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法对合欢花药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
1
作者 左亚锋 徐秀泉 +5 位作者 李巧月 王孟虎 孟祥松 闫攀 金传山 吴德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_(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是2种合欢花类药材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不同干燥方法对2种规格合欢花药材影响显著,盛开的合欢花适合宜采用70℃烘干处理,花蕾期的合欢米宜采用冷冻干燥处理,合欢花和合欢米均不宜采用阴干处理。本研究为2种合欢花类药材初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干燥方法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混伪品等32种的鉴别
2
作者 王孟虎 许亮 +8 位作者 蒋磊 李峰 孙一帆 康廷国 孟祥松 张圣阳 钟明月 黄文康 石飘柔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8期1685-1691,共7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Aligner11.0.1软件对峰图质量进行比对、拼接,利用MEGA11.0软件对各物种碱基进行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NJ系统聚类树显示,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眼镜蛇科与蝰科聚为一支,并与游蛇科并列聚类。游蛇科黄环林蛇、颈棱蛇与眼镜蛇科聚为一支,游蛇科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与蝰科聚为一支,锦蛇属玉斑锦蛇、黑眉锦蛇、百花锦蛇未聚为一支。结论:利用DNA条形码COⅠ基因能够准确鉴定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黄环林蛇、颈棱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宽吻水蛇、铅色水蛇、中国沼蛇、渔游蛇的种属归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乌梢蛇 金钱白花蛇 混伪品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对九香虫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
3
作者 王孟虎 孙一帆 +5 位作者 左亚锋 孟祥松 栗进才 俞浩 许亮 康廷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对市售九香虫、小皱蝽及其掺杂样品进行鉴定。方法:利用通用引物COI进行扩增并测序,构建NJ系统发育树、二级结构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基于COI序列设计九香虫、小皱蝽特异性引物并进行电泳,...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对市售九香虫、小皱蝽及其掺杂样品进行鉴定。方法:利用通用引物COI进行扩增并测序,构建NJ系统发育树、二级结构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基于COI序列设计九香虫、小皱蝽特异性引物并进行电泳,比较电泳条带;基于COI引物进行SBYR荧光定量PCR,观察单一样品及不同比例混合样品的熔解曲线及其Tm值。结果:利用MEGA 11.0软件分析显示九香虫、小皱蝽分别单独聚为一支,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0.22,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0.02;两者的二级结构在整体框架具有明显不同。基于特异性引物扩增的九香虫、小皱蝽均出现单一条带,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与混合引物进行扩增均出现2条条带。基于COI引物扩增的九香虫、小皱蝽熔解曲线Tm值分别为75℃、89℃,不同比例混合样品的熔解曲线Tm值分别在75.00℃、89.00℃出现两个峰值。结论:DNA条形码能够及二级结构准确鉴定九香虫、小皱蝽;多重PCR及基于SBYR荧光定量PCR不仅能够准确对单一九香虫、小皱蝽进行鉴定,也能够对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进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多重PCR 荧光定量PCR 二级结构 九香虫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孟虎 孙一帆 +7 位作者 孟祥松 胡婷婷 俞浩 沈悦 翟俊杰 马进进 张圣阳 左亚锋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130-133,共4页
DNA条形码技术属于新兴的中药基原鉴定技术,是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补充,能够从分子水平对物种进行准确鉴定。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该方法,2020版扩大其应用范围,该技术将是中药材基原鉴定主流方法之一。设计了“DNA条形码鉴定白芍和白... DNA条形码技术属于新兴的中药基原鉴定技术,是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补充,能够从分子水平对物种进行准确鉴定。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该方法,2020版扩大其应用范围,该技术将是中药材基原鉴定主流方法之一。设计了“DNA条形码鉴定白芍和白术”实验,根据遗传距离、NJ树、二级结构对白芍和白术进行鉴定。使学生从抽象的原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图形,加深理解其原理、操作方法及技术,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或胜任中药分子鉴定岗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山药杏仁粟米复合饮料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5
作者 左亚锋 代永康 +5 位作者 徐启兰 吴子怡 李蕊 商贤惠 王成 王孟虎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山药、杏仁、粟米为原料,采用工艺处理制备一种具有补虚益气、温中润肺的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为评价指标,研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药汁11%、杏仁汁14%、... 以山药、杏仁、粟米为原料,采用工艺处理制备一种具有补虚益气、温中润肺的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为评价指标,研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药汁11%、杏仁汁14%、粟米汁10%、蜂蜜4%。所得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84.67,可溶性固形物为5.40%,总糖含量为6.83%,总酸度为0.353 g/kg,制备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杏仁 粟米 蜂蜜 抗氧化 复合饮料
下载PDF
莲须粉末颜色与总黄酮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庆 张建逵 +3 位作者 康廷国 郭爽 何婉婉 王孟虎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4期32-34,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莲须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总黄酮含量,将代表颜色的L*、a*、b*值与总黄酮含量相联系,探讨颜色与总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色差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度计分别测定药材粉末L*、a*和b*值与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 目的:通过测定莲须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总黄酮含量,将代表颜色的L*、a*、b*值与总黄酮含量相联系,探讨颜色与总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色差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度计分别测定药材粉末L*、a*和b*值与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颜色值与总黄酮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b*值与莲须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a*值与总黄酮含量无相关性。