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腔细胞P450、GST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家蓉 关赛芳 +2 位作者 王学励 韩丽华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口腔细胞CYP 1A1与 2E1,GSTM1和GSTT1等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个收集基因样品的简易、可靠的方法。方法 收集人口腔洗液 4 0ml,加 10ml异丙醇固定 ,经蛋白酶K消化 ,酚、氯仿抽提 ,酒精沉淀提取口腔细... 目的 探讨人口腔细胞CYP 1A1与 2E1,GSTM1和GSTT1等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个收集基因样品的简易、可靠的方法。方法 收集人口腔洗液 4 0ml,加 10ml异丙醇固定 ,经蛋白酶K消化 ,酚、氯仿抽提 ,酒精沉淀提取口腔细胞DNA ,结合PCR -RFLP技术分析 32例正常人CYP 1A1与 2E1、GSTM 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 32例口腔上皮细胞DNA含量为 2 2 .36~ 330 .70 μg ,均数12 7.38μg ,中位数 113.84 μg。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所有 32例样品均具有高分子量DNA。其中 31例口腔细胞DNA能扩增 β- globin基因片段。CYP 1A1(Msp1) 3′端侧翼T→C突变型纯合子 (mm)占 2 2 .6 % ,突变型等位基因占 4 8.4 % ,CYP 2E1(Rsa1) 5′端调控区C→T突变型纯合子占 (mm) 6 .4 % ,突变型等位基因占 2 9.0 % ,GSTM1缺失占 4 5 .2 % ,GSTT1缺失 4 8.4 %。结论 从人口腔洗液上皮细胞中可提取到足够量的高分子DNA用以进行多种基因多态性分析 ,是一种可应用于大规模人群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洗液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CYP1A1 CYP2E1 GSTM1 GSTT1 口腔细胞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从人口腔细胞获取基因组DNA作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家蓉 关赛芳 +2 位作者 王学励 韩丽华 高玉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3-89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口腔洗液上皮细胞应用于检测基因多态性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口腔洗液中含有少量食物残渣是否给基因多态性检测带来干扰已备受关注。本研究比较口腔上皮细胞和血样品DNA中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同时以同样的方法检测食物中动植物... 背景与目的口腔洗液上皮细胞应用于检测基因多态性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口腔洗液中含有少量食物残渣是否给基因多态性检测带来干扰已备受关注。本研究比较口腔上皮细胞和血样品DNA中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同时以同样的方法检测食物中动植物组织的DNA,以排除食物残渣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并探讨改良口腔洗液上皮细胞收集方法。方法收集62例人口腔洗液,每例收集40ml,加10ml异丙醇固定。其中30例进行细胞涂片检查上皮细胞含量,同时采集外周血5ml。另采集人们常食用的米饭、青菜、毛豆、苹果、猪肉、牛肉、鸡肉、鸭肉。所有样品分别经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提取基因组DNA。结合PCR-RFLP技术进行口腔细胞和血细胞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并用Alu片段测定人口腔洗液、外周血及上述食物DNA。结果62例口腔洗液DNA含量为(135.15±64.30)μg(22.36~330.70μg);其中30例经镜检含有人上皮细胞者有75%~95%,DNA含量为(143.44±61.64)μg(51.01~283.58μg);30例外周血中DNA含量为(91.19±38.01)μg(30.83~178.63μg)。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62例口腔上皮细胞和30例血样品均具有高分子量DNA,其中61例口腔细胞和30例血样品均能扩增茁-globin、Alu以及NAT2、GSTM1、GSTT1、CYP1A1和CYP2E1基因片段,但所有的食物DNA全部未能扩增。30例口腔洗液与相应血液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一致。结论口腔洗液DNA大部分来源于人,即使含有少量食物残渣也不会给基因多态性分析带来干扰,其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与血样品DNA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基因组DNA 基因多态性 上皮细胞
下载PDF
尿液中黄曲霉毒素──DNA加合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钱耕荪 袁剑敏 +8 位作者 屠基陶 诸兴棣 王学励 旷双远 张王兰 励雁峰 徐洪兴 程家蓉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3-68,共6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系和层析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0例肝瘤及267名对照尿液中AFB1及其代谢物,AFP1、AFM1及AF-N7-乌嘌呤加合物,同时用RIA试剂检测其血清中HBsAg.肝癌病例尿液中含一种或一种以上A... 应用单克隆抗体系和层析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0例肝瘤及267名对照尿液中AFB1及其代谢物,AFP1、AFM1及AF-N7-乌嘌呤加合物,同时用RIA试剂检测其血清中HBsAg.肝癌病例尿液中含一种或一种以上AF标志物的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RR=4.0.肝癌病例尿液中AF-N7-乌嘌呤加成物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RR=7.6.尿液中如只检出AFM1、AFP1或AFB1,不同时伴有AF-N7-乌嘌呤加合物。其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比同时伴有AF-N7-乌嘌呤加合物者低得多。而且在调整HBsAg及吸烟等混杂因素后,尿液中AFP1或AFB1阳性与肝癌的关系无统计学上显著性联系。过表明尿液中AF标志物,尤其是AF-N7-乌嘌呤加合物与肝癌的发生有较强联系并在个体水平上提供了AF暴露与HBV感染对肝癌发生有明显协同作用的证据。在上海,花生及酱油是饮食中AFB1的最主要来源,队列对象摄入AFB1总量的80%以上均来自这二种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黄曲霉毒素 乌嘌呤加合物 尿
下载PDF
