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中亚大型湖泊湖冰物候时空变化
1
作者 赵明杰 王宁练 +1 位作者 石晨烈 侯靖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5,共15页
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中亚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准确监测湖冰物候对于了解中亚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中亚地区7个大型湖泊(卡拉库尔湖、... 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中亚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准确监测湖冰物候对于了解中亚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中亚地区7个大型湖泊(卡拉库尔湖、巴尔喀什湖、咸海、阿拉湖、斋桑泊、查蒂尔-科尔湖以及马卡科尔湖,面积>100 km^(2))2000—2020年的长期地表反射率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湖泊资料的综合分析,利用GIS相关技术探讨其湖冰物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亚地区的湖泊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开始结冰,11月底到12月底会完全封冻,湖泊平均冻结时间为35 d;湖冰在3月底至5月中开始消融,4月上至6月上会完全消融,湖泊平均消融时间为18 d。(2)2000—2020年中亚7个湖泊中有5个湖泊开始冻结日期呈现延后的趋势,平均延后速率为4.86 d·(10a)^(-1),巴尔喀什湖开始冻结日期呈现提前趋势,提前率为1.44 d·(10a)^(-1)。完全消融日期呈现提前的趋势,平均提前率为2.90d·(10a)^(-1)。7个湖泊的平均湖冰存在期为171d,其中有4个湖泊湖冰存在期呈缩短趋势,完全冻结期呈现整体缩短趋势,其中巴尔喀什湖缩短最明显,缩短速率为9.02d·(10a)^(-1)。(3)中亚7个湖泊湖冰的冻结-消融空间模式主要分为两类:湖水从两岸向湖心逐渐冻结,消融时从湖岸到对岸;湖水自湖岸冻结至对岸,越先冻结的湖区越先消融。(4)中亚地区湖泊湖冰物候变化受到湖泊本身(海拔和面积)和气候(气温和降水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气温是影响湖冰物候的关键因素,气温越高,湖冰存在期越短;面积主要影响湖泊的冻结日期,面积越大,湖泊的湖冰存在期越短;湖冰物候也表现出一定的海拔依赖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湖泊的湖冰存在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物候 气候变化 中亚 MODIS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和实测数据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分析
2
作者 吴红波 王宁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湖泊水位是湖泊水文观测必不可缺的要素,直接关系到湖泊物质交换和能量平衡,对研究湖泊运动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至关重要。为了掌握内陆湖泊水位的变化过程和空间特征,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综合Jason-1&2、ENVISat&ERS、ICESat-1... 湖泊水位是湖泊水文观测必不可缺的要素,直接关系到湖泊物质交换和能量平衡,对研究湖泊运动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至关重要。为了掌握内陆湖泊水位的变化过程和空间特征,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综合Jason-1&2、ENVISat&ERS、ICESat-1、ICESat-2等卫星测高资料,提取博斯腾湖湖泊水域瞬时水位和日均水位,并根据Hydroweb水位记录和1975-2020年博斯腾湖湖泊水位观测及水域面积数据,检验Jason-1&2、ENVISat&ERS、ICESat-1、ICESat-2测高数据的估计精度。借助趋势面分析方法,分析博斯腾湖水域水位变化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结果表明:Hydroweb水位记录、Jason-1&2、ENVISat&ERS、ICESat-1、ICESat-2卫星资料估计湖泊日均水位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24、0.34、0.28、0.18、0.08 m;2020年博斯腾湖年均水位为1048.10±0.12 m,与1975年年均水位相比增加了0.70±0.15 m;湖泊瞬时水位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水位差,ICESat-2测高数据能准确地描述博斯腾湖水域表面高程和水位变化速率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位 湖泊水文特征 卫星测高 趋势面分析 空间异质性 博斯腾湖
下载PDF
基于氮氧同位素的北洛河流域硝酸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解析
3
作者 张航 樊荣 +4 位作者 李超 郭家骅 张欢 李琦 王宁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北洛河流经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北洛河水体氮污染情况加剧,造成流域水质恶化,多个功能区不达标。因此,通过水化学方法和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SIAR)模型,对... 北洛河流经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北洛河水体氮污染情况加剧,造成流域水质恶化,多个功能区不达标。因此,通过水化学方法和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SIAR)模型,对北洛河流域的污染状况、硝酸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整体氮污染严重,总氮(TN)为1.70~43.40 mg/L,大部分采样点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限值(2 mg/L),无机氮以硝酸盐氮为主;水体硝酸盐迁移转化过程中氨挥发、硝化、反硝化作用均较弱,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以及土壤侵蚀产生的氮污染是北洛河硝酸盐主要来源;不同硝酸盐来源贡献率表现为污水及粪肥(约61%)>氮肥(约15%)>土壤有机氮(约14%)>大气沉降(约9%),上游土壤有机氮贡献较大,随着城镇化率及交通排放活性氮的增加,下游大气沉降贡献相对上中游增强。研究结果为北洛河氮污染来源控制和水体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 北洛河流域 来源 空间分布 稳定同位素分析模型
