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在直肠癌分化程度与血管侵犯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王辉 徐慧慧 +4 位作者 王国年 杨辰瑶 黄炎文 袁杰 詹松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参数在直肠癌分化程度及血管侵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经术前内镜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并行DCE-MRI扫描的43例患者,其中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1例;有血管侵犯13例...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参数在直肠癌分化程度及血管侵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经术前内镜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并行DCE-MRI扫描的43例患者,其中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1例;有血管侵犯13例,无血管侵犯30例。使用Tofts模型测定各定量参数,即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内至血管外间隙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外间隙返回至血管内速率常数(K_(ep))。比较高、中、低分化组及有无血管侵犯组的V_e、K^(trans)、K_(ep)。结果:K^(trans)及V_e在高、中、低分化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_(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侵犯组与无血管侵犯组的K_(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及V_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血管受侵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侵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刘波 王国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485-4490,共6页
肺癌术后疼痛的有效缓解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而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项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能够完全阻滞半侧胸廓,可替代当前的区域阻滞技术应用于肺癌术后镇痛。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前锯肌阻滞提供实时、可视化操作平台,可提高穿刺... 肺癌术后疼痛的有效缓解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而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项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能够完全阻滞半侧胸廓,可替代当前的区域阻滞技术应用于肺癌术后镇痛。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前锯肌阻滞提供实时、可视化操作平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肺癌术后疼痛的机制、肺癌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以及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肺癌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展望21世纪中国农业信息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国年 陈旭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如果说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那么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世界经济出现停滞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考虑到十二亿多人口中农民占八亿的国情... 如果说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那么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世界经济出现停滞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考虑到十二亿多人口中农民占八亿的国情,促进农业跨越新台阶乃重要基石,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21世纪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年 康华 +3 位作者 赵海芳 李海波 孙国强 郑方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69-372,共4页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择期开胸手术ASA1~2 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 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 。手术60min 和气管拔管后10min...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择期开胸手术ASA1~2 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 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 。手术60min 和气管拔管后10min 时A 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 P> 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 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 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 P> 0-05)。手术30min 时B组MAP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认为七氟醚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开胸手术所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是开胸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胸段硬膜外阻滞 儿茶酚胺 开胸手术
下载PDF
癌症疼痛发生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国年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5%~90%的转移性和晚期癌症患者可发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不全面性,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癌痛发生机制作一论述。
关键词 癌症疼痛 发生机制 病因学机制 病理生理机制 分子学机制
下载PDF
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步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年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43,共3页
文章从信息技术国产化、培育信息技术市场、培养信息人才、制订扶持性政策及相关法规等四个方面对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步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中国 国产化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手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国年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0年第6期337-340,共4页
手术致使的细胞因子反应包含非特异性炎症、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造血和组织修复过程。细胞因子在创伤或手术致使的急性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外科手术 炎症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消化道癌病人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年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肿瘤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胃癌细胞表达广谱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脏激素,这些介质作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调节物起作用及在癌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 肿瘤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胃癌细胞表达广谱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脏激素,这些介质作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调节物起作用及在癌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IL—6、IL—2R可作为胃癌新型肿瘤标记。围手术期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手术损伤是导致细胞因子TNF—α、IL—1、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癌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治疗
下载PDF
麻醉与ERAS:肿瘤手术麻醉与远期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年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6期22-25,共4页
