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培义 尹浩 +2 位作者 张应军 任丹阳 徐明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3-866,共4页
以十二胺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等均相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等因素对酰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 以十二胺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等均相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等因素对酰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己二酰氯)=2.3∶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5h,在该条件下,己二酰氯转化率为81.65%。性能测定结果表明,25℃时,表面张力30.2mN/m,临界胶束浓度4.2×10-5mol/L,润湿力73.9s,罗氏泡沫高度16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N 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 己二酰氯 十二胺 酰胺化
原文传递
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的工艺流程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培义 周连泉 +9 位作者 马明燮 邱明才 杨利国 李晓海 张晓斌 路晓武 董京玲 王煦晋 李串连 杨保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1-325,33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的工艺流程。该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废物前处理、焚烧和烟气净化三部分 ,所处理的废物包括固体可燃废物、废树脂和废油。固体废物 (包括树脂 )采用热解焚烧、废油采用喷雾焚烧工艺路线 ,各类废物共... 本文介绍了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的工艺流程。该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废物前处理、焚烧和烟气净化三部分 ,所处理的废物包括固体可燃废物、废树脂和废油。固体废物 (包括树脂 )采用热解焚烧、废油采用喷雾焚烧工艺路线 ,各类废物共用的烟气净化采用干法除尘和湿法吸收相结合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系统 放射性废物 热解 工艺流程 固体废物 燃烧 废物前处理 烟气净化
下载PDF
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试验装置的设计及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培义 周连泉 +9 位作者 马明燮 邱明才 杨利国 李晓海 张晓斌 路晓武 董京玲 王煦晋 李串连 杨保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6-333,共8页
本文介绍了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的主要非标设备、测控系统、系统安全的设计及工程试验装置的建立情况。主要非标设备包括固体废物破碎机、热解炉、燃烧炉、冷风稀释器、喷水急冷器、袋滤器等 ;测控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主 ,常规... 本文介绍了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的主要非标设备、测控系统、系统安全的设计及工程试验装置的建立情况。主要非标设备包括固体废物破碎机、热解炉、燃烧炉、冷风稀释器、喷水急冷器、袋滤器等 ;测控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主 ,常规电气和仪表为辅 ;在系统安全的设计中 ,主要考虑了放射性物质的包容、防火防爆、防腐、冗余和备用、应急系统、测控和电气系统安全等。试验结果表明 ,整个装置的主工艺系统的气密性良好 ,整体泄漏率为 0 .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系统 热解焚烧 放射性废物 非标设备 测控系统 系统安全 工程试验装置 设计
下载PDF
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培义 周连泉 +9 位作者 马明燮 邱明才 杨利国 李晓海 张晓斌 路晓武 董京玲 王煦晋 李串连 杨保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4-342,共9页
对建立的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 ,进行了工程验证试验。试验主要包括固体废物 (包括树脂 )和废油焚烧及烟气净化时系统的性能测定、非放示踪试验、72 h连续运行考验等。经过共计 5 0 0多小时的试验 ,验证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 对建立的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 ,进行了工程验证试验。试验主要包括固体废物 (包括树脂 )和废油焚烧及烟气净化时系统的性能测定、非放示踪试验、72 h连续运行考验等。经过共计 5 0 0多小时的试验 ,验证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仪表测控及系统安全等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系统运行平稳 ,设备及仪表工作正常。本系统可一炉多用 ,其处理能力、减容系数、焚烧灰中残炭率以及系统总去污系数等指标 ,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系统 热解焚烧 放射性废物 工程验证试验 处理工程
下载PDF
放射性废油焚烧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培义 周连泉 +6 位作者 马明燮 杨利国 李晓海 邱明才 张晓斌 董京玲 杨保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6-249,共4页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油焚烧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试验 ,试验主要包括废油的物性测定、预处理及喷雾焚烧实验。对于可能混有汽油等低闪点成分的放射性废油 ,推荐采用添加煤油来降低粘度的预处理方法。喷雾焚烧试验表明 ,对于粘度小于 30 m Pa&...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油焚烧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试验 ,试验主要包括废油的物性测定、预处理及喷雾焚烧实验。对于可能混有汽油等低闪点成分的放射性废油 ,推荐采用添加煤油来降低粘度的预处理方法。喷雾焚烧试验表明 ,对于粘度小于 30 m Pa· s的废油 ,在燃烧炉容积热强度低于 1.6× 10 6k J/ (m3 ·h)时 ,可以实现完全燃烧。在很宽的空气过量系数范围内 ,烟气中 CO浓度均低于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油 焚烧 预处理 可行性 核工业 物理性质 喷雾焚烧试验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岩石抗钻特性参数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培义 王克雄 +1 位作者 翟应虎 张强德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12,共4页