身体质量指数和上海市男性肺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恩菊 王学励 +1 位作者 袁剑敏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 研究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男性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1986~ 1989年在上海市区建立了 1个包括 180 0 0人的男性队列 ,以后每年随访 1次 ,至 2 0 0 0年 7月共收集到肺癌新发病例 374人。结果 身体质量... 目的 研究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男性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1986~ 1989年在上海市区建立了 1个包括 180 0 0人的男性队列 ,以后每年随访 1次 ,至 2 0 0 0年 7月共收集到肺癌新发病例 374人。结果 身体质量指数越高 ,患肺癌的危险性越低。以身体质量指数五分位的最低组作参比 ,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等混杂因素后 ,其它 4组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 0 .8、0 .8、0 .6和 0 .7,趋势检验P值 =0 .0 0 2。按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当前吸烟者中 ,身体质量指数和患肺癌危险性的负相关关系依然存在 ,但是在从不吸烟组中 ,由于肺癌发病例数太少 ,目前还无法得出结论。按肺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 ,发现身体质量指数和肺腺癌的关系较明显。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可能与上海男性肺癌危险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质量指数 上海市 男性 肺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上海市男性饮酒与死亡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俊 高玉堂 +3 位作者 王学励 刘恩菊 张玉兰 袁剑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 探讨饮酒与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自 1986年 1月~ 1989年 9月调查上海市区 4 5~ 6 4岁男性居民 182 4 4人 ,每年上门随访一次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至 2 0 0 2年度随访结束 ,全队列共随访... 目的 探讨饮酒与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自 1986年 1月~ 1989年 9月调查上海市区 4 5~ 6 4岁男性居民 182 4 4人 ,每年上门随访一次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至 2 0 0 2年度随访结束 ,全队列共随访 2 35 76 2人年 ,人均随访 12 .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 336 5人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 1381人。在调整年龄、吸烟情况及教育程度后 ,相对于不饮酒者每天饮酒酒精量 <15 g和 15~ 2 9g者总死亡相对危险度 (RR)分别为 0 .80 (95 %CI:0 .72~ 0 .89)和 0 .87(95 %CI :0 .78~ 0 .97) ,每天饮酒酒精量 90 g及以上者RR为 1.2 5 (95 %CI:1.0 4~ 1.5 1)。少量饮酒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危险性显著降低。每天饮酒酒精量 70 g及以上者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死亡危险性显著升高 ,RR分别为 5 .0 8,2 .5 7和 1.5 7,肝硬化死亡危险性在每天饮酒酒精量 30 g及以上者中也显著上升 ,RR为 1.89。 结论 少量饮酒会降低中老年男性总死亡危险性 ,大量饮酒则会增加中老年男性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及肝硬化的死亡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死亡率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与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发生协同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袁剑敏 R.K.Ross +8 位作者 钱耕荪 M.C.Yu 屠基陶 G.N.Wogan 王学励 张玉兰 J.D.Groopman B.E.Henderson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3-196,共4页
我们利用最近建立的检测尿液黄曲霉毒素(AF)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AFB_1-N^7-Guanine)的方法,分别检测上海市区队列研究中发现的22例肝癌及其140名对照尿液AFB_1、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同时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 我们利用最近建立的检测尿液黄曲霉毒素(AF)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AFB_1-N^7-Guanine)的方法,分别检测上海市区队列研究中发现的22例肝癌及其140名对照尿液AFB_1、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同时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癌病例尿液AF检出率(59%)比对照高(38%)。DNA加成物阳性者肝癌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为4.9。尽管AFP_1(OR=6.1)、AFM_1(OR=3.0)和AFB_1(OR=2.3)均与OR显著或接近显著增高有关,但伴随DNA加成物阴性时,AFP_1、AFM_1或AFB_1阳性并不显著增高OR。本文还发现HBsAg阴性者尿AF阳性OR仅增高1倍,而HBsAg阳性者伴尿AF阳性使OR增高11.5倍。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HBsAg、受教育程度、吸烟和重度饮酒等因素后,尿液检出AF的OR为3.8(95%CI:1.2~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乙型肝炎病毒 肝肿瘤
下载PDF