下载PDF
祁连山冰川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4
作者 董浩 申保收 +2 位作者 武小波 郭忠明 王宁练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392-405,共14页
痕量元素在山地冰川中的时空格局可以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良好指标。为了研究祁连山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来源,2020年9月在祁连山的7条冰川,包括阿尔金山冰川、扎子沟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四号冰川、... 痕量元素在山地冰川中的时空格局可以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良好指标。为了研究祁连山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来源,2020年9月在祁连山的7条冰川,包括阿尔金山冰川、扎子沟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四号冰川、八一冰川和宁缠河3号冰川中采集表层雪样进行酸化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大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的浓度,并选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来对比痕量元素平均浓度,数据结果表明祁连山西部扎子沟冰川和老虎沟冰川的痕量元素浓度较高,祁连山东部宁缠河3号冰川痕量元素浓度较低,痕量元素浓度总体空间分布趋势为西段>中段>东段。痕量元素总浓度的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s,EF)表明,Co、Cr、Cu、Tl、Fe、Li、Mn、Mo、Sr元素主要受自然粉尘输入影响(EF<10),Pb、Cd、Zn元素受人为源影响较大(EF>10)。然后对痕量元素浓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7条冰川的第1主成分中总浓度上有较高正载荷的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粉尘源,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粉尘,第2主成分则代表不同程度的人为源影响。最后结合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痕量元素自然输入源主要来自新疆中部和北部的沙漠和盆地等,而人为源则包括河西走廊部分城市人类活动、交通运输排放、矿物开采和金属冶炼等。本研究为祁连山脉各分段地区冰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祁连山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冰川 痕量元素 空间分布 来源分析
下载PDF
2000—2018年西昆仑山冰川表面运动特征研究——基于ITS_LIVE数据
5
作者 梁倩 王宁练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近年来,西昆仑山冰川物质平衡异常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地区冰川末端却同时存在前进(常态)、后退、稳定及跃动多种状态。冰川末端进退不仅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质平衡变化有关,还与冰川的运动速度变化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前者,... 近年来,西昆仑山冰川物质平衡异常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地区冰川末端却同时存在前进(常态)、后退、稳定及跃动多种状态。冰川末端进退不仅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质平衡变化有关,还与冰川的运动速度变化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前者,而对后者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ITS_LIVE v01速度产品,结合西昆仑山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及冰川厚度资料,分析西昆仑山地区具有不同变化状态的冰川在2000—2018年的表面运动速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冰川在研究时段内的多年平均运动速度为6.35 m·a^(-1),年均速度波动上升,这主要是由该区域冰川表面高程整体上呈增加趋势[(0.15±0.02)m·a^(-1)]即冰川物质增加所造成;末端前进冰川的多年平均运动速度为4.07 m·a^(-1),年平均运动速度在研究时段内呈增加趋势,这主要与该类冰川在研究时段内物质略微增加有关;末端后退冰川多年平均速度约为4.86 m·a^(-1),年平均运动速度在研究时段内呈减小趋势,这主要与该类冰川物质亏损、减薄有关;末端稳定冰川多年平均速度约为3.04 m·a^(-1),年平均运动速度在研究时段内保持稳定,该类冰川在研究时段物质平衡也基本处于零平衡状态。研究区内末端前进冰川的多年平均运动速度较末端后退冰川的偏小,主要是因为末端前进冰川的平均厚度较末端后退冰川的偏小。2000—2018年西昆仑山有7条冰川发生跃动,多年平均运动速度为13.21 m·a^(-1),物质积累[(0.35±0.02)m·a^(-1)]引起速度增加。长度规模较大的后退冰川在2000年之前发生过跃动,由于目前处于平静期,冰川上部积累的物质未能及时输送到下部导致冰舌厚度减薄并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冰川运动速度 冰川厚度 冰川表面高程 冰川跃动
下载PDF
西天山温泉地区全新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6
作者 杨锐 李建勇 +4 位作者 王宁练 陈小俊 杜建峰 刘剑波 韩岳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0-910,共11页
