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刘硕 王喜贵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采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制备以SiO_(2)为基质,Eu^(3+)为激活剂的红色荧光粉。研究了退火温度,稀土Eu^(3+)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出了分散度高,形貌好的球形SiO_(2)粒子,粒径分布单一,几乎均在613 nm左右,SiO_(2)... 采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制备以SiO_(2)为基质,Eu^(3+)为激活剂的红色荧光粉。研究了退火温度,稀土Eu^(3+)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出了分散度高,形貌好的球形SiO_(2)粒子,粒径分布单一,几乎均在613 nm左右,SiO_(2)粒子为非晶态,稀土离子的掺杂并未改变SiO_(2)的结构。稀土离子掺杂量与退火温度仅影响发射峰的强度,并未影响发射峰的位置。SiO_(2):Eu^(3+)最佳退火温度为600℃、最佳掺杂量为6 mol%,位于橙红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iO_(2)微球
下载PDF
钕、钐-邻苯二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谱学性质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7-810,共4页
合成了稀土钕、钐的邻苯二甲酸 1,10 邻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HNMR、中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2 L3 ·2H2 O ,RE2 L3 phen·2H2 O(RE :稀土离子 ,L :邻苯二甲酸根 ,phen :1,10 ... 合成了稀土钕、钐的邻苯二甲酸 1,10 邻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HNMR、中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2 L3 ·2H2 O ,RE2 L3 phen·2H2 O(RE :稀土离子 ,L :邻苯二甲酸根 ,phen :1,10 邻菲咯啉 ) ,讨论了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并对配合物的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了归属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钕、邻苯二甲酸-1 10-邻菲咯啉 谱学性质 合成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Tb-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3 位作者 赵慧 赵斯琴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8-431,共4页
合成了稀土Tb -N 苯基邻氨基苯甲酸 -1,10 -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二元配合物的组成为TbL3 ·4H2 O ,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TbL3 phen·2H2 O(L :N 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讨论了两种... 合成了稀土Tb -N 苯基邻氨基苯甲酸 -1,10 -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二元配合物的组成为TbL3 ·4H2 O ,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TbL3 phen·2H2 O(L :N 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讨论了两种配合物的谱学性质。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 ,形成的TbL3 ·4H2 O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1,10 - 菲咯啉作为第二配体引入后 ,使Tb3 + 的发光强度继续降低 ,这说明了Tb3 + 的发光强度与配体的结构有关 ,通过结构、能量传递和能量匹配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咯啉 二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 荧光性能 谱学性质 苯基 邻氨基苯甲酸 TB^3+ 合成 组成
下载PDF
掺Eu^(3+)硅基材料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0-272,共3页
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 +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显示 :最佳激发波长为 35 0nm ,最强荧光波长为 6 10nm ;在 35 0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Eu3 +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4条谱带 ,分别是 5... 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 +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显示 :最佳激发波长为 35 0nm ,最强荧光波长为 6 10nm ;在 35 0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Eu3 +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4条谱带 ,分别是 5 77nm ( 5D0 7F0 ) ,5 88nm ( 5D0 7F1) ,5 96nm( 5D0 7F1)和 6 10nm ( 5D0 7F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硅基材料 发光性质 铕(Ⅲ) 掺杂 发光材料
下载PDF
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绿色、黄色荧光转变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姚光庆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8-712,共5页
