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海超 刘雪芳 王培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9-0132,共4页
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名,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n=40),一组... 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名,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n=40),一组是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比较治疗后1天和21天后,两组的生化指标、 NIHSS评分、21天后的免疫学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1天之后,两组中的全部生物指标都和其他观察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21天后,观察组中的全部生物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1天后,除了IgM、 lgG之外,所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得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与免疫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早期肠内营养 生化指标 免疫学指标
原文传递
血清HMGB1、GFA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彬 郁军超 +1 位作者 韩柏林 王培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8-41,5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ACI患者,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48例、中度42例和...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ACI患者,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48例、中度42例和重度36例。对比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血清HMGB1、GFAP水平。统计预后,并对比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血清HMGB1、GFAP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度、重度组ACI患者血清HMGB1、GFA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CI患者血清HMGB1、GFAP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截止随访结束,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4.60%。预后不良组病灶数为多发病灶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HMGB1及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2.912,95%CI:1.042~5.178)、脑梗死体积(OR:2.959,95%CI:1.285~6.083)、hs-CRP(OR:3.184,95%CI:2.516~7.432)、HMGB1(OR:3.350,95%CI:2.649~7.853)、GFAP(OR:3.611,95%CI:2.985~9.432)水平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GFAP及二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67.74%(95%CI:48.54~82.68)、70.97%(95%CI:51.76~85.11)、64.52%(95%CI:45.38~80.17),特异度分别为77.89%(95%CI:67.99~85.50)、71.58%(95%CI:61.26~80.13)、97.89%(95%CI:91.87~99.63),AUC分别为0.726(95%CI:0.640~0.802)、0.723(95%CI:0.636~0.799)、0.874(95%CI:0.803~0.926)。结论 血清HMGB1、GFAP与ACI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均存在相关性,且血清HMGB1、GFAP两者联合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面神经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春霞 秦雪颖 王培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者8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09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54 d;病情轻度27例,中度36例,中重度13例,重度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者8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09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54 d;病情轻度27例,中度36例,中重度13例,重度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面神经传导速度(NCV)及Portmann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眼睑开合、额肌运动、鼻唇沟深浅、口角歪斜、总积分)评分、面神经NCV及波幅、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眼睑开合、额肌运动、鼻唇沟深浅、口角歪斜、总分)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NCV及波幅均有所上升[观察组:(34.06±3.15)m/s vs(17.92±2.46)m/s、(3.86±0.76)mV vs(1.42±0.46)mV;对照组:(22.58±3.07)m/s vs(18.14±2.51)m/s、(2.71±0.62)mV vs(1.45±0.48)mV],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2.57)分vs(9.25±2.48)分。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Portmann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5.43±2.57)分vs(3.16±1.02)分;对照组:(9.25±2.48)分vs(3.27±1.06)分。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可显著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症状体征,加快面神经NCV及波幅,促进其面部表情肌的自主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甲钴胺 面神经炎 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面神经传导速度 Portmann评分
原文传递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万志荣 赵静 +4 位作者 解金金 李继来 王培福 冯涛 杜继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8期461-464,473,共5页
目的:调查女性帕金森病(PD)患者剂末现象(WO)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符合PD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病例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数据(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是否合并WO、服药情况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女性帕金森病(PD)患者剂末现象(WO)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符合PD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病例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数据(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是否合并WO、服药情况等),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女性PD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WO将患者分为WO组63例(43.2%)和no-WO组83例。与No-WO组相比,WO组发病年龄更早、体质量和BMI更低、病程更长、病情更重、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更大,更容易合并抑郁症(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大(OR=0.923,P=0.003)是女性WO的保护因素,而病程长(OR=1.256,P=0.003)、H-Y分期高(OR=2.074,P=0.011)是WO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PD患者发生WO现象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小、病程长、H-Y分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女性 剂末现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性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对比研究
5
