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姝俊 王天宇工笔画作品
1
作者 魏姝俊 王天宇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工笔画 CM
原文传递
魏姝俊 王天宇作品选
2
作者 魏姝俊 王天宇 《艺术教育》 2013年第6期I0011-I0011,共1页
魏妹俊,1978年生于河北邯郸,200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育系讲师,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作品选 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系 硕士学位 设计学院 协会会员 美术家
原文传递
“风光热储”多能协同的智慧油气田发展研究
3
作者 王天宇 李根生 +3 位作者 宋先知 王海柱 王高升 刘子豪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9-270,共12页
在“双碳”目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化石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与智慧调控成为未来能源体系发展的新模式;油气行业正在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油气田将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双碳”目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化石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与智慧调控成为未来能源体系发展的新模式;油气行业正在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油气田将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多能协同的智慧油气田理念与内涵,新型智慧油气田对油气增储上产,油气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推动作用;递次梳理了“风光热储”多能协同系统、油气田与“风光热储”多能协同系统融合、智慧油气田等的发展现状,凝练了我国智慧油气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总结了未来“风光热储”多能协同的智慧油气田场景:智慧油气田绿电利用、废弃稠油热采油藏的新地热系统、基于风/光发电微网的抽油井群生产运行优化、天然气就地转化与油田伴生气发电利用、高效低碳油气生产综合能源管控系统、电/热/氢储能智能协同优化。“风光热储”多能协同的智慧油气田建设的核心产出是低碳油气田及超级能源盆地,需在保障油气产量的前提下,围绕“补充基础短板-增加技术优势-强化应用能力-实现自主可控”发展主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实用发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油气田 新能源 多能协同 风光热储 低碳能源
下载PDF
基于攻击意图的工业网络抗毁性评价研究
4
作者 赵剑明 曾鹏 王天宇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随着工业网络的迅猛发展,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抗毁性成为了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工业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以攻击意图为切入点,开展了工业网络抗毁性评价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已知攻击案例的分析,识别了多种攻击类型及其潜在影... 随着工业网络的迅猛发展,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抗毁性成为了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工业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以攻击意图为切入点,开展了工业网络抗毁性评价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已知攻击案例的分析,识别了多种攻击类型及其潜在影响;然后,区别于现有针对网络系统本身特性的评价方法,将攻击的潜在意图纳入考量,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抗毁性评价方法;最后,在一个工业网络系统模型上,通过与现有流行的网络系统抗毁性评价方法对比,发现所提出的基于攻击意图的工业网络抗毁性评价方法具有更加客观、稳定的评估效果。该抗毁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外界攻击的意图、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后果,有效刻画了不同场景下系统面对相同规模外界攻击时的抗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意图 安全风险测度 工业物联网 安全威胁
下载PDF
基于大刍草渗入系的玉米抗旱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5
作者 刘爽 李珅 +8 位作者 王东梅 沙小茜 何冠华 张登峰 李永祥 刘旭洋 王天宇 黎裕 李春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6-1906,共11页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挖掘玉米优异抗旱基因,本研究基于墨西哥大刍草和玉米自交系PH4CV构建的BC2F6群体,通过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渗入系TP180。干旱胁迫后发现渗入系TP180较轮回亲本PH4CV萎蔫...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挖掘玉米优异抗旱基因,本研究基于墨西哥大刍草和玉米自交系PH4CV构建的BC2F6群体,通过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渗入系TP180。干旱胁迫后发现渗入系TP180较轮回亲本PH4CV萎蔫程度更小,并且复水后存活率显著高于PH4CV。全基因组基因型鉴定发现,渗入系TP180含有0.6%的墨西哥大刍草导入。通过开展TP180和PH4CV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转录组测序,在渗入系TP180和PH4CV之间共鉴定了2307个差异表达基因,不同胁迫重叠差异表达基因共122个,这些基因涉及生长素途径,茉莉酸途径等,包含多个转录因子。整合差异表达基因和含大刍草导入区段分析,鉴定出2个抗旱候选基因Zm00001d033050和Zm00001d002025,并进一步开展了RT-PCR分析。本研究为挖掘大刍草中抗旱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刍草 渗入系 抗旱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玉米转座子插入关联的表观调控分析
6
作者 高晨曦 郝陆洋 +8 位作者 胡悦 李永祥 张登峰 李春辉 宋燕春 石云素 王天宇 黎裕 刘旭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4-1048,I0001,共16页
