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0年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红婧 褚琳 +3 位作者 尹雅琦 潘妍 孟红杰 王天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5-3790,共16页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在蓄水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变化能通过植被物候的变动体现,研究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特征及...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在蓄水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变化能通过植被物候的变动体现,研究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参数,整合多源遥感物候参数提取结果,分析1990—2020年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格局;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定量分析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定量探究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三峡库区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主要出现在60 DOY(Date of Year),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Growing Season,EOS)主要出现在301 DOY,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总体为248 d。在空间上,SOS与EOS均呈现出从库首至库尾逐渐提前的趋势,LOS的空间异质性较小。(2)库区植被物候表现出SOS提前、EOS推迟和LOS延长的特征,SOS提前的平均幅度为0.3 d/a,库首区域最为典型;EOS推迟的平均幅度为0.8 d/a,库尾区域尤为明显;LOS延长的平均幅度为1.7 d/a,库尾区域更加突出。植被物候对库区蓄水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3)人为因素与间接人为因素(水位、人口和水域面积等)是影响库区植被物候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被物候 时空格局 演变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多雨中心区农村民众为例
2
作者 王天巍 李霞 陈德康 《广东气象》 2024年第5期69-72,76,共5页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广东多雨中心区农村民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1600份,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多雨中心区域农村民众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总体认知率为80.01%,气象科普水平仍需提高,其中农村民众对农业生...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广东多雨中心区农村民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1600份,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多雨中心区域农村民众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总体认知率为80.01%,气象科普水平仍需提高,其中农村民众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方面认知不足,且对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防御指引措施的认知明显欠缺,存在对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方式的需求不高的问题。气象部门需为广东多雨中心区农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科普宣传提供个性化方案,以服务为导向的基层预警触达“最后一公里”传播体系的构建,发挥气象科普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农村 多雨中心区 广东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晨 褚琳 +4 位作者 杨喆 杨镇豪 张歆雅 王天巍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8-119,共12页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多特征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2022年大豆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多时相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与实测产量建立大豆估产模型,明晰区域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总体提取精度达89.48%,Kappa系数为0.89,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2。大豆种植面积由北向南递减,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地区,重心位于绥化市。2)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平均单产为2 514.08 kg/hm^(2),与实测产量之间的R2为0.72。大豆单产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P<0.01),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3)土壤类型、土壤pH值和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种单因子,q值分别为0.27、0.24和0.24。年均降雨∩年均积温、年均降雨∩大豆补贴以及土壤类型∩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对交互因子,q值分别为0.44、0.40和0.40。人为因素对大豆单产差异影响显著(P<0.01),大豆补贴、大豆粮价、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肥料价格和文盲率的较佳影响范围分别为4 801~7 500元/hm^(2)、5 601~5 800元/t、13.6×10^(4)~26.4×10^(4)hm^(2)、252×10^(4)~436×10^(4)kW、2 500~2 602元/t以及1.4%~1.8%。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豆单产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降雨 作物 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东北地区 多特征随机森林 大豆单产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运翔 栗珂珂 +2 位作者 张文婷 王天巍 李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45,共15页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并构建驱动因子与SUHI的关系模型;结合IPCC提出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来预测不同情景下的人类活动强度,并模拟2020—2100年的SUHI。结果表明:2012—2018年市域尺度上,年均SUHI空间分布呈现出南方整体高于北方,东南沿海最强、西北地区最弱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012—2018年间SUHI有略微的增强(均值增幅达0.08℃)。SUHI受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其中GDP及城乡植被差异(ΔNDVI)对SUHI影响显著。2020—2100年5种SSPs情景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SUHI显著增强,其中SSP5情景下SUHI变化最剧烈(均值增幅达0.67℃)。此外,大体量城市未来的SUHI在不同发展情景下差异明显。从驱动因素来看,大多数城市的GDP是SUHI增长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对典型城市的对比分析发现,在21世纪末上海城市群、天津市、乌鲁木齐市及南宁市的SUHI波动范围可能分别达到4.83~8.98℃、3.24~4.95℃、1.11~1.55℃、2.61~4.05℃。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SUHI可能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城市热岛 时空格局 驱动因子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地理加权回归(GWR)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土壤水分对不同降雨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怡雯 戴翠婷 +3 位作者 杜映妮 李朝霞 王天巍 袁睿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7-1275,共9页
