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1
作者 谷劼楠 王国为 +3 位作者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脉汤 养阴 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吴鞠通 张仲景
下载PDF
2020—2021年度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3 位作者 张宇鹏 申力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脏腑相关理论研究3大类。认为相关研究具有较强创新性,研究涉及多学科多维度,学术观点彼此争鸣,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和亮点,但部分研究尚存在对藏象理论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研究方法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一些创新性观点尚需进一步加强论证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注重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契合临床需求和社会需求,更加注重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提升严谨性和实用性,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脏腑 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戴玉勤运用管针疗法治疗癔病性失语经验
3
作者 陈炜 王锋 +7 位作者 智春宁 马玉宝 楚国庆 金建宁 李建红 杨锦亮 王国为 戴玉勤(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癔病性失语多为剧烈情绪刺激、心理失衡引发的功能性发声障碍,单纯运用现代医学疗法或中药干预,疗程长且易反复。宁夏名老中医戴玉勤师承针灸名家朱琏、程莘农先生,善用管针疗法治疗癔病性失语,常以环跳为主穴,配穴精简,手法独到,配合... 癔病性失语多为剧烈情绪刺激、心理失衡引发的功能性发声障碍,单纯运用现代医学疗法或中药干预,疗程长且易反复。宁夏名老中医戴玉勤师承针灸名家朱琏、程莘农先生,善用管针疗法治疗癔病性失语,常以环跳为主穴,配穴精简,手法独到,配合心理疏导,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玉勤 癔病性失语 管针疗法 环跳
下载PDF
三年化疫内涵辨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为 徐世杰 杨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理论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辨析三年化疫的具体内涵有助于进一步彰显其学术价值。通过对《素问遗篇》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三年化疫以“刚柔失守”为前提,以“四时不节,即生大... 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理论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辨析三年化疫的具体内涵有助于进一步彰显其学术价值。通过对《素问遗篇》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三年化疫以“刚柔失守”为前提,以“四时不节,即生大疫”为核心原则;三年化疫中的“三年”当指刚柔失守后的“三年之中”,而不是限于刚柔失守的“三年之后”;以三年化疫理论为基础,《素问遗篇》分疫病为五疫五疠,其症状及防治方法相似,可参照原文以归纳阐发。三年化疫理论源于经典与实践的结合,重在示人以圆机活法,历代贤哲对三年化疫理论的体悟与运用,使其成为中医理论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一种体现,值得当代学者重视与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遗篇》 三年化疫 刚柔失守 五疫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何梦瑶《三科辑要》学术渊源及其特点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国为 夏洁楠 +1 位作者 侯江淇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0-1191,1221,共3页
何梦瑶是清代著名医家,一生富于著述,尤以医学著作为丰,其中《医碥》为其代表性著作,故近代对《医碥》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其另一本妇科、儿科专著《三科辑要》则研究较少。故通过对《三科辑要》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三科辑要》的学... 何梦瑶是清代著名医家,一生富于著述,尤以医学著作为丰,其中《医碥》为其代表性著作,故近代对《医碥》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其另一本妇科、儿科专著《三科辑要》则研究较少。故通过对《三科辑要》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三科辑要》的学术渊源及其特点,发现该书的内容主要源于《医宗金鉴》,而又兼采诸家之说,多有补充发挥,并能羽翼《医碥》,对《医宗金鉴》等经典医籍中的妇科和儿科知识在岭南地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梦瑶 学术特点 三科辑要 医宗金鉴 医碥
下载PDF
《仁斋直指方论》论痰特色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国为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5-1306,共2页
《仁斋直指方论》为南宋医家杨士瀛的代表著作,该书对痰论述颇丰,杨氏在前贤妙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悟,进一步总结出颇有特色的痰(病、证)理论,将痰和饮明确分开,并认为"痰为津液之异名",痰(病、证)多端,亦可引起疼痛病... 《仁斋直指方论》为南宋医家杨士瀛的代表著作,该书对痰论述颇丰,杨氏在前贤妙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悟,进一步总结出颇有特色的痰(病、证)理论,将痰和饮明确分开,并认为"痰为津液之异名",痰(病、证)多端,亦可引起疼痛病患,在治疗上以"理气为上,调胃次之"为治疗大法,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医家明哲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杨士瀛五脏相关理论浅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国为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6-938,共3页
