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术研究的研究性从课题选择、学术旨趣到研究态度
1
作者 王嘉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研究性是保证学术创新的第一品格和第一要素,学术成果没有研究性,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必须在课题选择、学术旨趣、研究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的严格讲求。就课题选择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应研究、可研...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研究性是保证学术创新的第一品格和第一要素,学术成果没有研究性,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必须在课题选择、学术旨趣、研究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的严格讲求。就课题选择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应研究、可研究、能研究三个方面,三者缺一不可。就学术旨趣而言,研究性最终体现在对学术史价值而不仅仅是对学术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只有研究成果具备学术史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被学术界认可和铭记的研究性。就研究态度而言,研究性体现在必须秉持客观、纯正的科学态度,具有执着的精神,以精品意识和成品意识要求自己,以自己目前的最高水平来写作,写出来的成果必须体现自己目前最好的研究水平,必须是精心打磨、思虑成熟之作。要努力将严格讲求的研究性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以具有独到研究性的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 课题选择 学术旨趣 研究态度
下载PDF
罔敢不持其律:《史通》对清修《明史》的重要理论指导
2
作者 王嘉川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32,188,共17页
清修《明史》过程中,不但纂修官对如何编修问题的理论探讨往往“读《史通》而兴起”,而且其实际施为亦常常“罔敢不持其律”,无论在史料的广搜博采、慎于择取,还是要求确定统一的修史体例,讲求体例的因时制宜原则,以及对《明史》纪传表... 清修《明史》过程中,不但纂修官对如何编修问题的理论探讨往往“读《史通》而兴起”,而且其实际施为亦常常“罔敢不持其律”,无论在史料的广搜博采、慎于择取,还是要求确定统一的修史体例,讲求体例的因时制宜原则,以及对《明史》纪传表志各部分内容的具体探讨,如各部分之间要互相协调,纪传应该记载哪些人物和事件,如何收录诏诰文章和辞赋作品,合传类传人物的分合原则与选录标准,是否保留明代士大夫以别号行世的称谓习俗,篇末史论应该如何设置,其内容的写作原则及其与正文的关系,要求摒弃前人在史论之后另设韵文式赞语的做法等,都明显受到了《史通》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史通》对《明史》纂修的影响绝不止于多所借鉴,而是扮演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角色,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明史》 《修史条议》 王鸿绪 汪由敦
下载PDF
明代对“史才三长”论的探讨与发展
3
作者 王嘉川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明代学者在对“史才三长”论的探讨中提出的一些新论断,比之刘知幾等唐宋学者的论述更为明快,也补充了唐宋学者较少论及的内容。而其探讨的最突出成就,是最终将“史识”的概念定格在历史见识这一观点和识断的层面,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 明代学者在对“史才三长”论的探讨中提出的一些新论断,比之刘知幾等唐宋学者的论述更为明快,也补充了唐宋学者较少论及的内容。而其探讨的最突出成就,是最终将“史识”的概念定格在历史见识这一观点和识断的层面,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品德对于史家的重要性,独立补充“心术正”“二善”“四善”等品德方面的要求,从而搭建了由才、学、识“史才三长”向才、学、识、德“史才四长”转化与演变的桥梁和纽带,为以“德”字配“才”“学”“识”三字的“史才四长”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明代探讨“史才三长”论,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史才三长 心术正 二善 史才四长
原文传递
郭沫若撰著《青铜时代》与《十批判书》考述
4
作者 肖薇 王嘉川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郭沫若于1943~1944年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先秦诸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两部著作中,他的学术道路转变、研究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创作历史剧的经验与条件,都影响着这些成果的形成。《青铜时代》诸篇体现了郭沫若... 郭沫若于1943~1944年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先秦诸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两部著作中,他的学术道路转变、研究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创作历史剧的经验与条件,都影响着这些成果的形成。《青铜时代》诸篇体现了郭沫若研究先秦学术从史实考证渐而走向理论梳理,《十批判书》则表明郭沫若正式建立了完整的先秦学术研究的理论体系,两部著作见证了郭沫若研究先秦学术的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青铜时代》 《十批判书》 先秦诸子学
下载PDF
胡应麟论郑樵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嘉川 冯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7,共9页
郑樵是我国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明代浙东学者胡应麟对郑樵学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了郑樵的得失关键所在 。
关键词 郑樵 胡应麟 南宋 《通志·艺文略》 《通志·校雠略》
下载PDF
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嘉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能和自我创造的先决条件。人类在创造文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伟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中华文明 崔浩 司马光 《辽史·营卫志》
下载PDF
胡应麟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嘉川 何建军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3-67,共5页
胡应麟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目录学史研究体系。
关键词 胡应麟 古典目录学史 基本格局 研究体系
下载PDF
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辨识伪书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伪书也自有其价值 ,不可一概弃而了之。明代学者胡应麟从四个方面 ,第一次探讨了伪书的价值问题。
关键词 胡应麟 伪书价值 辨伪
下载PDF
关于王俭《七志》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6,23,共6页
王俭《七志》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学界对之已有广泛讨论 ,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仔细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七志》的编纂、分类方法、后世著录与书名等问题 ,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论证。
关键词 王俭 《七志》 古典目录学史 编纂时间 分类方法
下载PDF
天津北疆博物院补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嘉川 王珊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1期37-48,共12页
天津北疆博物院始建于1922年,是一个集搜集、保存和研究于一身的科学研究机构。房建昌《天津北疆博物院考实》对天津北疆博物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和考实,但对有关该院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档案材料掌握不多,以致仍存在一些... 天津北疆博物院始建于1922年,是一个集搜集、保存和研究于一身的科学研究机构。房建昌《天津北疆博物院考实》对天津北疆博物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和考实,但对有关该院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档案材料掌握不多,以致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根据河北大学等单位所藏挡案资料,对博物院的修建及发展过程、经费来源、院藏特色、桑志华的学术活动及贡献等前人论述不多的内容作了重点考察,进一步明确了博物院的一些基本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北疆博物院 考证 房建昌 院藏特色 发展过程
