凸显各自的平台特色,利用台网合作实现不同媒介内容的优势互补。交互沉浸是全年综艺节目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并反映于内容、空间与情感等各个层面。时代感成为关键词,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积极承担起引领价值导向的使命,通过极具时代特色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创造出内蕴思想魅力与人文价值的综艺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竞合 交互沉浸 时代感 治愈文化
下载PDF
江淮地区秋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旭辉 童欢欢 +1 位作者 王含月 耿天召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4,共11页
结合2018年10月15—20日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及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果,对江淮地区一次重度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定性分析了区域污染来源,分别基于激光雷达和空气站实测数据... 结合2018年10月15—20日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及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果,对江淮地区一次重度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定性分析了区域污染来源,分别基于激光雷达和空气站实测数据提出了外来源占比的估算方法,结合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的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了外来源占比。以淮北市为例,结合NAQPMS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的PM2.5在线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此次污染过程的行业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污染累积时段,主要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源为主(占比>70%);受北方污染输送时段,机动尾气占比显著升高,从19.4%(16日00:00)升至66.7%(17日11:00),淮北市、蚌埠市、合肥市3个城市污染物外来输送占比分别为52.2%~70.6%、48.8%~58.8%、41.5%~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分析 数值模式 激光雷达走航 源解析
下载PDF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含月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2期78-79,共2页
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界的潜在力量而面临很多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良好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从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影响安徽省沙尘污染状况的主要沙尘路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含月 赵旭辉 +1 位作者 董昊 赵思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第7期69-72,共4页
对安徽省2018年-2019年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沙尘路径对安徽省的影响范围和大气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在常见的沙尘路径中主要有2条路径对安徽省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高,分别是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其中西北路径沙尘造成的污... 对安徽省2018年-2019年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沙尘路径对安徽省的影响范围和大气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在常见的沙尘路径中主要有2条路径对安徽省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高,分别是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其中西北路径沙尘造成的污染峰值最高;偏北路径沙尘对安徽省影响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远可覆盖至宣城和池州等沿江江南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安徽省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安徽省输入型沙尘叠加本地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含月 程龙 赵思文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119-121,124,共4页
以安徽省2018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一次典型的沙尘过程为案例,研究了输入型沙尘过程对安徽省本地污染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春秋季节受北方锋区和南方锋区天气系统交替影响,输入型沙尘污染颗粒物浓度常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受沙... 以安徽省2018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一次典型的沙尘过程为案例,研究了输入型沙尘过程对安徽省本地污染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春秋季节受北方锋区和南方锋区天气系统交替影响,输入型沙尘污染颗粒物浓度常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受沙尘影响时段,PM 2.5/PM 10将出现显著的降低。若前期安徽省内及上游地区空气较为清洁,受典型输入型沙尘影响,PM 2.5/PM 10比值可降至0.3以下,若输入型沙尘叠加前期本地污染,沙尘气团前锋达到安徽省时,伴随冷锋底部的冷空气会先推动西北方向污染气团向东南传输,引起PM 2.5缓慢上升,安徽省PM 2.5/PM 10比值降低效应不明显,显著低于北方典型城市,一般为0.35~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 沙尘 安徽省
下载PDF
滁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一次连续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龙 董昊 +3 位作者 王含月 陈林昌 邓学良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5,共9页