合成了铽 (Tb) 苯甲酸 (L) 邻菲咯啉 (phen)三元配合物 ,并与Tb 苯甲酸的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 ,第二配体邻菲咯啉的引入并未降低Tb3+ 的发光强度 ,但却使Tb3+ 的荧光寿命明显缩短 ,而且首次发现 ,沉淀... 合成了铽 (Tb) 苯甲酸 (L) 邻菲咯啉 (phen)三元配合物 ,并与Tb 苯甲酸的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 ,第二配体邻菲咯啉的引入并未降低Tb3+ 的发光强度 ,但却使Tb3+ 的荧光寿命明显缩短 ,而且首次发现 ,沉淀晶粒的聚合状态影响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当晶粒较为分散时 ,三元配合物中Tb3+ 的 5D4 → 7F5的跃迁几率很大 ,显示Tb3+ 特征的绿色荧光。随着晶粒的聚集 ,5D4 7F5的跃迁几率减小 ;而显红色荧光的5D4 → 7F3跃迁几率明显增加 ,结果使铽 苯甲酸 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在紫外灯下显示黄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发光性质 绿色荧光 黄色荧光 聚合状态 发光材料
下载PDF
CaMoO_4∶Eu^(3+)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喜贵 薄素玲 +2 位作者 齐霞 娜米拉 李力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0-353,共4页
用共沉淀法与高温焙烧法制备了样品CaMoO4∶Eu3+。TG-DTA谱图表明:800℃时,样品吸收的能量最大,即形成稳定的CaMoO4∶Eu3+结构。用XRD谱图进一步分析表明:800℃时,样品CaMoO4∶Eu3+已形成CaMoO4的白钨矿结构。由于2个Eu3+取代3个Ca2+,... 用共沉淀法与高温焙烧法制备了样品CaMoO4∶Eu3+。TG-DTA谱图表明:800℃时,样品吸收的能量最大,即形成稳定的CaMoO4∶Eu3+结构。用XRD谱图进一步分析表明:800℃时,样品CaMoO4∶Eu3+已形成CaMoO4的白钨矿结构。由于2个Eu3+取代3个Ca2+,导致了晶体产生微小的晶体缺陷,从而形成具有p-n结的半导体。经过激发和发射谱图的测试发现:这种缺陷结构不但可以使Eu3+禁戒的4f电子发生跃迁,而且可以使MoO42-的能量高效地传递给Eu3+,尤其使与MoO42-的发射特征峰(488nm)部分重叠的Eu3+(465nm)的7F0→5D2电子跃迁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进而在λex=465nm的发射谱图中,自激活荧光体MoO42-的发射强度被大大减弱甚至猝灭,而Eu3+的5D0→7F2(612nm)跃迁的红光发光强度被大大增强,使该材料成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O4 Eu3+ 发光性质
下载PDF
稀土Eu^3+掺杂纳米TiO2-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喜贵 齐霞 +1 位作者 薄素玲 娜米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3-119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于不同比例的纳米TiO2—SiO2复合体系,研究了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FTIR谱图显示:纳米复合氧化物SiO2—TiO2之间发生了键合作用,形成了Ti—O—Si键;TEM显示样品的颗粒大小约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于不同比例的纳米TiO2—SiO2复合体系,研究了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FTIR谱图显示:纳米复合氧化物SiO2—TiO2之间发生了键合作用,形成了Ti—O—Si键;TEM显示样品的颗粒大小约为35 nm,是具有一定的单分散性的球形颗粒;XRD和SAED结果表明,样品退火至700℃后仍为单一的锐钛矿相,这说明微量硅的加入对二氧化钛的锐钛矿相有热稳定的作用。当微量的Si4+进入TiO2的晶格,取代部分Ti4+的位置时,形成了结构等电子陷阱。通过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有利于将基质吸收的能量传递到发光中心,使Eu3+的465nm处7F0→5D2激发效率最高,成为最灵敏的激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SiO2颗粒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Eu3+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u^(3+))的SiO_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Eu3+ 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 凝胶和玻璃 ,通过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曲线 ,研究了掺Eu3+ 的SiO2 玻璃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 :当Eu3+ 的掺杂量大...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Eu3+ 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 凝胶和玻璃 ,通过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曲线 ,研究了掺Eu3+ 的SiO2 玻璃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 :当Eu3+ 的掺杂量大于 1 86% (质量分数 ) ,Eu3+ 的发光强度趋于稳定 ,当样品的退火温度大于 3 0 0℃时 ,SiO2 凝胶玻璃中吸附的水已基本除净 ,此时显示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 ,谱带位置分别是 614 ,5 96,5 88,5 77nm ,分别归属于5 D0 -7F2 ,5 D0 -7F1 ,5 D0 -7F0 跃迁 ,对应的激发光谱显示 6个峰 ,位置分别是 3 18,3 62 ,3 80 ,3 93 ,412 ,462nm ,说明 3 0 0~ 5 0 0℃是凝胶向玻璃转变的关键温度 ,而水对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EU^3+ SiO2凝胶玻璃 二氧化硅玻璃 结构 掺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铕-樟脑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1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9-802,共4页
