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D光质影响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建瑞 姚琳琳 +3 位作者 李菁岚 尤芳芳 原江锋 王大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光质是影响微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它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冷光源,因具有能耗低、稳定性强、颜色多变、安全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且能按... 光质是影响微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它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冷光源,因具有能耗低、稳定性强、颜色多变、安全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且能按需求获得单色光与复合光谱,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微藻培养的人工光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企业关注LED光质在调节微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方面的优势。该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重点综述了LED不同光质对微藻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在LED单色光(红光、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中以红光和蓝光对不同类群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提升最为显著;而LED混合光,特别是红蓝光往往比单色光更能增加微藻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然而,微藻的光合作用、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最佳光质在不同类群和同一物种的不同藻株中通常有很大差异。未来,LED光质在微藻生产中的应用应该着重从光质影响微藻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LED光源、开发基于LED光质调节的高效光生物反应器、LED光质应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光质 发光二极管 脂质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复合酶全酶解提取工艺提取荷花花粉多糖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大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6-120,共5页
采用复合酶全酶解提取法对荷花花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对多糖提... 采用复合酶全酶解提取法对荷花花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显著。荷花花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30%、纤维素酶用量0.15%、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荷花花粉 多糖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发酵工程学”课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3
作者 赵丽娜 王大红 +4 位作者 吴影 孙晓菲 张杰 铁珊珊 古绍彬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3年第6期171-175,共5页
“发酵工程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有限。本文基于OBE理念,构建了集“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模块化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多元化... “发酵工程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有限。本文基于OBE理念,构建了集“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模块化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并从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的设计出发,探讨了混合教学在“发酵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过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赋能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学 OBE理念 课程目标 混合式教学 多元化教学评价
下载PDF
柿子醋醪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其耐受性和功能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焦时阳 晓彤 +4 位作者 侯玉新 梦洋 陈明强 杨延辉 王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169,共9页
为了从柿子醋醪中获得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具有产酸能力强、耐受性能好和功能性强的乳酸菌。以自然发酵的柿子醋醪为目标乳酸菌供体,采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溶钙圈法初步筛选,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耐受性、抗... 为了从柿子醋醪中获得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具有产酸能力强、耐受性能好和功能性强的乳酸菌。以自然发酵的柿子醋醪为目标乳酸菌供体,采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溶钙圈法初步筛选,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耐受性、抗氧化能力以及产β-葡萄糖苷酶水平进行测定,对综合性能较强的两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鉴定得到的两株优良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株乳酸菌菌株产酸能力分别为2.00、2.24 g/100 mL;最低耐受p H均为1.5;最高耐受乙醇浓度均为10%;胆盐耐受性均为1%、最高耐受NaCl浓度均为7%;对ABTS^(+)、DPPH、O^(2-)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65.12%和62.26%,77.42%和68.89%,93.76%和87.89%;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分别为26.37,30.27 IU/L。本文从柿子醋醪中获得用于植物基质发酵的具有较强生物学性能的两株乳酸菌菌株,该菌株为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醋醪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耐受性能 产酸能力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纯种发酵淡豆豉的炮制工艺研究
5
作者 李尚逊 姬翔 +5 位作者 翟兴媛 刘悦媛 李鑫 丰源 王大红 李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5,共7页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研制。选取葡萄糖添加量、料液比以及酵母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并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和葡萄糖添加量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接种量的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炮制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8.5%、料液比1∶2.4、接种量10%,炮制周期为6 d。炮制过程中糖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产量分别达到964.51和1123.28μg·g-1。本研究为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纯种发酵 大豆异黄酮
原文传递
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大红 张帅滢 +2 位作者 宋鹏辉 张颖 孙建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9-684,共6页
本研究以豫罗红板栗为试验材料,在15℃条件下研究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2 g/kg纳他霉素+0.5 g/kg山梨酸钾+1%普鲁兰多糖混合喷洒涂膜板栗,保鲜效果最佳。在15℃条件下贮藏90 d... 本研究以豫罗红板栗为试验材料,在15℃条件下研究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2 g/kg纳他霉素+0.5 g/kg山梨酸钾+1%普鲁兰多糖混合喷洒涂膜板栗,保鲜效果最佳。在15℃条件下贮藏90 d,果实的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分别为8.0%和5.3%,淀粉含量为31.8%,板栗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从而延长板栗的保质期。该研究成果为板栗储存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保鲜 纳他霉素 普鲁兰多糖 贮藏