【目的】干旱是全球范围影响玉米生产的最主要胁迫因素之一。解析抗旱性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为玉米的抗旱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以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为指标开展田间抗旱性精准鉴定。筛选2个抗旱性... 【目的】干旱是全球范围影响玉米生产的最主要胁迫因素之一。解析抗旱性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为玉米的抗旱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以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为指标开展田间抗旱性精准鉴定。筛选2个抗旱性极端差异的自交系,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和转座子插入鉴定;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方法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相同样品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获得2个材料间的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异表达基因,并综合分析这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针对前期克隆的玉米抗旱基因ZCN7,分析该基因区域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介导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田间干旱处理下,自交系H082183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散粉-吐丝间隔均与正常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而旅28在所有试验材料中表现最低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最大的散粉-吐丝间隔。利用H082183和旅28这两个抗旱性极端差异的玉米自交系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座子插入分析,分别检测到333754和333296个转座子插入,其中,有89954个转座子插入在2个自交系间具有多态性。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表明,转座子、内含子和启动子区域较外显子和非编码区呈现较高的CG和CHG甲基化水平,经差异甲基化分析,在2个自交系间共检测到41352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60%的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转座子插入缺失变异的上下游5 kb范围内。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的CG和CHG甲基化水平负相关,在2个自交系干旱下的叶片和根系中分别鉴定到4196和35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5%和19.7%与差异甲基化区域关联。通过对抗旱相关基因ZCN7的研究,发现该基因34 kb区间内的3个LTR类转座子插入,造成自交系旅28在干旱和正常处理下的CG和CHG甲基化显著高于抗旱自交系H082183,并且H082183中ZCN7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旅28。【结论】揭示了转座子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在玉米响应干旱胁迫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展了转座子变异和DNA甲基化调控抗旱基因ZCN7表达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抗旱性 转座子 DNA甲基化 转录组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两种镰孢穗腐病的大规模鉴定
7
作者 韩宇琛 韦翊君 +5 位作者 张震 王天宇 番兴明 苏爱国 吴建宇 陈甲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23,I0001-I0003,共14页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主要由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穗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大规模的抗病种质资源鉴定有利于解决因优良抗病种质资源缺乏...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主要由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穗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大规模的抗病种质资源鉴定有利于解决因优良抗病种质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抗病品种培育困难的问题。本研究在建立了玉米穗腐病高通量抗性鉴定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滚动式抗源鉴定策略,在初级鉴定阶段采用单环境、单重复的策略对大量种质进行初步筛选,随后对初级鉴定中的高抗种质进行多重复、多环境、多年份的次级鉴定,逐步淘汰感病种质。2018-2020年间对10524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镰孢穗腐病的初级鉴定,共筛选到191份高抗种质,进一步对高抗种质进行滚动式次级鉴定,最终筛选出18XDHNAM11-20、H5084、M C303等59份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其中24份种质在5年的鉴定中均表现为抗病。从59份抗病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看,抗病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温热互导群、国内Reid群、NSS群、SS群及黄改群,基本涵盖国内最主要的杂种优势类群,其中来自温热互导群的抗病材料有24份,占抗病材料总数的41%。本研究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为玉米抗穗腐病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加快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访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
8
作者 阳晓霞 王天宇 《中国金融家》 2020年第6期117-118,共2页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的执政智慧,暖心给力,信心倍增。"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引领和正确决策下,全...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的执政智慧,暖心给力,信心倍增。"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引领和正确决策下,全国经济稳步向好,我们对此有十足信心。""今年不设置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并不代表没有目标。"王天宇说,"今年的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六稳’‘六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中小银行 经济增长目标 数字化转型 郑州银行 王天宇 执政智慧 人大代表
