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胶质结构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大喜 赵玉玲 +2 位作者 潘月秋 刘然冰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0-694,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的C—C键长均分别比单独苯环、脂肪环和烷烃的C—C键短。侧链中的C—C键比芳环和脂环的C—C键弱,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优先裂解。重叠形成DG和TG后,键长、键角和电荷略有变化。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间存在氢键作用,DG和TG分子间的作用能分别为-22.841 6 kJ/mol和-43.845 5 kJ/mol。双层胶质DG和三层胶质TG结构的体积较大,难以扩散到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胶质 结构性质 量子化学
下载PDF
油溶性降粘剂作用机理的密度泛函计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大喜 陈秋芬 +2 位作者 赵玉玲 刘然冰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5,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2-甲基丁酰胺和5-氨基萘酚3个模型化合物及其与H2O形成氢键的分子构型,5-氨基萘酚之间的氢键作用能及其插入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能;探索了稠油降粘作用机理。计算结... 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2-甲基丁酰胺和5-氨基萘酚3个模型化合物及其与H2O形成氢键的分子构型,5-氨基萘酚之间的氢键作用能及其插入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能;探索了稠油降粘作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这3个模型化合物与3个H2O结合形成氢键,其氢键作用能分别为-221.8535、-109.4827和-92.6796 kJ/mol。同时还计算了二聚5-氨基萘酚的氢键作用能为-34.3939 kJ/mol,在其氢键上插入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后,二聚5-氨基萘酚分子间的氢键被打破,其作用能为-131.0117 kJ/mol。可以预测,在降粘剂分子中引入强亲水基团的磺酸盐可破坏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和解散胶质、沥青质聚集体,达到稠油降粘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粘剂 降粘机理 氢键作用 密度泛涵
下载PDF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降凝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大喜 郭磊 +2 位作者 刘益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全优化计算了沥青质模型化合物I及其双层结构ID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一种带强亲水磺酸基团的降黏剂,计算研究了其降黏降凝作用机理。双层沥青质结构分子间的层间距在0.4097~0.4258 nm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0...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全优化计算了沥青质模型化合物I及其双层结构ID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一种带强亲水磺酸基团的降黏剂,计算研究了其降黏降凝作用机理。双层沥青质结构分子间的层间距在0.4097~0.4258 nm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0.3570~0.3590 nm)相近;分子间作用能为-67.6 kJ/mol。计算发现设计的降黏剂可与沥青质形成强分子间氢键,破坏了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分离了沥青质的层状结构,预示设计的降黏剂可起到降黏作用。计算还发现降黏剂的烷基部分可与沥青质的烷基共晶,阻止沥青质似晶结构的有序生长,预示该降黏剂还可起到降凝作用。用自制的降黏剂测试降黏降凝性能发现,降黏剂浓度为1000 mg/L时,80℃下稠油的降黏率达84.62%;同样浓度下稠油凝点从32℃降至4℃。实验结果很好地考证了理论分析的降黏降凝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方法 降黏 降凝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稠油破乳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大喜 赵玉玲 +2 位作者 潘月秋 张宏业 郭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0,共5页
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稠油中胶质模型化合物(SG)、双层结构胶质模型化合物(DG)和含磺酸基团的破乳剂分子插入双层胶质形成的超分子模型(DGHB)的结构,探讨了破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G模型化合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稠油中胶质模型化合物(SG)、双层结构胶质模型化合物(DG)和含磺酸基团的破乳剂分子插入双层胶质形成的超分子模型(DGHB)的结构,探讨了破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G模型化合物分子间存在氢键,其作用能为-22.8416kJ/mol;含磺酸基团的破乳剂插入胶质双层结构后,破坏了胶质分子间的氢键。计算结果预示,含有强亲水基团的磺酸盐和带支链烷基的破乳剂可破坏稠油中胶质分子间的氢键,起到稠油破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破乳剂 破乳机理 氢键作用 量子化学
下载PDF