地震资料中蕴含着大量的地层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整个地层剖面上岩石的岩性、相关岩石力学特性以及对钻井工程有用的信息。与其他地层信息资料相比,地震资料除了具有信息含量丰富、连续及成本较低等特点外,在未钻井... 地震资料中蕴含着大量的地层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整个地层剖面上岩石的岩性、相关岩石力学特性以及对钻井工程有用的信息。与其他地层信息资料相比,地震资料除了具有信息含量丰富、连续及成本较低等特点外,在未钻井的探区,地震资料是唯一可反映地下地层信息的数据资料。根据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地区的地层特点,利用VSP地震资料及数学上的最小二乘曲面拟合原理,建立了VSP系统校正模型,进而根据室内岩心测试结果和层速度时差校正值,通过相关性回归分析,建立了针对该区块的钻井地层抗钻特性参数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层抗钻特性参数,其预测效果基本达到声波时差测井预测效果,并给出了相应的抗钻特性参数预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资料 层速度 岩石可钻性 PDC钻头 模型
下载PDF
分形理论及其在地层可钻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培义 翟应虎 +1 位作者 王克雄 王长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3,共3页
为了及时方便地预测岩石的可钻性,首次用分形理论来描述岩石破碎过程,从而确定岩石的可钻性。介绍了分形、分维的基本概念及4种分维数的确定方法,阐述了岩石破碎的分形特征和岩石破碎碎块的分形度量方法。在室内实验基础上,确定了岩石... 为了及时方便地预测岩石的可钻性,首次用分形理论来描述岩石破碎过程,从而确定岩石的可钻性。介绍了分形、分维的基本概念及4种分维数的确定方法,阐述了岩石破碎的分形特征和岩石破碎碎块的分形度量方法。在室内实验基础上,确定了岩石破碎后的块度分布函数,计算了岩石破碎的分形维数,并分别采用直线、幂函数、对数、指数、多项式5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直线回归方程综合指数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说明岩屑的分形维数与地层的抗钻特性参数(强度、硬度、可钻性等)有内在的联系,分形几何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破碎过程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分形维数是岩石微观结构、空隙结构、粉碎方式的综合反映,其在地层可钻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预测误差小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维 岩石破碎 地层可钻性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培义 马鹏鹏 +1 位作者 张贤印 杨卫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井工程质量,保障单井产能,优化了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形成了适用于砂岩热储的二开井身结构和适用于基岩热储的三开井身结构;采用悬挂器连接、连接重叠段固井水泥密封的方式,防止泵室段底部水层窜通;优化了适用于... 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井工程质量,保障单井产能,优化了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形成了适用于砂岩热储的二开井身结构和适用于基岩热储的三开井身结构;采用悬挂器连接、连接重叠段固井水泥密封的方式,防止泵室段底部水层窜通;优化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储层完井的花管、绕丝筛管和割缝衬管的设计参数;针对热储层极易漏失的特点,发展了钻井液正循环钻进、清水正循环钻进、清水充空气正循环钻进和气举反循环钻进等4种钻进工艺;根据生产需求,明确了地热井测井参数要求、固井技术要点及组合洗井工艺。该技术在清丰XBXZ-1井现场应用后,下入多级泵试水24h,流量120m3/h,水温68℃,静液面15.50m,动液面48.00m。中低温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成功解决了地热钻井完井过程中存在的钻井液漏失严重、水位衰减快、沉砂严重和开采水层与表层水之间的互窜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 地热井 钻井 完井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培义 张晓丽 徐甲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6,26,共4页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软模板作用和稳定分散作用,重点综述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聚集形成的胶团、反胶团、微乳液、囊泡、液晶等各种有序聚集体辅助制备纳米材料的作用机理。展望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软模板作用和稳定分散作用,重点综述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聚集形成的胶团、反胶团、微乳液、囊泡、液晶等各种有序聚集体辅助制备纳米材料的作用机理。展望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形貌调控 表面活性剂 有序聚集体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提纯与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培义 尹浩 +2 位作者 张应军 任丹阳 李俊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反应合成了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采用酸化、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工序提纯了DLAP-12;考察了混合溶剂配比、混合溶剂用量、结晶温度...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反应合成了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采用酸化、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工序提纯了DLAP-12;考察了混合溶剂配比、混合溶剂用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提纯效果(以DLAP-12酸化产物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DLAPA-12)的中和值表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环己烷):V(无水乙醇)=9的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在m(混合溶剂):m(DLAPA-12粗产品)=11、40℃下结晶60 min,结晶2次后所得DLAPA-12的中和值为180.63 mg/g(以每克试样消耗KOH的质量计),与理论中和值接近,DLAPA-12的收率为78.68%,熔程为108 9~109.4℃。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DLAPA-12的结构。25℃时DLAP-12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4.2×10^(-5) mol/L,表面张力为30.2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N 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 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冷态试车”工程验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培义 李晓海 +11 位作者 杨利国 张晓斌 王煦晋 李串连 郑博文 贾成明 徐卫 杨丽莉 李达 褚浩然 林小龙 董京玲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6-311,共6页