南宋医家杨士瀛注重对脏腑理论的阐发和临床运用,其在《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的基础上,参学百家,将脏腑理论与气血理论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五脏相关理论十分重视。其代表著作《仁斋直指方论》所列诸门病证,常从五脏相关角度进行阐发... 南宋医家杨士瀛注重对脏腑理论的阐发和临床运用,其在《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的基础上,参学百家,将脏腑理论与气血理论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五脏相关理论十分重视。其代表著作《仁斋直指方论》所列诸门病证,常从五脏相关角度进行阐发,特别是对脾肾、肺肾、心肾、心脾相关性的阐发颇有特色,对后世医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 脏腑理论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刚柔失守内涵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为 徐世杰 杨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8-903,共6页
刚柔失守是三年化疫的重要前提。近10余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学界对三年化疫愈加关注。但学界对刚柔失守的具体内涵却有所忽略,从而影响了三年化疫理论的合理应用。通过对《素问遗篇》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解析刚柔二干、天地二... 刚柔失守是三年化疫的重要前提。近10余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学界对三年化疫愈加关注。但学界对刚柔失守的具体内涵却有所忽略,从而影响了三年化疫理论的合理应用。通过对《素问遗篇》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解析刚柔二干、天地二甲子等重要概念的具体内涵,对刚柔失守的易发年份差异予以考释辨析,指出刚柔失守以音律和气象变化为判定指标,刚柔失守程度需结合新旧司天或在泉交接失常的具体天数判定;结合文献记载,提出一般交接失常天数达到75天属较轻的刚柔失守,达到105天则属严重的刚柔失守,其致病程度需结合太一游宫引起的气象变化以综合判断。明晰刚柔失守的相关内涵,对三年化疫理论的传承发展与现代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遗篇》 疫病 刚柔失守 三年化疫 天地二甲子
下载PDF
清代名医何梦瑶论痰及治疗胸痹心痛类病证之特色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为 许伟明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27-4632,共6页
清代名医何梦瑶善于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其学术特色在岭南医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何梦瑶代表著作《医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何梦瑶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时尤其注重从痰论治,并对中医痰证多有阐发。其论痰特色... 清代名医何梦瑶善于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其学术特色在岭南医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何梦瑶代表著作《医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何梦瑶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时尤其注重从痰论治,并对中医痰证多有阐发。其论痰特色主要可概括为:擅长痰证的寒热辨证,主张调胃气以治痰,发挥痰生窠囊说,强调痰火郁三者相关。在论治胸痹心痛类病证时,何梦瑶对胸痹、痞满、心痛、胸痛等病证进行鉴别比较、条分缕析,从痰证角度予以论治,颇具特点,其学术特色可供现代医家论治冠心病特别是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梦瑶 胸痹心痛 冠心病 窠囊 痰瘀互结
下载PDF
浅析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国为 徐世杰 杨威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运气方剂"中的代表,其方共10首,据每年岁运的变化而设,颇具特点。通过对其方剂内容的梳理、对照分析和阐释,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等内... 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运气方剂"中的代表,其方共10首,据每年岁运的变化而设,颇具特点。通过对其方剂内容的梳理、对照分析和阐释,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选方用药灵活多变,整体注重调理脾胃,性味偏于辛甘温通,这也与宋代局方的用药特点相应,通过梳理其遣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无择 五运六气 三因司天方 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浅谈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认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生物节律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中医学对时间因素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性的重视由来已久,其中的许多理论和经验都体现出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的认识。通过对《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的研读梳理,阐释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通过举例阐明... 生物节律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中医学对时间因素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性的重视由来已久,其中的许多理论和经验都体现出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的认识。通过对《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的研读梳理,阐释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通过举例阐明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包括睡眠生物节律的认识,并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时间医学 昼夜节律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素问遗篇》疫病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1 位作者 黄毅 徐世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0期7-10,共3页