通过对西天山温泉湿地钻孔沉积物Rb/Sr、Sr/Ca、Ti/Sr、Mg/Ca、Zr/Sr 5种特征元素比值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识别温泉湿地全新世气候变化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温泉湿地沉积物提供了新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其全新世气候经历了暖干... 通过对西天山温泉湿地钻孔沉积物Rb/Sr、Sr/Ca、Ti/Sr、Mg/Ca、Zr/Sr 5种特征元素比值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识别温泉湿地全新世气候变化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温泉湿地沉积物提供了新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其全新世气候经历了暖干(10300—7700 cal a BP)-暖干向温湿过渡期(7700—7000 cal a BP)-温湿(7000—4200 cal a BP)-温干(4200—2900 cal a BP)-冷湿(2900—81 cal a BP)5个阶段变化过程。(2)与邻近区域其他替代性指标所指示的气候变化相吻合,验证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早期暖干、中晚期冷湿的气候变化模式,表明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类似于西风模式。(3)温泉湿地沉积物化学元素比值在7700—7000 cal a BP期间指示的降温过程是8200 cal a BP全球变冷事件的响应;4200—2900 cal a BP期间指示的升温过程或许与3000—2900 cal a BP敦德冰芯反映的全新世次高温事件相关。同时,与周边区域其他替代性指标对比发现,新疆地区逐渐湿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全新世温度降低与降水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元素比值 全新世 气候环境 区域对比 新疆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北坡最大降水高度带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宁练 贺建桥 +4 位作者 蒋熹 宋高举 蒲健辰 武小波 陈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403,共9页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北坡黑河流域上游进行了降水空间变化的统观测.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流域中山区,夏季降水量从东向西呈减少趋势,递减率约为80 mm·(100 km)^-1;最大降水高度带位于海拔4 500-4 700 m左右,年降...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北坡黑河流域上游进行了降水空间变化的统观测.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流域中山区,夏季降水量从东向西呈减少趋势,递减率约为80 mm·(100 km)^-1;最大降水高度带位于海拔4 500-4 700 m左右,年降水量为485 mm,该高度带与本区最大相对湿度高度层(海拔4 600 m左右)以及夏季气温零温层高度(海拔4 680 m左右)相一致.研究区域2008年夏季的凝结高度大致位于海拔4 900 m左右,个别降水日的凝结高度可降至海拔4 460 m左右.在最大降水高度带以下的高山和中低山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递增率为17.2 mm·(100 m)^-1,夏季降水量的递增率为11.5 mm·(100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黑河 最大降水高度带 七一冰川
下载PDF
近60 a天山北坡冰川变化研究
8
作者 杨雪雯 王宁练 +1 位作者 梁倩 陈安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3-1083,共11页
从流域尺度揭示天山北坡冰川变化状况,对下游绿洲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提取天山北坡诸河流域近期冰川边界,结合前期发布的冰川编目及AS⁃TER DEM数据,对该区域冰川面积和物质平衡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流域尺度揭示天山北坡冰川变化状况,对下游绿洲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提取天山北坡诸河流域近期冰川边界,结合前期发布的冰川编目及AS⁃TER DEM数据,对该区域冰川面积和物质平衡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前后天山北坡共计分布冰川10061条,总面积约4855.85±245.86 km^(2)。1960s—2015年天山北坡国内段冰川面积萎缩速率为0.52%·a^(-1)±0.06%·a^(-1),且近年来呈加速萎缩趋势(0.96%·a^(-1)±0.88%·a^(-1));1999—2015年天山北坡国外段冰川面积萎缩速率约为0.56%·a^(-1)±0.31%·a^(-1)。(2)2000—2020年天山北坡冰川表面高程变化速率约为-0.57±0.01 m·a^(-1),冰川物质呈持续亏损态,物质平衡为-0.39±0.04 m w.e.·a^(-1)。(3)天山北坡东、西段冰川面积和物质平衡变化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近十几年间,东段各子流域冰川面积萎缩速率和物质亏损速率均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冰川变化 物质平衡 遥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的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9
作者 张波 王宁练 +2 位作者 张愉萱 姚秀南 方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7-1450,共14页