IMC-石大1号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大喜 明俊 +3 位作者 琦龙 陈美穗 靳从起 杨顺贵 《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3期102-103,101,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 IM,经用多种组分复配研究 ,得到高效咪唑啉缓蚀剂 :IMC-石大 1号。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应用研究。室内测试缓蚀率均在 94%~ 98%范围。现场测试发现 :可将加药前的平均腐蚀速度 0 .42 72 m m/...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 IM,经用多种组分复配研究 ,得到高效咪唑啉缓蚀剂 :IMC-石大 1号。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应用研究。室内测试缓蚀率均在 94%~ 98%范围。现场测试发现 :可将加药前的平均腐蚀速度 0 .42 72 m m/a降至 0 .0 0 85~ 0 .0 2 74mm /a范围。由现场测试的腐蚀率计算出的缓蚀率也在 95 %~97%范围。经多种腐蚀介质测试表明 ,该缓蚀剂适用于中原石油腐蚀介质 ,可作酸化缓蚀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缓蚀剂 合成 测试
下载PDF
甲基三氯硅烷水解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大喜 郭磊 +2 位作者 沈新春 栗秀刚 徐春明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基三氯硅烷的结构性质和水解反应机理,发现水的O原子进攻Si原子取代Cl原子的同时,水的另一个H原子逐渐与Cl结合形成相应的羟基硅烷和HCl.甲基三氯硅烷水解按亲核取代——消除的协同反应机理完成.
关键词 甲基三氯硅烷 水解反应机理 量子化学
下载PDF
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耐高温涂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大喜 栗秀刚 +1 位作者 沈新春 徐春明 《有机硅材料》 CAS 2008年第6期353-356,共4页
选用自行设计合成的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Ⅰ和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Ⅱ为基料,添加适量的钛白粉、滑石粉等填料和适当溶剂,研制出了耐高温抗粘涂料。该涂料能经受550℃的高温;蒸馏水、正庚烷、0#柴油、甲苯在钢片涂层上的接触角分别为110... 选用自行设计合成的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Ⅰ和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Ⅱ为基料,添加适量的钛白粉、滑石粉等填料和适当溶剂,研制出了耐高温抗粘涂料。该涂料能经受550℃的高温;蒸馏水、正庚烷、0#柴油、甲苯在钢片涂层上的接触角分别为110.5°、29.6°、35.6°、38.2°;在盐水、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浸泡7天后,钢片涂层不起泡,具有很好的耐盐水和耐酸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三氯硅烷 甲基三氯硅烷 聚倍半硅氧烷树脂 热稳定性 耐高温涂料
下载PDF
取代基咪唑啉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理论研究——咪唑啉分子与铁原子化学吸附位能曲线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大喜 明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4-78,共5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咪唑啉系列化合物及其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位能曲线。得到吸附作用能、咪唑啉环上氮原子与铁原子的配位健长、双原子作用能以及重叠集居数。研究结果表明 ,供电性基团或取代芳烃引入到咪唑啉环上能增强氮与铁原子的...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咪唑啉系列化合物及其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位能曲线。得到吸附作用能、咪唑啉环上氮原子与铁原子的配位健长、双原子作用能以及重叠集居数。研究结果表明 ,供电性基团或取代芳烃引入到咪唑啉环上能增强氮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 咪唑啉 量子化学 位能曲线 缓蚀剂
下载PDF
取代基咪唑啉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大喜 兆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合成了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 ,并进行IR和UV分析 .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化合物Ⅰ -Ⅳ的缓蚀率 ,发现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的缓蚀率依次增大 .从实验的角度探索了取代基与缓蚀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具有P -π共轭... 合成了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 ,并进行IR和UV分析 .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化合物Ⅰ -Ⅳ的缓蚀率 ,发现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的缓蚀率依次增大 .从实验的角度探索了取代基与缓蚀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具有P -π共轭体系的咪唑啉化合物并同时在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 ,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芳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合成 结构 缓蚀性能 缓蚀剂
下载PDF
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和表面活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大喜 杜永顺 陈秋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全氟聚醚羧酸为原料,合成了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稠油降粘剂(ANF),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目的产物的影响。将全氟聚醚羧酸分离为3个不同馏分作原料,得到3个目的产物,并测定它们的结构和表面活性。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全氟聚醚酰... 以全氟聚醚羧酸为原料,合成了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稠油降粘剂(ANF),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目的产物的影响。将全氟聚醚羧酸分离为3个不同馏分作原料,得到3个目的产物,并测定它们的结构和表面活性。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分别标记为ANF-Ⅰ,ANF-Ⅱ和ANF-Ⅲ)。前两个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在14%的乙醇溶液中,ANF-Ⅰ和ANF-Ⅱ的含量为0.1%时,表面张力分别为24.08和25.77 mN/m,与含量高10倍的碳氢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磺酸钠 表面活性剂 合成 降粘剂
