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及快速加热低温淬火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前 陈治娟 +1 位作者 彦平 穆志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27,共5页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强韧化原理及钢奥氏体化的TTA图,对GCr15钢件用中频感应穿透加热淬火工艺进行了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感应加热的硬度确定的最佳规范范围内,其冲击韧性可相差四倍(冲击功从68.67~264.87J),由此提出感应加热...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强韧化原理及钢奥氏体化的TTA图,对GCr15钢件用中频感应穿透加热淬火工艺进行了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感应加热的硬度确定的最佳规范范围内,其冲击韧性可相差四倍(冲击功从68.67~264.87J),由此提出感应加热工艺必须进行优化,以快速加热低温淬火为最佳强韧化工艺。用此工艺处理的GCr15钢石油钻机链条销轴代替20Cr2Ni4A钢制渗碳并中频再加热淬火的销轴,不仅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 加热 低温 淬火 GCR15钢
下载PDF
GCr15钢的韧化处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学前 彦平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5,共5页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加热淬火原理,通过加热过程控制,使GCr15钢淬火后既细化了奥氏体晶粒又细化了马氏体,同时还获得了低碳板条马氏体及呈薄膜状或集聚态的残余奥氏体包围在碳化物周围的组织,该方法是韧化GCr15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GCR15钢 韧化 不均匀奥氏体 低合金钢 淬火
下载PDF
零保温加热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学前 陈治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33,共4页
根据工件的体积(V)与表面积(F)之比(V/F)的物理意义提出“等效厚度(D)”和“等效系数(β)”的概念,并存在D′β=D(有效厚度)的关系,从而得到零保温加热时间的计算式τ=αD′。此法吸收了τ=αD法和τ=kW法各自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使之具... 根据工件的体积(V)与表面积(F)之比(V/F)的物理意义提出“等效厚度(D)”和“等效系数(β)”的概念,并存在D′β=D(有效厚度)的关系,从而得到零保温加热时间的计算式τ=αD′。此法吸收了τ=αD法和τ=kW法各自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使之具有前法的简便性和后法的合理性。又通过工厂现场应用试验求得批量装炉生产时τ=RαD′法中的堆装系数R,使τ=RαD′法方便地应用在生产上,节电效果达25~30%,并减少了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保温 加热时间 节能
下载PDF
中碳结构钢件的锻造成形与锻后调质一次完成的热加工新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学前 陈治娟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是利用“形变诱发析出”原理通过控制热变形成形过程获得一种能在过冷分解时使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析出的形变奥氏体状态,又通过控制冷却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同时促进碳化物颗粒的析出,从而得到100%调质型组织,它达到了传统工... 本文是利用“形变诱发析出”原理通过控制热变形成形过程获得一种能在过冷分解时使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析出的形变奥氏体状态,又通过控制冷却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同时促进碳化物颗粒的析出,从而得到100%调质型组织,它达到了传统工艺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结构钢 锻造 形变调质 热加工
下载PDF
GCr15钢的快速球化退火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学前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球化退火的理论研究和加热过程控制技术 ,并结合现场测试 ,制定出相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使球化加热的保温时间缩短到原工艺的 1/ 4~ 1/ 3。
关键词 GCR15钢 快速球化退火 加热过程控制 高碳钢
下载PDF
化合物(ε、γ′)层在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前 曹惠荣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作者研究了在渗氮及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在化合物 (ε、γ′)层和扩散层α[N]中的扩散(流 )强度JiN =-Ddcdx,结果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 |JεN| /|JαN| 1,而|Jγ′N| /|JαN| 1,当|Jγ′N| /|JαN| <1时γ′成为扩散的... 本文作者研究了在渗氮及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在化合物 (ε、γ′)层和扩散层α[N]中的扩散(流 )强度JiN =-Ddcdx,结果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 |JεN| /|JαN| 1,而|Jγ′N| /|JαN| 1,当|Jγ′N| /|JαN| <1时γ′成为扩散的薄弱环节 ,阻碍扩散层的发展。化合物ε具有储氮作用 ,而γ′具有传递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氮碳共渗 扩散强度 相变动力学 扩散层 化合物 Ε相 γ′相