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创伤、肿瘤组织病理分期、低体温、输血、麻醉等,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干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可能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影响预后。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均可以通... 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创伤、肿瘤组织病理分期、低体温、输血、麻醉等,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干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可能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影响预后。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均可以通过对患者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干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仅对麻醉方法影响肿瘤手术患者远期预后进行简述,并且提出以下问题和进行讨论:麻醉方法能改变肿瘤手术患者远期预后?麻醉药与镇痛药如何选择?目前肿瘤手术麻醉管理有何对策?麻醉、外科医生观念如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肿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麻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年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手术应激反应、心肺转流和 (或 )内毒血症所致。大量强效抗炎细胞因子IL 10和IL 1ra的产生可很好反映人体本身尽可能限制手术致使的炎症反应后果 ,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 6、IL 1和TNF α的过剧反应... 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手术应激反应、心肺转流和 (或 )内毒血症所致。大量强效抗炎细胞因子IL 10和IL 1ra的产生可很好反映人体本身尽可能限制手术致使的炎症反应后果 ,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 6、IL 1和TNF α的过剧反应。免疫反应改变的大小主要与手术或创伤的严重程度及内分泌反应的程度有关 ,而麻醉减轻此作用。目前麻醉对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仅将近年来较明确的研究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麻醉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下载PDF
开胸手术七氟醚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11
作者 王国年 康华 +2 位作者 赵海芳 张殿清 郑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2-183,共2页
本文探讨开胸手术采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与七氟醚麻醉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择期开胸手术ASAⅠ~Ⅱ级患者24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内分泌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未用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 本文探讨开胸手术采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与七氟醚麻醉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择期开胸手术ASAⅠ~Ⅱ级患者24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内分泌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未用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即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七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七氟醚 硬膜外麻醉 儿茶酚胺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肾切除术应用咪唑安定与氯胺酮预防肾牵拉痛反应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国年 齐淑华 郑丽宏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7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牵拉 痛反应 肾切除术 咪唑安定 硬膜外麻醉 氯胺酮 预防 理想 应用
下载PDF
透明隔间腔及透明隔囊肿的CT、MR1分析
13
作者 王国年 杨辰瑶 潭文莉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透明膈间腔及透明膈囊肿的发生率及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MRI确诊的透明膈 间腔及透明膈囊肿患者134例,与同期进行头部CT、MRI检查的患者对比,计算发生率;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观察患者头部的CT、MRI图像,测量透... 目的分析透明膈间腔及透明膈囊肿的发生率及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MRI确诊的透明膈 间腔及透明膈囊肿患者134例,与同期进行头部CT、MRI检查的患者对比,计算发生率;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观察患者头部的CT、MRI图像,测量透明膈间腔的最大横径。结果透明膈闾腔和透明膈囊肿的发生率为1.15%,男性多于女性,大部分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就诊原因主要为体检(42/134),头晕(24/134),头痛(22/134)和外伤(22/134)。透明隔间腔的平均宽度为11.8±4.1mm,其中宽度在10mm以下的患者48例,其平均宽度为7.5±1.5mm;10mm以上的共86例,平均宽度为14.1±2.9mm。结论CT、MRI常规检查对透明膈间腔及透明膈囊肿敏感,临床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隔囊肿 头部CT 透明隔间腔 透明膈囊肿 MR1 MRI表现 相关症状 MRI检查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华星 孟德新 +7 位作者 王坤 全丽娜 孔庆玲 张国莉 韩嘉晟 李瑰贤 李钰 王国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单侧肺叶切除的围术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TEAS手术组。TEAS手术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TEAS,术后连续3天...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单侧肺叶切除的围术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TEAS手术组。TEAS手术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TEAS,术后连续3天行间断TEAS,手术组与TEAS手术组均于术前30min、术毕、术后1、3、5天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的水平,CD4+/CD8+比值以及sIL-2R、IL-2、IFN-γ、IL-10的浓度。结果:与手术组相比,TEAS手术组术后1、3、5天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升高明显,术后3、5天CD8+、sIL-2R、IL-10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IL-2、IFN-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增强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抑制,并且能明显增强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经皮穴位电刺激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镇痛药物经静脉超前镇痛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62
15
作者 徐德生 王国年 王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观察术前单次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不同镇痛药物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90 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肿瘤手术(包括直肠癌、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曲马多组(T组): 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0mg/kg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0.5mg... 目的 观察术前单次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不同镇痛药物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90 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肿瘤手术(包括直肠癌、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曲马多组(T组): 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0mg/kg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0.5mg·kg-1·h-1至术毕;氯胺酮 组(K组):切皮前3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0.5mg·kg-1·h-1至术 毕;对照组(C组):切皮前及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PCEA设备镇痛。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 分(VAS)及Ramsay评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PCEA有效按压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VAS评分 仅T组在术后3、4、6、12h点显著低于K组和C组(P<0.05)。术后硬膜外各时点镇痛药用量及各时 段内PCE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T组瘙痒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切皮前及术中持续静注曲马多或氯胺酮均未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未能显示出超前镇痛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物 静脉 镇痛 曲马多 氯胺酮