结论:莲须药材总黄酮含量与药材粉末明暗程度有关,其颜色越亮,总黄酮的含量越高,而黄颜色为莲须颜色特征,因此b*值越大,总黄酮含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须 粉末颜色 总黄酮 质量评价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ITS2序列多种龙胆属植物及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石达理 王孟虎 +2 位作者 陈思有 许亮 康廷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方法对龙胆属多种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分类研究,为龙胆药材和基原植物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药材及...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方法对龙胆属多种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分类研究,为龙胆药材和基原植物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药材及原植物叶片的DNA,对其中特定的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同科属植物序列,运用Seq 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去引物处理之后,采用MEGA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建立Neighbor-Joining(NJ)树,结合下载的序列二级结构,进行比对,分析差异。结果:从NJ聚类树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龙胆属植物三花龙胆、深红龙胆、坚龙胆和笔龙胆都各聚为一支,区分明显,龙胆与条叶龙胆聚为一支未能区分开。除去笔龙胆1份样品产生种内变异之外,各同品种样品的ITS2序列均一致相同,并能与外族群品种准确区分开。结论:运用ITS2序列对龙胆药材及基原植物进行鉴别是有效可行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能对不同品种、近缘品种进行鉴别,有较强的可行性,DNA分子条形码鉴别方法可用于龙胆属不同植物及药材的鉴定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TS2 龙胆 聚类分析 二级结构
原文传递
鹿源中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辛宁 许亮 +3 位作者 才丽平 王孟虎 夏静文 王友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6期144-146,共3页
鹿源中药材的来源复杂多样,鉴定方法也有很多,如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但在实际应用中,鹿源中药材的鉴定难度极大,一般的鉴定方法很难满足其鉴定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来鉴定鹿源的真伪和质量。本... 鹿源中药材的来源复杂多样,鉴定方法也有很多,如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但在实际应用中,鹿源中药材的鉴定难度极大,一般的鉴定方法很难满足其鉴定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来鉴定鹿源的真伪和质量。本文以网络文献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近20年的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源 DNA条形码 中药鉴定
下载PDF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腾腾 顾晶晶 +3 位作者 张小倩 马伟 王孟虎 沈悦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6期179-181,共3页
仪器分析实验是医药类专业大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中获得的操作、分析技能在药物检测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该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通常面临教学模式单一、仪器设备配置短缺及操作时间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仪器分析实验是医药类专业大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中获得的操作、分析技能在药物检测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该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通常面临教学模式单一、仪器设备配置短缺及操作时间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优化教学方法、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构建开放平台、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可以提高该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 仿真软件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两栖类药用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任诗怡 赵蕊 +3 位作者 许亮 张梦蕊 王爽 王孟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3期133-136,共4页
目的两栖类药用动物是我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两栖类药用动物的空间分布、药用功效等日渐成为热点,与之相关的鉴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围绕中药鉴定研究、DNA条形... 目的两栖类药用动物是我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两栖类药用动物的空间分布、药用功效等日渐成为热点,与之相关的鉴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围绕中药鉴定研究、DNA条形码鉴定等内容,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以梳理和总结,并对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在两栖类药用动物鉴定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药用动物 中药鉴定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基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攀 孟祥松 +2 位作者 左亚锋 王孟虎 汤建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6期236-238,共3页
在全社会对高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对中药专业实验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立要求、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三门学科为主要实验内容的... 在全社会对高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对中药专业实验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立要求、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三门学科为主要实验内容的的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说明了实验验项目的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具体细节,可行性强。通过此实验方案,期待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中药鉴定 中药药剂 综合设计性实验
下载PDF
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俊杰 安凤霞 +2 位作者 张腾腾 王孟虎 孟祥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43-45,共3页
通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桔梗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桔梗 栽培技术 外观性状 内在质量
下载PDF
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翟俊杰 安凤霞 +2 位作者 张腾腾 王孟虎 孟祥松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7-51,共5页
对近几年有关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对桔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桔梗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桔梗 栽培技术 外观性状 药材质量