偏远地区雪冰中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为揭示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的特征、探讨其可能来源及对降水酸度的贡献,进一步理解偏远地区酸沉降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基于2021年5至6月在青藏高原的五条... 偏远地区雪冰中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为揭示青藏高原冰川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的特征、探讨其可能来源及对降水酸度的贡献,进一步理解偏远地区酸沉降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基于2021年5至6月在青藏高原的五条冰川:阿尔金、扎子沟、七一、煤矿和玉珠峰采集的28个表层新雪样,分析了雪样中低分子有机酸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雪中的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0.2~225.2 ng·mL^(-1)、54.6~277.8 ng·mL^(-1)和46.1~474.0 ng·mL^(-1),除煤矿冰川外,雪样中有机酸总浓度相对较高。根据亨利定律和理想气体方程对有机酸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阿尔金、扎子沟和煤矿冰川地区表层雪中的有机酸均主要来源于大气中不饱和碳氢化物的氧化反应等间接来源,而玉珠峰和七一冰川地区表层雪中的有机酸则主要来源于植物、土壤、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以及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在本研究中,甲酸、乙酸和草酸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73~0.97之间),表明它们可能均来自生物质燃烧。在有机酸的降水酸度贡献分析中,发现无机阴离子对降水的总自由酸度有较强的影响,是导致该地区降水酸化的主要原因。但有机酸对总自由酸度的贡献为13.4%~33.3%,说明有机酸对这些地区降水的酸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对降水酸度的贡献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研究区酸沉降形成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表层雪中有机酸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表层雪 有机酸 总自由酸度
下载PDF
黑河上游河水中δ^(18)O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宁练 张世彪 +3 位作者 蒲健辰 贺建桥 蒋熹 武小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4-920,共7页
根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在黑河上游莺落峡、祁连和扎麻什3个水文站等地点所采集的河水与降水样品,重点分析了其中的δ18O变化,揭示出黑河干流上游山区河水中δ18O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这种变化特征主要受控于降水中δ18... 根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在黑河上游莺落峡、祁连和扎麻什3个水文站等地点所采集的河水与降水样品,重点分析了其中的δ18O变化,揭示出黑河干流上游山区河水中δ18O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这种变化特征主要受控于降水中δ18O的变化.祁连水文站河水中δ18O月平均值与月平均流量乘积和该站降水中δ18O加权月平均值与月降水量乘积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从同位素示踪的角度说明降水是黑河干流上游山区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中δ18O变化存在明显的"海拔效应",并且3个水文站点河水中δ18O值均低于其降水中δ18O值,这表明上游径流主要形成于高海拔山区.根据黑河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河水中δ18O值以及上游山区降水中δ18O的"海拔效应",估计黑河干流出山径流主要形成于海拔3 350~4 600 m之间的高山地区,该高度区域对应的植被带主要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寒漠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示踪 黑河 水资源 祁连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和西南部冬季积雪化学组成研究
11
作者 张愉萱 王宁练 +3 位作者 武小波 杨雪雯 李瑶 方振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根据2021年1月在青藏高原东南和西南部所采集的73个积雪样,通过测定积雪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可溶性无机离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揭示了干季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分馏特征及水汽迁移对积雪剖面化学组分变化的... 根据2021年1月在青藏高原东南和西南部所采集的73个积雪样,通过测定积雪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可溶性无机离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揭示了干季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分馏特征及水汽迁移对积雪剖面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讨论了氢氧稳定同位素与气候的关系和可溶性无机离子组成及来源。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积雪大气水线为δD=7.86δ^(18)O+11.8(R2=0.95),接近拉萨冬季大气水线,且东南部大气水线斜率和截距略低于西南部;δD和δ^(18)O波动分别介于-178.11‰~-68.07‰和-23.80‰~-9.61‰,d-excess值波动范围为11.03‰~23.49‰,表现为冬季δD、δ^(18)O低值,高d-excess值;雪坑表层相对富集重同位素,同位素值高于下层雪样,且积雪内部的水汽迁移使得分层雪样的δD和δ^(18)O关系曲线的斜率出现差异;主要可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序列为Ca^(2+)>SO_(4)^(2-)>Na+>NO_(3)^(-)>Cl^(-)>K^(+)>Mg^(2+)>NH_(4)^(+),其中Ca^(2+)(42.47%)、SO_(4)^(2-)(23.53%)分别在阳、阴离子中占比最大,且东南部离子浓度平均值高于西南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陆源是积雪中离子的主要来源,NH_(4)^(+)和部分NO_(3)^(-)与人类活动有关;后向气团轨迹显示,水汽来源与高空西风环流控制的水汽输送有关,且离子大多为冬季西风所携带的陆源矿物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氢氧稳定同位素 无机离子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气候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2 位作者 田立德 刘时银 段克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0,共7页
