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培戈 吴力群 +2 位作者 王海波 米曰堂 何国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11,共2页
回顾分析 5 8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 ,需急症手术者 34例 (5 8.6 % ) ,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者 17例 ,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并发梗阻者 37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1例 ,死于呼吸衰竭 1例。
关键词 大肠癌 肠梗阻 外科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马德龙综合征1例报告
2
作者 宋蕾 黄海 +2 位作者 李若静 高亮 王培戈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10617-10621,共5页
1例主诉为发现颈部、项部、双臂、双侧腋下及腹部肿物5年,乳房肿物2年的患者就诊于急诊普外科。根据患者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马德龙综合征。患者行异常脂肪组织切除术(双侧腋下及双上肢)后,... 1例主诉为发现颈部、项部、双臂、双侧腋下及腹部肿物5年,乳房肿物2年的患者就诊于急诊普外科。根据患者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马德龙综合征。患者行异常脂肪组织切除术(双侧腋下及双上肢)后,皮肤外观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年,无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龙综合征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探讨
3
作者 李若静 宋蕾 王培戈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海蜇蜇伤是全球沿海地区的常见问题,海蜇毒素毒力强、危害大,且被蜇伤后患者发病时间不可控。海滨城市每年夏季因海蜇蜇伤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重症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就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 海蜇蜇伤是全球沿海地区的常见问题,海蜇毒素毒力强、危害大,且被蜇伤后患者发病时间不可控。海滨城市每年夏季因海蜇蜇伤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重症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就海蜇蜇伤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并探讨海蜇蜇伤后易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咬伤和蜇伤 腔肠动物毒液类 危重病 治疗学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培戈 李辉 王骥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92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24例,横结肠癌6例,左半结肠或直肠癌62例。结果 92例病人中一期切除36例,二期切除2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92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24例,横结肠癌6例,左半结肠或直肠癌62例。结果 92例病人中一期切除36例,二期切除29例,捷径手术27例。合并内科病症者47例,占51.1%;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5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4例,胸腔积液1例,肺栓塞1例,肠瘘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死亡3例,其中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肿瘤侵及输尿管致出血,放弃治疗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手术病死率为3.3%。结论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急性肠梗阻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老年人急腹症术后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戈 吴昌亮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7-259,共3页
急腹症(acut eabdomen)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急性腹痛。可分为以下七类:炎症性腹痛;脏器穿孔性腹痛;梗阻性腹痛;... 急腹症(acut eabdomen)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急性腹痛。可分为以下七类:炎症性腹痛;脏器穿孔性腹痛;梗阻性腹痛;出血性腹痛;缺血性腹痛;损伤性腹痛;功能紊乱或其他。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急腹症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比例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腹症 术后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腹部刀刺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培戈 《腹部外科》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刀刺伤 诊治 腹腔脏器 脏器损伤 应激性溃疡 暴力事件 心肌缺血 发生率
下载PDF
肝脏瘤样病变8例报告
7
作者 王培戈 吴力群 +2 位作者 李玉军 杨金镛 战玉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27,共2页
肝脏瘤样病变临床较少见,术前多难以确诊。我院自1989~1992年经手术治疗8例,随访至今均健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脏瘤样病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肠癌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明智 王培戈 +3 位作者 陈积圣 伍衡 张敬智 李玉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检测大肠癌 IC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采用 ICAM-1单克隆抗体测定 55例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及 8例大肠腺瘤标本中 I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ICAM-1阳性 41例,表达率... 目的:检测大肠癌 IC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采用 ICAM-1单克隆抗体测定 55例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及 8例大肠腺瘤标本中 I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ICAM-1阳性 41例,表达率 75%高于大肠腺瘤,差异显著( P< 0.05)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 ICAM-1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差异显著( P< 0.05),比较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与大肠腺瘤 ICAM-1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肠癌 ICAM-1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大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ICAM-1
下载PDF
探讨器械吻合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隋国德 王培戈 +2 位作者 徐松如 李建国 程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中直肠系膜全切除后 ,利用器械吻合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3a间实施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93例的临床资料 ,特别是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下切缘无癌浸润。术...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中直肠系膜全切除后 ,利用器械吻合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3a间实施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93例的临床资料 ,特别是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下切缘无癌浸润。术后 2a内局部复发率为 5 .3 % (5 / 93 )。93 .5 % (87/ 93 )患者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利用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只要掌握好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做到根治性切除 ,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学 保肛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刚 周朝霞 +3 位作者 姬新才 王培戈 李建国 石景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0-55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同位素γ-32...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同位素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的检测。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D-二聚体及淋巴细胞PKC活性比较,重症胰腺炎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关系密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行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D-二聚体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消化道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与单纯肠外营养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姜英俊 孔心涓 +1 位作者 田字彬 王培戈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评价肠黏膜通透性,测定血清IgA、IgG、IgM、CD4、CD8及CD4/CD8评价免疫功能,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7天,EN-PN组的尿L/M、血清内毒素、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EN-PN组的IgG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
下载PDF
Masp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鹏 王培戈 +2 位作者 范晓琳 崔铮 陈咸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1,共2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标本和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asp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为Masp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胃癌中Masp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标本和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asp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为Masp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胃癌中Masp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认为Masp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引起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ASPIN基因 E—cadheri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部手术前后病人血清TNF和IgE水平变化及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力群 王培戈 +4 位作者 曹永献 崔自介 杨金鏞 于秀英 陈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24-326,共3页