原文传递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多分支径向井地热开发模型及其取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天宇 周小夏 +2 位作者 李根生 王元 田守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多分支径向井地热开发取热系统是开采地热资源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单井注采一体、换热面积大、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其中布井参数和储层条件是影响其取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建立了基于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的单主井筒多分支径向井传热... 多分支径向井地热开发取热系统是开采地热资源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单井注采一体、换热面积大、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其中布井参数和储层条件是影响其取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建立了基于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的单主井筒多分支径向井传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了直井与多分支径向井的取热效果,研究了布井参数、天然裂缝缝长等因素对系统取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取热过程中岩石发生收缩变形,裂缝渗透率显著提高,但促进了冷锋入侵现象,进而加剧了热突破,缩短了系统的取热寿命;(2)增加分支井数量,可增大水平方向的取热区域,沟通更多天然裂缝,保持较高的取热温度和取热功率,其中6分支井为最优井数,最优取热总量为7.37×10^(15) J;(3)分支径向井越长,储层降温越慢,平均每增加1 m,生产温度升高0.16℃;(4)增大井间距,能延缓热突破,提高系统取热效率,延长高温取热时间,最优井间距为350 m,年取热功率为8.28 MW;(5)系统取热功率随着天然裂缝缝长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认为:(1)相较于直井,多分支径向井能沟通更大体积的高温储层,能获得较高的取热功率和取热总量,在30年取热时间里,热储采出程度增加了8.72%,有利于提高地热系统的经济效益;(2)岩石形变对取热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取热效果模拟及经济性评价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热—流—固耦合 多分支径向井 布井参数 天然裂缝 热应力 取热功率 参数分析
下载PDF
BDa水电站泄洪雾化数学模型研究
10
作者 鲍伟 王天宇 刘昉 《海河水利》 2024年第4期87-90,95,共5页
挑流泄洪雾化可能对两岸边坡稳定、交通安全和厂房的安全运行等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水滴随机喷溅数学模型,对BDa水电站在无自然风和汛期最不利自然风2种情况下3种典型泄洪工况的雾化影响范围和降雨强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挑流泄洪雾化可能对两岸边坡稳定、交通安全和厂房的安全运行等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水滴随机喷溅数学模型,对BDa水电站在无自然风和汛期最不利自然风2种情况下3种典型泄洪工况的雾化影响范围和降雨强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泄洪雾雨受地形影响较大,横向扩散较弱,主要沿边坡爬升,雨强等值线集中;汛期最不利自然风使得雾雨影响范围向左岸偏移,泄洪雾化对左岸山坡的影响大于右岸;泄洪雾化暴雨区范围集中在坝轴线下游195~645 m,横向左岸3 017 m高程、右岸2 988 m高程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化 随机喷溅 降雨强度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质点到网络:公共服务动机、行为、绩效三元交互发展逻辑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伟 王天宇 张学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7,共13页
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不断发展繁荣,理论研究成果颇丰,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热点。但公共服务动机如何转化为公共服务绩效在理论机制方面尚未清晰,遑论纳入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实践中。基于Apriori算法对相关主题文献进行了无监督机器学习挖... 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不断发展繁荣,理论研究成果颇丰,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热点。但公共服务动机如何转化为公共服务绩效在理论机制方面尚未清晰,遑论纳入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实践中。基于Apriori算法对相关主题文献进行了无监督机器学习挖掘,发现公共服务动机转化的研究不足之处。基于此,在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系统性厘清了公共服务动机、公共服务行为、公共服务绩效三者关系,打通了三者相互链接转化的逻辑框架。并以逻辑转化路径为基础,基于系统网络层面搭建起“公共服务动机—公共服务行为—公共服务绩效”三元交互发展的逻辑分析模型,以期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从而达到将公共服务动机理论成功转化为实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公共服务行为 公共服务绩效 社会认知理论
下载PDF
径向井立体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天宇 郭肇权 +4 位作者 李根生 马正超 雍煜宁 常鑫 田守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基于有限元-无网格法,考虑压裂液流动与岩石基质变形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径向井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模拟了径向井压裂裂缝形态,定量表征了径向井对裂缝的诱导作用,揭示了方位夹角、水平主应力差与岩石基质渗透率等对裂缝形态演化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无网格法,考虑压裂液流动与岩石基质变形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径向井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模拟了径向井压裂裂缝形态,定量表征了径向井对裂缝的诱导作用,揭示了方位夹角、水平主应力差与岩石基质渗透率等对裂缝形态演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同层双分支径向井压裂时径向井间存在挤压作用,当径向井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对称分布且方位夹角大于15°时,挤压作用减小了径向井的裂缝引导长度,当径向井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对称分布时,挤压作用增大了径向井的裂缝引导长度。裂缝形态由径向井的纠偏作用、径向井间的挤压作用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偏转作用共同控制。当径向井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对称分布时,径向井的裂缝引导长度随着方位夹角的增大逐渐减小,当径向井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对称分布时,径向井的裂缝引导长度随着方位夹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径向井的裂缝引导长度随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大而减小。岩石基质渗透率增大,径向井周围基质的孔隙压力增大,对裂缝的诱导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立体压裂 裂缝扩展模拟 有限元-无网格法 流固耦合