依据山地冰川规模对于气候变化平衡态响应的一种统计模型,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平衡态规模大小,根据该冰川的历史变化并应用这一统计模型,对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天山 冰川 气候敏感性 小冰期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近百年来山地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60
13
作者 王宁练 张祥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通过全球不同地区近百年来山地冰川变化的对比研究发现,山地冰川在本世纪总的退缩趋势下前进脉动的次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中纬度山地冰川随大陆性气候的加强,前进脉动表现不显著,甚至前进脉动次数减少。北半球山地冰川前进在统计意义... 通过全球不同地区近百年来山地冰川变化的对比研究发现,山地冰川在本世纪总的退缩趋势下前进脉动的次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中纬度山地冰川随大陆性气候的加强,前进脉动表现不显著,甚至前进脉动次数减少。北半球山地冰川前进在统计意义上滞后于气候变化12—13 a左右。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本世纪末北半球山地冰川将以退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波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冰芯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87,共13页
系统地总结了冰芯在揭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太阳活动、温室气体、火山活动、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着重对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 (如YoungerDryas事件、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南北半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了... 系统地总结了冰芯在揭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太阳活动、温室气体、火山活动、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着重对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 (如YoungerDryas事件、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南北半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了论述 ,并对其中个别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指出冰芯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全球变化 古气候 气候环境 太阳活动 温室气体 火山活动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温室气体与气候:过去变化对未来的启示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邵雪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21-828,共8页
对 2 0世纪气候变化原因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尽管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理论”还存在许多来自冰芯和地质证据的冲击 ,然而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对于气温的放大作用是肯定的。结合温室气体含量与气候变化这一论题 ,指出目前应... 对 2 0世纪气候变化原因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尽管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理论”还存在许多来自冰芯和地质证据的冲击 ,然而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对于气温的放大作用是肯定的。结合温室气体含量与气候变化这一论题 ,指出目前应重视的一些研究内容。同时简要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原因 ,认为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研究将是一个活跃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 冰芯 20世纪 温室效应
下载PDF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8-105,共8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合分析 ,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 ,证明了 2 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 ,指出开展冰冻圈 (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 )与大气 /海洋之间相互作用 (影响和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冰冻圈 冰芯 地面气象观测 冰盖 积雪 冻土 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海冰
下载PDF