对60例腹部疾病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过高的IgE水平有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增高的TNF值预示有感染发生、过高时感染严重可伴有器官功能损伤而可作为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 对60例腹部疾病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过高的IgE水平有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增高的TNF值预示有感染发生、过高时感染严重可伴有器官功能损伤而可作为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观察指标。在术后感染的防治中,对二者的监测有助于对感染的发生、严重性和预后的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球蛋白 感染 腹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鹏 崔铮 +1 位作者 王静 王培戈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80例行急症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80例中,一期切除吻合46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0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6例)...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80例行急症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80例中,一期切除吻合46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0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6例),全结肠切除或次全结肠切除吻合者18例,行Hartmann手术10例,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瘘和捷径手术6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3.75%,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感染性休克1例,肺栓塞1例。2例死亡,病死率2.5%,78例痊愈出院。结论一期切除吻合和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而安全的,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恶性肠梗阻手术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辉 冯志鹏 +2 位作者 高鹏 王静 王培戈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4-25,28,共3页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改良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评分系统(POSSUM)手术侵袭度评分对恶性肠梗阻手术风险及预后的预警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恶性肠梗阻手术病例,探讨其临床结果与评分系...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改良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评分系统(POSSUM)手术侵袭度评分对恶性肠梗阻手术风险及预后的预警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恶性肠梗阻手术病例,探讨其临床结果与评分系统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69±5.06、12.72±4.55、9.03±3.3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0.65,q=4.16-8.44,P〈0.01)。死亡组、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手术侵袭度评分分别为15.81±3.12、13.65±2.54、12.45±2.86,死亡组手术侵袭度评分高于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F=40.73,q=2.45、4.43,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可较准确地评估恶性肠梗阻病人的手术风险和预后;改良POSSUM手术侵袭度评分可对恶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肿瘤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改良POSSUM评分 外科手术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辉 王骥平 王培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01-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32)和肠梗阻组(n=32),分别于术后8、24、72、168h取下腔静脉血,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32)和肠梗阻组(n=32),分别于术后8、24、72、168h取下腔静脉血,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水平。结果肠梗阻组术后8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24h有所下降,后又逐渐升高,至术后168h达高峰,各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2.75,q=2.67~9.64,P<0.05);肠梗阻组各时点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4~13.36,P<0.05)。肠梗阻组术后8h血浆D-乳酸浓度升高,呈双峰型变化,至术后168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06.28,q=5.36~13.17,P<0.05);肠梗阻组各时点血浆D-乳酸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t=2.57~8.35,P<0.05);肠梗阻组血浆内毒素与D-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血浆D-乳酸水平可作为内毒素血症的预警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评价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内毒素 D-乳酸 大鼠
下载PDF
结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新刚 高俊茹 +1 位作者 罗文强 王培戈 《外科(汉斯)》 2021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其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普外科2017年l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的32...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其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普外科2017年l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的32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同时,统计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等资料,分析感染组细菌培养的结果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切口感染25例,切口感染率7.81%。手术后切口感染与肥胖、糖尿病及术前长期吸烟有关;与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急症手术、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BMI ≥ 25 kg/m2、合并糖尿病与吸烟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依据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围术期干预措施,可切实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结肠癌 危险因素 肥胖 糖尿病
下载PDF
p16和E-cadheri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鹏 范晓琳 +1 位作者 王培戈 陈咸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胃癌组织P16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P16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8.8%,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 目的探讨原发胃癌组织P16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P16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8.8%,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为87.5%,和胃良性组织相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χ2=9.040、58.330,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χ2=6.819,P<0.01),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χ2=5.711,P<0.05)。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χ2=5.503,P<0.05),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χ2=4.156,P<0.05),随浸润深度的加深,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明显增高(χ2=6.011,P<0.05)。胃癌组织P16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7.779,P<0.01)。结论P16、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两者均下调可能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基因 E-CADHERI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部刀刺伤9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新刚 李元博 王培戈 《腹部外科》 2009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7例腹部刀刺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96例。其中,手术92例,均为腹壁穿透伤,剖腹探查未见脏器损伤12例;非手术治疗4例,均为腹壁损伤。死亡1例。...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7例腹部刀刺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96例。其中,手术92例,均为腹壁穿透伤,剖腹探查未见脏器损伤12例;非手术治疗4例,均为腹壁损伤。死亡1例。结论休克、大网膜及腹腔脏器外脱、腹痛伴腹膜炎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均是手术指征。复合、复杂刀刺伤及时行CT检查有助于病情诊断。术中仔细探查腹腔脏器,避免漏诊、漏治,是腹部刀刺伤的诊治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创伤和损伤 穿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普疝装置在腰疝修补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昌亮 孔艳 +3 位作者 刘义蒙 姜英俊 彭新刚 王培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4-225,229,共3页
目的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超普疝装置(UHS)在腰疝修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例腰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腰疝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病人均因腰部触及包块入院,1例病人疝囊自... 目的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超普疝装置(UHS)在腰疝修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例腰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腰疝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病人均因腰部触及包块入院,1例病人疝囊自左侧上腰三角突出,1例自右侧上腰三角突出。2例病人均行腰疝UHS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腰疝多发生于上腰三角,疝内容物多为脂肪组织。腰背部包块为其典型体征,CT和超声检查分别对于腰疝诊断、术前定位具有明显优势,UHS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可靠腰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疝 超普疝装置 疝修补术 诊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