作者 赵静 石翀 +6 位作者 吴群 万志荣 罗彬 姚昕璐 徐亚辉 王培福 李继来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6期329-333,366,共6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2种不同机制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ALVO患者。根...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2种不同机制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ALVO患者。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和CE组,应用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评价患者90 d预后,统计术后72 h颅内出血转化(HT)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评价EVT的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并探讨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LAA组164例(89.1%),CE组20例(10.9%)。与CE组相比,LAA组年龄更小(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P=0.024),基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更高(P=0.037)。2组既往心房颤动(P<0.001)、饮酒史(P=0.004)及D-二聚体(P=0.008)及尿酸(P=0.038)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在穿刺至再通时间、术后成功再通、取栓次数及取栓方式等手术相关操作均无统计学差异。LAA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CE组(38.4%vs 10%,P=0.012),死亡率较CE组低(13.4%vs 3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颅内HT无统计学差异(P=0.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基线NIHSS评分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EVT治疗较CE型预后更好、死亡率更低;年龄、基线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老年性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培福 田成林 蒲传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加强对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的认识。方法 对 3例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78岁、70岁、74岁 ;1例为自发性 ,2例为外伤性 ;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行走... 目的 加强对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的认识。方法 对 3例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78岁、70岁、74岁 ;1例为自发性 ,2例为外伤性 ;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大脑镰综合征 (对侧单瘫或以下肢为重的偏瘫 )、或短暂意识障碍等 ,并有延迟出现的特点 ;2例经复查头部 CT确诊 ,1例经复查头部 CT及 MRI确诊 ,均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本病头部 CT、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且头部 MRI更具敏感性 ,结合大脑镰综合征可以确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 脑血管病 保守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巢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培福 田成林 蒲传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对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改良HaruoNagasawa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CMAO)缺血模型 ,分别在脑动脉栓塞后 12、2 4、4 8、96h、7d及 14d灌注取脑 ,行冷冻切片。以小鼠抗大鼠巢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一抗 ,免疫组... 目的 探讨脑缺血对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改良HaruoNagasawa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CMAO)缺血模型 ,分别在脑动脉栓塞后 12、2 4、4 8、96h、7d及 14d灌注取脑 ,行冷冻切片。以小鼠抗大鼠巢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一抗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 ,DAB显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手术组CMAO后 12h在脑缺血的边缘区开始出现巢蛋白阳性细胞 ,7d后巢蛋白表达达到最高峰 ,14d时在围绕脑梗死边缘的狭窄区域内仍有明显表达 ,但较 7d时有所降低。阳性部位在胞质和细胞突起。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对侧脑组织未见巢蛋白的明确表达。结论 脑缺血损伤使脑梗死边缘缺血区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新生微血管出现巢蛋白的重新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表达 脑缺血 中间丝蛋白质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培福 田成林 蒲传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自新生第 1天 (P1期 )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方法 :分别分离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 ,制成单细胞悬液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 ,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B2 7的D... 目的 :自新生第 1天 (P1期 )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方法 :分别分离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 ,制成单细胞悬液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 ,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B2 7的DMEM F12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形成神经球 (neurosphere)后每 8~ 10d传代 1次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神经球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 ,形成悬浮生长的呈巢蛋白 (nestin)阳性的神经球 ;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 ,且分别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假性心脏病1例
9
作者 王培福 段伟峰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325-325,共1页
假性心脏病(Pseudohert disease)是由于先天性畸形,胸椎变直,胸腔前后径变小,致使心脏向左移位且紧靠胸前壁,引起一系列症状,现将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假性心脏病 收缩期杂音 先天性畸形 直背综合征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培福 田成林 蒲传强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58-161,共4页
近10余年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经从啮齿类动物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胎脑和成脑的多个部位分离、培养出了神经于细胞,并建立了多个神经干细胞系,为帕金森病等退行性老年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脑脊髓损伤的修复... 近10余年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经从啮齿类动物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胎脑和成脑的多个部位分离、培养出了神经于细胞,并建立了多个神经干细胞系,为帕金森病等退行性老年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脑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应用 研究 进展 细胞培养 细胞移植 基础研究
原文传递
Wernicke脑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31
11
作者 韩顺昌 蒲传强 +3 位作者 黄旭升 郎森阳 吴卫平 王培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0例均非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及意识障碍9例,首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和呕吐6例,眼肌瘫痪5例,...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0例均非乙醇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及意识障碍9例,首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和呕吐6例,眼肌瘫痪5例,低血压3例,共济失调2例,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1例。5例行头颅MRI检查,3例表现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无阳性发现。经补充维生素B1明显好转4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1例。5例尸检脑部表现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结论Wernicke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MRI检查可为Wernicke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及早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邱石 苗凤茹 +3 位作者 吴涛 李继来 王培福 杜继臣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40-43,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以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阿司匹林组206例,氯吡格雷组205例,联合应用组300例。