下载PDF
亳菊加工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和黄酮类成分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左亚锋 王娜 +3 位作者 王孟虎 汤建 吴德玲 张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亳菊模拟加工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变化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pNPG法测定不同温度温度下不同时间点加工的亳菊样品中酶活性;同时采用HPLC测定40℃、50℃、60℃、70℃、80℃、90℃6个温度不同时间点... 目的:研究亳菊模拟加工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变化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pNPG法测定不同温度温度下不同时间点加工的亳菊样品中酶活性;同时采用HPLC测定40℃、50℃、60℃、70℃、80℃、90℃6个温度不同时间点加工的亳菊样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通过酶活性大小测定和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加工温度对亳菊质量的内在影响。结果:发现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在低温下(<80℃)保存时间较长,在高温状态下(≥80℃),酶活性下降较快,90℃下酶在15min内基本失活。同时我们发现亳菊中黄酮苷类成分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变化跟酶活性有密切的相关性。当新鲜亳菊在低温下(<80℃)加热时,关键酶酶活性在亳菊细胞内保存时间较长,酶活性越高,黄酮苷类成分降低越明显,随着时间增加,酶活性在细胞内稳定性降低但仍有酶活性,黄酮苷类成分逐渐降低;当新鲜亳菊在高温下加热时,由于温度在新鲜亳菊内是渐进式增大的,细胞体内酶活性在15min内基本都有活性,所以在15min内黄酮苷类成分是逐渐降低,随着加热时间增加,细胞体内达到高温状态,酶逐渐失活,无法水解黄酮苷类成分,黄酮苷类成分保持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黄酮苷元(金合欢素)含量升高,木犀草素含量升高不显著,芹菜素含量降低。结论:亳菊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和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通过调控亳菊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可以影响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进而影响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而黄酮苷元(金合欢素)含量升高,木犀草素含量升高不明显,芹菜素含量降低,推测是因其结构性质易形成配合物及加热激活褐变酶的酶活性使其氧化聚合而含量降低,其反应机理有待进一步验证。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确定了温度对酶活性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这为我们规范亳菊加工,保障亳菊品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菊 酶活性 干燥 相关性 黄酮类成分
下载PDF
不同微观组织低合金钢模拟海水浆体冲蚀磨损行为的对比
15
作者 任武彬 麻衡 +3 位作者 崔绍华 王孟虎 梁小凯 孙新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不同热处理工艺得到的双相钢和全马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组织进行了精细表征,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研究其耐海水腐蚀性能,采用MSH冲蚀磨损试验机分析其在模... 以不同热处理工艺得到的双相钢和全马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组织进行了精细表征,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研究其耐海水腐蚀性能,采用MSH冲蚀磨损试验机分析其在模拟海水砂浆中的冲蚀磨损行为,并用白光干涉仪对冲蚀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相钢的组织以马氏体为基体,铁素体体积分数为9.8%±0.6%;全马氏体钢组织为单一板条马氏体。相比于全马氏体钢,双相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表现出更高的耐磨蚀性能。究其原因,双相钢中马氏体相的显微硬度显著高于全马氏体钢,软硬相的协调使微裂纹在双相钢中难以扩展,从而使磨蚀质量损失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腐蚀 磨蚀 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 全马氏体钢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参花及其易混淆品鉴定研究
16
作者 王孟虎 孙一帆 +7 位作者 许亮 康廷国 左亚锋 翟俊杰 李金洋 孟祥松 汤建 王文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950-1956,共7页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参花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定,并利用ITS2测序技术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对人参花掺伪样品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cutadapt、PEAR、PRINSEQ、Usearch、RDP classifier、SINTAX软件...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参花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定,并利用ITS2测序技术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对人参花掺伪样品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cutadapt、PEAR、PRINSEQ、Usearch、RDP classifier、SINTAX软件获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序列,舍弃菌类、unclassified等非绿色植物序列;为避免假阳性情况发生,删除序列数<100条或碱基数<200bp的OTU序列。对人参花、西洋参花、三七花的ITS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MEGA 11.0对人参花、西洋参花、三七花的ITS2、OTU、GenBank上下载的碱基序列构建邻接法系统聚类树、遗传距离、种间信息位点及对ITS2、OTU碱基序列分别进行Blast分析来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物种鉴定的准确性。通过构建ITS2及OTU碱基序列二级结构对人参花、西洋参花、三七花进行比对分析,根据物种间二级结构的不同对物种进行鉴定。结果 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4653条有效序列,人参花、三七花、西洋参花的序列号分别为OTU1、OTU2、OTU3及对应的有效序列分别为31 325,857,442条。通过对各物种的ITS2及OTU碱基序列进行Blast检索,均支持各个物种。人参花与西洋参花、三七花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0.033,人参花与西洋参花、三七花分别有2,7个信息位点;邻接法系统聚类树显示各个物种均独立聚为一支,其中人参花与西洋参花聚为一大支与三七花并列。人参花与西洋参花二级结构一致,但与三七花在臂Ⅳ及臂Ⅳ与臂Ⅰ之间有A、B、C 3处不同。结论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准确鉴定人参花、西洋参花、三七花,对掺伪样品亦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为市售人参花样品鉴定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花 西洋参花 三七花 DNA条形码 高通量测序 掺伪粉末
原文传递
丹参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本草考证
17
作者 翟俊杰 左亚锋 +1 位作者 王孟虎 孟祥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0-137,共8页