土壤水分是坡面产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降水事件可以通过引起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响应,从而影响流域中的径流路径、产流机制和土壤侵蚀过程等。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为对象,通过长期定点、高频的气象和水... 土壤水分是坡面产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降水事件可以通过引起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响应,从而影响流域中的径流路径、产流机制和土壤侵蚀过程等。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为对象,通过长期定点、高频的气象和水分数据观测,研究不同降雨模式下茶园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cm)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茶园不同深度土壤在雨季的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对不同降雨模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降雨和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降雨在7月达到最大值,土壤水分含量则在8月达到峰值。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对降雨有着明显的响应过程。(2)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逐渐呈现出滞后现象。表层土壤(0—20cm)对降雨的响应较为迅速且幅度更加明显,深层土壤(30—40cm)水分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并且对降雨的响应时间更加滞缓。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幅度逐渐趋于平稳。(3)土壤水分含量对不同的降雨模式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较大雨强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出现了上升期、平台期及退水期。在小雨强短历时的降雨中,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10cm)。在降雨初期,降雨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入渗越快,土壤的响应深度越深。研究三峡库区典型分布的茶园在不同降雨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三峡库区坡地的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面源污染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茶园 降雨模式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的神经网络模拟--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2 位作者 李朝霞 史志华 刘高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54-3162,共9页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 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ML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3类不同道路两侧边际50m带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逐栅格模拟。结果表明:东部和北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西南部人口密集区重金属含量较高。研究区道路边际土壤的Mn、Zn、Cr、Cu、Pb、Cd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达到509.57、61.26、58.55、32.40、26.07mg/kg和0.27mg/kg,Cd污染较为严重,其余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级标准。道路对其边际重金属的累积作用明显,但对环境尚未造成广泛和显著的危害。不同道路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高速公路RG>省道RS>县乡公路RX(除Pb外)。在风向、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覆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下,道路边重金属含量在30m以内达到峰值,但因重金属扩散机理的差异,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现代黄河三角洲 道路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农村土质道路路面形态对道路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天巍 余冰 +1 位作者 刘窑军 李朝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168,共7页
路面形态作为道路微结构的表现形式,改变道路降雨侵蚀特征,对调节道路系统水沙传递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形、侧向形、平直形、凹形等4种常见路面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5°、10°、15°)及路形... 路面形态作为道路微结构的表现形式,改变道路降雨侵蚀特征,对调节道路系统水沙传递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形、侧向形、平直形、凹形等4种常见路面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5°、10°、15°)及路形差异下,道路侵蚀特点。结果表明:路形对产沙的影响高于产流,路形通过改变路面径流的水力学特征来改变产沙特性;在坡度10°和15°时,凹形路面径流流态为急流,流速最大,土壤侵蚀率显著高于其他路形,且侵蚀泥沙颗粒粒径较大;在坡度5°和10°时,拱形和平直形路面水流流态为缓流,拱形路面产流产沙能力最弱,抵抗降雨侵蚀的能力最好。凹形和平直形路面对坡度的敏感性较高,随着坡度提升,产沙量和水流能量均有大幅提高,坡度对拱形和侧向形影响较弱。路形差异导致侵蚀特征迥异,在道路设计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路形搭配和"路-渠"组合能有效防治道路侵蚀,降低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农村低等级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产流 产沙 土质道路 路面形态 模拟降雨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林地植被覆盖动态监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天巍 史志华 +1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33-2539,共7页
应用多时相、多来源遥感数据,采用图像融合和图像标准化等综合手段,分析了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1978—2005年林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7年来,该区域林地总面积从265.82km2增至346.45km2,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 应用多时相、多来源遥感数据,采用图像融合和图像标准化等综合手段,分析了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1978—2005年林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7年来,该区域林地总面积从265.82km2增至346.45km2,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率显现区域不均衡性,植被变化呈现轻度破坏、初步恢复和全面恢复3个发展阶段.林地重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987年以前,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向北迁移,1987年以后,其重心向南逐渐回归.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则持续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治理的影响明显.流域经过10余年的治理,林地植被受人类干扰逐渐减少,覆盖度>60%的林地面积达到217.88km2,占流域林地总面积的62.9%,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影像 图像标准化 植被覆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COM的土壤信息系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2 位作者 史志华 丁树文 李朝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7,共3页