《素问遗篇》主要论述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疫病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引发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素问遗篇》中所蕴含的具体疫病防治策略尚有待进一步总结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素问遗篇》以"正气存内,邪不可... 《素问遗篇》主要论述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疫病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引发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素问遗篇》中所蕴含的具体疫病防治策略尚有待进一步总结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素问遗篇》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为疫病防治总则,重视疫病防护中的"鼻窍关",提倡疫情期间的主动隔离,主张五疫五疠的分类论治。在疫病防治中,采用多法合参的策略,重视身心同调,提出"五脏五气护体"防疫法;重视结合"治未病"思想,运用针刺方法;重视给邪出路,运用药浴泄汗法、吐法;重视芳香辟秽,创制防疫方药小金丹方。《素问遗篇》的疫病防治策略对现代疫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遗篇》 五运六气 疫病 主动隔离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略论《医碥》与《嵩厓尊生》的渊源
13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5-1307,共3页
清代医家何梦瑶富于著述,《医碥》为其代表作。当前研究多认为《医碥》是以王肯堂《证治准绳》为蓝本整理而成。通过研读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医碥》除参考《证治准绳》外,还重点引用了清代医家景日昣的《嵩厓尊生》。在医论部分,《医碥... 清代医家何梦瑶富于著述,《医碥》为其代表作。当前研究多认为《医碥》是以王肯堂《证治准绳》为蓝本整理而成。通过研读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医碥》除参考《证治准绳》外,还重点引用了清代医家景日昣的《嵩厓尊生》。在医论部分,《医碥》通过标注进行引用的有5处:卷一的"血""寒热"与"痿",卷二的"肺痿肺痈"和"疝";未标注而直接引用的有"瘟疫病论""七方""十剂"和"服药法则"等,引用篇幅均较大。在方剂部分,《医碥·诸方》直接从《嵩厓尊生》引用的方剂至少有45首,仅次于《证治准绳》。通过对《医碥》和《嵩厓尊生》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理清何梦瑶在医学上的继承和创见,对当前岭南医学等相关研究也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碥 《嵩厓尊生》 五运六气 景日昣 何梦瑶
下载PDF
中医五运六气千字文
14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2期51-53,共3页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本文系首次仿《千字文》文体,以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运气总论》为蓝本,旁参诸家,把中医五运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本文系首次仿《千字文》文体,以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运气总论》为蓝本,旁参诸家,把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汇编成四言歌诀,全文共1000字,并参以注释说明,虽非字字不同,却亦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希冀助益五运六气学术的教育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千字文 黄帝内经 医学穷源集 医学教育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五郁”本义考释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威 陈希成 +2 位作者 王霜 于峥 王国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5-710,共6页
五郁是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的合称,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达之”等五郁之甚之治。伴随情志不畅致“郁”的热议,对运气异常致“郁”的探究或流于表浅、混淆、曲解,有碍守正传承。“郁”具茂盛、温暖、郁积、... 五郁是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的合称,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达之”等五郁之甚之治。伴随情志不畅致“郁”的热议,对运气异常致“郁”的探究或流于表浅、混淆、曲解,有碍守正传承。“郁”具茂盛、温暖、郁积、阻滞等多重字义,在《黄帝内经》原文中均有体现,五郁并提的队列式出现仅见于六元正纪大论、刺法论、本病论三篇。后世医家望文会意,诸“郁”所涉由天地气运至人体脏腑再至人事情志嬗变,渐脱五运六气束缚却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剖析六元正纪大论篇诸“郁”,郁见于岁运之气被司天在泉之气郁滞、主气被客气所郁,分别为偏于寒湿的司天在泉之气郁滞火热太过的岁运之气,阴性客气阻滞阳升的主气;若客主不合的郁气较轻浅,提倡折其郁气可先时针刺、用药泻其所胜;若郁气甚者需视本气太过不及,循胜气、郁气的不同而抑强扶弱,因势利导。《素问遗篇》的“五郁”强调新旧年客气转换失常,另予详析。《黄帝内经》诸“郁”本义的守正探究对“郁”证临床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五郁 运气异常致郁 五运六气 郁之甚之治 胜气 郁气
下载PDF
五运六气疫病预测思路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威 王国为 +1 位作者 冯茗渲 杜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3,共3页