介绍了我国某厂"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的冷态试车工程验证情况,通过24 h、72 h及168 h的模拟物料连续运行试验,得出结论:该装置工艺可行、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焚烧装置处理能力、减容比、焚烧灰热灼减率等... 介绍了我国某厂"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的冷态试车工程验证情况,通过24 h、72 h及168 h的模拟物料连续运行试验,得出结论:该装置工艺可行、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焚烧装置处理能力、减容比、焚烧灰热灼减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合同书及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焚烧 冷态试车 工程验证
下载PDF
纳米过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培义 高巧欢 徐甲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2,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吸收光谱和BET氮吸附等方法分别对材料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与形貌、紫外吸收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有机污染物模板,研究了纳米ZnO2的添加量、溶液pH和重复使... 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2,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吸收光谱和BET氮吸附等方法分别对材料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与形貌、紫外吸收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有机污染物模板,研究了纳米ZnO2的添加量、溶液pH和重复使用次数等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ZnO2为立方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5 nm,比表面积为87.6 m2/g。在催化剂的添加量为400 mg/L,中性条件下,光照反应120 m in时,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纳米材料 过氧化锌 微乳液法 甲基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培义 尹浩 张应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0-653,666,共5页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甲酰氯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皂化等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SDPA-12)。经单因素考察酰胺化反应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甲酰氯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皂化等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SDPA-12)。经单因素考察酰胺化反应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对苯二甲酰氯)=2.2∶1,35℃回流反应8h,收率68.7%;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性能测定表明,25℃时SDPA-12的表面张力为27.09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83×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N 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 对苯二甲酰氯 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
原文传递
生桑叶片剂治疗下肢象皮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培义 李顺平 +9 位作者 甄天民 石广佐 盛琦 陈锡欣 公茂庆 曹务春 高凤林 赵克年 赵国栋 杨锡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6-37,共2页
自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桑叶注射液和口服液不结合绑扎的方法治疗肢体象皮肿,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反应较多,且需专人注射治疗,而后者有服药剂量较大并有携带不便等缺点。为此,我们于1990年进一步研制出生桑叶片剂,用于治疗丝虫性下... 自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桑叶注射液和口服液不结合绑扎的方法治疗肢体象皮肿,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反应较多,且需专人注射治疗,而后者有服药剂量较大并有携带不便等缺点。为此,我们于1990年进一步研制出生桑叶片剂,用于治疗丝虫性下肢象皮肿66例97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西药海群生治疗组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病 中医药疗法 生桑叶片剂
下载PDF
三种不同类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及增稠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培义 闫铨钊 梁晓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分别测定了水中十二烷基甜菜碱 (DB)、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APB)和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HSB)在不同温度、硬度、pH值及其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发泡性能 ,并用上述 3种甜菜碱分别与AES和 6 5 0 1复配 ,测定了它们的增稠性随温度、pH值... 分别测定了水中十二烷基甜菜碱 (DB)、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APB)和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HSB)在不同温度、硬度、pH值及其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发泡性能 ,并用上述 3种甜菜碱分别与AES和 6 5 0 1复配 ,测定了它们的增稠性随温度、pH值、NaCl的质量分数及 3种甜菜碱在溶液中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测量范围内 ,3种甜菜碱的发泡性随温度和在溶液中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 ,且几乎不受水中CaCO3 质量浓度的影响。DHSB的发泡性受其在溶液中质量分数和 pH值的影响较大 ,在w(甜菜碱 ) <0 .15 %和 pH =5条件下 ,DHSB的发泡性较DB和CAPB差 ;当pH =9时 ,其发泡性优于DB和CAPB。添加甜菜碱的体系易被NaCl增稠 ,3种甜菜碱的增稠性随NaCl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出现最大值 ,其峰值是未加甜菜碱的 6~ 7倍 ,且在微酸性条件下甜菜碱的增稠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两性表面活性剂 发泡性 增稠性 研究 类型