下载PDF
35C_rM_o钢的回火方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学前 陈治娟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94-199,共6页
本文通过实测的HRC=f(lgt)的线性关系,用回归分析方法推出35CrMo钢的回火方程。并与现有文献上的推导方法做了分析比较。回避了回火过程激活能的影响。此法更具有普遍意义,方程更为简单,使用方便。
关键词 回火方程 热处理
下载PDF
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相行为及动力学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前 曹惠荣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相变理论,分析计算了渗氮及氮碳共渗中各相间相界面的局部平衡及相界面移动的动力学,以及各相的长大和溶解速度,得出渗入过程中各相的行为(简称相行为)规律。这就是ε相层单向长大,γ′相层是双向溶解,而αFe〔N〕相是... 根据相变理论,分析计算了渗氮及氮碳共渗中各相间相界面的局部平衡及相界面移动的动力学,以及各相的长大和溶解速度,得出渗入过程中各相的行为(简称相行为)规律。这就是ε相层单向长大,γ′相层是双向溶解,而αFe〔N〕相是双向长大。由此提出提高渗速、改善组织的措施,并在生产中取得明显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强化 相行为 渗氮及氮碳共渗 动力学
下载PDF
T12高碳钢的软化锻造——形变球化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学前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14,共5页
研究了T12高碳钢锻件的锻造成形与锻后软化 (球化 )处理有机结合的新工艺 ,免除了传统的锻后重新加热球化处理 ,减少了工序 ,缩短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 T12钢 软化锻造 形变球化 控制锻造
下载PDF
加热过程控制及透烧检测
10
作者 王学前 霍金山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加热过程控制的基准点是工件透烧时间。奥氏体化的奥氏体状态的表征(指标)可以用奥氏体晶粒度、马氏体点Ms、淬火后硬度HV1及剩余碳化物量K,它是加热速度Vg、加热温度tA和保温时间τb的多变量函数。通过建立奥氏体状态方... 加热过程控制的基准点是工件透烧时间。奥氏体化的奥氏体状态的表征(指标)可以用奥氏体晶粒度、马氏体点Ms、淬火后硬度HV1及剩余碳化物量K,它是加热速度Vg、加热温度tA和保温时间τb的多变量函数。通过建立奥氏体状态方程推算出奥氏体化时的tA———τb对奥氏体状态影响的等效系数η,因此可把奥氏体状态变成单变量tA的函数。工作透烧检测器是加热过程控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透烧 控制 检测 热处理
下载PDF
GCr15 钢的韧化处理
11
作者 王学前 彦平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5,共5页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加热淬火原理,通过加热过程控制,使GCr15钢淬火后既细化了奥氏体晶粒又细化了马氏体,同时还获得了低碳板条马氏体及呈薄膜状或集聚态的残余奥氏体,包围在碳化物周围的组织,是韧化GCr15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韧化 不均匀奥氏体 高碳铬轴承钢 淬火 合金钢
下载PDF
T12钢锉刀快速球化退火
12
作者 王学前 刘建辉 《五金科技》 1997年第5期31-33,共3页
根据球化退火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加热过程控制技术,结合生产现场球化的测试,制定出相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改善了组织和机械加工性能,并缩短了球化加热时间2/3 ̄3/4,节约了能源。
关键词 T12钢 钢锉 退火 快速球化退火
下载PDF
高碳钢快速球化退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高碳钢传统球化退火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 Ac1 f温度透烧的奥氏体化新工艺。结合生产现场设备及退火质量的检测 ,制定出相适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不仅提高了球化的质量 ,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 ,还使球化加热时间缩短到原工艺... 通过对高碳钢传统球化退火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 Ac1 f温度透烧的奥氏体化新工艺。结合生产现场设备及退火质量的检测 ,制定出相适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不仅提高了球化的质量 ,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 ,还使球化加热时间缩短到原工艺的 2 5 %~ 30 % ,球化缓冷到 6 80℃的时间缩短了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透烧 快速球化 退火
下载PDF
高碳钢球化机制与Ac_(1f)透烧球化退火工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3,共5页