下载PDF
板栗红枣果醋醋酸发酵工艺及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大红 宋鹏辉 +2 位作者 张颖 郑迎莹 徐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3,共6页
以板栗为主料、红枣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板栗红枣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对果醋进行游离氨基酸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果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 以板栗为主料、红枣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板栗红枣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对果醋进行游离氨基酸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果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发酵时间5 d,接种量(体积分数)10%,初始乙醇体积分数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板栗红枣果醋酸度为0.049 0 g/m L,含18种游离氨基酸,总质量浓度为449.0 mg/L。果醋中含34种风味物质,酯类、酸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为5.630%、58.932%和25.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果醋 醋酸发酵 游离氨基酸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纳他霉素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大红 韦兰兰 +2 位作者 张帅滢 张颖 宋鹏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3-1238,1245,共7页
为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纳他霉素(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和牛肉膏,最佳氧载体为大豆油;利用... 为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纳他霉素(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和牛肉膏,最佳氧载体为大豆油;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以上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 g/L,酵母浸出粉4 g/L,牛肉膏9 g/L,大豆油37 m L/L。在该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2 2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塔尔链霉菌HW-2 纳他霉素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生物工程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大红 黑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40-494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32例。西医组口服乳果糖10 ml/次,莫沙必利5 mg/次,两种药物均3次/d;中医组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32例。西医组口服乳果糖10 ml/次,莫沙必利5 mg/次,两种药物均3次/d;中医组采用自配药方中药治疗,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中西医结合组口服乳果糖10 ml/次,莫沙必利5 mg/次,3次/d,同时给予中药治疗。3组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计算3组复发率。结果3组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莫沙必利
下载PDF
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产生抗肿瘤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大红 陶文沂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利用MTT法研究了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代谢产物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考察了一些理化因素对代谢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定性分析了代谢产物。结果表明,Stigma-tella WXNXJ-B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抗肿瘤活性物... 利用MTT法研究了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代谢产物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考察了一些理化因素对代谢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定性分析了代谢产物。结果表明,Stigma-tella WXNXJ-B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抗肿瘤活性物质产生的最佳发酵时间为7 d。大孔树脂HPD100、XAD16和DA201对活性物质的吸附效果较好,该活性物质在12 h的自然光和紫外光照射下、在温度不高于70℃和pH 3~10之间稳定性好,代谢产物中含有内酯类、苷类和甾体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细菌WXNXJ-B 抗肿瘤活性 稳定性 定性分析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喹乐霉素的静态吸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大红 原江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0-672,711,共4页
考察了9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喹乐霉素的静态吸附解吸效果,探讨了吸附过程中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和25℃时的等温吸附过程,并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XAD-16和D101树脂对喹乐霉素的吸附解吸效果... 考察了9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喹乐霉素的静态吸附解吸效果,探讨了吸附过程中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和25℃时的等温吸附过程,并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XAD-16和D101树脂对喹乐霉素的吸附解吸效果较好,比较两种树脂等温吸附的Langmuir和Freundlich参数,D101树脂对喹乐霉素的吸附解吸作用最好,吸附量最大,达到0.976 mg/g干树脂,吸附过程更易发生。因此,D101树脂更适用于从标桩菌WXNXJ-B发酵液中吸附并解吸喹乐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喹乐霉素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原文传递
粘细菌WXNXJ-B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大红 郭文杰 陶文沂 《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根据粘细菌WXNXJ-B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筛选。方法:根据菌体干重测定其生物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此菌株在20~35℃和pH5.0~10.0之间可以生长,水解淀粉和尿... 目的:根据粘细菌WXNXJ-B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筛选。方法:根据菌体干重测定其生物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此菌株在20~35℃和pH5.0~10.0之间可以生长,水解淀粉和尿素,不能还原硝酸盐,属于标桩菌属;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酵母粉、氯化钙和硫酸镁,其生物量分别达到3.0375g/L、2.8375g/L、2.767g/L和2.576g/L;最佳生长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为:麦芽糖8g/L,酵母粉5g/L,胰蛋白胨6g/L,D-葡萄糖酸钠6g/L,氯化钙1.5g/L,硫酸镁0.5g/L,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28℃。结论:确定了粘细菌WXNXJ-B的最佳生长培养基和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细菌WXNXJ-B 生理生化特性 生长条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大红 程建斌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42,共4页