下载PDF
酰胺醚羧酸盐的分离提纯与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培义 赵小红 +1 位作者 张应军 康建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通过无水乙醇热溶抽滤,石油醚重结晶等工序建立了酰胺醚羧酸盐的提纯方法,考察了溶剂用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等对石油醚重结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75℃抽滤可有效去除酰胺,石油醚重结晶可有效去除脂肪酸;在m(石油醚)∶m... 通过无水乙醇热溶抽滤,石油醚重结晶等工序建立了酰胺醚羧酸盐的提纯方法,考察了溶剂用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等对石油醚重结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75℃抽滤可有效去除酰胺,石油醚重结晶可有效去除脂肪酸;在m(石油醚)∶m(月桂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20∶1,结晶时间40 m in条件下,55℃结晶两次所得月桂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产品中和值为132.78 mg NaOH/g,与理论中和值132.28 mg NaOH/g接近;经液相色谱分析,w(月桂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99.80%。经工艺优化,对C14、C16、C18酰胺醚羧酸盐进行提纯,产物中和值均与理论中和值接近,液相色谱分析产物纯度分别达到99.5%,99.3%,97.5%;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酰胺醚羧酸盐 分离提纯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 羧酸盐
下载PDF
桑叶口服液治疗乳糜尿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培义 刘仑华 +5 位作者 甄天民 陈敬事 盛琦 吕桂月 赵贤林 宋师峰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0-21,共2页
用25%桑叶口服液每人600ml/d,3次分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乳糜尿46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93.48%,其中治愈率由第1疗程的41.30%上升到第6疗程的82.61%,1年后随访32例,复发4例(12.5%)。对复发者再次给予本药治疗,经1~4个疗程后... 用25%桑叶口服液每人600ml/d,3次分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乳糜尿46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93.48%,其中治愈率由第1疗程的41.30%上升到第6疗程的82.61%,1年后随访32例,复发4例(12.5%)。对复发者再次给予本药治疗,经1~4个疗程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桑叶口服液 疗效
下载PDF
放射性废有机溶剂的热解焚烧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培义 周连泉 +7 位作者 杨保民 杨利国 路晓武 董京玲 宋娟 邱明才 谢建勋 马明燮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6,共8页
参照国外资料,开展了放射性废有机溶剂热解焚烧处理过程的试验研究。首先进行了热解过程的小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建成了处理能力为3kg/h的台架试验装置。在台架试验中研究了各单元过程的规律和主要设备的性能,确定了运行的工... 参照国外资料,开展了放射性废有机溶剂热解焚烧处理过程的试验研究。首先进行了热解过程的小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建成了处理能力为3kg/h的台架试验装置。在台架试验中研究了各单元过程的规律和主要设备的性能,确定了运行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14d的连续运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本装置具有很高的磷固定效率和良好的放射性净化效果,过程进行平稳,易于控制。热解残渣用水泥进行固化,按照推荐配方得到的水泥浆和水泥固化体的性能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热解残渣的包容量可达27.5%(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理 废有机溶剂 焚烧 水泥固化
下载PDF
25%桑叶口服液治疗丝虫性肢体象皮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培义 刘仑华 +14 位作者 陈敬亭 甄天民 吕桂月 盛琦 陈锡欣 高凤林 赵振海 顾修富 陈超 贺敬涛 孙宪彩 徐祗金 吴兴群 杨夫俊 王希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0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国内许多学者应用不同浓度的桑叶注射液和桑叶注射液结合绑扎的方法治疗肢体象皮肿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探索简便、有效和便于农村推广的新方法,我们于1988年~1989年,在原丝虫病高度流行的郯城县应用25%桑叶煎剂口服用于治疗... 国内许多学者应用不同浓度的桑叶注射液和桑叶注射液结合绑扎的方法治疗肢体象皮肿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探索简便、有效和便于农村推广的新方法,我们于1988年~1989年,在原丝虫病高度流行的郯城县应用25%桑叶煎剂口服用于治疗肢体象皮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初步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口服液 丝虫性 肢体象皮肿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培义 尹舜 +11 位作者 高长兰 盛琦 赵中平 李登俊 曹新春 刘伦华 万功群 刘波 公茂庆 刘新 张佃波 王洪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然转阴。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第10年检测血中IgG4抗体转阴率为88.89%。蚊媒自然感染率1984~1986年分别为0.21%、0.19%和0.06%,第10年(1993年)未再发现蚊媒幼丝虫。年传播潜势由3.47降到0。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蚊媒密度以人饵诱捕法调查不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24.1~52.5只/人·夜,使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13.5~21只/人·夜,居民微丝蚴率为0.56%及残存微丝蚴血症者60μl血微丝蚴平均密度为6.6~20.7条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处于传播阈值以下,居民微丝蚴率逐步降低,趋于终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传播阈值 班氏丝虫病 低密度 微丝蚴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