对高碳钢球化退火机制进行了研究 ,认为碳化物球化的核心是加热时的剩余碳化物 ,若加热时得到不均匀奥氏体和剩余碳化物组织 ,则奥氏体过冷分解是α相在碳化物质点间单独形核 ,随后两相以幂函数规律各自独立呈球状急速长大成粒状珠光体 ... 对高碳钢球化退火机制进行了研究 ,认为碳化物球化的核心是加热时的剩余碳化物 ,若加热时得到不均匀奥氏体和剩余碳化物组织 ,则奥氏体过冷分解是α相在碳化物质点间单独形核 ,随后两相以幂函数规律各自独立呈球状急速长大成粒状珠光体 (PS)组织 ;当加热得到均匀奥氏体和剩余碳化物时 ,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按两相相互激发形核及随后的合作、协调、匹配长大成层片状珠光体 (PL)。由此开发出Ac1f透烧加热的球化退火工艺 ,生产试验取得了球化质量好、生产周期短及节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球化机制 Ac1f透烧球化退火 工艺
下载PDF
T12钢中碳化物的控冷球化
15
作者 王学前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6,共4页
 通过控制冷却可使T12钢的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为Ps型球化组织。并借助于工艺参数的控制来调整Ps组织的弥散度和硬度。还探讨了控冷球化的条件和原理。
关键词 T12钢 碳化物粒化 控冷球化
下载PDF
过冷奥氏体的异常分解与碳化物粒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成富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所需要的奥氏体内在结构上、浓度上和能量上的不均匀微区,可以借助于加热过程控制或塑性变形、或冷却过程控制来获得。形变、控冷及A1以下热循环均可有效地加速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其中...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所需要的奥氏体内在结构上、浓度上和能量上的不均匀微区,可以借助于加热过程控制或塑性变形、或冷却过程控制来获得。形变、控冷及A1以下热循环均可有效地加速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其中以控冷方法更易于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奥氏体 异常分解 碳化物粒化 高碳钢
下载PDF
奥氏体碳浓度不均匀在球化退火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魏成富 王学前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研究了球化加热时奥氏体内碳浓度均匀与否在球化组织形成及长大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球化加热时不仅需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剩余碳化物颗粒,还要促使奥氏体过冷分解时另一相(α)不受剩余碳化物的引领,而在远离碳化物的奥氏体深处单独... 本文研究了球化加热时奥氏体内碳浓度均匀与否在球化组织形成及长大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球化加热时不仅需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剩余碳化物颗粒,还要促使奥氏体过冷分解时另一相(α)不受剩余碳化物的引领,而在远离碳化物的奥氏体深处单独形核,从而抑制共析体核心的形成,并使两个相各自呈球状独立长大,最终获得粒状珠光体(Ps)。奥氏体内碳浓度的不均匀恰好起到这种作用,它是加速球化过程获得Ps组织的有效措施,在生产中应用能使球化的加热时间缩短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 奥氏体 球化机制 高碳钢 退火
下载PDF
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相行为和间歇供氨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研究了渗层内ε、γ′和α[N]在渗入过程中的相行为 ,得出 :ε是单向 (向内 )长大 ,γ′是双向溶解 ,α是双向长大 ;表明ε相起储氮、γ′起传递氮的作用。在最差的条件下 ,各相内的扩散通量为 :|JεN| |Jγ′ N|≥ |JαN|,化合物ε、... 研究了渗层内ε、γ′和α[N]在渗入过程中的相行为 ,得出 :ε是单向 (向内 )长大 ,γ′是双向溶解 ,α是双向长大 ;表明ε相起储氮、γ′起传递氮的作用。在最差的条件下 ,各相内的扩散通量为 :|JεN| |Jγ′ N|≥ |JαN|,化合物ε、γ′不会影响α[N]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氮碳共渗 相行为 化合物 间歇供氨法
下载PDF
客车导向轮制动鼓轴头断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钟知勉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1年第9期392-394,共3页
刚换不久的客车左前导向轮制动鼓轴头在客车行驶中突然断裂而引起翻车事故。对断裂轴头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硬度测定 ,并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断裂件的组织及断口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轴头化学成分不当以及较多的冶金缺陷是导致裂纹... 刚换不久的客车左前导向轮制动鼓轴头在客车行驶中突然断裂而引起翻车事故。对断裂轴头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硬度测定 ,并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断裂件的组织及断口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轴头化学成分不当以及较多的冶金缺陷是导致裂纹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轮制动鼓轴头 断裂 失效分析 客车 金相显微镜 冶金缺陷
下载PDF
高碳钢A_(c1f)透烧球化退火新技术新工艺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4,共2页
在对高碳钢球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球化加热奥氏体化的 Ac1f透烧快速球化新技术。并应用于 GCr1 5钢和 T1 2钢制件上 。
关键词 高碳钢 Ac1f透烧 球化退火 加热过程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