下载PDF
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酸碱催化缩聚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大喜 杜永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3,共6页
采用MNDO(Modifiedneglectofdiatomicoverlap ,改进的忽略双原子微分重叠 )量子化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烷基苯酚与环氧乙烷在酸、碱催化下的SN2缩聚反应位能曲线 ,探讨了酸、碱催化活性和反应机理。计算得到酸、碱催化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别... 采用MNDO(Modifiedneglectofdiatomicoverlap ,改进的忽略双原子微分重叠 )量子化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烷基苯酚与环氧乙烷在酸、碱催化下的SN2缩聚反应位能曲线 ,探讨了酸、碱催化活性和反应机理。计算得到酸、碱催化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74 6和 196 5kJ/mol。酸催化比碱催化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酸、碱催化均按SN2反应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很好地解释了酸催化副产物多和碱催化产物纯度高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量子化学 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催化剂 位能曲线 反应机理 缩聚机理
下载PDF
新型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大喜 俞英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52-54,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IM ,经复配后得到新型咪唑啉缓蚀剂IMC。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缓蚀剂IMC在强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在多种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该缓蚀剂可适用于酸性腐蚀介质 ,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 ... 合成了一种新型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IM ,经复配后得到新型咪唑啉缓蚀剂IMC。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缓蚀剂IMC在强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在多种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该缓蚀剂可适用于酸性腐蚀介质 ,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 ,其缓蚀率在 92 %~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 咪唑啉 缓蚀剂 合成 缓蚀率 测试 性能
下载PDF
IMC-1新型缓蚀剂的复配测试结果及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大喜 刘丽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38,共2页
介绍了IMC-1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复配测试结果及评价,用电化学法和失重法测试了在不同 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腐蚀介质下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IMC-1缓蚀剂在较低的浓度下缓 蚀率可达94.6%左右,适用于酸性腐蚀介质。
关键词 咪唑啉 酸性缓蚀剂 合成 性能 测试 评价
下载PDF
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和降粘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大喜 杜永顺 沈新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3,共5页
将以全氟聚醚羧酸0~2.7kPa下的<130℃馏分和130~150℃馏分为原料制得的两个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ANF Ⅰ和ANF Ⅱ,分别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ANH)、十八烷基磺酸钠(CAH)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NOH)等表面活性剂复配,考... 将以全氟聚醚羧酸0~2.7kPa下的<130℃馏分和130~150℃馏分为原料制得的两个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ANF Ⅰ和ANF Ⅱ,分别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ANH)、十八烷基磺酸钠(CAH)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NOH)等表面活性剂复配,考察了复配物对稠油的降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0.03%的复配物,稠油的表面张力降至22~30mN/m。ANF Ⅰ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复配的降粘剂DX 1的降粘效果最显著,对渤海绥中稠油或辽河稠油的降粘率为93%~99%,且具有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酰胺磺酸钠 表面活性剂 稠油 降粘剂 热采技术 表面张力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下载PDF
梯形苯基/甲基聚倍半硅氧烷树脂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大喜 邢彦岭 +2 位作者 沈新春 栗秀刚 徐春明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5-678,共4页