实验合成了稀土铕 樟脑酸 1,10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 HNMR、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 (CA) 3·2H2 O ,Eu2 (CA) 3(phen) 2 (CA :樟脑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另外 ,又合成了铕、... 实验合成了稀土铕 樟脑酸 1,10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 HNMR、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 (CA) 3·2H2 O ,Eu2 (CA) 3(phen) 2 (CA :樟脑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另外 ,又合成了铕、镧混配的上述配合物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最佳激发波长为 310nm ,最强荧光波长为6 12nm ,即在 310nm光的激发下 ,发射光谱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7条谱带 ,分别是 5D0 7F0 (5 79nm) ,5D0 7F1 (5 94nm) ,5D0 7F2 (6 12 ,6 2 0nm) ,5D0 7F3(6 5 0nm) ,5D0 7F4 (6 89,6 97nm) ,其中7F2 和7F4能级发生了分裂。对荧光强度的研究表明 ,镧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铕的荧光强度 ,说明镧对铕的荧光发射有增强作用 ,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酸 1 10-菲咯啉配合物 合成 发光性质
下载PDF
Si_5P_6O_(25)∶Tb^(3+)的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杨展澜 翁诗甫 吴瑾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Tb3+ 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 P Si matrix material through a sol gel process.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b3+as a function of dopant, firing temperatur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atri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 Tb3+ 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 P Si matrix material through a sol gel process.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b3+as a function of dopant, firing temperatur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atri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el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P2O5 or H3PO4 with tetraethoxy silane and TbCl3 as dopant were fired in air from the temperature 25~1000℃to form P Si crystalline phase.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powder X ray diffraction. Si5O(PO4)6 were the only crystalline phase and belong to hexagonal crystal system. The emission of 5D4 7F5(~545nm) transition of Tb3+in the P Si system iscomposed of two peaks. The amount of doping Tb3+varied from 0.664%to 1.644%, and no obvious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was observed in this doping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tensity of Tb3+emission increased with firing temperatureincreasing and becomes stable at 80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荧光性质 发光性质 铽(Ⅲ) 稀土 掺杂 磷硅酸盐 发光材料
下载PDF
CaMoO4∶Tb^3+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喜贵 薄素玲 +1 位作者 娜米拉 齐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样品CaMoO_4:Tb^(3+)的前驱物,经TG-DTA测试表明:样品在850℃时有能量吸收峰,即达到样品反应的活化点。XRD谱图分析显示,焙烧后样品CaMoO_4:Tb^(3+)为CaMoO_4的白钨矿结构,但峰位发生了右移,说明晶体内部产生了微小的...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样品CaMoO_4:Tb^(3+)的前驱物,经TG-DTA测试表明:样品在850℃时有能量吸收峰,即达到样品反应的活化点。XRD谱图分析显示,焙烧后样品CaMoO_4:Tb^(3+)为CaMoO_4的白钨矿结构,但峰位发生了右移,说明晶体内部产生了微小的晶体缺陷,推测该缺陷可能是由晶胞内2个Tb^(3+)取代了3个Ca^(2+)形成空穴而引发的。通过对激发谱图的测试发现,此种缺陷结构有利于使MoO_4^(2-)发射特征峰(488 nm)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Tb^(3+),使Tb^(3+)的4f电子发生跃迁,特别使Tb^(3+)的~7F_6→~5D_4(488 nm)电子跃迁大大加强,因而在样品CaMoO_4:Tb^(3+)的发射谱图(λ_(ex)=488 nm)中,自激活荧光体MoO_4^(2-)的发射强度被大大减弱,而Tb^(3+)的~5D_4→~7F_5(544 nm)跃迁的绿光发光强度被大大增强,使该材料成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O_4 TB^3+ 发光性质
下载PDF
