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菌孢子捕捉和real-time PCR技术的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动态监测及病情估计模型研究
1
作者 王奥霖 商昭月 +8 位作者 张美惠 王贵 胡小平 徐飞 孙振宇 曹世勤 刘伟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72,共9页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种病菌孢子计数方法在同一抗性品种上监测到的孢子浓度动态相近。此外,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空气中的白粉病菌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孢子浓度的田间病情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两种孢子浓度测定方法建立的病情估计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real-time PCR定量技术测定的孢子浓度在构建白粉病病情估计模型上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结果为real-time PCR定量技术与病菌孢子捕捉技术相结合用于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病菌孢子捕捉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原菌监测 病情估计模型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禾谷镰孢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
2
作者 徐庆 王奥霖 +5 位作者 聂晓 刘伟 张昊 曹世勤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禾谷镰孢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禾谷镰孢5株耐高温菌株和4株温度敏感型菌株在25℃和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不同胁迫压力下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和DON毒素含量等。结果表明,不论耐高温...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禾谷镰孢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禾谷镰孢5株耐高温菌株和4株温度敏感型菌株在25℃和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不同胁迫压力下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和DON毒素含量等。结果表明,不论耐高温菌株还是温度敏感型菌株,30℃高温对其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30℃高温能减轻NaCl和CaCl2胁迫对禾谷镰孢生长的抑制,但是不影响KCl、刚果红,SDS和H2O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在30℃下,大部分耐高温菌株的致病力不变或降低,而大部分温度敏感型菌株的致病力反而增加,30℃对大部分菌株的DON毒素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气候变化下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和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高温胁迫 渗透胁迫 致病力 DON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建立
3
作者 杜笑笑 张欣颖 +7 位作者 丁成 张美惠 王奥霖 袁军海 瓮巧云 范洁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365,共5页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2000年前和2019年采自我国河南、山东等9省市的110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2019年的88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102~0.7668μg/mL,平均EC_(50)为(0.2243±0.1796)μg/mL;采自2000年前的22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521~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3563±0.2796)μg/mL;两组菌株群体间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氟唑菌酰羟胺对110株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102~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2507±0.2103)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白粉病以及未来监测该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小麦白粉病菌 敏感基线
下载PDF
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对6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奥霖 赵亚男 +4 位作者 孙超飞 袁军海 范洁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5-290,共6页
在河北廊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情况下6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中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酯•戊唑醇SC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的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效均显著优于20%三唑酮EC... 在河北廊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情况下6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中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酯•戊唑醇SC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的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效均显著优于20%三唑酮EC,所有供试杀菌剂同一使用剂量下在高抗品种‘保丰104’上的防效要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甚至较低剂量施药水平下(105 g/hm^(2))在‘保丰104’上对白粉病的防效要高于或显著高于高剂量施药水平下(150 g/hm^(2))在‘京双16’上的防效,但参试的多数杀菌剂同一施药量情况下在中感品种‘众麦2号’和高感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说明以抗性品种为基础,结合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可有效减少杀菌剂施用量,此研究结果可为杀菌剂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杀菌剂 抗病品种 防治效果 杀菌剂减量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田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伟 赵亚男 +5 位作者 韩翠仙 王奥霖 袁军海 杨旭光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1,共5页
2015年度采用定容式孢子捕捉器对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传播的初步研究表明,在病害发生初期病菌分生孢子捕捉量比较低,但随着菌源中心病害的逐渐加重,病菌分生孢子在距菌源中心20 m和40 m远处捕捉量随之增大。线性弧度相关分... 2015年度采用定容式孢子捕捉器对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传播的初步研究表明,在病害发生初期病菌分生孢子捕捉量比较低,但随着菌源中心病害的逐渐加重,病菌分生孢子在距菌源中心20 m和40 m远处捕捉量随之增大。线性弧度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距菌源中心北向20 m和40 m处的孢子捕捉量与风向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距菌源中心不同距离处的孢子捕捉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在相同方向上,距菌源中心20 m处孢子捕捉量显著高于40 m处孢子捕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 病菌孢子捕捉量 病菌传播梯度 流行监测
下载PDF
20%烯·戊·恶种衣剂研制及对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防效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奥霖 谭兆岩 +5 位作者 王对平 陈华保 雍太文 龚国淑 杨文钰 常小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6,244,共8页
为研制一种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azole)原药、97%戊唑醇(tebuconazole)原药、98%恶霉灵(hymexazol)原药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禾谷镰孢、尖镰孢和腐皮镰孢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 为研制一种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azole)原药、97%戊唑醇(tebuconazole)原药、98%恶霉灵(hymexazol)原药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禾谷镰孢、尖镰孢和腐皮镰孢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配比。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并进行室内盆栽苗验证。结果表明:烯效唑、戊唑醇和恶霉灵的配比为3∶1∶16时,对供试3种镰孢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采用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1.0~2.0 g/kg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并可降低株高,且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尖镰孢和腐皮镰孢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3.3%以上,对尖镰孢根腐的防效高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腐皮镰孢和禾谷镰孢根腐病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效相当。本研究开发的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腐病田间化学防治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复配 种衣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25%乙嘧酚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超飞 赵亚男 +5 位作者 韩翠仙 王奥霖 袁军海 范洁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4-249,275,共7页
为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的影响,于2016年-2017年、2017年-2018年和2018年-2019年3年度在河北廊坊研究了正常氮肥施用水平和减施氮肥水平下25%乙嘧酚悬浮剂(7个梯度)对田间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不同的氮... 为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的影响,于2016年-2017年、2017年-2018年和2018年-2019年3年度在河北廊坊研究了正常氮肥施用水平和减施氮肥水平下25%乙嘧酚悬浮剂(7个梯度)对田间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药剂防治病害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相同药剂用量下减施氮肥处理(N2)药剂的防效大多要显著高于正常施氮处理(N1)。对3年度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药剂用量与病情指数或防效的关系模型以及随机系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发现,其模型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截距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通过防效混合效应模型构建的不同分位数模型(10%、30%、50%、70%、90%),获得了2种氮肥施用水平下不同用量的25%乙嘧酚悬浮剂防治田间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同时,利用防效的关系模型计算了2种氮肥施用水平下25%乙嘧酚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和药剂用量对照表,为氮肥减施情况下药剂用量的合理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氮肥施用水平 25%乙嘧酚悬浮剂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