研究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长时间室外自然光直射或高温显著影响到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室内散射光影响不显著。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pH3~9范围内稳定。除Fe2+、Cu2+外,Fe2+、Zn2+、Mg2+、Ca2+等金属离... 研究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长时间室外自然光直射或高温显著影响到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室内散射光影响不显著。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pH3~9范围内稳定。除Fe2+、Cu2+外,Fe2+、Zn2+、Mg2+、Ca2+等金属离子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氧化剂、还原剂、蔗糖、葡萄糖、柠檬酸、VC、Na+、K+、防腐剂等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亚微米 乳状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大红 刘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以纤维堆囊菌AHB125经过紫外诱变和2%乙酸钠抗性筛选出来的SC4-14和SC4-56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并探索该技术在菌种选育中的基本规律。通过4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Epothilone B高产... 以纤维堆囊菌AHB125经过紫外诱变和2%乙酸钠抗性筛选出来的SC4-14和SC4-56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并探索该技术在菌种选育中的基本规律。通过4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F4-28 Epothilone B产量达到67.4 mg/L,是原始菌株纤维堆囊菌AHB125 Epothilone B产量的8倍,是两亲本菌株Epothilone B产量的4-5倍,并且F4-28的发酵周期比SC4-56短1 d。因此,基因组重排技术可有效的选育出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THILONE B 纤维堆囊菌 AHB125 基因组重排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有氧驯化和糖发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大红 赵瑞香 牛生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5,共4页
采用逐渐驯化法对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Ind-1、L.acidophilus Bulqaria 和L.acidophilus Lakcid 进行了有氧驯化,获得了L.acidophilus La-XH1和L.acidophilus La-XH3两耐氧菌株.形态学观察,两株菌落呈圆形,隆起,乳白色,光滑,直径1... 采用逐渐驯化法对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Ind-1、L.acidophilus Bulqaria 和L.acidophilus Lakcid 进行了有氧驯化,获得了L.acidophilus La-XH1和L.acidophilus La-XH3两耐氧菌株.形态学观察,两株菌落呈圆形,隆起,乳白色,光滑,直径1~2 mm.显微镜观察,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两端钝圆,以单个、成双和短链出现,不运动,无鞭毛,无分支.可以发酵单糖和双糖,而对多糖、醇类无发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驯化 形态学 发酵
下载PDF
L-缬氨酸对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合成纳他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大红 张颖 +3 位作者 郑迎莹 陈亚欣 徐鹏 子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8-714,共7页
以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添加L-缬氨酸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他霉素发酵至36 h时添加0.5 g/L L-缬氨酸,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83 g/L,比对照组提高了84.85%。添加L-缬氨酸后引起菌体生物量... 以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添加L-缬氨酸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他霉素发酵至36 h时添加0.5 g/L L-缬氨酸,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83 g/L,比对照组提高了84.85%。添加L-缬氨酸后引起菌体生物量降低和pH升高,而葡萄糖利用速率加快;胞内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增强,柠檬酸合酶(CS)活力降低了26.57%;发酵液中丙酮酸(色谱法)、草酰乙酸(色谱法)和乙酰辅酶A(分光光度法)的含量分别提高了80.50%、53.28%和47.19%,乙酸(色谱法)、丙酸(色谱法)和α-酮戊二酸(色谱法)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6.98%、10.65%和15.40%,而柠檬酸(色谱法)的含量降低了2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 L-缬氨酸 前体 食品用化学品
原文传递
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代谢产物对B16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大红 陶文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6-1180,共5页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igmatella WXNXJ-B产生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内酯类物质,CF100部分对小鼠黑色素肿瘤B16细胞抑制能力最强,作用时...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igmatella WXNXJ-B产生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内酯类物质,CF100部分对小鼠黑色素肿瘤B16细胞抑制能力最强,作用时间48h和72h,其IC50分别为9.94mg/L和8.64mg/L;当质量浓度达到20mg/L,48h后凋亡细胞表面出泡,凋亡小体形成,G0/G1期的细胞由80.9%下降至24.2%,S期和G2/M期的细胞由15.4%增加到53.6%和3.8%增加到22.2%,从而使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细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大红 徐圣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1-43,56,共4页
围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创业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定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的"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 围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创业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定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的"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既具有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现代教育观念改革《微生物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大红 古绍彬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9期209-210,共2页
文章结合"微生物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工程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采取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大红 刘明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8-80,共3页
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polysaccharides,FVP)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本文采用酶解水浸提的方法提取金针菇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料液比、浸泡温度、纤维酶加入量、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 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polysaccharides,FVP)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本文采用酶解水浸提的方法提取金针菇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料液比、浸泡温度、纤维酶加入量、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以金针菇多糖为功能因子的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