Eu^(3+)、Ga^(3+)共掺杂SiO_2基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喜贵 于振友 +1 位作者 娜米拉 薄素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3条明显谱带,分别是576nm(5D0-7F0),588nm(5D0-7F1),612nm(5D0-7F2)。588nm(5D0-7F1)处的跃迁在800℃退火后发生猝灭,这是因为发光中心Eu3+的化学环境由于掺入Ga3+离子而发生了改变。Ga3+的共掺杂使材料在460nm处发射较强蓝光,在同一材料中实现了蓝色和红色的共发射。材料在460nm处蓝色荧光的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强后减弱。Ga3+或Eu3+的掺入量不同时,除发射强度不同外,材料的发射谱图基本相同。通过实验还确定800℃的退火温度为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Eu^3+和Ga^3+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 发光性质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Sm^(3+)的SiO_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Sm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 凝胶和玻璃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试 ,确定了Sm3+在SiO2 凝胶玻璃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 360nm ,最强发射波长为 610nm ,激发光谱的峰位置在 360、393、... 利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Sm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 凝胶和玻璃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试 ,确定了Sm3+在SiO2 凝胶玻璃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 360nm ,最强发射波长为 610nm ,激发光谱的峰位置在 360、393、4 64nm处 ,发射光谱的峰位置在 578、591、595、610、732nm处 ,分别归属于4 G5/2 —6H5/2 、4 G5/2 —6H7/2 、4 G5/2 —6H11/2 跃迁 ,并证明当掺杂量达到 1.15%时 ,Sm3+的发光最强 ,当Sm3+的掺杂量超过 1.15%时 ,发生浓度猝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玻璃 掺杂 结构 发光性能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1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994,共4页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不影响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位置,只影响其荧光效率。配体的共轭性、刚性越好,配合物荧光效率越高,二元酸比一元酸更有利于增强Tb(Ⅲ)离子的荧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荧光效率
下载PDF
掺Tb^(3+)硅基材料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7-69,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 Tb3+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显示 :最佳激发波长为 2 40 nm ,最强荧光波长为 5 40 nm ,在 5 40 nm光下的激发光谱峰为 2 40 nm ,在 2 40 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 Tb...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掺 Tb3+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显示 :最佳激发波长为 2 40 nm ,最强荧光波长为 5 40 nm ,在 5 40 nm光下的激发光谱峰为 2 40 nm ,在 2 40 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 Tb3+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4条谱带 ,分别是 492 nm (5 D4- 7F6 )、5 42 nm (5 D4- 7F5 )、5 93nm(5 D4- 7F4)及 6 14nm(5 D4- 7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发光性质 发光材料 荧光光谱 掺铽硅基材料
下载PDF
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SiO_2,SiO_2-B_2O_3和SiO_2-B_2O_3-Na_2O体系材料的结构及Eu^(3+)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赵斯琴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Si O2,Si O2-B2O3和Si O2-B2O3-Na2O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材料经1000℃退火处理后,结构十分稳定。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TEM、XRD研究了基质结构对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Si O2,Si O2-B2O3和Si O2-B2O3-Na2O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材料经1000℃退火处理后,结构十分稳定。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TEM、XRD研究了基质结构对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89和614nm处显示Eu3+的特征发射带,对应于Eu3+的5D0→7Fj(j=1,2)跃迁;与直接掺入EuCl3的玻璃材料相比,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玻璃材料,虽然Eu的掺杂量较小,但Eu的发光强度较大。与以Si O2为基质的玻璃材料相比,以Si O2-B2O3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的发光减弱,其红外光谱显示形成Si—O—B键,说明该结构对Eu3+的发光有猝灭作用,以Si 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的发光明显增强,其红外光谱显示不存在Si—O—B键的振动吸收,可能是Na取代B的位置,形成Si—O—Na键,此结构对Eu3+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稀土离子 发光性质 Eu3+