以苯基三氯硅烷和甲基三氯硅烷为主要原料,以不同摩尔比(1∶1,2∶1,3∶1)合成了三种梯形聚苯基/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树脂(1~3),其结构经UV和IR表征。热重分析发现,1~3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70℃,517℃和540℃,说明随着苯基三氯硅烷与甲基... 以苯基三氯硅烷和甲基三氯硅烷为主要原料,以不同摩尔比(1∶1,2∶1,3∶1)合成了三种梯形聚苯基/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树脂(1~3),其结构经UV和IR表征。热重分析发现,1~3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70℃,517℃和540℃,说明随着苯基三氯硅烷与甲基三氯硅烷摩尔比增大,热稳定性增加。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发现苯基硅氧烷的C-Si键长比甲基硅氧烷C-Si键短,且更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三氯硅烷 甲基三氯硅烷 倍半硅氧烷树脂 热稳定性 量子化学 合成
下载PDF
取代基咪唑啉与铁原子化学吸附作用能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大喜 肖鹤鸣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6个咪唑啉型化合物及其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作用能,探讨了这种作用能与缓蚀性能的关系.得到咪唑啉环上氮与铁的配位键长、双原子作用能以及重叠集居数.研究发现具有p-π共轭体系的咪唑啉以及在环上引入供电子...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6个咪唑啉型化合物及其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作用能,探讨了这种作用能与缓蚀性能的关系.得到咪唑啉环上氮与铁的配位键长、双原子作用能以及重叠集居数.研究发现具有p-π共轭体系的咪唑啉以及在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或取代芳烃,能增强氮与铁原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力.计算结果可为设计性能较好的新型咪唑啉缓蚀剂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缓蚀性能 量子化学 化学吸附作用能
下载PDF
多胺基烷基酰胺生成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大喜 兆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多乙烯多胺缩合反应机理。采用AM1方法全优化计算了丙酸多胺盐及其质子化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和消除反应的位能曲线,求得该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258kJ/mol和206.15kJ/mol。消...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多乙烯多胺缩合反应机理。采用AM1方法全优化计算了丙酸多胺盐及其质子化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和消除反应的位能曲线,求得该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258kJ/mol和206.15kJ/mol。消除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发现质子化后丙酸羰基碳原子上的净电荷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前线分子轨道间相互作用增强,表明酸催化大大增强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活化能 多胺基烷基酰胺 生成机理
下载PDF
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大喜 杜永顺 《有机氟工业》 CAS 2001年第2期23-29,共7页
关键词 氟表面活性剂 合成 中间体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甲基偶氮四唑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大喜 胡国胜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1-甲基-5-偶氮四唑(1-MAT)和2-甲基-5-偶氮四唑(2-MAT)热分解反应位能曲线,探讨了热稳定性和分解机理。热分解活化能计算值分别为245.9,183.2kJ/mol,静态分子结构和动态分解性质都显示出1-MAT比2-MAT有更...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全优化计算了1-甲基-5-偶氮四唑(1-MAT)和2-甲基-5-偶氮四唑(2-MAT)热分解反应位能曲线,探讨了热稳定性和分解机理。热分解活化能计算值分别为245.9,183.2kJ/mol,静态分子结构和动态分解性质都显示出1-MAT比2-MAT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裂解优先以开环方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偶氮四唑 热稳定性 热分解机理 量子化学 几何构型 MNDO方法 芳香性 裂解反应 爆炸性
下载PDF
多硫化钴CoS_x结构与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大喜 董宪荣 汪树军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到Co是(x=1~6)6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及CoS2的晶体结构.对其分子结构与稳定性、光谱性质及其晶体结构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Co是和晶体结构中Co原子均带部分正电荷,S原子均带部分负电荷;Co可与...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到Co是(x=1~6)6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及CoS2的晶体结构.对其分子结构与稳定性、光谱性质及其晶体结构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Co是和晶体结构中Co原子均带部分正电荷,S原子均带部分负电荷;Co可与不同比例的S原子形成配位键,并有很强的结合能.随着S原子比例的增加配位键伸长,结合能增大.计算的晶体结构数据很好地与实验测定结构吻合.计算结果可为锂插层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 几何构型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