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宁练 丁良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对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地区小冰期最盛时 (即 15世纪 )冰川总面积和总储量分别为 2 4 1 4 6km2 和 19 6 2 82km3 ,目前其面积和储量分别已减少了 2 3 7%和 15 1% ,并且自小冰期... 对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地区小冰期最盛时 (即 15世纪 )冰川总面积和总储量分别为 2 4 1 4 6km2 和 19 6 2 82km3 ,目前其面积和储量分别已减少了 2 3 7%和 15 1% ,并且自小冰期以来有 184条长度大约为 0 6km的小冰川已消失 .该地区各冰川面积和储量的绝对变化量随着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增大 ,而其相对变化百分数却是随着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不同方位冰川小冰期以来的平均面积萎缩量、平均末端退缩量和平均末端高程上升量均表明 ,南坡冰川变化的绝对量比北坡的大 .这说明在同一气候变化背景下 ,该地区南坡冰川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北坡冰川敏感 .小冰期以来该地区冰川雪线上升了约 90m ,这大致相当于气温上升约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岗日地区 小冰期 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唐古拉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内部富含水冰层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宁练 徐柏青 +1 位作者 蒲健辰 张永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1381,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昆仑山玉珠峰冰川Core 1冰芯钻取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揭示出在该冰芯钻取点处的冰川内部34.34~34.64m深度段存在一个富含水冰层,其未冻水(液态水)具有承压性质,水头高度至少可达到8.54m.该富含水冰层的存在不仅对冰... 基于青藏高原昆仑山玉珠峰冰川Core 1冰芯钻取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揭示出在该冰芯钻取点处的冰川内部34.34~34.64m深度段存在一个富含水冰层,其未冻水(液态水)具有承压性质,水头高度至少可达到8.54m.该富含水冰层的存在不仅对冰川温度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使该层中δ18 O记录趋于均一化.通过分析,揭示出该富含水冰层中可溶杂质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上部冰层中的可溶杂质离子浓度,这是富含水冰层在形成初期其上部粒雪层融水下渗所引起的可溶杂质离子淋溶的结果.同时,研究表明玉珠峰冰川粒雪中可溶杂质离子的优先淋溶顺序为NO-3〉Mg2+〉Na+〉Cl-〉K+〉SO2-4〉Ca2+〉NH+4.提出可利用最易淋溶离子的浓度与最不易淋溶离子的浓度之比值,来判断冰雪层中可溶杂质离子浓度峰值是否与淋溶有关.结合青藏高原其他地点冰芯钻取过程中发现的富含水冰层状况,认为青藏高原冰川内部富含水冰层不是在整个冰川区域内呈层状分布,而是在冰川内部呈透镜状分布.冰川内部富含水冰层的存在,表明其形成初期气候相对较暖.最后,阐明了青藏高原冰川中富含水冰层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并预测了其潜在的灾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未冻水 青藏高原 冰芯记录 冰川灾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春季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宁练 贺建桥 +1 位作者 吴红波 李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8-1094,共7页
通过对2013年春季在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上取得的冰川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冰川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冰川表面(粒雪)温度在晴天时较多云或阴雪天时偏低,这可能与晴天时冰川表面吸收的部分热... 通过对2013年春季在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上取得的冰川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冰川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冰川表面(粒雪)温度在晴天时较多云或阴雪天时偏低,这可能与晴天时冰川表面吸收的部分热量用于粒雪消融而不是粒雪层升温有关;晴天时该冰川表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递减率值为0.58℃·(100m)-1,较自由大气的气温递减率值略偏低;晴天时,冰川表层粒雪层厚度对其表面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粒雪层厚度每增加10cm,其冰川表面温度会升高约0.46℃.结合青藏高原其他冰川表面温度的观测结果,揭示出当冰川表面存在消融时其表面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只有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表面温度 粒雪层厚度 天气变化 求勉雷克塔格冰川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估计近百年来该地区夏季升温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宁练 刘时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7-213,共7页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结果。文章试图依据冰川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结果。文章试图依据冰川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季气温上升了约023~025℃;同时,对于该冰川不同长度规模时的气候敏感性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末端变化 零平衡线 气候变暖 河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