下载PDF
胡应麟图书分类方法刍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嘉川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82-85,共4页
胡应麟在前人基础上 ,提出了将类书、佛道书及伪书别于四部之外、分门另录的五部分类思想 ,并进行了实践 ,而实践又深化了他的一些主张。总的来看 ,胡应麟的分类方法既有其得 ,又有其失 。
关键词 胡应麟 图书分类 五部分类法 类书 伪书
下载PDF
胡应麟论刘知几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嘉川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8,共7页
胡应麟是明代对刘知几《史通》进行理论研究的杰出代表,虽然他对刘知几的评价从总体上持基本否定态度,但他对刘知几的具体史学观点的批判,往往能切中要点,发论有据,深得后世学者的普遍赞同,对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胡应麟 刘知几 《史通》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之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嘉川 狄三峰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0-60,共11页
从理论探索、古都研究、其他历史城市研究和历史城市地图编纂等四个方面,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状况。在综述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三点不足。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古都研究 城市群研究 历史城市地图
下载PDF
明清学者论《旧唐书》署名问题辨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嘉川 董理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3,共7页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问,涉及到欧阳修的史德、刘昫对《旧唐书》编撰的贡献,以及《旧唐书》编修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但考察唐朝五代时期官方史学的发展实际可知,这些学者的论述皆有粗疏陋略乃至根本错误的地方,刘对《旧唐书》的编撰成功,起到了他作为第三任监修官的应有作用,《旧唐书》的署名形式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刘"这一名称,已经不再只是代表他个人,而实际上成了《旧唐书》纂修队伍集体力量的代名词,成了《旧唐书》的代名词。对中国古代其他官修史书的署名情况,也必须作如是观,才不致被迷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刘昫 王鸣盛 钱大昕
下载PDF
胡应麟生平考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5年第3期90-93,96,共5页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浙东的一位著名文献学家和私人藏书家,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有关他生平的一些基本情况,存在着许多的误会、误解乃至信口臆说。文章对这些学界讹传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和梳理,澄清了事实真相。
关键词 胡应麟 生平 藏书家
下载PDF
“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与真相追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嘉川 樊建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190,共10页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称其"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后人解读这句话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魏晋时期出现了陈寿因私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虽有崔浩为陈寿辩解,但贬抑说被唐修《晋书》采用,后为学者广泛征引,遂成定论。两宋之...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称其"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后人解读这句话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魏晋时期出现了陈寿因私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虽有崔浩为陈寿辩解,但贬抑说被唐修《晋书》采用,后为学者广泛征引,遂成定论。两宋之际陈寿饱受批评,直至明代学者胡应麟发现他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似贬实褒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推崇,公案才现转机。此观点被王鸣盛等人接受,并逐渐成为主流。当代学者又指出以往批评陈寿的两件事不可信。至此,陈寿所受的千年非议终得澄清。使用材料不严谨与不加考辨地引用前人观点,是导致陈寿长久蒙冤的两个原因。而时至今日还有普及性著述承前人之谬,这表明正确历史观点、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寿 贬抑 诸葛亮 胡应麟
下载PDF
两种激素方案治疗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嘉川 朱军 +3 位作者 何伶俐 门娅玲 吴亚兵 张家友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激素方案治疗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IV-ITP)的疗效,以探寻出更适合HIV-ITP患者的方案。方法选择18岁≤年龄<60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常规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案...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激素方案治疗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IV-ITP)的疗效,以探寻出更适合HIV-ITP患者的方案。方法选择18岁≤年龄<60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常规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案的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时(地塞米松组4天、泼尼松组4周)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38.46%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继续随访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V-ITP患者的有效率与常规剂量泼尼松相似,但地塞米松治疗时间短,避免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血小板减少 地塞米松 泼尼松
下载PDF
胡应麟: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研究的奠基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胡应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的发展历程,初步确立起这一学术领域研究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研究的奠基人。
关键词 胡应麟 图书事业 奠基人
下载PDF
《经籍会通》编纂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32,38,共3页
传世的四卷本《经籍会通》是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但因其序言与其实际内容不相符合 ,致使学界对它的编撰过程并不甚了解。本文对其编撰缘起进行了考察 。
关键词 胡应麟 《经籍会通》 编目志向 编目实践
下载PDF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关于“绍兴和议”与秦桧归宋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嘉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5,共8页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绍兴和议”与秦桧归宋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疏误,以致不但重复了过去已被驳倒的观点,而且在“绍兴和议”与秦桧评价等问题上...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绍兴和议”与秦桧归宋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疏误,以致不但重复了过去已被驳倒的观点,而且在“绍兴和议”与秦桧评价等问题上又出现了新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和议” 秦桧 陆游 郎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