下载PDF
MR背景抑制DWI与CT对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俊 詹松华 +5 位作者 龚志刚 朱琼 王国年 谭文莉 姚明荣 李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及对比研究。方法:59名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于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将肿瘤分化程度与N分期进行对照,CT和MR的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及对比研究。方法:59名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于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将肿瘤分化程度与N分期进行对照,CT和MR的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BS检测淋巴结的敏感性为100%,DWIBS和CT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54.2%和69.5%。CT术前N分期与病理N分期相关性尚好,Kappa值为0.387(P<0.05),而普通MRI术前N分期则与病理N分期无明显相关性,Kappa值为0.102(P>0.05)。CT和MRI评估淋巴结边缘的N分期总体符合率分别为59.3%和61%。结论:DWIBS评估结直肠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对分期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对发现小淋巴结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弥散加权成像 结直肠癌 淋巴结分期
下载PDF
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对乳腺癌术中心率和术后恶心、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辉 祁丽艳 +3 位作者 黄巍 王国年 王耀先 付春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4-327,335,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硬脊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90名ASA分级为I-Ⅱ级、符合实验条件的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内关穴电刺激组(E组)、非穴位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硬脊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90名ASA分级为I-Ⅱ级、符合实验条件的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内关穴电刺激组(E组)、非穴位组(s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E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S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E组平均动脉压有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平稳下降的趋势。C组恶心、呕吐和疼痛平均评分显著高于E组和S组(P〈0.05)。E组和S组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硬脊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仿根治术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有较好的镇痛和稳定心率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穴 心率 术后恶心 呕吐 仿根治术
下载PDF
血清与组织中MG7抗原表达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瑾 吴华星 +4 位作者 刘丹 李北莉 赵宁 李迎军 王国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1-43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Ag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MG7-Ag的含量。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14.29%)或胃糜烂溃疡(33.33%)进展至萎缩性胃炎(86.67%)或异型增生(81.82%)再进展至胃癌(93.55%),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清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3.0±0.6)、胃黏膜糜烂溃疡(2.8±2.0)、萎缩性胃炎(3.8±1.2)/异型增生(3.9±1.7)到胃癌组(7.0±4.6)有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进展至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再进展至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MG7-Ag原位表达的上升,其血清MG7-Ag浓度有上升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结论:①MG7-Ag在胃疾病的动态表达提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Ag的表达呈正相关,血清MG7-Ag与组织MG7-Ag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②临床有望将MG7-Ag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诊断胃癌的预警标志物。③以血清标本代替组织标本检测MG7-Ag具有取材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相关抗原MG7 胃癌 胃癌前病变
下载PDF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诊断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安君 耿坚 +5 位作者 詹松华 王辉 王国年 杨辰瑶 张成 黄学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在诊断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行常规腹部MRI检查+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IP)和反相(out-phase,OP)序列扫描的患者8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40例,非脂肪肝患者40例。对比观察二组患...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在诊断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行常规腹部MRI检查+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IP)和反相(out-phase,OP)序列扫描的患者8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40例,非脂肪肝患者40例。对比观察二组患者肝脏在常规TSE T1WI、IP和OP像上的信号强度,测量同相位和反相位的信号强度值(SIip和SIop),计算肝脏脂肪变指数(FI,fat index),FI计算公式为:FI=(SIip-SIop)/2SIip。结果 40例脂肪肝患者在常规TSE序列T1WI上肝脏信号未见明显增高,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相上,脂肪肝病灶在OP像上信号强度较IP像有明显下降,脂肪肝组的肝脏脂肪变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对脂肪肝内的脂肪成分相当敏感,能提高对脂肪肝的诊断率,在临床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磁共振成像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 脂肪抑制
下载PDF
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对气道分泌物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郑丽宏 王国年 +1 位作者 杨庆国 李文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评价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对呼吸道腺体分泌的作用。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成人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术前 30min肌肉注射 0 .5mg阿托品和安定 10mg ,麻醉诱导为安定 0 .2mg/kg、芬太尼 2 .0 μg/kg、硫喷妥钠 5mg/kg及琥... 目的 评价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对呼吸道腺体分泌的作用。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成人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术前 30min肌肉注射 0 .5mg阿托品和安定 10mg ,麻醉诱导为安定 0 .2mg/kg、芬太尼 2 .0 μg/kg、硫喷妥钠 5mg/kg及琥珀胆碱 2mg/kg ;B组与A组相同 ,术前不用阿托品 ;C组芬太尼的剂量为 4.0 μg/kg ,余均同B组。麻醉前用药后与麻醉诱导前记录病人的口腔干燥程度、与气管插管后 5~ 12 0min测定气道分泌物的量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 A组口干感与B及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插管后气道内的分泌物的量 ,3组间无明显差异。气管插管后 30、6 0、12 0min分泌物的量均明显减少 ,以 6 0min最为明显 ,与插管后 5min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手术前用药 麻醉 气道分泌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