下载PDF
高堆石坝泄洪雾化数学模型研究
13
作者 朱颖儒 李明昊 +1 位作者 王天宇 唐中 《海河水利》 2024年第7期64-67,76,共5页
运用随机喷溅数学模型,预测了黄河某水电站在无自然风和全年最不利自然风2种情况下3种典型泄洪工况的泄洪雾化影响,得到了降雨强度分布等值线图,可为指导下游边坡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计算,距离表孔溢洪道出口断面沿河道154~660 m横... 运用随机喷溅数学模型,预测了黄河某水电站在无自然风和全年最不利自然风2种情况下3种典型泄洪工况的泄洪雾化影响,得到了降雨强度分布等值线图,可为指导下游边坡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计算,距离表孔溢洪道出口断面沿河道154~660 m横向左岸2882 m高程以下、右岸2830 m高程以下处于泄洪雾化暴雨区内,该范围内边坡可选择浅层锚喷混凝土保护,设马道和排水沟,提高岸坡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地自然风速较大,对雾化范围影响显著,需要额外重视对左岸的边坡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化 数值模拟 随机喷溅模型 防护措施 降雨强度
下载PDF
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裂压力实时预测方法
14
作者 胡晓东 刘俊仪 +4 位作者 王天宇 周福建 卢旭涛 易普康 陈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3-1335,共13页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响应能力受到局限。而人工智能模型尽管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往往缺乏对压力波动的物理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地层和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不足,导致在极端或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差、解释性不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力曲线的预测方法对未来压力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融合缝内支撑剂床平衡高度计算结果与井场实时泵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预测了未来60 s的压力数据;其次,结合传统井口压力反演方法,使用小波变换分解智能模型与传统模型预测结果,利用LSTM模型整体趋势与压力反演计算方法(IPC)模型中突变点特征,重构了兼顾整体趋势和局部波动的井口压力预测曲线。结果表明,相比LSTM模型,IPC和LSTM的小波融合模型未来60 s井口压力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绝对误差(MAE)分别下降了37.87%和15.29%,预测结果能够精准捕捉现场施工的压裂压力变化,为现场施工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压力预测 物理—数据双驱 LSTM IPC 小波变换 融合模型
下载PDF
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设计理念与路径探讨
15
作者 盛茂 田守嶒 +3 位作者 朱丹丹 王天宇 廖勤拙 李根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3,共6页
油气藏改造过程中的压裂泵注具有工艺复杂多变、过程不可逆、高风险等特点,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调控,进而提升压裂改造效果。目前决策方式主要以压裂设计泵注程序为基础,人为调控泵注参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压裂泵注智能... 油气藏改造过程中的压裂泵注具有工艺复杂多变、过程不可逆、高风险等特点,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调控,进而提升压裂改造效果。目前决策方式主要以压裂设计泵注程序为基础,人为调控泵注参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实现自主决策已成为可能。为此,在综述国内外压裂泵注决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并探讨了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的核心是泵注决策智能体,由其自主决策泵注程序和优化参数,同时将决策动作传递给地面装备,构成闭环调控,实现泵注过程“自动驾驶”;(2)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即以强化学习为核心,以压裂大数据为基础,以机理模型认识和专家先验知识为约束,构建压裂仿真环境,训练泵注决策智能体,可以实现泵注参数实时优化决策与地面装备闭环调控;(3)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主要通过压裂工况自主判识、裂缝扩展动态感知与风险预警、压裂泵注参数优化决策、地面装备自主调控、压裂泵注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论认为,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有望为加快压裂泵注智能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有助于油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泵注 人工智能 决策优化 决策系统 关键技术 路径
下载PDF