应用组件技术建立了开放式的土壤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合于土壤信息处理的基于COM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专业应用软件的接口标准。建立了土壤信息处理组件,内建了土壤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和土壤侵蚀危险度分级等专业... 应用组件技术建立了开放式的土壤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合于土壤信息处理的基于COM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专业应用软件的接口标准。建立了土壤信息处理组件,内建了土壤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和土壤侵蚀危险度分级等专业应用模型,并将建成的土壤信息系统在咸宁市进行了系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组件对象模型 土壤信息系统
下载PDF
都市圈边缘区多尺度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天巍 李朝霞 +2 位作者 史志华 温利华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7,共7页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过程和驱动力因子,并探讨LUCC驱动因素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受圈层核心——武汉市需求的驱动。不同尺度上的驱动因子和驱动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研究尺度的不断缩小,作用域较小或非普遍存在的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在最微观的尺度,农户的主观选择对土地利用变更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尺度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4 位作者 丁树文 李朝霞 王天巍 张斌 沈晓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77,共5页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 ,在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及区域地理与农业环境数据基础上 ,开发并建立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以此为技术支持 ,运用数学模型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 ,研究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 ,在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及区域地理与农业环境数据基础上 ,开发并建立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以此为技术支持 ,运用数学模型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 ,研究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及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汉江中下游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负荷 地理信息系统 水域污染
下载PDF
基于GIS和RUSLE的小流域农地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2 位作者 丁树文 李朝霞 王天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175,共4页
通过遥感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 ,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 SL E)和 IDRISI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获取了王家桥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信息。根据土壤经济容许流失量 (TEP)和水土保持规划原则 ,调整现有农地的利用方式或... 通过遥感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 ,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 SL E)和 IDRISI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获取了王家桥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信息。根据土壤经济容许流失量 (TEP)和水土保持规划原则 ,调整现有农地的利用方式或配置水土保持措施 ,即调整 RU SL E中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 (C)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的值 ,完成流域农用地的水土保持规划。该研究提出的以 RU SL E- GIS相耦合的水土保持规划工具比较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USLE 小流域 农地 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流失调节用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产沙关系 被引量:44
13
作者 李朝霞 王天巍 +2 位作者 史志华 丁树文 蔡崇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共5页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表土微形态观测,研究了发育于泥质页岩、第四纪红粘土和花岗岩3种母质的红壤在降雨侵蚀过程中表土土壤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泥质页岩红壤极易形成土壤结皮,增加径流,响应结皮的形成,径...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表土微形态观测,研究了发育于泥质页岩、第四纪红粘土和花岗岩3种母质的红壤在降雨侵蚀过程中表土土壤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泥质页岩红壤极易形成土壤结皮,增加径流,响应结皮的形成,径流速率和含沙量较高,且迅速达到最大值,随后径流稳定而含沙量持续下降。第四纪红粘土红壤团聚体稳定,较难形成结皮,且结皮易被破坏,导致侵蚀过程中产流产沙量较低,均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呈缓慢上升趋势。花岗岩红壤基本上不能产生结皮,粗化现象严重,因此产流量和产沙量也较低;由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以及径流的选择性运移,泥质页岩红壤和花岗岩红壤侵蚀泥沙中细颗粒(<0.02mm)含量远高于土壤中该粒径颗粒。而第四纪红壤侵蚀泥沙中粗颗粒较多,以多级团聚体的团聚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侵蚀过程 侵蚀产沙 降雨过程 侵蚀泥沙 产沙量 产流产沙 泥质 第四纪 花岗岩
下载PDF