五运六气是阐述自然、生命、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五运六气疫病预测思路以预知病原病机规律、确立辨证思路为原则,倾向于推演型预测,以降低病邪损害、提高防治措施针对性为目标,区别于现代传染病的监测型预测。其预测方法是通过... 五运六气是阐述自然、生命、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五运六气疫病预测思路以预知病原病机规律、确立辨证思路为原则,倾向于推演型预测,以降低病邪损害、提高防治措施针对性为目标,区别于现代传染病的监测型预测。其预测方法是通过五运主岁之太过不及、六气司天在泉及主客气变迁、运气加临以及胜复、郁发等格局推演,结合气候、物候、藏象、病候的特征描述,作出自然应时之气、非时之气盛衰及其对人体脏腑之气影响的相应推断,形成有关疫病流行趋势、证候特点、防治原则的推论,进而求证于实际气候、物候、脉象、症状表现及辨证论治的符合情况以修正完善,以趋利避害、纠偏补虚,降低疫病发生与流行。戊戌(2018年)火运太过、寒水司天、湿土在泉,上半年寒热交错较剧烈,初之气发热温病、二之气风寒感冒、三之气外寒内热易发,下半年风湿、燥湿、寒湿依次影响,疫病风险较上半年为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病机 预测方法 五运六气 戊戌年
下载PDF
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宇鹏 佟旭 +3 位作者 王国为 彭鑫 黄晓华 于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21-1924,1927,共5页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医学与科学的属性,更是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几种属...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医学与科学的属性,更是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几种属性的相互融合正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之处。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指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形式、内在结构与基本框架构建的影响,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二是中医学之核心观念,三是中医理论中所借用的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开展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研究的目的并不仅在于弘扬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其更具有阐明中医学术之根本传承、引导中医未来之发展方向、彰显中医文化之时代价值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文化内涵 思维方式 核心观念 哲学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多样性探讨越鞠丸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玉波 郝改梅 +3 位作者 贾海骅 王国为 黄媛 李志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观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用越鞠丸和辛伐他汀分别对高脂饲料饲养的ApoE^(-/-)小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用越鞠丸和辛伐他汀分别对高脂饲料饲养的ApoE^(-/-)小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脂含量,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越鞠丸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越鞠丸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越鞠丸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鞠丸能降低TC和LDL-C,其机制与辛伐他汀不同,越鞠丸可能通过抑制红蝽菌科等4类细菌和促进双歧杆菌科等5类细菌的生长来降低TC和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越鞠丸 血脂
下载PDF
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江淇 夏洁楠 +2 位作者 张琰琨 王国为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28,451,共2页
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历代医籍对其病因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颇具特色。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认为《理虚元... 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历代医籍对其病因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颇具特色。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认为《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即先天禀赋、母基父楯为要,外来病邪、预防扶正为主,内生之邪、撙节情志为首,不内外因、医药之用当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病因 理虚元鉴
下载PDF
五运六气治则治法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威 王国为 冯茗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五运六气是以甲子年四时主客变化为特色,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其治则治法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可从不同角度提炼概括,故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框架进行剖析。岁运有太过、不足、平气之纪,以岁运而同病异治,... 五运六气是以甲子年四时主客变化为特色,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其治则治法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可从不同角度提炼概括,故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框架进行剖析。岁运有太过、不足、平气之纪,以岁运而同病异治,若郁抑过甚发为五郁,当待旺时而达之发之。六气有主客之别,以六气主客定虚实,倡顺应主气以保正气,视客气胜复以祛邪气。生辰钤印着自然对个体禀赋的影响,按生辰禀赋以因人制宜,又有初生钤印说、胎孕钤印说等具体方法,还可据日辰而择时施治,据大运气格局而圆通修订,据地域分野而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治则治法 岁运 六气 禀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