下载PDF
Eu^(3+)和CaWO_4共沉淀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喜贵 齐霞 +1 位作者 张洪雷 王晓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通过共沉淀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并通过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IR)、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有CaWO4生成,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有机活性... 通过共沉淀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并通过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IR)、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有CaWO4生成,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有机活性剂基本除净;样品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光峰位于588 nm和612 nm,分别属于5D0→7F1和5D0→7F2跃迁,对应的主要激发光谱位置分别是363 nm(7F0→5D4),383 nm(7F0→5G2),395 nm(7F0→5L6),414 nm(7F0→5D3),465 nm(7F0→5D2),536 nm(7F0→5D1),560 nm(7F2→5D1),585 nm(7F0→5D0).说明稀土离子Eu3+在共沉淀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其含量为0.50%时发光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共沉淀法 Eu3+ CAWO4 发光性质
下载PDF
铝对掺铽硅基玻璃发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2 位作者 谢大弢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3-806,共4页
本文通过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了掺Tb3 + 和Al3 + 的硅基玻璃 ,并研究了Al3 + 对Tb3 + 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Al3 + 对Tb3 + 的发射峰的位置没明显影响 ,但通过溶胶 凝胶方法掺Al3 + 后 ,所有样品中Tb3 + 的发光强度都明显增加 ,掺 8%... 本文通过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了掺Tb3 + 和Al3 + 的硅基玻璃 ,并研究了Al3 + 对Tb3 + 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Al3 + 对Tb3 + 的发射峰的位置没明显影响 ,但通过溶胶 凝胶方法掺Al3 + 后 ,所有样品中Tb3 + 的发光强度都明显增加 ,掺 8%~ 10 %的Al3 + 的Tb 硅基玻璃中Tb3 + 的发光强度是不掺Al3 + 的Tb 硅基玻璃中的 5倍。我们推测Tb3 + 和Al3 + 能级之间的关系对于能量传递是比较合适的 ,Al3 + 的作用是更有效地吸收能量并完全地转移给Tb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铽-硅基玻璃 发光性质 发光强度
下载PDF
铽-丙烯酸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和谱学性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1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5-937,共3页
以键合方式制备了键合型稀土聚合物———铽 丙烯酸聚合物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铽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 30 6nm ,最强发射波长为 5 4 4nm ,Tb 丙烯酸聚合物薄膜在 30 6nm光激发下 ,产生Tb3+ 的特征发射 ,归属于 5D4 7... 以键合方式制备了键合型稀土聚合物———铽 丙烯酸聚合物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铽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 30 6nm ,最强发射波长为 5 4 4nm ,Tb 丙烯酸聚合物薄膜在 30 6nm光激发下 ,产生Tb3+ 的特征发射 ,归属于 5D4 7FJ 跃迁 (J=6 ,5 ,4 ,3) ,其最大发射位于 5 4 4nm ,归属于Tb3+ 的 5D4 7F5跃迁 ,呈现强的绿色发射 ,说明丙烯酸的聚合没有影响Tb3+ 的发光性质 ,而Tb3+ 的掺入也没有影响丙烯酸的透明性。通过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研究了铽 丙烯酸聚合物薄膜的荧光性质和谱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制备 铽-丙烯酸聚合物 荧光性质 谱学性质 稀土 掺杂
下载PDF
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魏洁 王喜贵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硼酸作为硼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通过XRD可知,样品以非晶的形式存在。从红外光谱图发现,B进入Si-O-Si网络结构并在基质结构中形成了Si-O-B结构。采用激发和发射...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硼酸作为硼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b^(3+)掺杂SiO_(2)-B_(2)O_(3)荧光粉。通过XRD可知,样品以非晶的形式存在。从红外光谱图发现,B进入Si-O-Si网络结构并在基质结构中形成了Si-O-B结构。采用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对样品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基质比例和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发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iO_(2) B_(2)O_(3) 发光性能 Tb^(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