调节性坏死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玲 王天宇 +6 位作者 成家友 郭嘉瑜 陈琦 邱涛 盛梦丹 李金珂 周江桥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可由严重的低血压、栓塞、器官移植和休克等引起,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1-2]。肾脏极易受缺血的影响,在氧供和需求的不平衡下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可由严重的低血压、栓塞、器官移植和休克等引起,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1-2]。肾脏极易受缺血的影响,在氧供和需求的不平衡下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渐进性损伤和死亡[3],从而导致肾功能迅速下降。然而,肾脏的近期和远期功能取决于损伤的可逆性和恢复情况。调节性坏死(regulated necrosis,RN)是过去10年新提出的一种具有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并受高度调节的非凋亡细胞死亡方式[4],包括细胞坏死性凋亡、细胞铁死亡、细胞焦亡等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类死亡方式在肾脏IRI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干预此过程,对挽救肾脏IRI提供了治疗机会。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调节性坏死方式涉及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肾脏IRI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损伤 坏死性凋亡 细胞焦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氧供 器官移植 病理生理 调节性
下载PDF
非均匀射孔控制多簇裂缝均衡扩展机制及参数优化
17
作者 盛茂 邓超 +3 位作者 李杰 顾明哲 王天宇 田守嶒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簇射孔参数,均衡簇间液量分配,削弱缝间应力干扰,促进裂缝均衡扩展。为此建立了考虑压裂段/簇间应力叠加的分段多簇裂缝扩展模型,对比分析了纺锤形布孔、坡度布孔、均匀布孔等三类布孔方式的裂缝扩展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缝长、缝高扩展形态差异性评价裂缝扩展均衡性,优选布孔方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非均匀布孔参数。结果表明,典型页岩油储层参数条件下,纺锤形布孔的裂缝扩展均衡性最优,其次是均匀布孔、坡度布孔。其作用机制为纺锤形布孔的端部簇射孔摩阻大于中部簇1.4~16.7倍,跟端趾端裂缝对中部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被削弱,从而增加了中部簇进液量分配,相比均匀布孔,裂缝扩展均衡性提高了17.2%。而坡度布孔趾端簇孔数占比35%以上,进液量占优,达49.3%,导致其对中部簇裂缝挤压作用显著,不利于裂缝均衡扩展。优化纺锤形布孔参数表明,总孔数49个、孔径10 mm、端部簇孔数比例24.5%时,簇间裂缝扩展均衡性达到最优。研究结果有望为非常规油气多簇压裂非均匀射孔设计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射孔 裂缝均衡扩展 分段多簇压裂 射孔参数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应用于运动平台光电跟瞄系统的惯性参考单元研究综述
18
作者 李醒飞 何梦洁 +3 位作者 拓卫晓 王天宇 韩佳欣 王信用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21,共21页
目标的变化和任务的拓展对光电跟瞄系统提出了快速机动的要求,从地基平台到车载、船载、机载、星载等运动平台是光电跟瞄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方式是克服运动平台高频扰动,实... 目标的变化和任务的拓展对光电跟瞄系统提出了快速机动的要求,从地基平台到车载、船载、机载、星载等运动平台是光电跟瞄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方式是克服运动平台高频扰动,实现光电跟瞄系统微弧度甚至亚微弧度级跟瞄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运动平台光电跟瞄系统精确指向对载体基座扰动抑制的需求,分析和对比了IRU的各种技术方案,特别介绍了利用低噪声、宽频带惯性传感器敏感角扰动,并通过反馈控制实现视轴惯性稳定的系统方案。从此类IRU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阐述了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及功能特点,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然后,介绍了IRU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指出惯性传感、支承结构和控制系统是决定IRU稳定能力的关键因素,梳理了三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动态。最后,总结了IRU的空间应用情况,并结合目前的应用需求对其未来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参考单元 运动平台 光电跟瞄系统 视轴稳定 扰动抑制
下载PDF
非纯弯作用下I形波板组合梁的弹性屈曲应力
19
作者 杨淑雁 王天宇 +1 位作者 查支祥 王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纯弯条件下,带钢翼缘板的波形钢腹板I形组合梁(简称I形波板梁)的屈曲应力已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不适用于非纯弯的条件。笔者对自由端受集中荷载的悬臂式I形波板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梁有3种屈曲模态,分别是翼缘板... 纯弯条件下,带钢翼缘板的波形钢腹板I形组合梁(简称I形波板梁)的屈曲应力已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不适用于非纯弯的条件。笔者对自由端受集中荷载的悬臂式I形波板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梁有3种屈曲模态,分别是翼缘板屈曲、波板屈曲和耦合屈曲;当梁的屈曲由翼缘板屈曲主导时,悬臂式非纯弯梁的屈曲应力大于纯弯梁的屈曲应力,此时翼缘板的宽长比为影响翼缘板屈曲应力的主要因子;结合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笔者对翼缘板屈曲系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涵盖全部屈曲模式的I形波板梁屈曲应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I形波板梁 翼缘板屈曲 腹板屈曲 耦合屈曲 宽长比
下载PDF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中无刷电机的模糊PID控制
20
作者 赵新通 管健晖 +1 位作者 胡涌鑫 王天宇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本文忽略呼吸扰动等因素对送风子系统所产生的干扰,以送风子系统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本文忽略呼吸扰动等因素对送风子系统所产生的干扰,以送风子系统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无刷直流电机转速PID控制模型,但由于无刷直流电机存在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导致PID控制对送风子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由于模糊控制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所以可以使用模糊PID来完成对送风子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优化。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优于PID控制系统,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 无刷直流电机 PID控制 模糊控制规则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