丹参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具有活血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为常用活血化瘀药,临床医疗价值较高,在治疗心肌缺血、改善肝功能、保护肾脏、对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对... 丹参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具有活血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为常用活血化瘀药,临床医疗价值较高,在治疗心肌缺血、改善肝功能、保护肾脏、对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对丹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理成分、临床等方面,鲜有从古籍文献出发对丹参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进行研究。通过系统查阅丹参古今文献发现,丹参近缘品种较多,在民间应用和地方入药中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均作丹参用;在清代以前为野生丹参,清代以后才出现人工栽培丹参,以山东、四川丹参质量最好;各地虽有栽培,但是栽培品种混杂,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有必要对丹参的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进行考证,为丹参正本清源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品种 产地 栽培历史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基于COI序列的哈蟆油基原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孟虎 康廷国 +2 位作者 许亮 杨燕云 蔡振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72-1577,共6页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 哈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混伪品较多,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已鉴定的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桓仁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建立4种林蛙COI基因数据库;将所测的序列与Gen 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对,显示为上述4种林蛙;应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7.0软件计算K2P遗传距离并构建NJ(neighbor-joining)系统聚类树,所测4种林蛙的序列和Gen Bank上下载的4种林蛙的序列分别聚为1支,但与Gen Bank上下载的2个外群独立分开,东北林蛙的COI基因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但该技术并不能鉴别林蛙的雌雄。结果显示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鉴定哈蟆油的基原动物,说明DNA条形码COI为哈蟆油基原动物的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蟆油 东北林蛙 中国林蛙 DNA条形码 鉴定
原文传递
动物类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孟虎 许亮 +5 位作者 康廷国 常安 陈思有 何婉婉 李庆 郭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27-234,共8页
DNA基因鉴定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药鉴定中较为重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从基因层面上鉴别药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NA基因鉴定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核酸探针杂交,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等,其中发展最快的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 DNA基因鉴定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药鉴定中较为重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从基因层面上鉴别药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NA基因鉴定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核酸探针杂交,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等,其中发展最快的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4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Hebert等在2003年提出了通过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COI)基因序列来鉴定动物的种类。陈士林等则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别动物的基因以COI基因为主,ITS2基因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该技术是通过基因进行鉴定,对实验材料及提取方法有较高要求,对一些年代较久的动物药材,其DNA降解较为严重,为DNA提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技术只能鉴别其来源是否准确却不能鉴别其药用部位是否准确,这就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来准确鉴别其药用部位。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DNA条形码的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动物 DNA条形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
原文传递
基于COⅠ基因对东北林蛙、中国林蛙等蛙属24种的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孟虎 孙一帆 +7 位作者 许亮 康廷国 张腾腾 左亚锋 朱丽婷 孟祥松 汤建 徐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0-158,共9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技术对东北林蛙等24种进行鉴别,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对24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为东北林蛙等蛙类的鉴别,分类及新种的发现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技术对东北林蛙等24种进行鉴别,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对24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为东北林蛙等蛙类的鉴别,分类及新种的发现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徂崃林蛙、桓仁林蛙各10只,提取其DNA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将扩增成功的序列测序,共测得50条COⅠ基因序列;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蛙科蛙属24种163条COⅠ基因序列及蛙科侧褶蛙属,臭蛙属,琴蛙属,水蛙属,湍蛙属各一条COⅠ基因序列;利用MEGA X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各物种COⅠ基因序列简约性信息位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树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东北林蛙等24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554 bp,共有210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各物种种内遗传距离均<2%;除桑植蛙与明全蛙种间遗传距离为0.004外,其余各物种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24~0.228;桑植蛙与明全蛙聚为一支,部分东北林蛙与Rana uenoi聚为一支,中国林蛙有2个独立的分支,其余各物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结论:DNA条形码COⅠ技术能够对东北林蛙等21种进行鉴定及鉴别,支持桑植蛙与明全蛙,韩国林蛙与昆嵛林蛙为同物异名,其中一支中国林蛙可能是蛙科蛙属未下载的4个种之一或新种。这表明DNA条形码COⅠ技术不仅可以鉴定及鉴别东北林蛙等24种蛙类,也可以为蛙科蛙属的分类,新种或亚种的发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中国林蛙 蛙科 蛙属 DNA条形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