GIS支持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3 位作者 蔡强国 丁树文 王天巍 张光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根据土壤侵蚀特点 ,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研究设计了小流域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建设 ,在GIS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首先 ,采用侵蚀预报的数学模型来估算土壤侵蚀量 ,用土壤详查... 根据土壤侵蚀特点 ,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研究设计了小流域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建设 ,在GIS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首先 ,采用侵蚀预报的数学模型来估算土壤侵蚀量 ,用土壤详查资料编制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图 ;然后 ,由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土壤抗蚀年限图 ,按水利部标准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 5级。最后 ,为了表明某一地区或地类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大小 ,还提出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 (SEPDI)。以三峡库区的王家桥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土壤侵蚀 潜在危险 潜在危险指数 分级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史志华 张斌 +3 位作者 蔡崇法 丁树文 王天巍 李朝霞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2-386,T004,共6页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 ,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 ,研究设计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数据库的组成 ,并建立了可运行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在系统支持下可...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 ,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 ,研究设计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数据库的组成 ,并建立了可运行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在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最佳管理措施的选择以及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系统可以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对有效的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 ,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动态监测 信息系统 汉江流域 水污染 GIS RS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小燕 王天巍 +1 位作者 蔡崇法 谢德体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人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人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人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人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含量 降雨入渗 细沟间径流流速 细沟径流流速 径流含沙率 侵蚀速率 土壤流失比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徐勤学 王天巍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荒坡地和坡耕地壤中流特征差异在大雨强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②坡耕地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但荒坡地壤中流受雨强的影响不明显;③荒坡地壤中流随地表状况变化而改变,植被覆盖的减少和降雨对疏松地表的压实导致壤中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壤中流 地表状况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2 位作者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3,共7页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子 ,园地和林地的土壤质量大多得到明显改善 ,水田的Δ SQI多数呈下降的趋势 ,旱地的土壤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依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质量
下载PDF
激光微地貌扫描仪测定侵蚀过程中地表糙度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利超 杨伟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王天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55-162,共8页
为研究激光微地貌扫描仪用于测定南方红壤地区地表微地貌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的可行性,该研究应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原位研究了鄂南3个典型红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 为研究激光微地貌扫描仪用于测定南方红壤地区地表微地貌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的可行性,该研究应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原位研究了鄂南3个典型红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的地表糙度变化过程,初步探讨了降雨和径流对红壤坡面微地貌形态演变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进行,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的联合作用导致地表糙度降低,间歇式降雨后,供试土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的地表糙度分别降低了18.2%、18.4%和11.8%;2)地表糙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降雨初期,第1场降雨前后,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的地表糙度降低幅度分别为16.1%、19.7%和9.6%,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很好地定量化研究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研究为南方红壤区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微地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土壤侵蚀过程模拟与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激光 糙度 微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雪垠 李朝霞 +3 位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王小燕 宋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2-669,共8页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利用Horton方程和Philip公式验证入渗特性,以及幂函数拟合湿润锋进程。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砾石粒径下,累积入渗量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20~76 mm粒径砾石夹层,20%砾石含量及以上含量对水分入渗的阻碍程度相似。②当砾石粒径相同时,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都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砾石含量相同时,大粒径砾石夹层的初始入渗率大于小粒径砾石夹层。③砾石粒径大小与其对湿润锋的阻碍程度呈负相关。④ Horton方程对累积入渗量变化规律的验证效果要优于Philip公式;幂函数能较好地模拟含砾石夹层土壤中湿润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夹层 累积入渗量 入渗特性 湿润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