利用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滁州市O_(3)污染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一次连续O_(3)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VOCs以及其他污染物对于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滁州市环境空气污染类型正由“PM_(2.5)型”向“PM_(2... 利用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滁州市O_(3)污染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一次连续O_(3)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VOCs以及其他污染物对于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滁州市环境空气污染类型正由“PM_(2.5)型”向“PM_(2.5)和O_(3)混合型”转变,O_(3)污染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污染持续时间有所拉长。9月4—9日一次连续O_(3)污染过程中O_(3)呈单峰状;受到光化学生成和区域传输共同影响,峰值时气温大多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较小,风速大多处于小风区(WS≤1 m/s),也有部分处于风速较大区域(WS>3 m/s);VOCs/NO_(x)比值法和O_(3)/NO_(x)比值法均反映此次连续O_(3)污染为VOCs控制;体积分数较大的VOCs物种主要为烷烃,其中单个体积分数最大的物种是乙烷;烯烃是对O_(3)生成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为53.5%,控制1-戊烯、反2-戊烯、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等物种可以有效控制光化学生成对此次O_(3)污染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臭氧 污染过程 挥发性有机物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安徽省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董昊 程龙 +2 位作者 王含月 赵旭辉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8,共11页
基于2016—2018年安徽省68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臭氧(O_(3))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安徽省O_(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O_(3)污染程度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并有显著的季节和月度变化特征。2016—2018年... 基于2016—2018年安徽省68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臭氧(O_(3))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安徽省O_(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O_(3)污染程度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并有显著的季节和月度变化特征。2016—2018年,各年度单月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质量浓度第90百分位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9月、5月、6月。O_(3)日变化趋势为典型的单峰形,各年度最低值出现在晨间07:00左右,最高值则是在15:00—16:00。全省O_(3)浓度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温度、相对湿度与O_(3)浓度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但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春秋季温度与O_(3)浓度的相关性好于夏冬季,夏季相对湿度与O_(3)浓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O_(3)浓度在平均风速为2.1~2.2 m/s时更易出现超标。中部和北部城市在东南风的作用下易出现O_(3)超标并达到O_(3)浓度高值,而南部地区在风向为西风时更容易出现O_(3)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因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江淮地区城市O_(3)污染过程的非典型特征及其前体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旭辉 史天哲 +2 位作者 马啸 王含月 朱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4-849,共16页
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典型城市的O_(3)污染来源,该文对一次典型O_(3)污染过程(2020年9月1—10日)开展了多参数的监测分析,综合多种方法分析了江淮区域的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城市(合肥、宿州、阜阳... 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典型城市的O_(3)污染来源,该文对一次典型O_(3)污染过程(2020年9月1—10日)开展了多参数的监测分析,综合多种方法分析了江淮区域的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城市(合肥、宿州、阜阳、滁州和淮南)O_(3)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出非典型的“双峰”特征(日间和夜间均有污染峰值).污染期间VOCs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合肥、淮南、滁州、宿州和阜阳;其中,机动车排放源为该区域城市VOCs污染贡献最大的来源,贡献率分别高达44.1%、36.8%、37.8%、38.7%和40.5%;其次是燃烧源(18.9%—21.3%)、溶剂使用源(12.4%—21.3%)、工业源(13.0%—15.3%)和天然源(除滁州为13.9%外,其余为8.0%左右).O_(3)生成潜势(OFP)分析表明,除OVOCs对淮南市OFP贡献较高外,其余城市中烯烃、芳香烃等组分对OFP贡献最高,OFP由高到低分别为合肥(284.9μg·m^(−3))、淮南(167.7μg·m^(−3))、滁州(123.8μg·m^(−3))、宿州(73.9μg·m^(−3))和阜阳(62.1μg·m^(−3)).O_(3)的污染主要以本地生成为主,其中滁州、淮南和合肥的O_(3)本地生成速率平均分别高达32μg·m^(−3)·h^(−1)、36μg·m^(−3)·h^(−1)和29μg·m^(−3)·h^(−1),比皖北城市(阜阳和宿州)高9—20μg·m^(−3)·h^(−1);O3传输过程主要表现为白天高浓度时段的对外传输和夜间的对内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VOCs OFP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芜湖市臭氧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昊 王含月 +2 位作者 程龙 赵旭辉 王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64-2374,共11页
为了解芜湖市O_(3)污染变化特征及与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本文对芜湖市环境监测站点和基本气象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O_(3)污染程度呈现西南向东北逐步加重的趋势,科创中心、济民医院和四水厂站点月度变化呈现双... 为了解芜湖市O_(3)污染变化特征及与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本文对芜湖市环境监测站点和基本气象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O_(3)污染程度呈现西南向东北逐步加重的趋势,科创中心、济民医院和四水厂站点月度变化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峰值出现在4月和6月,而监测站则是显著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各站点O_(3)日变化均呈现显著的“单峰单谷”型,在15:00前后达到峰值。在NO_(2)/NO比值区间为10—20时,夜间更易出现高浓度O_(3),而昼间O_(3)浓度高值更易出现在比值低于10时。PM2.5和O_(3)间的相关性更趋向于非线性关系。温度和相对湿度对O_(3)的影响分别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O_(3)峰值易出现在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60%—80%的气象条件下。在东-东南风向下,O_(3)的超标天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污染特征 曲线拟合 气象因子 芜湖市
原文传递
合肥市典型臭氧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旭辉 张付海 +2 位作者 王含月 董昊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103,共14页