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抑制率(P<0.05);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浆Hcy检测联合ESSEN评分对其预测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邱石 魏衡 +4 位作者 赵静 徐依成 王培福 杜继臣 李继来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3-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联合ESSEN评分对其预测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的急性IS患者126例,根据进展性脑卒中(PS)定义分为PS组30例、非PS组9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联合ESSEN评分对其预测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的急性IS患者126例,根据进展性脑卒中(PS)定义分为PS组30例、非PS组9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多因素分析急性IS进展为PS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以血浆Hcy≤15μmol/L和Hcy>15μmol/L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两组以ESSEN评分≤2分和>2分再分为两组,以血浆Hcy≤15μmol/L且ESSEN评分>2分的患者为基线组,其余组分别与之比较,评价IS进展为PS的发生风险。结果 PS组FIB水平、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颅内大动脉狭窄、吞咽障碍、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均高于非PS组(P均<0.05),有糖尿病史例数低于非PS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FIB水平、颅内大动脉狭窄、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是急性IS进展为PS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浆Hcy>15μmol/L且ESSEN评分>2分的急性IS患者短期发展为PS的风险较高。结论 FIB水平、颅内大动脉狭窄、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等是急性IS发展为PS的危险因素,Hcy联合ESSEN评分对预测P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ESSEN评分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风险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依成 王桂华 +4 位作者 王培福 李硕丹 苗凤茹 高洁 杜继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导管 留置 感染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狄子晖 秦雪颖 +2 位作者 王培福 李继来 杜继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5 mg,日...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5 mg,日1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口服银杏叶片(19.2 mg,日3次)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逻辑记忆(LM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转化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LM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LMS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AD转化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与对照组患者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可延缓其向AD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 盐酸多奈哌齐 银杏叶
原文传递
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孔勇 王莹 +1 位作者 刘海超 王培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治疗。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评估患者双侧脑组织脑血流参数,包括最大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Hcy、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方面的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S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峰值流速显著升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最大峰值流速比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络化瘀方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化瘀方 脑梗死 恢复期 神经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脑血流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TNF-α hs-CRP 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海超 闫建炜 +1 位作者 温宏峰 王培福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联合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检测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TNF-α、hs-CRP、Hcy。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NSE、S100β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APTT、PT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FIB、D-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PTT、PT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相比,联合丁苯酞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炎症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孔勇 王莹 +1 位作者 刘海超 王培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A组)120例,恢复期组(B组)8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罗...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A组)120例,恢复期组(B组)8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循环法分别检测三组人员的血清Hcy水平。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三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并分别检测A组患者入院后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30天后的血清Hcy水平。结果 A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而B组患者又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30天的血清Hcy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A组无斑块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低于单发斑块组与多发斑块组,而单发斑块组又低于多发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Spearman秩次等级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呈正相关。斑块组吸烟史、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且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吸烟史、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史、TG、TC以及LDL-C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随着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半胱氨酸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 被引量:10
19
作者 温宏峰 赵春霞 +2 位作者 李继来 王培福 杜继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0-892,共3页
目的评估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DSA造影确认的颅内宽颈不规整动脉瘤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 目的评估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DSA造影确认的颅内宽颈不规整动脉瘤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瘤腔闭塞均〉90%。治愈5例,术中出血导致中残1例。随访6个月一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不规则的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可解脱弹簧圈
下载PDF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依成 徐亚辉 +4 位作者 王培福 贺大权 高靖 邱石 李继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μmol/L作为高Hcy的诊断标准。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53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43例。结果狭窄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1.91±13.87)μmol/L vs(14.52±10.09)μmol/L,P<0.01]。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P<0.01)。将Hcy水平按四分位数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Hcy水平的脑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结果显示,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校正危险因素模型1示OR值依次为2.40、10.80、8.45;校正年龄和吸烟危险因素模型2示OR值依次为2.90、10.75、6.91(P<0.05,P<0.01)。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相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Hcy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前动脉 高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