上海市区男性吸烟与恶性肿瘤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俊 高玉堂 +3 位作者 王学励 刘恩菊 张玉兰 袁剑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与恶性肿瘤死亡关系,以及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吸烟情况的改变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 自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调查上海市区45~64岁男性居民18244人,每年上门随访一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 目的 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与恶性肿瘤死亡关系,以及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吸烟情况的改变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 自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调查上海市区45~64岁男性居民18244人,每年上门随访一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 至2002年度随访结束,全队列共随访235762人年,人均随访12.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3365例,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381例。基线调查时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总死亡RR值为1.49,去除随访期间吸烟情况有变化的对象后,一直吸烟者相对于一直不吸烟者的总死亡RR值增至1.78;相应的恶性肿瘤死亡RR值由2.05增至2.58,肺癌死亡RR值由6.40增至8.77。基线调查时吸烟者年龄标化总死亡率及标化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5.6/10万人年和782.0/10万人年,去除随访期间吸烟情况有变化的对象后,一直吸烟者相应的标化死亡率增至2353.7/10万人年和1144.6/10万人年。结论 吸烟是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总死亡及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考虑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吸烟状况的改变会低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死亡 恶性肿瘤 随访期 上海市区 前瞻性研究 基线调查 研究对象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中老年男性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俊 高玉堂 +3 位作者 王学励 刘恩菊 张玉兰 袁剑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的关系及年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调查上海市区45~64岁男性居民18244人,每年上门随访一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至2002年度随访结束,全队... 目的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的关系及年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调查上海市区45~64岁男性居民18244人,每年上门随访一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至2002年度随访结束,全队列共随访235762人年,人均随访12.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3365人。在不吸烟者中,相对于正常BMI组(BMI18.5~23.9),低BMI组(BMI<18.5)、超重组(BMI24~27.9)和肥胖组(BMI≥28)总死亡RR值分别为1.20、1.12和1.61;在不吸烟者中去除随访开始头5年随访资料后,三组相应的RR值分别为1.01、1.12和1.75。结肠癌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随BMI增加而上升;除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死亡,其中主要为一些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危险性在低BMI组显著升高,去除随访开始头5年随访资料对此结果无明显影响。在基线调查时≥55岁的对象中,肥胖组总死亡危险性上升更明显;而在<55岁的对象中,BMI与总死亡无显著相关。结论上海市区的中老年男性中肥胖会增加总死亡危险性,在年龄较大者中这种趋势更明显;结肠癌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随BMI增加而上升;感染性疾病的死亡危险性则在低BMI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体重指数 前瞻性研究 COX比例风险模型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危险性 上海市区 2002年度 不吸烟者 随访资料 BMI 1989年 相对危险度 感染性疾病 男性居民 疾病死亡 基线调查 结肠癌 肥胖 上升 年龄 R值 去除 升高
原文传递
吸烟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薇 高玉堂 +2 位作者 王学励 张玉兰 Jian-min Yuan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吸烟与L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一个18244名男性队列随访11年,以队列中213例新发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患者年龄、采样日期、问居住区等配对条件,从队列中随机抽取1094名健... 目的分析吸烟与L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一个18244名男性队列随访11年,以队列中213例新发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患者年龄、采样日期、问居住区等配对条件,从队列中随机抽取109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估计吸烟对肝癌发生的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肝炎、肝硬化、胆石症或其他胆囊病史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男性吸烟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91倍(95%C1为1.28-2.86),月.随着每天吸烟量、吸烟年限和吸烟包年数的增加而增加。每天吸烟≥20支者、吸烟≥40年者和吸烟〉37包年者患肝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6(95%CI为1.37-3.40)、2.14(95%CI为1.18-3.87)和2.12(95%CI为1.21-3.74)。吸烟开始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吸烟开始年龄〈20岁者患肝癌的危险性为2.57(95%CI为1.50-4.40)。结论吸烟是上海市区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吸烟 乙型肝炎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