综合利用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以及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权重潜在源区分析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等多种监测分析方法,基于合肥市经历的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2020年9月1—10日),系统分析了合肥市O_(3... 综合利用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以及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权重潜在源区分析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等多种监测分析方法,基于合肥市经历的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2020年9月1—10日),系统分析了合肥市O_(3)污染的典型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此次污染过程的O_(3)小时平均浓度高达96μg/m^(3),且O_(3)浓度波动较大,在9月6日13:00达到了224μg/m^(3),呈现出快速生成、快速消耗的污染特征,并在夜间呈现出非典型的二次峰值过程。污染期间,合肥市基本处于VOCs控制区,芳香烃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最大(45.2%),其次是烷烃(31.8%)和烯烃(21.5%);污染阶段的VOCs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源(44.1%)、燃烧源(21.3%)、工业源(15.3%)、溶剂使用源(12.4%)和天然源(6.9%),累积阶段和污染阶段均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溶剂使用的影响较大。此外,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和高温、低湿、低风速等气象条件是引发此次O_(3)污染过程的主要外因,而合肥市周边的高污染区域则是此次O_(3)污染过程的潜在外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典型特征 O_(3)生成潜势 来源分析
下载PDF
钢贸企业在钢铁市场低迷情况下的财务应对的思考
14
作者 王含月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1期55-55,共1页
钢铁行业最近几年大环境很不好,钢贸企业作为高流水低盈利的中间商更是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职能在困境中发挥着监督、控制、审查等多重角色,如何应对资金问题,如何做好内控的范围工作是钢贸企业财务应该思考与解决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 钢贸企业 信用资质 库存计价方法
下载PDF
安徽省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辉 王含月 +1 位作者 张付海 朱余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6期22-31,42,共11页
为研究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江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近地面常规空气质量参数、颗粒物组分参数、激光雷达监测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2022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安徽省主要城市和县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22年春节... 为研究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江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近地面常规空气质量参数、颗粒物组分参数、激光雷达监测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2022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安徽省主要城市和县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22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好于2019—2021年平均水平,但受局部烟花爆竹燃放和不利气象条件(低温、小风、高湿、静稳)的叠加影响,产生的环境效应(颗粒物浓度峰值较高、影响范围较广)依然较为严重。重点区域(合肥和淮北)大气颗粒物组分中硝酸根离子(NO^(-)_(3))、硫酸根离子(SO ^(2-)_(4))和铵根离子(NH_(4)^(+))等主要离子占比有所下降(降幅为3.4%~12.1%),烟花爆竹燃放示踪组分(钾离子、氯离子、金属元素等)均出现了明显的峰值过程,且金属元素浓度占比涨幅明显高于水溶性离子。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的垂直分布和传输沉降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燃放排放主要以球形细颗粒物为主;不利气象条件下的本地烟花爆竹燃放叠加周边污染传输影响是造成主城区空气质量显著恶化的主要原因。基于ρ(PM_(2.5))/ρ(CO)的比值法估算,集中燃放时段,烟花爆竹燃放对城建区PM_(2.5)质量浓度的绝对贡献范围为4~701μg/m^(3),平均值达159μg/m^(3);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献量和贡献率呈现皖中>皖北>皖南的分布特征。主城区的禁燃措施对于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需要加强城市周边区域的烟花爆竹燃放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烟花爆竹 环境空气 颗粒物 贡献率 安徽省
下载PDF
合肥市冬季颗粒物污染传输通道分析及通量研究
16
作者 赵旭辉 童欢欢 +1 位作者 王含月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52,共10页
综合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激光雷达探测传输量及典型案例,系统分析2018—2020年冬季合肥市主要传输型重污染过程,揭示合肥大气污染输送通道的主要特征和污染期间PM_(2.5)的传输通量。结果表明:合肥市冬季污染主要输入通道分别为京津冀-... 综合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激光雷达探测传输量及典型案例,系统分析2018—2020年冬季合肥市主要传输型重污染过程,揭示合肥大气污染输送通道的主要特征和污染期间PM_(2.5)的传输通量。结果表明:合肥市冬季污染主要输入通道分别为京津冀-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合肥(35%)、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南京-合肥(26%)、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中部-合肥(24%)、内蒙古-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安徽北部-合肥(15%);主要输出通道为合肥-六安或安庆-湖北-江西(54%)、合肥-安徽北部-江苏北部(18%)、合肥-河南南部-陕西(17%)、合肥-上海或浙江-海上(11%)。对激光雷达监测结果采用像素检测法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污染传输过程的平均传输通量分别可达20.3、33.7、19.5 t/h,年际差异较大。外源传输通量较高时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并且风速为3.1 m/s左右。合肥市处于安徽省自北向南污染传输通道的中游区域,受上游城市传输影响显著,典型污染传输型的平均传输通量可比上游城市(淮北市)低57.6%,比下游城市(池州市)高25.5%,且污染过程中常伴随PM_(2.5)的二次生成,主要生成成分为NH^(+)_(4)与NO^(-)_(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通道 颗粒物 传输通量 重污染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